《誠齋易傳》宋 楊萬里 --乾坤
乾下乾上
乾,《雜卦》曰:乾健。《說卦》曰:乾剛。又曰:乾為天為君。故君德體天,天德主剛,風霆烈日,天之剛也;剛明果斷,君之剛也,惟剛則勇於進德、力於行道,明於見善,決於改過。主善必堅,去邪必果,建天下之大公以破天下之眾私。聲色不能惑,小人不能移,陰柔不能奸矣。故亡漢不以成哀而以孝元,亡唐不以穆敬而以文宗,皆不剛健之過也。然強足拒諫,強明自任,豈剛也哉?
古之天地字也,曷由知之?由坎離知之,偃之為
,立之為水火,若雷風山澤之字亦然,故《漢書》坤字作巛,八字立而聲畫不可勝窮矣,豈待鳥跡哉?後世草書天字作玄即
也。
乾:元亨利貞。
此卦辭。說者曰:文王之辭。至高曰天,天之健曰乾,天言其象,乾言其性,元亨利貞言其德。象而後有性,性而後有德,德之名四其實一。一者何?元而巳。元出而亨物,始而通也。時春而夏,日旦而晝,人幼而壯,物萌而榮,皆元亨之跡。利入而貞,物成則復也。時秋而冬,日昳而夕,人強而耄,物實而損,皆利貞之跡。故周子曰: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復者何?復其元而已。元者貞之初,貞者元之終,元貞異名而同體。亨者物之生,利者物之成。亨利異功而同用。渾然而一之謂元,熙然而散之謂亨,充然而成之謂利,肅然而收之謂貞。肅然而收則渾然而一矣。一斯散,散斯成,成斯復,復斯入,入斯出,未有已也。天地具此為天地,聖人具此為聖人,四德之名立而天地聖人之蘊著矣。彼異端者以空言性命為元,其究窒於亨之用,以詭遇事功為利,其究賊於貞之體,是豈所謂元而利者哉?儒者之求道,求諸乾之四德。
初九,潛龍勿用。
此爻辭。說者曰:周公之辭。乾陽也,其數曰九;坤陰也,其數曰六。何也?天地之生,敷也。積天數之一三五,不曰九乎?積地數之二四,不曰六乎?乾以龍為象,何也?天地者其神不測者也,將託至神之物以喻之,舍龍何以哉?初九,乾爻之始,而位之最下者也。故為龍之潛,既曰潛矣,雖欲用之,於何用之?故曰勿用。勿雲者,止之也。干寶謂文王在羑里之爻,非也。羑里聖人之不幸也,非潛也。程子謂舜之側微是也。或曰舜窮而在下,未嘗欲自用,孔子窮而在下,未嘗欲勿用,何也?曰:治則聖體其常,亂則聖通其變。舜、孔子易地皆然。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初九在下,君德之隱,故曰潛龍。九二居中,君德之章,故曰見龍。見龍在田,物被其澤也。利見大人者,天下以見九二之大人為天下之利也。程子謂舜之田漁時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乾之六爻皆龍德也,故曰六龍。九三不言龍而曰君子何也?言龍者明而神,言君子者神而明,皆君德也。九三以君人之德,處下位之上,尊卑未定,危莫大焉。故曰厲,厲危也。然聖人戒以厲之未幾而許以無咎,之可必何也?於此有道,終日乾乾然而無息,至夕猶惕惕若而自懼,勤於德而懼於位,則危者安矣。何咎之有?程子謂此爻舜之玄德升聞時也。乾乾者,猶曰健健雲耳。雖然,九三危而無咎,信矣,亦有危而有咎者乎!曰有蚩尤、后羿、莽、卓在上而驕其下,在下而憂其不為上。驕則有懈心,何德之勤?憂則有覦心,何位之懼?故終亦必亡而已矣。或曰:不有操、懿乎?曰:漢一變而為魏,蓋三世希不失矣,魏一變而為晉,蓋再世希不失矣,使魏晉不足徵,則乾乾夕惕之戒妄矣。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四之與九三,位若同而異,情若異而同。九三居下之上而方尊,九四居上之下而已偪,故位若同而異。九三之惕則懼於進,九四之躍則向於進。四之躍其情固異於三之惕也,然聖人末敢輕許之也,故曰或焉,或之者,疑之也,疑之者未可以必進也。可以躍則動,未可以躍則靜。淵靜也,或躍者,試其所養;在淵者,涵其自養。宜動而動,宜靜而靜,斯無咎矣。三之勤而懼,文言以為君子進德脩業,雖危無咎。四雖無三之懼,然亦能躍而疑,文言亦以為君子進德脩業,故無咎。此其情所以若異而同也。程子以為舜之歷試時也。安定胡氏以此爻為太子之位,其說尤切。蓋懦於躍則為漢之惠元,僅為得之。躁於躍則為商臣、為元兇,其咎大矣。或曰:晉之申生、漢之榮彊,非以躍而咎也,何如?曰:易之戒義也,三子之遭,命也。命不可逃,而義不可越,使三子越義以逃命,命可逃乎?命不可逃,則孰若守義以聽命。三子守義以聽命,雖曰有咎,吾必謂之無咎矣。至泰伯、仲雍、伯夷、叔齊,則躍與否,無咎與否,皆所不能囿也。所謂賢者過之者與。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天德也,龍象也。五天位也,飛而在天之象也。德而不位,仲尼以之虛天下之望也;位而不德,癸辛以之失天下之望也;德與位並,二帝三王以之慰天下之望也。故曰:利見大人。當其在田,天下猶利見之,而況今在天乎。
上九,亢龍有悔。
五者位之極,上者極之極,故為亢。居君位而又上焉,將何之乎?此益戒舜以罔淫于樂,禹戒舜以無若丹朱之時也。若志與位俱亢,則有悔矣。梁武帝、唐明皇晚年是已。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乾坤二卦獨有用九、用六何也?六十四卦剛柔之用,於此發其凡也。剛過則競,故欲後而不先;柔過則邪,故欲正而能久。
彖曰:大戰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此彖辭,所以釋卦辭也。說者曰:孔子之辭。大哉乾元,何大乎乾元也?乾之大者以元而大也。何謂元?曰:是不可言也。其陰陽末形之初乎!肇而一謂之元,一而二謂之氣,運而無息謂之道,融而無偏謂之和。天非和不立,物非和不生,莫之令而令其和者曰命,莫之稟而稟其和者曰性,孰為此者?乾之元而已。故萬物眾矣,資取於此而後始;天大矣,總攝於此而後立;性命妙矣,保合於此而後利正。其變也新故為無常,其化也消息為無跡。謂有物邪?雲行雨施,莫見所自來;謂無物邪?品物流形,何為而有是象?莫見其所自來者,其物之始乎!何為而有是象者,其物之終乎!始而終,終而始,始而復始,終而復終,始終變化而未已,此陰陽不測之妙也。曷為變,曷為化,是不可勝窮也。嘗試觀之雲行乎?炳而黃,黯而蒼,此雲行之變也;倏而有,忽而無,此雲行之化也。變者跡之遷,化者神之逝,天地造化皆若是而已。大明於終始之道者,非作易之聖人,孰與於此?是故體此道以居乾爻之六位,則時行時止,而聖德成。執此道以乘乾之六龍,則時飛時潛,而天位正。此其所以首出庶物而萬國咸寧者,聖人之與乾元合而為一故也。此乾元所以大。彖言元言利貞,而不言亨。非不言亨也,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即亨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此大象之辭,釋卦名乾之一字之義也,亦孔子之辭也。天行健,健即誠也,所謂誠者,天之道也。君子以自強不息。其不息,亦誠也。所謂誠之者,入之道也。自強,非有使之者也。曰強,又曰不息,強之至也。天行健,乾之德也。自強不息,君子以已為乾也。運行不窮之謂健,進修不息之謂強,其義一也。六十四卦或曰君子,或曰先王,或曰聖人,或曰大人,皆體易道而日用者。健順者,乾坤二字之詁也。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能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此小象之辭,釋六爻之辭與用九之義也,亦孔子辭也。德在此,位在彼,初九以陽德而在下,君子以之潛而勿用,是故潛德而非為我。九二以陽德而出,君子以之施而必周,是故德普而非兼愛。九三知有此而不知有彼,是故反復於道而不敢離。九四知有此而不知有彼,是故旋觀無咎而後敢進。至於九五不以得位為樂,而志在大有為。上九以處高為悔,而戒其不可久,蓋乾之德不可為首故也。知乾之德不可為首,則惟六位所遭而處之,焉往而不綽綽。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文言者,彖象辭之重者也,亦孔子辭也。惟乾坤二卦有之,蓋六十二卦舉矣。元者萬善之大宗,亨者百嘉之都會,利者萬宜之和氣,貞者庶事之楨幹,此乾之四德。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此君子體乾之四德也。法之於天,體之於身,之謂體。元者四德之長,仁者五常之長,體元無形,體仁有體,聖人慾其近而易行,故變元而謂之仁。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子曰一章,孔子釋爻辭之文也。惟乾坤二卦為詳,至於餘卦見於繫辭者,如鳴鶴在陰之類,所釋者諸卦十八爻而已。然則謂繫辭非夫子之作,其然乎?初九惟其以龍德而隱也,故以世從道,不以道從世,以實晦名,不以實顯名。內樂存,故不有行於時,必有行於己。所謂遯世無悶,樂則行之也。外憂亡,故不見知於人,必見知於天。所謂不見是而無悶,憂則違之也。其守不奪,其堅不拔,豈躁於用哉?此潛龍之德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有君人之德,無君人之心,此九二大人盛德之事。龍雖見矣,在田不在天;德雖正中矣,在下不在上,有君德無君位也。然則宜若之何?庸信庸謹,久而無息,閑邪存誠,實而無妄,可謂有君人之德矣。然德足以善一世,方且有而若無;德足以普萬物,方且化而不居。天下歸之,己辭之,曷嘗有君人之心乎!故曰君德也。君德雲者,有君德而安於臣位者也。文王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其九二之謂乎!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終日乾乾,必有事焉,無事而勤,徒勤也。勤於進脩德業,則非徒勤矣。雖然,進脩必有地,德業必有物,忠信辭誠,所以指其地,實其物也。然知德業所至,而不至其至,非造微之極。知德業所終,而不終其終,非存義之固。知至能至,知終能終,聖智之學就矣。以此居上,高而不泰,以此在下,卑而不戚,惟以得仁為懼爾,雖危何咎?二之上,故曰居上,四之下,故曰在下。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恆,猶常也。九四之位偪矣。以上進為常,則其志邪,以下退為常,則其德孤。惟及其時以進脩,而不幹時以行險,疑而無必,則無咎矣。或之者,疑之也。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同則合,異則離,物之情也,故馬鳴而牛不應,螽躍而蟻不隨。濕為火仇,燥為水憂,雲虎相避,風龍不相比,鳶飛親上,魚躍親下,所謂各從其類也。所謂各從者,一物親一物而已,至於聖人作而萬物咸覩,無一物不親者,何也?聖人者三才之宗主,萬物之天地,所謂出乎其類者,出乎其類,故統乎萬類。象辭所謂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者,與夫子此言,因釋此爻飛龍在大之辭,而發雲從龍之義,遂推而極之也。萬物覩聖人,即利見大人。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六,龍之首,故曰貴高,非君非臣,故曰無位。陽剛無陰,故曰無民。自四而下,皆從九五,故曰無輔。如是而動,其誰我與?有悔必矣。高貴鄉公以之。
潛能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此一章再釋爻辭與用九辭也。潛龍勿用,曷為勿用?以其潛於下也。見龍在田,曷為在田?以其時可居於田也。終日乾乾,必有事焉,非有事,則為無益之勤。或躍在淵,所以自試,非自試,必有妄動之舉。飛龍在天則雲行雨施而天下平,聖人在上則德流化洽而天下治,故曰上治。物窮則災,理數之常,亢之所以有悔。剛而能柔,致治之道,乾之所以用九也。
潛能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輿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此一章亦再釋爻辭與用九辭也。時隱則隱,故初九當退,而安於潛藏之幽,時顯則顯,故九二當見,而著其文明之治。天之健,終日而不息,九三之進脩亦與之不息,故曰與時偕行。龍之在淵,革潛而為躍,九四之上進,亦革卑而居尊,故曰乾道乃革。以龍德宅天位,則德不儉於位,以天位處龍德,則位不儉於德,故曰位乎天德。天時之極者,暑極不生暑而生寒,君位之極者,治極不生治而生亂,故曰與時偕極。天不為首,天之則也。君不為首,君順帝之則也,故曰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元言始,亨言通,元亨者,始而後有通。利言情,貞言性,利貞者情必復於性。雖然,利豈能自利哉,皆出於元而已,故又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然止言利,而不言所利,其利大而不容止一事也。若曰利建候,利女貞,利涉大川,皆言所利者也。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此一章亦釋象辭,所以贊乾之德而歸之道也。乾不可得而贊,極天下萬物而無外,姑強名曰大而已。故既曰大哉乾元,又曰大哉乾乎,何大乎乾也,大其德與道也。元亨利貞,乾之德,中正純粹精,乾之道,道析則五,會則一。正邪為正,正正為中,乾之道本於中而巳。純者體之一,粹者純之美,精者粹之微。乾之道,會於一而巳。堯舜禹相傳以惟精惟一,乾之一也,允執厥中,乾之中也。然則舉此道而一之於中,天傅之羲,羲傅之八聖者也。曷謂純粹精?請以金喻:不雜者金之純,不雜而良者金之粹,良而百鍊者金之精。精者,不雜之至。故夫正者,道之純粹也,精則未也。中者,道之精也,蓋正猶有偏也。楚燕南北之正也,非中也,洛師天地之中也。夷惠吾道之正也,非中也,孔子吾道之中也。正者中在其外,中則正在其中,道至於一而正,正而中,止矣。雖然,乾之道何以臻此,其惟剛健無息以致之乎!剛健者,乾之性,以剛出健,以健行剛,斯一於中矣。非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其孰能與此。乾陽,故剛健,陽居二,故正。陽居五,故中,六爻純陽,故純粹精。此章與始而亨為一章。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此一章亦再釋爻辭,蘊於身為德,形於事為行。龍德聖人之事,非賢人事也。初九雖潛,而龍德具矣。潛者位而巳。所性不存焉者也。而橫渠張子以顏子行而未成,當此一爻,恐顏子不敢當也。程子謂未成者,未著也*。以舜之側微當之,得之矣。
*註:李氏《簡學易》引此文,「未著也」之下有曰:不足謂之成。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學以取善,故萬善集;問以明善,故一不善不入;居以寬,故處心大而裕;行以仁,故及物,公而普。學問,德之府;寬仁,德之輿,九二之大人君子。府充而輿熟,君德如此,天下幸而見之,其利何如哉!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三乘二陽,而在其上,故重剛。下卦以二為中,三則過之,故不中。非五,故上不在天,非二,故下不在田。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四乘三陽,而在五之下,故重剛。上卦以五為中,四則不及焉,故不中。非三,故中不在人。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此贊九五之大人也。天地,造化之主;日月,造化之精;四時,造化之功;鬼神,造化之靈。其體一,其用三,覆載無私之謂德,照臨無私之謂明,生息無私之謂序,禍福無私之謂吉凶。大德之人,兼天地造化之體用,而皆與之合,則其德與天地合其大矣。是故先天天合乎聖,後天聖合乎天,人謀鬼神,皆聖之餘也。堯舜天命未改而禪,先天者也;文之事商,武之退師,後天者也。湯之伐,不先不後,而順天者也。體乾之人,有君子,有大人,有聖人,君子,聖賢之達名。大人,上下之達名;聖人,性天之達名。名則三,道則一。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上九亢矣,病也,亢而不知焉,病之病也。自古亂亡皆不知者也。知之,斯能處之,故亢者,不知喪亡之幾而不知退者也。聖人唯能知之,故能不失其正以處之,又何亢之有?堯舜是也。嗟乎!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若唐之睿宗,其庶矣乎!曰其唯聖人乎,必申言之者,所以深贊聖人之能知亢也。猶孔子稱賢哉回也,亦先後申言之。
【周易集說】
乾,元亨利貞。
乾,健也。畫奇屬陽而體剛,故其性健。此卦乾下乾上而六畫之奇,純乎陽剛健之至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其占為始雖大通,又宜固守以正,然後可保其終。蓋不可恃其健而妄動也。
初久,潛龍勿用。
初,即一之異名。卦畫自下而上,故以一為初。一言初,則六為終;六言上,則一為下。互文相通也。九,陽數。潛,藏也。龍大而靈變之物,以象乾六爻之變也。勿,禁止之辭。用,謂動而施為。初九在下,乾之下,陽氣潛藏,故其象為潛龍。潛則隱而未見,故其占為君子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田,地上也。龍之出見而在田,猶君子出仕而在位也。大人,有大德之人也。九二在下,乾之中乃陽氣發見於地上之時,故其象為見龍在田,其占為利見在下之大人。見龍之見,音現。利見之見,如字。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六爻皆君子也。此爻居天田之間,正當人位,故特稱君子,以發之在下乾之終,故曰終日,下乾終而上乾繼之,故曰?乾乾?。夕,日之過中也。惕,懼也。若,助語。九三處重乾之交而自彊不息,又因日之過中省察自己之不中,而兢兢焉,故其象如此厲危而不安也。咎,譴責也。夫以九居三剛而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其占何以無咎?曰:君子終日乾乾,至於日之夕而猶惕懼,故雖危厲,亦無咎也。夕惕若為句,厲無咎為句。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或,疑辭,謂其在兩乾之間而或上或下也。淵深,水龍之所居也。九四,亦剛而不中者也。離地而躍於人之上,能無咎乎?所以無咎者,躍而在淵,處卑而不犯上也。乾六爻雖皆君德,以位言則唯五為君,餘皆臣也。九四,爻剛位柔,以臣近君,以淵近天,故其象占如此。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五,君位之至尊,由天之不可階而升也。故其象為龍之飛而在天,其占為利見在上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亢,口浪反,極甚之為亢。上九,過中而居乾終,六陽之窮,故其象為亢龍。悔,懊恨也。有過則有悔。上九位高而不知退,動極而不知止,故其占曰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筮法陽數窮於九,陰數窮於六,窮則必變。乾爻用九,坤爻用六,蓋取其變也。見,如字。見群龍無首為句。乾為首,乾六爻皆九,則變而為坤,是為群龍無首之象。吉,善也。占者見此象而處後,則善不可為首也。剛太過則折,非善道也。故上九,亢龍有悔。六陽變為六陰,則剛而能柔,吉之道也。故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小象辭}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乾初九爻辭云:潛龍勿用。孔子釋之曰:陽在下者。九陽爻而在初之下位也。紫陽朱子曰:陽謂九,下謂潛。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以九居二,則出潛離隱,而其徳及物矣,故曰?見龍在田,徳施普也?。中而不偏,故所施周普。施,去聲,始豉反。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反復道者,反而復諸道也。反復並如字。廣平游氏曰:反復冝與復卦之反復同,或讀反復為翻覆,非也。夫易道貴中,過中非道也。三居下乾之終,於時為夕,已雲過中矣。君子因其時而惕,乃反求諸身,省察其不善,以復其善,故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疑,爻傳每隻舉上一句而不及下文,何也?曰反復道,即釋夕惕若厲無咎之義,雖不舉下文,而下文之義在其中矣。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四居上乾之下,,則其位近五矣,進而干分犯義,則不能無咎,進而恪守臣位,則非干分犯義者也。乾九四之進如此,是以無咎。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二五均大人也,二止言徳施普,五乃言大人。造以明九五乃乾之主爻,有大人之徳,又有大人之位,施為造作,其功用與天同也。大人釋龍字,造釋飛字。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上九所以有悔者盈也,天道惡盈,惟中可久,盈不可久也。盈釋亢字,不可久謂有悔。
用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彖傳雲?首出庶物?,此乃雲?不可為首?,何也?曰:用九蓋言乾六爻之變也,變則與不變異矣。九雖天徳,今既變而為坤,則不可為首,非謂亁不可為首也。若謂亁不可為首,則萬物何所資始而又誰為之首乎。
本文盜貼自易學網。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
坤卦第二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坤之元亨利三德同乎乾,貞則獨指一事,曰牝馬之貞,何也?乾貞欲剛,故天尊,坤貞欲柔,故地卑。行止惟人之從馬之順也。牝馬,順之順也,故牝馬地類,安得同乾之貞哉?王弼云:利牝馬之貞,非也。
君子有攸往,
往,行也,地之柔順,君子體而行之。
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此以上皆卦辭。乾之卦辭,止言元亨利貞,言其體,自坤以下,併與用言之。坤,地道也,陰道也,母妻臣道也,皆欲以陰從陽,不欲以陰從陰。陰從陰則造化消,陰從陽則造化息。母妻臣自從,則亂且危,母從子、妻從夫、臣從君,則治且安,故陰盛陽微,月壯日虧,呂武專而漠唐傾,懿裕強而魏晉亡,此陰不從陽之災也。故坤之陰處先則迷,處後則得,必以後為利之主也。從其類則非吉,離其類則吉,必以安貞為吉之地也。皆欲以陰從陽也。西南陰之方,東北陽之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乾稱大哉,坤稱至哉,嚴尊卑之分,陰不得僭陽也。蓋大則無疆,至則有極,乾之元,物資以始。坤之元,物資以生,始者,氣之元,生者,形之元。坤之生物,豈自為之哉,順以承乎天,厚以載乎物,此其德所以合乎乾之無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英華外發之謂光,坤之用也。博厚中充之謂大,坤之體也。坤道之光大如此,而能含宏而不耀,故能生物而不息,物之所以亨。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此章程子盡矣。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地之力不厚,則載萬物不勝其重,君子之德不厚,則載萬民不勝其眾。勢,力也。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乾之初九,陽始萌;坤之初六,陰始生。陽始萌則曰潛龍勿用,言方隱而未可以進也。陰始生則曰履霜堅冰至,言雖微而必至於盛也。觀聖人之言,可以知君子之難進,而小入之易盛矣。有國者,其亦思所以求君子於隱,而防小人於早也哉。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文言釋之至矣,程子謂二為坤之主,不以君道處五,真得聖人之意也。坤之六爻,莫盛於六二,而六五次焉。六二具直方大之三德,得於不習之自然,焉往而不利哉!柔則曲,而六二獨直;柔則刓,而六二獨方,此其所以大也。何以柔而能直且方也?中正故也。不揉而直,不矩而方,不恢而大,六二固不必習也。雖然,不必習而習,不亦進進矣哉!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為臣不任事,求任事,罪一也。不任事則姦,求任事則諂。六三含其光明而不衒,或從王事而毋必,此所以光大也。或雲者,非不任事也,非求任事也*,程子謂義所當為,則以時而發,若含而不為,非盡忠也,其論至矣。無成謂不居,有終謂必盡。
*註:何氏楷訂詁引此,下有「知光大故能含章」七字。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四居危疑之地,而慎默括囊,可也。若可以言而不言,假六四之義以自文,則為張禹胡廣,學者審之。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五君位也,而坤臣道也,坤之六爻,皆順承乾五之一君者也,故坤之五不得為君位。雖然,六五不幸而居嫌疑之位,其道宜何如?黃,中色也,裳,下服也。守中而居下,以安守人臣之分,則元吉矣。元吉,吉之大也,聖人許之以能居下則元吉,不許其過此也。六二、六五,得中均也,然六二則大之,六五則戒之,何也?二中而在下,臣位正也,五中而在上,臣位疑也。臣而疑於君,疑而不巳則僭,僭不可啟也。故戒之。吾於乾坤見君臣之大分矣。程子謂:陰者婦道,婦居尊位,非常之變不可言也。其發明聖人之意,尤深遠矣。剛柔雜為文,六柔也,五剛也,文在中,謂有文德而居中也。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陰極傷陽,臣盛傷君,六而居上,陰極而臣盛矣。故陰陽爭,君臣戰,兩傷兩窮而後已。趙高篡秦,秦亡而高亦誅;王莽篡漢,漢微而莽亦敗。為臣者,其勿至於此;為君者,其勿使其臣至於此也。蓋上六之龍戰,已兆於初六之履霜,小人之可畏如此哉。龍戰者,以坤馬之僭龍而戰夫乾之真龍也。血傷也,其血玄黃,兩龍俱傷也。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陰之用能永守臣道之貞,斯可以為大臣而令終矣。或曰,用九用六,乾坤七爻,妄也。有位斯有爻,位止於六,而爻乃有七乎?故易曰六爻發揮,又曰六位成章。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柔者坤之道,靜者坤之體,至於陰陽之回斡,造化之運行,豈專柔而靜哉?動則陽而剛,靜則陰而方。先而不後者坤之異,後而不先者坤之常。物收而包含之量幽,物散而造化之功著,坤之道其大如此,何也?承天之施而不自生,行天之時而不自用,一本乎順而巳。然則臣道一於順乎?曰:有臣道,有臣節。臣道一於順,故欲柔欲靜,不順則為莽、卓;臣節病於順,故欲剛欲方,順則為張禹、胡廣坤。何以動而剛?曰:發生必達。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福生於一小善,禍起於一小不善,萬者一之積,大者小之積。善可積也,不善不可積也。積斯漸,漸斯極,極斯作,及其作而圖之,其有及乎?弒逆,國家之大禍,聖人不忍言,臣子不忍聞也。探其初,亦止於萌一小不善之心而積之也。傳曰:有無君之心,而後動於惡,故一小不善之心,在下者不可不察之於己,在上者不可不察之於於人。察之早,勿使之漸,則國之禍不作矣。辯察也,故易坤之初六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馴也。履霜之不戒,堅冰之勿悔,馴而致之也。順當作馴。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六二爻辭止言直方,而聖人又以正釋直,以敬釋正,以義釋方,其曉學者至矣。敬以直其內,則養心主一而不分;義以方其外,則處物適宜而不隨。敬,體也,義,用也,體用合而德不偏,故敬義立而德不孤也。立謂並立,不孤謂不偏。偏於內則執體而廢用,偏於外則狥用而忘體。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為臣之道,有大美而不能含蘊者,矜也;有大美而不從王事者,吝也;從王事而自有其成功者;驕也。聖人於六三,蓋三致志焉。弗敢雲者,有懼心焉。功成而能懼,可以為臣矣。禹之不矜伐,周公之不驕吝,得六三之義。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乾之初九遠而潛,宜也;坤之六四近而隱,非宜也。不宜隱而隱者,五之位,君位也,坤之六則臣也。六五以臣而居君之位,則僭也。臣僭君則天下亂。是天地閉塞之時也。六四不幸而近之,惟恐去之不速,隱之不深耳。此龔勝所以不仕於莽之朝,蔡邕所以失節於卓之官也。聖人嚴臣子之大分,於六五則深戒之以居下之禮,於六四則力勸之以潔身之節。隱之於六五,而發之於六四,其防患深遠矣。使六四至於潔身,則六五何如哉?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六五之君子,唯剛柔雜而有文德故通理,唯得中故正位,唯位高而心愈下,不失臣禮故居體。體者禮也,通理者通於君臣上下之定理也。知定理之不可易,故正位居體而不敢僭也。臣道之美,孰大於是。具三者之大美,蘊於中斯形於外,故暢於四支而美其身,必無驕主之色;發於事業而美其政,必無專權之紊,所以為美之至。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末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坤之陰至於極盛,而疑其為陽;坤之馬至於極盛,而進稱為龍,其僭乾也甚矣。聖人別其嫌,故發其有無陽之心,暴其有僭龍之罪,所以誅其意也。然不曰馬與龍戰,而曰龍戰者,不沒其僭也。不沒其僭,所以深誅其僭也。龍之類有血,血之類有色,故曰未離其類。
【周易集說】俞琰
履霜,堅冰,隂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孔子釋乾初九曰?陽在下?,釋坤初六曰?隂始凝也?,以明三百八十四爻凡九皆亁之陽,凡六皆坤之陰,而乾九坤六所以為易之緼也。霜隂之始凝也,冰隂之大凝也。始者未甚凝,馴致其道,則因循日久以漸而積必至於大凝也。馴音循,謂順習也,二若順初而與之同,惡相習則其禍可勝言哉。所喜者六二,有所守而不習,則初六之惡無相濟者矣。按魏志許芝云:初六履霜,隂始凝也。郭京易舉正云:今本於霜字下誤,增堅冰二字,審如是,則王弼時猶未差誤,王弼後始差誤爾。紫陽朱子曰:當從魏志。或曰:爻辭雲?堅冰至?,要其終而言。爻傳雲?至堅冰?,原其始而言。
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陽動隂靜,六二隂爻而言動者,從乾陽而動也。六二以位言,諸爻唯六二中正,而其徳直方,雖在羣小之中,唯知從乾陽之大而不為羣小所移,是以其道光明。夫地道屬隂為幽為暗,安得光?所以光者,從乾而動,他爻不言地,六二獨言地,以見六二乃坤卦之主爻也,或疑孔子釋此爻,止言直方,而不及大,殊不知動即大,坤隂之靜固小,從乾陽而動則大也。
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時釋可字,發去聲,葉大字韻,《詩四月》飄風發發之發,亦與害字葉。以時發者,當其時之可而發也。可貞則貞,可發則發,唯其時而已。知,音智。坤隂本不光大,今曰?知光大者?,以其從王也,從王即從乾之謂也。六三其知矣乎,見六二從乾,遂亦從乾,此其所以光大也。伊川程子曰:只舉上句解義,則幷下文,他卦皆然。
括囊,元咎,慎不害也。
六三半剛半柔,半動半靜,故稱其知。六四純柔,全不動,故稱其慎。乾之時,剛正之君在上四也,進則無咎,不幸處坤之時,切近六五,四也,慎則不害,各隨其時也。爻辭言無咎無譽之雲慎,釋括囊不害釋無咎。
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六五以隂柔之爻居陽剛之位,而剛柔相雜,是以謂之文也。文與中皆釋黃字,在中謂在上體之中也。
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鳥窮則啄,獸窮則攫,隂窮則與陽戰,此必然之道也。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坤體本小,變為乾則其用大,故曰以大終也。
本文盜貼自易學網。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
本文盜貼自易學網。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
推薦閱讀:
※部份宋詩選七十 楊萬里
※誰屬這三個生肖,萬里挑一富貴命,老天爺都壓不住!
※萬里:推「包產到戶」
※注意啦,有這幾種耳朵的人,乃是萬里挑一的好命之人!
※【國藩詩友】夢天詩詞集‖萬里相逢一樽酒, 邀君共醉故園秋
TAG: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