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孤軍憤然一擊,收復淪陷三十八年的中國領土

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國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字數:2722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一、揚眉吐氣的勝利南明王朝的三十九年歷史,基本就是凄風苦雨,放在戰場上,更是常見兵敗場面。但永曆十五年,即1662年1月25日清晨的這一刻,卻是十分揚眉吐氣的例外: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向盤踞台灣熱蘭遮城的荷蘭侵略軍,發起最後的總攻。二十八門巨炮率先開火,重達24磅的炮彈呼嘯撲來,三個炮台數百門火炮憤怒打響,兩個小時間就向熱蘭遮城傾瀉五千發炮彈。然後數萬南明將士潮水般撲來,乾脆利落拿下要塞門戶烏特利支堡。鄭成功將軍的霸氣喊話,更炸雷般響在惶恐的荷蘭守軍頭頂:如若執迷不悟,明日環山海,悉有油薪磺柴積壘齊攻。船毀城破,悔之莫及。這是鄭成功跨海收復台灣的偉大戰役里,決定意義的一場總攻:「東亞第一要塞」熱蘭遮城崩潰在即,驕狂的荷蘭侵略者,已經成了明軍刀鋒下的弱肉。淪陷三十八年之久的中國領土台灣,也將順利回到祖國懷抱。酣暢淋漓的戰鬥場面,在後世的諸多史料里,也常被大書特書。但常被一筆帶過,卻還有另一個重要事實:決心打這一仗,對於當時的鄭成功,還有這支南明大軍來說,是一個何等悲壯艱難的決定。就連落敗一方的荷蘭人,比如荷蘭駐台灣總督揆一,晚年在回憶錄里都不停碎碎念:真沒想到,鄭成功真敢和我們開戰。

二、艱難而悲壯的決定1661年3月,當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毅然以兩萬五千人的規模,發起東徵收復台灣的戰役時。當時的情景,可不似後來好些影視劇描繪的那樣激動人心,相反是一片看衰聲。那些追隨他浴血抗清多年的部將們,反對的理由也很現實:敵人太強,我方太弱。那時的鄭成功,正是他撐起南明東南抗清大旗十五年來,最為慘淡經營的時候。先前以十七萬大軍北伐南京,卻在南京城下功虧一簣陷入重圍,苦心經營多年的水陸精銳傷亡殆盡,連能與荷蘭戰艦爭鋒的「三桅跑船」都基本沉底。苦苦堅守的廈門等地,更面臨著清軍日復一日的瘋狂進攻。簡直就是以一支殘兵,橫挑擁有強大海軍實力的荷蘭殖民者。而盤踞台灣的荷蘭侵略者呢?這時卻正是無比強大的時候。駐台灣的軍隊只有兩千來人,卻都是裝備精良火器的精銳。「熱蘭遮城」(安平古堡)與「普羅民遮城」兩個犄角要塞,更是以歐洲先進的梭堡理論構築,糯米石灰砌成的要塞上,裝備有洶湧的火力。也正是憑著這強大軍事力量,趁著明末動亂偷佔台灣的荷蘭人,才能夠一次次血腥鎮壓台灣島民的反抗起義,瘋狂壓榨台灣島的財富。把這中國寶島,變成「荷蘭人最好的奶牛」。而且更兇險的後果是,一旦鄭成功大軍開動,早就磨刀霍霍的清王朝,勢必會趁虛而入。而盤踞巴達維亞的荷蘭海軍,也會瘋狂增援台灣島。何況在清王朝殘酷遷界禁海國策下,中國東南沿海盡成無人區,鄭成功大軍的物資糧草供應,也將無比艱難。看似轟轟烈烈的收復國土大戰,極有可能會陷入前後夾擊的絕境。

可是,就是在這近乎刀山火海的局面下,鄭成功毅然做出了決定,堅決開打這一仗。支撐他信心的,除了台灣島重要的戰略地位,拓展抗清根據地的需要。更有這位獨撐東南抗清大業多年的南明英雄,從不曾忘懷的信念。正如他後來對荷蘭侵略者,那句擲地有聲的豪言:台灣者,中國之土也!這支正處山窮水盡局面下的南明軍隊,正是懷著這個信念,踏上劈波斬浪的戰場!三、智慧與意志的勝利決心堅定的鄭成功,當然不是蠻幹,從艦隊迫近台灣島後,就是智慧火花不斷。先掐准了台海潮汐,巧妙從狹窄的鹿爾門登陸成功。又以麾下只載炮兩門的「大青頭」戰艦摧毀荷蘭巨艦。勇猛的南明步兵,更在陸戰里硬杠荷蘭步兵,殺得荷蘭軍屍橫數百。被鄭成功迅速切斷水源的「普羅民遮城」,不到三天就狼狽掛了白旗。於是,在遭到鄭成功一系列打擊後,被打了悶棍的荷蘭侵略者接連崩潰,就只剩下負隅頑抗的「熱蘭遮城」,被數百南明大軍團團圍困。但真正的考驗,這時才開始。正如前面所說,這座後來更名為「安平古堡」的熱蘭遮城,不單是荷蘭人控制台灣的樞紐,更是集合了歐洲城防高科技的頂級要塞:二百丈周長的城池,三丈高以石灰糯米砌成的城牆,還有深入地下一丈的地下工事。密集的炮火部署,更足以封鎖城外一切通道。這個當時有著東亞第一要塞名號的堡壘,著實是難啃的硬骨頭。

以《台灣通史》等資料記載,圍困到1661年春天時,師老兵疲的鄭成功,陷入到糧草接濟不上的窘境。就連鄭成功的一些心腹謀士,都在苦勸鄭成功及時撤軍,哪怕暫時撤到澎湖等地休整也好。但困境里的鄭成功,卻做出了一個叫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決定:紮下根!於是,苦守待援的荷蘭侵略者,看到了奇特的景象:瀕臨斷糧的鄭成功大軍,竟開始在台灣各地開荒種地。而早已受夠殖民統治的台灣各族百姓們,更是群起響應,紛紛熱烈迎接南明大軍。大批的良田滾雪球般在台灣大地上開墾出來。入秋之後更是連連豐收!斷糧?別忘了台灣是中國領土,這是鄭成功大軍的主場!而荷蘭人眼巴巴苦盼的援軍,更在荷蘭人的眼皮底下,上演了悲催一幕:第一撥援軍五月份登岸,上岸就被鄭成功抓了俘虜。第二撥援軍七月份發起猛衝,更是一下撞進鄭成功的埋伏里,三艘戰艦成了鄭成功的戰利品。自這以後,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艦隊徹底慫了:救援?打死也不去!就這樣,一個理論上要師老兵疲的困難仗,在鄭成功的巧妙運籌下,非但沒有在九個月的圍困戰里垮掉,相反藉機滿血復活。到1661年1月時,南明大軍的足跡已遍布台島,糧草物資無比充裕。甚至新型的攻城火炮裝備,更是保質保量的裝備完畢。收復台灣,就差最後一擊!於是,就有了1662年1月25日,精疲力盡的荷蘭熱蘭遮城守軍眼裡的恐怖一幕:越拖越強的南明大軍,以不亞於歐洲軍隊的兇悍火力發起狂攻。號稱堅不可摧的熱蘭遮城牆,兩小時內被打開近三百個大洞,多處城牆幾近坍塌。重拳呼嘯般的攻擊,叫荷蘭人徹底喪失了抵抗的勇氣。荷蘭總督揆一慌慌張跑來求和:願罷兵約降,請乞歸國。十二天後,即1662年2月6日,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無比重要的一刻:在付出了一千六百多士兵傷亡後,數百荷蘭殘兵灰溜溜交出所有的城堡,狼狽乘船離開。淪陷三十八年的中國寶島台灣,回來了!這是民族英雄鄭成功戎馬生涯里的最後一戰,也是最輝煌一仗。

四、造福近代百年的偉業而更被後世史料一筆帶過的是,敗走台灣的荷蘭人,其實並沒有甘心。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更曾多次發起對台灣的反撲。但繼承鄭成功「延平郡王」爵位的鄭家長子政經,卻繼續浴血奮戰,更以重建的強大南明水師重創荷蘭艦隊。一直到1683年清王朝登陸台灣前,這支孤守寶島的南明鐵軍,一直牢牢將西方殖民者擋在中國海之外!甚至,如果看看近代西方殖民史,就更能理解這一戰,對於近代中國海洋安全的意義:如果鄭成功未曾發起這一戰,盤踞台灣的荷蘭殖民者,極有可能將這塊中國領土,徹底割裂出中國版圖。這樣中國東南海疆,就會直接面對西方艦隊的侵略威脅。近代中國喪權辱國的恥辱,將會更痛更慘。

以這個意義說,鄭成功這支南明大軍,打出了一場令近代中國受益百年的雪恥勝利!
推薦閱讀:

此人讓一國領土擴張三倍,只用一支輕騎兵,差點統一天下
中國的領土從哪來?
和北京爭奪領土後果:中國人報復讓日本損失慘重!
為什麼近代總是說日本三島,原來有一島古代是我國領土
一外國人給中國一城市改了名字,從此中國少了八十萬領土

TAG:中國 | 南明 | 領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