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論語】孔子說正本清源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首要任務
原文
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篇·第十四章)
譯文孔子說:周朝的禮樂制度是從夏朝和商朝借鑒並傳承來的,其禮樂文明是文采豐富、繁盛。我師從周朝的禮樂。
注釋
(1)周,周代。
(2)監,《爾雅·釋詁》:「監,視也。」即照視。《說文》:「監,臨下也。」即居上視下。本義是用盆里的水照視容顏。引申為鏡子,又引申為借鑒。本章指借鑒。
(3)二代,夏朝和商朝。
(4)郁,《爾雅·釋言》:「郁,氣也。」即火氣、熱氣。《說文》:「郁,右扶風郁夷也。」即右扶風郡郁夷縣。本章「鬱郁」指文采豐富、繁盛。
(5)文,指禮樂制度。
(6)從,《爾雅·釋詁》:「從,自也。」即經由、自從。《爾雅·釋詁》:「從,重也。」即尊重、尊崇。《說文》:「從,隨行也。」即隨行,跟隨。本章指遵從、遵循,孔子的意思是「師從」。
解讀這一章算是對前面幾章內容的一個總結,也是對下一章孔子「入太廟」所遇到的問題,然後遭到他人的非議,做一個合理的說辭。所以,這一章的核心是兩個,一是《周禮》是中華文化的正宗繼承者,因為它是從夏朝和商朝的文化中傳承來的;一是孔老夫子繼承的周朝的文化。這是針對春秋末期出現的百家爭鳴,尤其是禮崩樂壞的亂象喊出的。禮樂的破壞,已經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假。就像當今社會,新媒體、自媒體,的確方便了民眾發表言論,開壇講課者大有人在,彷彿是比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還熱鬧。實際上已經進入了離經叛道,甚至攻擊、誹謗聖賢乃至聖賢學說,已經是習以為常、無人分辨其真假的時代。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那要問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周朝的禮儀制度,是從前代繼承來了。本章意在說明周朝禮儀的完備。而夏商周三個時代的文化通過演變,是有所損益的。夏尚忠,殷尚質(鬼),周尚文。尚,就是崇尚、偏重的意思。夏朝推崇側重忠誠、樸實,商朝推崇側重質樸,但鬼神、宗教意識強烈,周朝則更加推崇側重人文精神。孔子不僅重視周禮,連他崇拜的偶像也是周公。孔子在《述而篇》感嘆,我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子罕篇》記載,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處於那樣的困窘境地,還自信地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周文王死去了,一切的文化遺產不都在我這兒嗎?顯然,從文王周公開創的周朝禮樂文明,到春秋時期開始衰落。是孔子承擔起來拯救禮樂文明的歷史重任。
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周,這裡不僅是指《八佾篇》所說的「禮樂」,也可以指整個龐大的周文化系統。監,借鑒。二代,我們常說的夏、商、周三代,針對於周朝來說,二代指的就是夏朝和商朝。孔子說,周朝的禮樂制度是從夏朝和商朝借鑒並傳承來的。鬱郁乎,郁,本義是樹木繁盛的樣子,孔子比喻周文化文采豐富、繁盛,表達中用疊詞發出讚歎。文,指前文所說的「周監於二代」的是特指什麼,是特指周代的禮樂文明。意思是周朝的禮樂文明是文采豐富、繁盛。這是一個因果關係,是說正因為周朝禮樂文明是繼承、借鑒了夏朝和商朝,才如此繁盛。而對於孔子來說,這種讚歎即使針對周朝的禮樂文明,也是針對自己。就好比我們現代人懂得歷史熱愛歷史,很自信地說,我們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四大文化古國,其他三種文明都不存在了,只有古老中國的文明依然傳承著。
吾從周。吾,我,指孔子。從,遵從、遵循,孔子的意思是「師從」。這三個字背後是什麼?是孔老夫子對拯救禮儀文化所作出的一切。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刪詩書、定禮樂、寫《春秋》、著《繫辭傳》。孔子師從的是周朝的禮儀。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推崇周禮。但在整部《論語》中,孔子並非全盤接受,而是順應歷史發展規律,有所「損益」。《中庸》:「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其中的「今」也指魯國。因為魯國是周文化的保留者和傳承者。夫子此言「吾從周」,是據魯所存之周禮言。孔老夫子為什麼強調自己是周文化的繼承者,是因為當時針對周文化和針對孔子是否懂得周禮有了其他的說法。正本清源,不僅是在春秋時期,就是當代傳統文化弘揚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重中之重。
推薦閱讀:
※德國傳統政治哲學並不先進,且缺陷嚴重!
※傳統曆法當活起來
※傳統對聯
※山東省首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驗交流大會在濟召開
※批八字看四柱,傳統命理年月日時四柱如何分工,要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