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鑒賞<四>---2

古典詩詞鑒賞<四>---2歸田園居晉 陶潛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作者簡介]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曾任東晉大司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類官職。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淵明八歲喪父,家道衰落,日漸貧困。曾幾度出仕,任過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四十一歲時棄官歸隱,從此躬耕田園。他以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詩歌創作,是田園詩派的開創者。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後人推崇,影響深遠。清陶澍注《靖節先生集》是較好的注本。[注釋]晨興:早起。理:治理。荒穢:雜草叢生。帶月:頂著月亮。荷鋤:扛著鋤頭。道狹:道窄。沾:沾濕。但使:只要讓。願無違:不違反自己的意願。[譯詩]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清晨我下地鬆土除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濕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濕了又有什麼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賞析]這是一首燴炙人口的優美的田園詩。這首短詩十分細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對農田勞動生活的體驗。「種豆南山下」與「採菊東籬下」有著同樣的韻律,但韻味各異。採菊是漫不經心的,而種豆則是十分認真的。採菊時不經意地抬頭,見到的是幽幽南山,與詩人當時寧靜適意的心情十分和諧;而豆種下後經意觀察豆苗長勢,看見的是稀疏的豆苗。豆長得不好,顯見種豆人不在行,不過,在陶淵明來說,有這樣的成績也覺滿足了,這是一種詼諧的心境。我們可以想見詩人看著田中的豆苗和雜草時自嘲的微笑。於是他只得起早貪黑地「理荒穢」了。「帶月荷鋤歸」句寫得極為精彩,極富情致:明月高掛天際,月影卻伴著他——荷鋤晚歸的「老農」。辛苦的勞動化作無限的生活樂趣。夾道而生的茂密的草木,沾濕衣裳的露水,都使這勞動的生活增添了生氣。詩的最後一句,「衣濕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使這首田園詩不止停留在對勞動樂趣的體味上,更進一步點了題。種豆長草也罷,早出晚歸也罷,夕露沾衣也罷,都在所不惜,只要趁了心愿就好。這「願」是什麼呢?就是找到了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它很有些象古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生活。在當時政治上一片黑暗的東晉時代,能有這樣一種自然寧靜的生活是使詩人感到無限欣慰的。這首詩的「種豆南山下」兩句,可以說是用了典故。《漢書·楊惲傳》:「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傾豆,落而為箕。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但是,陶淵明用典,使人簡直不以為他在用典,這是用典的高明之處。這種用典使典實所包含的內容與作品內容完全融合了。作品既因用典而使詩句的含蘊更為深遠,又不因用典而使詩句失去真淳的情意。這也就是陶詩既清淡而又不失典雅的緣故。《歸田園居》共五首,作於辭彭澤令歸隱田園的次年(406)。是年, 陶淵明四十二歲。陶二十九歲初仕,始終不得志,幾仕幾隱,自從彭澤棄官歸隱,便再未出仕。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歸田後的歡悅心情,描繪了和平怡靜的農村景物,表現了詩人擺脫官場羈絆後的閑情逸趣,從側面批判了現實的污濁和黑暗。是詩人對自由歡樂生活的熱烈追求。陶淵明《歸田園居》五首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其二∶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其四∶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其五∶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龜雖壽三國 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②。騰蛇乘霧,終為土灰③。老驥伏櫪④,志在千里。烈士暮年⑤,壯心不已。盈縮之期⑥,不但在天⑦;養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者簡介]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pèi)國譙(qiáo)縣(今安徽亳[bó]縣)人,是三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一生躍馬揚鞭、南征北戰,但手不釋卷,雅愛文學。他的詩繼承了《詩經》和漢樂府的優良的現實主義傳統,以樂府古題寫時事、抒懷抱,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思想情懷。曹操的詩歌格調慷慨悲涼、沉鬱雄健,豪邁縱橫;語言古樸剛健,善用比興。曹操的散文主要是表、令類的實用性文件,在內容和形式上很少受傳統的束縛,下筆無所顧忌,具有自由通暢、質樸簡約的風格,被魯迅譽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注釋]①本詩作於建安十二年(207),時曹操五十三歲。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於一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②"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還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莊子·秋水》)。壽,長壽。竟,盡,完。③"騰蛇"二句:騰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騰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興雲駕霧。④驥(jì計):千里馬。櫪(lì力):馬槽。⑤烈士:有雄心壯志的人。暮年:晚年。⑥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長。縮,短。⑦但:僅,只。⑧養怡:保養身心健康。⑨永:長久。[譯詩]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騰蛇儘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賞析]《龜雖壽》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觀滄海》是一致的。但《觀滄海》是寫景詩,以景抒情。此篇則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懷言志之作。這首詩寫於北伐烏桓勝利的歸途。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在古代,這已是將近暮年的年齡。雖然剛剛取得了北伐烏桓的勝利,踏上凱旋的歸途,但詩人想到一統中國的宏願尚未實現,想到自己已屆暮年,人生短促,時不我待,怎能不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詩人並不悲觀,他仍以不斷進取的精神激勵自己,建樹功業。《龜雖壽》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個積極的主題。全詩以生動形象的比喻開頭:「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神龜,是一種神靈的龜,典出《庄·秋水篇》:「吾聞楚有神龜,死亡已三千歲。」意思是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活到三千歲才死。詩人反用其意說,神龜雖然長壽,也有終了的時候,即使活到三千歲,它也要死亡。騰蛇,是一種神話里的蛇,與龍同類,能興雲駕霧。《韓非子·難勢》:「飛龍乘雲,騰蛇游霧。」詩人則說,騰蛇雖有這麼大的本領,最後也還是要死亡,化為灰土。詩歌一開頭,就用這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恆存在的,新陳代謝是大自然的根本規律。這就等於告訴人們說,人雖壽夭有別,但最終都是要死的,表現了作者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和無神論的觀念,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既然人總是要死的,那麼是不是可以對人生採取消極悲觀的態度呢?詩人認為這是不可以的。承認生命有限正是為了充分利用這有限的生命,建功樹業,有所作為。因此,詩人緊承上意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千里馬雖然老了,卧在槽旁,仍舊有馳騁千里的志向;有抱負有志向的人,即使到了暮年,其雄心壯志也毫不減弱,以上四句,可以說是全詩的點題之筆,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事業的看法,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接著,詩人又進一步發揮了這一主題思想:「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以永年。」盈,是滿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壽;縮,是專職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夭。這就是說,人的壽命的或長或短,不完全出於天定,只要調養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全詩以形象的比喻、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一種人定勝天的非宿命論的思想,體現了詩人達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昂揚、進取的精神。它告訴人們,事在人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它激勵人們,不要哀嘆時光的流逝,丟棄那種人到暮年無所作為的悲觀消極思想,要象那匹老馬一樣,老當益壯,奮鬥不息。

作者:文龍華《龜雖壽》與《觀滄海》思想性藝術性都達到了很高的地步,但兩詩在寫作手法上並不相同。《觀滄海》以「景」取勝,在寫景中,包含著詩人濃郁的主觀抒情色彩。《龜雖壽》則是以「理」見長,作者猶如一位飽經世故的哲人,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進述著一個人生哲理,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和強烈的共鳴。過零丁洋①宋 文天祥辛 苦 遭 逢 起 一 經②,干 戈 寥 落 四 周 星③。山 河 破 碎 風 飄 絮④,身 世 浮 沉 雨 打 萍⑤。惶 恐 灘 頭 說 惶 恐⑥,零 丁 洋 里 嘆 零 丁。人 生 自 古 誰 無 死,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⑦。

[作者簡介]文天祥(1236--1282),南宋民族英雄,著名愛國詩人。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文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歲即中進士,作品集有《指南錄》、《指南後錄》、《吟嘯集》、《文山全集》。[注釋]①零丁洋:在現在的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②遭逢:遭遇。起一經,因為精通一種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③干戈:指抗元戰爭。寥(liáo)落:荒涼冷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從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④絮:柳絮。⑤萍:浮萍。⑥惶恐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是贛江中的險灘。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軍打敗,所率軍隊死傷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俘虜。他經惶恐灘撤到福建。⑦丹心:紅心,赤誠的心。汗青:同汗竹,史冊。古代用簡寫字,先以火烤使出「汗」,干後易寫而且不受蟲蛀,也稱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賞析]1278年底,文天祥兵敗被俘。第二年押經零丁洋時,敵人一再逼他寫信,招降在海上堅持抗元鬥爭的宋軍將領。文天祥斷然拒絕。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心潮起伏洶湧…

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由刻苦讀書進入仕途,到戎馬乾戈為國征戰。第二句中的「寥落」,表明了南宋末抗元鬥爭的局勢,滲透著作者的惋惜和痛心。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戰派寥寥無幾,文天祥孤軍奮戰,寡不敵眾,才屢遭慘敗,宋王朝危在旦夕。作者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寫了「干戈寥落」中國家和個人的悲慘遭遇:國家已像風中柳絮,個人更像雨中浮萍,亡國孤臣,風雨飄搖。接著作者具體描述:「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作者以兩次激戰為背景,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詞語的同音重複,深沉地抒發了戰敗時和被俘時的心情。作者的所「說」所「嘆」,不只是個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飽含著劇烈的亡國之痛。最後,作者從沉鬱悲痛轉為昂揚壯烈,以高亢的筆調、磅礴的氣勢,表明了自己在生死關頭的毅然抉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慷慨激昂、大義凜然的詩句,表現了作者的錚錚鐵骨,耿耿忠心,表現了作者的英雄氣慨和高風亮節。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市)從容就義。這兩句詩成了後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寒食唐 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作者簡介]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唐代詩人。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一直在軍隊里做文書工作,擅長寫送別題材的詩歌,與錢起等詩人齊名,時稱「大曆十才子」。後來皇帝選拔他擔任起草詔令的中書舍人,當時有兩個韓翃,大臣問選誰,皇帝說要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那個韓翃,可見這首詩在當時是多麼有名。[注釋]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御柳:皇城中的柳樹。斜:為了押韻,此處可以按古音讀作xi。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官。傳:賜給。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極、王逢時五人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裡泛指天子近幸之臣。[譯文]春天,長安城處處飄飛著落花;寒食節,東風把御園柳枝斜。黃昏時,宮中傳出御賜的燭火,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賞析]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於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為遊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說過:「人間佳節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詩人竇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紀其實:「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正可與韓翃這一首詩參照。此詩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繪,並無一字涉及評議。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節長安的迷人風光。把春日的長安稱為「春城」,不但造語新穎,富於美感;而且兩字有陰平陽平的音調變化,諧和悅耳。處處「飛花」,不但寫出春天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而且確切地表現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時節,裊裊東風中柳絮飛舞,落紅無數。不說「處處」而說「無處不」,以雙重否定構成肯定,形成強調的語氣,表達效果更強烈。「春城無處不飛花」寫的是整個長安,下一句則專寫皇城風光。既然整個長安充滿春意,熱鬧繁華,皇宮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見了。與第一句一樣,這裡並未直接寫到游春盛況,而剪取無限風光中風拂「御柳」一個鏡頭。當時的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所以特別寫到柳。同時也關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賜近臣」的意思。如果說一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一般性的描寫,那麼,三四句就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兩聯情景有一個時間推移,一二寫白晝,三四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特敕街中許燃燭」(元稹《連昌宮詞》),才是例外。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日暮」兩句正是寫這種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畫面。寫賜火用一「傳」字,不但狀出動態,而且意味著挨個賜予,可見封建等級次第之森嚴。「輕煙散入」四字,生動描繪出一幅中官走馬傳燭圖,雖然既未寫馬也未寫人,但那裊裊飄散的輕煙,告訴著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燭煙的氣味,聽到了那得得的馬蹄,恍如身歷其境。同時,自然而然會給人產生一種聯想,體會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風光無處不同,家家禁火而漢宮傳燭獨異,這本身已包含著特權的意味。進而,優先享受到這種特權的,則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聯想到中唐以後宦官專權的政治弊端。中唐以來,宦官專擅朝政,政治日趨腐敗,有如漢末之世。詩中以「漢」代唐,顯然暗寓諷諭之情。無怪乎吳喬說:「唐之亡國,由於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於春秋也。」(《圍爐詩話》)據孟棨《本事詩》,唐德宗曾十分賞識韓翃此詩,為此特賜多年失意的詩人以「駕部郎中知制誥」的顯職。由於當時江淮刺史也叫韓翃,德宗特御筆親書此詩,並批道:「與此韓翃」,成為一時流傳的佳話。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爾基),此詩雖然止於描繪,作者本意也未必在於譏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讀者意會到比作品更多的東西。由於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動了自己的形象與情感之中,發而為詩,反而使詩更含蓄,更富於情韻,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一籌。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宋 蘇軾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辭海》1989年版)[注釋]蘄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縣。元豐五年(1082)三月,蘇軾曾游此寺。「蘄」,音qí。蘭芽:蘭草的嫩芽。蕭蕭:形容雨聲。暮雨:傍晚下雨。子規:杜鵑的別名。休將:不要。白髮:指老年。休將白髮唱黃雞:反用白居易的詩句,意為不要嘆息年華易逝。白居易在《醉歌示妓人商玲瓏》一詩中,稱「黃雞催曉」,「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黃雞的叫聲、白日的流動中一天天變老的,因此他慨嘆「腰間紅綾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蘇軾在這裡反其意而用之:「休將白髮唱黃雞」。「白髮」,指年老,「黃雞」,指代白居易詩中的年華易逝的感慨。全句意思是不要因為自己老了就消極悲觀,人生也會返老還童。[譯文]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不必煩惱嘆白髮,多愁唱黃雞。

[賞析]蘄水,今湖北浠水,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蘄水的清泉寺,下臨蘭溪。蘭溪水出於箬竹山,溪旁多蘭花,故名曰:蘭溪。此詞是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46歲的蘇軾貶官黃州期間所作。上片寫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後景色。首句點名了蘭溪 得名的緣由——山下溪邊多蘭。同時又點明了游蘭溪的時令。蘭剛發芽,芽雖短,但是生機勃勃長勢很快,一個「浸」字寫盡春蘭的活力。次句寫漫步溪邊,「松間沙路凈無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潤無泥」。蘇軾將「潤」改為「凈」,更加突出了蘭溪的潔凈和一塵不染。「瀟瀟暮雨子規啼」點出了凈無泥的原因,同時又烘托出自己貶官黃州期間的凄涼環境和悲涼心情。暮雨瀟瀟、子規哀鳴都是寫實。暮春三月,春色正濃,可寫之景可謂數不勝數。但是作者獨取此景,這顯然和他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有著直接的關係。但是,蘇軾畢竟是一個「奮厲有當世志」的傑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難道人生就再無少了嗎?何必自傷白髮,哀嘆衰老呢?集中體現了他雖然身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將白髮唱黃雞」中的「白髮」和「黃雞」都出自於白居易的《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時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白居易感嘆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逝,調子低沉。蘇軾在這首詞中是說不要傷悲嘆白髮,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就一掃白詩的低沉調子,也沖淡了上片「瀟瀟暮雨子規啼」的悲涼氣氛。此詞,上片寫景,景色如畫,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奮人心。近千年來,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煥發出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前進的信心!-


推薦閱讀:

古代詩詞鑒賞基本技法淺談
中華詩詞鑒賞------春、夏、秋、冬、山、水、日、月、風、花、雨、雪、草、柳、樹
一道很基礎的詩詞鑒賞題,認真做,有收穫!
詩詞鑒賞答題的三個有效步驟
古典詩詞鑒賞

TAG:詩詞 | 古典 | 古典詩詞 | 鑒賞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