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養兒童的藝術感覺和自我感覺論文

論文出處: 網路  錄入日期: 2008-6-4中國的兒童美術教育從70年代末起步,發展到今天已將近20年。現代化帶來的經濟繁榮和舉國上下重視教 育的風氣,以及我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使這項事業得到蓬勃迅猛的發展。如今,全國接受業餘、專業等各種形 式的美術教育的少年兒童要以千萬計,各種美術培訓班、學校應運而生。然而,由於兒童美術教育理論研究的 相對落後和從事兒童美術教育的教師的素質不夠高,兒童美術教育中存在著普遍性的偏差和誤導,兒童美術模 式化、成人化、需同化的傾向相當嚴重。目前,兒童美術教育中有三種教學模式比較流行。第一種是「簡筆畫」教學法。一些教師以簡筆畫教材為 範本,將造型、構圖、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兒童作畫成了被動的臨摹和定型的公式組合。兒童的作品猶如 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畫娃娃則大都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房子則三角形加長方形。固定的造型,規定的色 彩,千人一面,毫無生氣和創造性。第二種是「反覆訓練式」教學法。教師擅長於某一畫種,如水墨山水,或水墨花鳥畫。所教的弟子則反覆 訓練這一技法,以致於到了非常熟練的程度。培養了一批和這位教師一樣風格的小畫家,或是能畫出「徐悲鴻 的馬」「齊白石的蝦」的所謂「神童」。第三種是「專業技能訓練式」教學法。這些教師將專業繪畫知識和技能訓練作為兒童學習繪畫的目的,就 是為了將來孩子考專業院校而最終成為畫家。於是過早地將專業院校的課程硬搬過來對付天真活潑的孩子,機 械地讓他們畫靜物、畫石膏、畫素描,去臨摹成人的作品,講一些連專業院校的學生都弄不明白的繪畫規律和 高深理論,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畫出的作品,只是功夫紮實的課堂練習,缺少「靈氣」。以上教學 法則重點都在知識技法上。當然,我們並不否定兒童在學繪畫時,要掌握一定的繪畫知識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識技法是美術課的主要 內容。但是,學習筆墨技巧並不是學習繪畫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內容。教師如果只教授知識,技法,教得再好, 充其量只能算一個二流教師,所辦之培訓班充其量只能叫做「技法培訓班」,還算不上兒童美術教育。既然叫 兒童美術教育。「教育」兩個字才是最重要的,而這兩個字所包含的內容就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首先,教 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法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通過教育,使兒童 得以全面發展才是教育的宗旨。美國的美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思菲德在《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中把兒童的 個人成長特徵,分為7個觀察點:智慧成長、 感情成長、社會成長、知覺成長、生理成長、美感成長、創造性 成長。」這對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的人是很有啟發的。具體來講,我認為,兒童美術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藝術感覺和自我感覺,這是基於兒童美術教育是美 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幾個專業技術人員、畫家,而是培養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質的21世紀需要的人才。讓他們 從小學會能從最平凡的事物上,見到美,也懂得利用身邊平凡的事物,創造美。使他們對生活有一種積極快樂 的態度,而不只是現實的價值,更使他們能以美的感受,面對人生,使他們的心身得以全面健康地發展。那麼,什麼是藝術感覺呢?藝術感覺又叫藝術氣質,人有沒有藝術感覺,其差別是很大的。有人認為藝術 感覺主要是天生的,我認為藝術感覺更重要在於後天的培養,特別是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藝術感覺包括「多 情善感」「浪漫超脫」等等。具有藝術氣質的人是比一般人更「多情善感」。「多情」就是感情豐富。感情是藝術的最重要因素,沒有 情就沒有藝術,人的感情,一方面是天生的,人有七情,這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後天培養的,特別是一些崇高 、美好的感情,一些社會性質的感情,是要靠情感教育來培養的。比如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熱 愛祖國,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等等。通過教育、孩子由不懂到懂,由感情較平淡到濃烈,更純正,就如釀酒一 般,所以在美育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情感教育,把著眼點,放在培養孩子美好、健康、豐富的感情上,讓 他們懂得愛懂得恨,富有同情心,用人類各種各樣美好的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比如教師教孩子畫花,有一小 朋友就馬上去摘了一朵花給老師,這時這位老師不僅僅是拿這朵花作示範,教學生怎樣畫花,而且還告訴小朋 友,花媽媽看見自己的孩子被折斷了腿,非常傷心,花孩子也非常痛苦,不久將死去。小朋友受到了情感教育 ,還畫了一幅花媽媽擁抱花孩子的畫。平時人們的感情都是處於相對平靜、抑制狀態,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有意識營造一種氣氛,努力將孩子 的感情激發出來,使之動情,衝動,激情澎湃,有時甚至處於癲狂狀態。好的教師這時如同催化劑,使學生們 興奮激動起來,千萬不要限制和壓抑孩子的感情,而應該引導他們去盡情表現、抒發、渲泄。從某種意義上講 ,美術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用繪畫的形式,來抒發,表現自己的感情。「善感」就是容易動情,容易被感動。有藝術氣質的人往往都感情豐富,所以見到什麼都能掀起他心中情 感的波瀾,或是將感情移到別的事物上,這在美學上叫移情作用。小朋友的感情也較純真豐富,在他們的眼裡 ,很多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太冷靜,也應該充滿激情、用高尚美好的感情去感動他 們。「善感」還有比較敏感的意思。有藝術感覺的人,對美的感受力特彆強,能從平凡的、很多人視而不見的 事物中發現美,學生的感受力可以進行培養訓練。感受要靠人的感官,教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感官訓練。 美術最重要的感官是視覺,要教學生學會觀察,對色彩、造型、結構等較敏感。除此之外,聽覺、嗅覺、觸覺 、味覺、膚覺、還有通感等等的訓練也很重要。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去聽、去摸、去聞、去踩……然後把 自己感覺到的說出來,最好能畫出來。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感受力一定會比別人更細膩、更敏銳。對美的東西具有特殊的感受力,這是美育應該達到的主要目的之一。要能感受美,就要懂得欣賞美,所以 藝術欣賞課是必不可少的。欣賞的內容應該廣泛,自然風景美,動物美,人體美,建築美,服飾美,生活美等 等,以及各類藝術的美。至於美術這門藝術,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美術的形式感。美術方 面的形式感包括空間感、均衡感、節奏感、色彩感、韻律感、透視感,形象的抽象,概括的能力,變形和比例 的把握等等。教師要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這些感覺,然後讓學生學會用這些美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於是新 的美,新的藝術就被創造出來。「美是將情感變為有形」(桑塔耶納語)。「藝術是人類情感的表現性形式」 (蘇珊朗格語)。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各種各樣事物的興趣。尤其是對兒童來說,興趣至關重要。興趣是感受力的 基礎和前提,愛好多,情趣廣泛,藝術感覺才會好。只有孩子對什麼東西感興趣了,他才會注意地看、聽、摸 、耐心地體驗觀察的感受。興趣也是感情的基礎。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開的,對什麼東西有感情,就會對 它十分感興趣,對什麼東西越感興趣,對它的感情也就會越深。興趣越廣泛的人感情也就越豐富。對什麼都不 感興趣,亦無所謂愛好的人,是談不上藝術感覺的。這樣的人生活也就沒有什麼意思,麻木不仁,人們也不願 與他交往。我常聽一些家長說,我的孩子對繪畫不感興趣,對音樂也不感興趣,好像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那就 隨他吧。有的老師也錯誤地認為,沒有興趣就不要學。其實消極放任是很危險的,將會害了孩子。應該採取積 極的態度,沒有興趣就更應該培養,沒有藝術感覺就更要培養訓練,否則將會成為一個沒有意思的人,感情淡 漠的人,麻木不仁的人。「浪漫超脫」主要是一種超越現實的審美態度。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態度大多是功利實用的,比如市場 上有一頭牛、一個牛販子,商人來了,他眼裡看到的是經濟價值,是否能為他賺錢;農民來了,他注意的是牛 的筋骨是否強壯,能不能為他耕地拉車;食客來了,他看到的是美味的牛排,新鮮的牛肉,這些都是實用功利 的態度。而藝術家,具有藝術感覺藝術氣質的人,卻可超脫那些現實功利的目的,完全用一種審美的眼光來看 待它。牛的毛皮是多麼光滑油亮,色澤是那麼美,牛的肌肉是多麼的發達,整個造型是多麼偉岸,那是力量的 象徵。牛雖然默默無言,卻有一種忍辱負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些,都引起了審美者內心的愉悅 和情感的顛動,這就是審美態度。如果一個人只有現實態度而沒有審美態度,就不免庸俗,單調而且痛苦。美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超脫現實的審美態度。其實,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的。所謂「 純潔」就是很少功利的目的,現實的態度,天然就是一種超脫審美的態度。教師應有意識地保護兒童的這種心 態,千萬不要用功利的色彩來污染了那純凈的心靈世界。很多教師不理解這一點,常常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 大多是現實的理解)生硬地灌輸給孩子,或是指導他們搞一些時代,政治需要而應景之作,更甚者為了參賽獲 獎的功利目的而臨摹抄襲,或是成人為他構思代筆。不少家長的功利性也太強,我花錢送孩子學繪畫,就是為 了將來考美術大學當畫家,於是為孩子制訂了目標,若感覺沒有達到或是太慢,就會橫加指責。這樣給孩子造 成了壓力和痛苦,孩子學習,作畫完全是為了成人的功利目的,喪失了自我,成了被動的工具,「為地主幹活 的長工」哪裡還有半點審美愉悅。培養藝術感覺,應該有意識地與現實拉開距離,美學上稱為審美距離,只有拉開距離,才能以美的眼光看 待事物,從而發現美,挖掘美,欣賞美。比如現實生活中的豬又臟又臭,又懶又笨,看見它只會聯想到吃豬肉 ,而教師教學生畫豬,卻是以審美的態度,給豬塗上美麗的色彩,加上漂亮的花紋裝飾,豬的神態也畫得乖巧 可愛,變成了學生的好朋友。這時的小朋友,對他們所畫的豬完全是一種審美態度,加進了感情因素,再不會 有誰想到要吃豬肉。「浪漫超脫」還表現為很容易忘掉現實生活,進入角色,進入一種境界。一是靠幻想,做白日夢,進入自 己幻想的世界。而每一個兒童都有自己的童幻世界,兒童尤其愛幻想。教師應有意識地激發他們去幻想,去想 象,為他們營造一個幻想的氛圍。用形象生動的,充滿激情和夢幻色彩的語言去激發他們,使他們身在教室, 神遊四方,上天入地、自由翱翔。其二是靠想像,進入別人描繪的境界中去。入,就是神遊,彷彿進入了書上,畫中、音樂中所描繪的境界 ,如臨其境,如見其人。有時甚至自己變成了作品中的人,去體驗別人的生活。入,就是感情投入,與作品中 的人同喜同悲,同愛同恨。這就要求我們的美育教師,不但能理解作品,欣賞作品美,還要有一種本事,就是 用語言,用激情,將學生帶入作品的情景中去。教師要會「引」,學生才能「入」。只有真正進入作品情景中 去,學生才能陶醉其中,得到強烈的審美享受。人生就是體驗。有藝術感覺及氣質的人,不僅能夠深刻地體驗自己的人生,還能通過藝術作品體驗別人的 人生,所以他們的生活特別豐富。好的演員,就是能夠體驗各種角色,然後表演各種角色的藝術感覺好的人。 從事任何藝術,都需要這種浪漫超脫的藝術感覺。什麼叫自我感覺呢?自我感覺包括自信心,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這些都屬於非智力因素的範疇。所謂自信心,就是自己認為 自己還不錯,有能力,自我感覺良好。兒童由於不能對自己進行評判,所以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特別是教師和 家長的評價,認可,以確定自己是否還行。如果教師和家長都說他不行,孩子就會產生自卑感,自暴自棄,甚 至破罐子破摔而無所作為。有的教師和家長不懂得這一點,輕易指責兒童,說孩子這不行,那不行,而且往往 以成人的標準和過高的要求去錯誤地評判他們,這樣做只能使他們喪失自信心,說嚴重一些甚至會毀了他們的 前途。所以,教師的職責就在於保護和激發他們潛在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和家長應多採用鼓 勵,表揚的方法,發現和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看到他們的進步,使他們對自己產生自信心,絕不能輕易地傷 害他們的自尊。只有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下,人的潛在能力才得以充分地發揮出來。當然也不能一味地不切 實際地亂表揚,關鍵是要掌握一個度,要把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又 要教會他們懂得如何正確面對挫折,努力克服困難,才能培養身心健康的人。所謂獨立意識就是不依賴別人。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比較嬌氣,由於家長愛之殷,憂之太勤,寸步不離,就 象忠實的奴僕侍侯皇帝,幹什麼都巴不得為他代勞。這樣,養成了孩子的依賴性,沒有大人在身邊就像丟了魂 ,無所適從,這樣的孩子是沒有出息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兒童的獨立意識,要求他們不依賴別人,獨立完 成自己的作業。要即時表揚那些勇敢的,不要家長幫助的孩子,讓那些嬌氣的孩子有學習的榜樣。有目的地訓 練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放開手,讓他們自己學會走路。自主意識也叫主體意識。就是自己有自己的意願。自己的自由和有獨特的個性。兒童由於幼稚,所以往往 處於被動(受體)的地位,而我國長期的以「聽話」為乖娃娃的教育也是將兒童處於被動地位進行的。孩子總 是被要求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做,無條件,無選擇地接受教師傳授給他們的知識技能,採用機械的填鴨式教 育,這是典型的應試教育。現代教育(素質教育)應該以充分調動兒童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為目的,充分尊重和保護他們 的個性。藝術更需要個性,沒有個性就無所謂藝術。教師應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 的表現形式,方法等等,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切不可強求一律。藝術的魅力就在於審美個性的獨特性 ,越有個性的藝術就越美,越能發現獨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審美能力,越有創造力。所以,在兒童美術教育中, 教師應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用啟發的方式,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 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得到全面的發展。注重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欲,並教給他們具體的創 造性思維方式,讓他們得以自由地運用。總之,教育不僅僅是教孩子一些知識,訓練一下他們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為了育人。美育的重點應放在培 養孩子的藝術感覺和自我感覺上,才能造就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現代新人。
推薦閱讀:

法象時空 - 非常論文網
〖詩詞論文〗淺談詩歌中賦、比、興表現手法
論文文獻搜索整理的技巧
論文筆記:Matching Networks for One Shot Learning

TAG:論文 | 兒童 | 藝術 | 自我 | 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