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潛水中碰到的可怕生物

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藍環章魚,所攜帶的毒素能在數分鐘內一次性殺死26名成年人;一種叫雞心螺的貝類,射出的毒針可以毒死一個成年人……潛水中碰到的可怕生物

  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藍環章魚 Sandyyou/攝

  魚兒下面的「馬蹄蓮」其實是其毒無比的雞心螺 Sandyyou/攝

  大多數水母都是有毒的,其中的僧帽水母是地球上十大毒物之一。圖為湖水母里的水母 笨笨璟/攝

  □章衣萍

  本文作者是媒體工作者、專欄作家。她說:9年前,第一次潛水是在印度尼西亞的龍目島,當時我怕得要死,緊緊拽著潛導的手估計都把他捏疼了。但我依然被海底世界的多姿多彩震撼到了,形態各異的珊瑚、華麗的獅子魚、慵懶的海龜、五彩斑斕的小魚……

  於是,我意識到,另一個海平面以下的藍色世界正向我慢慢開啟。

  於是,我深深中毒,這些年一直毫不吝嗇地把大把時間和銀子「扔」進大海,旅程也隨著藍色的夢想越走越遠,菲律賓、印尼、馬爾地夫、斐濟、湯加、加拉帕戈斯群島……

  一、

  見到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藍環章魚

  眼前這隻指甲蓋大小的章魚,渾身如霓虹燈般閃著藍色的環狀圖案,讓我不由自主地把相機越舉越近,幾乎快把鏡頭貼到了它身上。

  潛導緊緊盯著我的動作,彷彿我再靠近一點,他便要一掌把我打退。

  後來他告知,這不是普通的章魚,這是海底著名的小毒物藍環章魚。據說一隻藍環章魚所攜帶的毒素能在數分鐘內一次殺死26名成年人!平時它躲得好好的,保持自己身上的顏色與環境色一致,當受到威脅發怒時,身上便會閃爍藍色的光環,它也因此而得名。

  我怎麼不知道危險,只不過它那麼小,又那麼特別(有些角度看起來好像外星人),而且它驚慌失措,左躲右藏,哪有什麼殺手風範!再說難得見到它一次,當然要看過癮拍過癮才滿足。

  藍環章魚是一種很小的章魚品種,直徑不超過15厘米,我見到的這隻很小,直徑只有4-5厘米。它是已知的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會用很強的河豚毒素麻痹獵物,體內的毒液可以在數分鐘內置人於死地,目前醫學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被這種章魚蜇刺後幾乎沒有疼痛感,一個小時後,毒性才開始發作。幸好這種章魚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它們受到很大的威脅。

  藍環章魚與大白鯊一樣,深受文藝圈人士的喜愛。在《007》電影系列《八爪女》中,女首領八爪女在水族箱里養了一隻藍環章魚。水族箱被打破後章魚逃出,並毒殺了一名壞人。在小說《恐懼之邦》和《TheWesternLands》里,藍環章魚被描述為武器。我的一位潛友,甚至要求我幫他設計一個藍環章魚圖案,拿來文在身上。

  海洋中不少生物都帶有致命毒素,最為常見的毒物要數獅子魚和石頭魚。好在它們與藍環章魚一樣,秉承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處世原則,與潛水員和平共處。

  獅子魚的扮相非常高調,一身漂亮的魚鰭就好像是京劇裡頭插翎毛、身背大靠的大武生,再加上鮮艷華麗的紅白花紋,一舉一動都無比優雅,是海里最漂亮的生物之一。

  雖然在我們人類的眼裡,能很快把獅子魚與珊瑚區分開來,可是對於海中眼神不佳的魚兒來說,眼前一片斑斕難以分辨,因此獅子魚經常潛伏在珊瑚礁附近,既能藏身又可捕獵。

  石頭魚則是海里的偽裝高手,眼神不好的人,潛導都快把手指到石頭魚前面了,他還是一臉的茫然。顧名思義,石頭魚的顏色與海底石頭的顏色非常接近,通常它會靜靜地趴在礁石上一動不動,如隱形一般難辨真假。

  這多少會給我們潛水員造成困惑,誰知道你隨意往海底一趴,或者隨便往礁石上一抓,會不會正巧侵犯到某條蟄伏的石頭魚。記得有次我在珊瑚邊等長尾鯊,無聊之中左右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距自己半米外藏了一條石頭魚,嚇出一身雞皮疙瘩,想想幸好自己沒在水下動作太大驚嚇到它。後來我就學乖了,每次往沙地上趴以前,會把周圍的環境仔細檢查一遍。

  這兩種魚類都是通過毒鰭刺傷對手,一旦被刺立刻會引起劇烈疼痛,讓你瞬間無法自控,甚至無法呼吸。這在水下往往是致命的,因為潛水員會因為疼痛而失去理智,若此時不顧一切衝到水面,會導致潛水員得潛水病。

  不過,正是有了這些迷人的殺手,大海才顯得更神秘、更魅惑。對於大海中的生物來說,潛水員的到訪就好像是自家來了客人,如果這個客人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客客氣氣,大家自然能好好相處。

  二、

  射出的毒針可毒死一個成年:雞心螺

  一朵白色的馬蹄蓮在海底靜靜綻放,誰能想到,已有無數魚兒葬身於此。

  若干年前,我在菲律賓的Anilio潛水,在一個不起眼的貝殼前,見識了自然界的美麗、智慧與殘酷。

  其實這朵馬蹄蓮是一個貝殼的嘴巴。它在確認四周安全的情況下,會從貝殼一角伸出,緩緩打開,最後綻放成一朵以假亂真的馬蹄蓮。然後,什麼也不用做,只需慢慢等待。

  一條好奇的魚兒慢慢靠近這朵小花,它哪裡想到自己的生命即將被它奪去!就在靠近的一瞬間,貝殼迅速用帶有神經毒素的毒針將小魚麻痹,可憐這條小魚還未來得及作出逃跑的反應,就已「不省魚事」。

  然後,這朵馬蹄蓮裹著魚兒慢慢收攏,縮回貝殼內,幸福地享用著自己的下午茶。

  這大概算是海洋界生物圈內的「豬籠草」吧!

  潛導告訴我,這貝殼或許是雞心螺中的一種。雞心螺家族很龐大,有500種左右,是海洋中的下毒高手。這些傢伙雖然行動非常緩慢,但卻是個愛吃葷的主。它的尖端部分隱藏著一個很小的開口,能從這裡射出來一支毒針——美其名曰「魚叉」,足以使受傷者一命嗚呼。據說有些毒性大的雞心螺可以毒死一個成年人。

  所以在這裡也要告誡大家,在海灘上看到美麗的海螺不要隨意伸手撿,萬一正好是一隻活著的雞心螺,後果將不堪設想。據統計,每年都有此類悲劇發生。

  海洋中處處充滿了誘惑與陷阱,聽說過一種會釣魚的魚嗎——鮟鱇魚。

  它的頭頂有一根小釣竿,不同種類的鮟鱇魚都有長短、粗細、大小、軟硬不同的一根。在淺海處,這根釣竿的頂部往往長有一小撮類似餌料的組織,像是蠕蟲或水草,在生物學上叫做「擬餌」。

  它往往會想方設法把自己隱藏起來,有些鮟鱇魚身上的顏色與環境色非常類似,有些鮟鱇魚則是渾身長滿長毛,不仔細辨別一定以為是一團水草。在印尼的藍碧可以看到這類長毛鮟鱇魚,我們昵稱為「毛球」。

  每當魚兒出現在附近,它就來回晃動腦袋上的釣竿,吸引魚兒過來。當魚兒靠近時,它就從沙地上暴起,突然張開大嘴,一口把魚兒吞下。當我目睹這一幕時,覺得魚也「不可貌相」,雖然平時看起來笨笨的,但絕對是條心機深重、面目猙獰的魚。

  為了提高成功率,鮟鱇魚的嘴是身體最寬的部分,嘴中的牙齒尖長而銳利,往往都是朝內長的,有些大個子的鮟鱇魚甚至能吞下比它體型更大的魚。

  還記得經典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那一幕嗎?尼莫與它的小夥伴,在光線幽暗的深海中看到一點亮光,當它們歡喜地靠近後,發現燈籠後出現了一張恐怖的利齒大嘴,這就是深海中的鮟鱇魚(動不動躲在暗處嚇人,難怪別名「海鬼魚」)。

  鮟鱇魚的活動範圍很廣,從10多米淺灘到100多米的深海,都有它的身影。只不過到了深海,它頭上釣竿的餌料就從小蟲子變成了一盞燈籠,專門吸引那些趨光的生物。幾年前的深海生物展中,我注意到幾千米的深海中,也有類似鮟鱇魚的「釣魚一族」。

  其實鮟鱇魚與雞心螺一樣,都是屬於先天不足型。它們的肌肉鬆弛,運動器官不發達,再加上身體笨重,游泳相當困難,只能棲息在海底,用手臂一樣的胸鰭貼著海底爬行。因此只得設計一個陷阱,想辦法讓食物乖乖自己送上門。

  凡是有缺陷的生命,必有一招絕殺技,否則如何在漫長的發展史中開枝散葉進化出滿滿一大家族。

  三、

  潛水員避之不及的可怕生物:水母

  滿眼的水母,它們慢慢悠悠,游遊盪盪,比天上的星星還密集。

  面對帛琉水母湖這樣的美景(帛琉水母湖位於太平洋島國帛琉共和國),我卻在不停地吞口水,邪惡地分析著,究竟那一部分是海蜇頭,那一部分是海蜇皮。

  正常情況下,水母都是潛水員避之不及的可怕生物,因為大多數水母都是有毒的,雖然不致死,也會讓你疼痛紅腫。當你在海水中突然感到身上或者臉上火辣辣的一疼,那多半是遇上了水母。

  而事情都有例外,全世界一共有兩個無毒的水母湖。一處是在印尼的達拉灣,另一處就是剛剛提到的帛琉,兩處我都去過。這兩處都是由於地殼運動,從海灣變成了內陸湖。由於和外海隔絕,湖中大多數海洋生物隨著養分的消耗而消亡,只剩下水母這種靠少量微生物存活的低等生物。因為天敵退場再加上食物鏈發生變化,水母從以前用毒素捕撈小魚,變成了靠海藻分泌的營養素為生的「素食主義者」。

  與此同時,水母也成了這個湖裡最主要的生物,小的只有櫻桃般大小,大的尺寸堪比西瓜,當游至湖中央時,身邊被數百朵通體散發出淡淡金色光芒的水母所圍繞,仿若夢境。用掌心輕輕托起一個,滑溜溜亮晶晶,質感有點像果凍。

  當然,有毒的水母也很美,我最喜歡在靠近水面的陽光下近距離觀察它們。有些水母透明的體內會有幾道細細窄窄、如霓虹燈般的光帶,紅黃藍綠走馬燈般不停地變幻著。入夜,這些水母就在一片漆黑中幽幽發出光芒,再加上水中失重的感覺,好像身處太空一般。

  有些水母是能致人死地的,傳說中的僧帽水母,就是地球上十大毒物之一。澳大利亞箱形水母俗稱海黃蜂,也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生物之一,能在幾分鐘之內致人死亡。在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七磅》中,海黃蜂扮演了終極殺手的角色。

  當然,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會那麼倒霉,那被水母蜇了該怎麼辦呢?若你看過經典美劇《老友記》第四季第一集,應該還記得莫妮卡被水母蜇後疼痛難忍,錢德勒不得不用一泡熱尿救急,當時兩人還未正式成為一對,那個場景不知道有多尷尬。劇中建議用尿液沖洗的原理在於,尿液中含有鹽分和電解質,但事實上大多數人的尿液,鹽度都比海水小不少,用尿液沖洗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所以忘掉莫妮卡和錢德勒吧。

  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先把皮膚上的剩餘觸手拿掉,但切記要避免手部皮膚直接碰到觸手。接下來,千萬不要嘗試用淡水沖洗,因為任何改變刺細胞內外溶液鹽濃度平衡的舉動,都可能刺激刺絲囊的射出,並釋放更多的毒液。通常選擇用醋沖洗一會,然後用醋敷傷口半個小時。因為醋的酸性可以中和刺細胞毒素中的某些蛋白質,抑制尚未彈出的刺細胞。若情況嚴重,最好去附近的醫院救治。

  我的一位菲律賓潛導,曾經被蜇得很有喜感。他嘴唇周邊竟然被水母的觸手蜇成了一個紅圈!雖然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不太厚道,但是想像一下這個場景,每次能讓我偷樂半天。

  雖然水母只是一種低等的海產無脊椎浮遊動物,但它是地球的遠古生物之一,出現得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

  其實,我們平時經常在吃的海蜇,就是海中美麗而神奇的水母。頂部的傘狀部分,就是海蜇皮,傘下的組織,就是海蜇頭。

章衣萍


推薦閱讀:

其實潛水一點也不危險
潛水知識科普,哪裡考證最合適
為什麼美人魚是海洋大使?
開水小知識|潛水繩結
Julia專欄 | 如何選擇你的自由潛水裝備!實用篇

TAG:生物 | 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