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花鳥畫美之欣賞

摘要:中國畫作為一個文化上的概念,是以中國文化為支撐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審美的觀念不同,其繪畫的造型、技法和繪畫風格亦大不相同。本文通過對中國花鳥畫的分析,理解中國畫美的存在方面,從而對中國畫藝術的美進行一次淺要的認識。   關鍵詞:物象美;書法美;中國畫;西方繪畫;莫奈      中國畫是個很豐富的畫種,通過題材的分類方法大體可以分為人物、山水和花鳥三大類。實行這個分科是由潘天壽先生主持下的浙江美術學院率先開創的。這個三科的分類方式,在當今的學院教學中沿用至今。在此之前,從題材上又可分很多,諸如,禽鳥、走獸、魚蟲、仕女、道釋等等。   作為花鳥一科,其題材範圍相當廣泛。從技法上來說,主要分為寫意和工筆兩類。作為工筆畫鳥畫,在五代兩宋時期,就已經達到一個藝術頂峰,當時湧現出不少優秀的畫家,傳世作品相當多。兩宋時期的畫院制度、政治領袖的喜好和當時的經濟背景,培養出了像崔白、林椿、吳炳、李安忠這樣的畫家,留下了像今天博物館中《雙喜圖》《果熟來禽》《寒雀圖》《碧桃圖》《出水芙蓉》這樣優秀的作品。   宋初時期由於經濟的發展,加之五代徐熙黃筌的影響,以及後來南宋偏安江南,政治上的相對穩定,對宋代花鳥工筆畫的發展傳承起到重要作用。風格上和題材的選擇上豐富多樣和技法的成熟,使花鳥畫深受喜愛。   花鳥畫的題材是不缺少藝術美的,自然界中很多可以欣賞的事物都可作為繪畫的題材。中國花鳥畫的題材當中,單就選材來說,素材中有很多的物象都是有寓意的。喜鵲是表示吉祥的,牡丹表示富貴,螽斯和瓜在一起表達綿綿瓜瓞的意思,葡萄枇杷河石榴也是多子多福的意思,蘭竹更是寓意君子之風度。這些物象的寓意皆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來的。因此,在花鳥畫當中,許多的題材選擇本身就是有美的寓意其中的。在此之外,花鳥題材中大部分題材本來就具有美感的,比如鮮艷亮麗的蝴蝶清香的荷花、婀娜的柳樹、素雅高貴的仙鶴、美麗的鸚鵡,這些都是大自然恩賜的美。這些事物本身自然的形象就很有美感,令人賞心悅目,這些事物在中國畫中,仍然是對美的表現。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早在南齊謝赫「六法論」之中就提到「傳移摹寫、易物象形和隨類附彩」還有張璪《歷代名畫記》中「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一語,說明寫生對花鳥畫的重要性,也同時說明花鳥畫也是通過寫生來完成對題材的加工的。「寫生」是宋代花鳥畫的一個重要觀念。唐代繪畫寫實技術的成熟,使宋代繪畫不僅僅尊重客觀造型的寫實,並且尋求形神兼備的審美境界。因此,宋人對花鳥的體察是精細的。在畫面造型方面,其造型簡約而無平薄之感,就宋代的《出水芙蓉圖》來說,其畫面的荷花花瓣,轉折較為簡單,卻是幾經推敲的,一正一反的葉子,對畫面完美的分割。對於花蕊的造型,更是看似簡單,卻精緻得極致。並排的花蕊,使得畫面顯得端莊厚重,又不是荷花之嬌嫩之感。花瓣的色彩潤而不艷,與荷葉的石綠色相合顯得純凈典雅,荷花之「出淤泥而不染」之意,已躍然娟素之上。這樣的作品已不僅僅是寫荷花的形了,更多的是寄情於物了。旁觀之人,除了能感受到荷花的色彩技法上的美好,亦能有感而發吟誦出「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句子來。因此,物象美是中國畫一個審美的方面。   另一方面,中國畫的線條上注重書法美的表現,花鳥畫也不例外,尤其在寫意花鳥畫中非常強調線條的美。最早由趙孟頫提倡的「書法入畫」,到了清代,碑學影響盛行,尤其趙之謙、吳昌碩的出現,是書法入畫推到極高境界。在六法當中,首先提到「氣韻生動,骨法用筆」,後人又有「石如非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法通」,說的也是中國畫中線條的書寫美感。在中國畫,提倡「骨法用筆」,中鋒、側鋒很多,簡單說來就是書法行筆的起、行、收的過程。這是書法節奏美感、力感的體現過程。至於篆隸還是草行,已是無關緊要。寫意畫用筆強調的是線條的質量和筆墨內涵,體現質感和美感。不同物體的質感,在線條的運用上是不一樣的。趙佶的《紅蓼白鵝圖》中,水面波紋的表現,趙佶用的線條是漸入漸出的線條,而在表現紅蓼的枯莖是用的兩端頓挫、中間均衡流暢的線條,這樣表現的湖面就是平靜的,紅蓼的莖上的節也就區別出來,其線條流暢、頓挫提按都在結構的轉折處,對植物結構的表達不遺餘力。不用設色,我們就能感受到植物的節奏韻律和美。紅蓼跳動的姿態,因為有了高質量線條的支撐,顯得婀娜而又不孱弱。當然,趙佶的書法也是相當有水準的,其瘦金體也是在書法史上也居一席之地的。   花鳥中的寫意花鳥畫,在明代,陳淳、徐青藤開創大寫意之風,後有八大山人的出現,使得寫意花鳥開創新局面,至蒲華、任伯年、吳昌碩之海上畫派興起,其後更有齊白石、潘天壽的發揚,寫意花鳥也由此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吳昌碩的「金石入畫」,更為中國畫的「書法用筆」做了完美的詮釋。據說吳昌碩身高只有一米五幾,繪畫卻氣勢宏大。此緣於其以石鼓文入畫,篆書筆法寫花鳥,氣勢也似石鼓書磅礴。當書法性參入繪畫之中,繪畫的表現就多了一重節奏和韻律,畫面的本身的構圖、線面的穿插,本來就是具有節奏感。而作為技法的書法線條自身又有它的美感,一根好的線條,本身就有枯濕濃淡之分,也有圓扁肥瘦柔勁。這樣富有美感的線條注入到花鳥畫中,繪畫的語言更加精妙,花鳥形象更有節奏韻律,畫面也更有可賞性。拋去書法性,一副花鳥畫也可以成立,但遠不如書法用筆有神韻意境。原因是書法用筆的線條本身就有自身的可賞性,這也是國畫和其他畫種的區別。中國畫對線條的講究,在線條的表現形式上就很多創造,例如「十八描」。宋代李公麟的馬,多是白描手法,就是純線條的。中國畫的線條,在穿插、疏密的運用,把節奏、結構、空間表達的很完整了。這種線條的美是可以細細品味的,在潘天壽的繪畫中,蘭花就是用線條來表現,幾根線條寫出來,蘭花的姿態、質感和空間虛實都表達的很貼切。這就是中國畫中書法線條的美的體現。   西方繪畫中,線條的運用雖然也是重要的手段,但是不同的是,西方繪畫的線條,只是一種表現的工具,最終目的是表現光影、體積或者空間,而不可以單獨表現。例如崔白的《雙喜圖》中的野兔,其線條也有自身的美感,同時有將兔子的結構、兔毛的蓬鬆柔軟的質感表現出來。而丟勒畫的兔子,也同樣用線條表現,但是他的線條就不能像中國畫的線條那樣,欣賞出書法的美感出來。   色墨的運用也是中國畫美體現的一個方面。點虱、潑墨的效果各不相同,皴擦的質感也不一樣。不同的筆法表現的墨色效果和畫面的氣息也會差異很大。八大山人的墨色清淡靈透,畫面很清潤,富有禪意。潘天壽的墨色濃厚,他的畫就富有力量和氣勢。齊白石的墨色穩健厚重,畫面平和而不妖媚,設色艷麗而不媚俗,畫面生氣。精彩的色墨表現,是中國畫的一個可賞性充分體現的方面。   中國畫是以中國的文化和審美觀念為依託的,所以「中國畫」不僅僅是個材料上的概念,更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中國繪畫追求格調的,花鳥畫也分「神、妙、逸、能」,追求文人氣,故而有了「文人畫」。同時儒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等也形成一些審美觀念,於是又有「禪畫」之說。八大山人的花鳥畫作品,其造型的形象,幽、奇,真箇畫面空靈情境,給人一種內心清凈之美感。八大山人本身是僧人,佛學修養和覺悟較高,畫面的氣息就是禪宗之意。這種幽靜素雅的意境是靠藝術的修養來創作的,也是歷來被後世畫家所崇尚的。   花鳥畫的美的欣賞,必然要同中國哲學和文化的傳統觀念結合起來,才能對繪畫盡情深刻的品讀。才能將花鳥畫的美從深層挖掘出來。例如欣賞宋代小品《草蟲瓜實》,其螽斯刻畫栩栩如生,秋瓜長的裂了口,似乎已有香味撲鼻。這僅僅是物象美感的表現。在前人觀念當中,螽斯和秋瓜一起,表達的是綿綿瓜瓞、多福的意思,這樣一來,畫面就有一種積極的精神。李安忠畫鵪鶉,因為鵪鶉在傳統觀念中表示平安的祝願,因此他所畫的鵪鶉也就有了寓意。   通過對中國花鳥畫的理解,對於花鳥畫的美,需要更深一步的認識。中國繪畫正在不斷的融入其他畫種的元素,不斷地發展和改變。在當今的畫壇,很多中國畫家大膽改良,學西方,並且苦心經營自出機杼,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來。但是,對於中國花鳥畫,其本身的美的規律,是不會被改變的。否則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國畫了。
推薦閱讀:

中國人都應該會點紫微斗數
??這五個人請「滾」出中國,馬上!
中國冠軍因前途加入他國,這些「叛逃者」難以原諒
三教交鋒:儒佛道如何在中國文化中「相生相剋」?
中國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係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