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馬克思(附:科學,還是錯覺)

正確認識馬克思 (附:科學,還是錯覺)藍宇

讀了德國海因里希·伯爾的《假如沒有馬克思》一文,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有關馬克思的一些錯誤觀念:

1,海因里希·伯爾在文中說:「須知:沒有工人運動,沒有社會主義者,沒有他們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卡爾·馬克思,當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然還生活在半奴隸制的陰鬱的狀態之中」,「 沒有馬克思的理論,沒有馬克思為未來鬥爭所制定的路線,幾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會進步。」我認為,這未免有些聳人聽聞。把人類文明的進步全都歸功於馬克思,不符合實際。沒有馬克思,仍然會有工人運動,仍然會有社會主義者。馬克思批判了資本主義,這是他的歷史功績,但是如果沒有馬克思,仍然會有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仍然會有資本主義的進步和改良。

2,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有對的地方,也有錯誤的地方。馬克思對窮苦工人的同情是人道的,但他給工人階級指出的解放之路是錯誤的。我曾說過這樣的話:「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馬克思是一位蹩腳的醫生,他真誠地為病人治病,卻開出了錯誤的處方。馬克思的致命弱點,在於他更看重他所發現的所謂的『社會發展規律』的實現,而不是他早期所關心的人的自由發展和克服異化。他以為這兩者是一回事,而實際上它們是對立的。」

3,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真理與謬誤並存。他的人道主義思想和哲學方法正確,他的經濟學和社會學錯誤。馬克思主義實踐的後果是可怕的。我曾說過這樣的話:「一位偉大的學者,懷著善良的願望,創造了令人遺憾的理論,產生了令人痛心的後果,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發展中的一大憾事。」然而有一點,我與海因里希·伯爾是一致的,即都不認為「研究馬克思是多餘的」。

4,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很大部分是偽科學,如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作為工人階級爭取解放的理論,多少還具有進步意義,馬克思主義一旦掌握了政權,也就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5,由於缺少對人性的深刻了解,馬克思沒有認識到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掌權階層的自私、腐敗,以為他們掌握了權力,社會將變得美好。其實離開了制約和監督,任何統治者都會變得自私、腐敗。馬克思沒有認識到,政治權力中的制約機制正是政治文明的根本。

6,馬克思在資本主義社會顛沛流離的生活令人同情,但是我想指出,馬克思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批評資本主義,雖生活凄慘,但仍渡過了自己的晚年,而在社會主義社會裡批評社會主義、批評馬克思主義的許多人,卻未能渡過自己的青春。和這些人相比,馬克思還算幸運的。我贊同海因里希·伯爾下面的觀點:「如果是與斯大林歷次清洗的那種冷酷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於事業毫無意義的殘暴和殺戮相比,與即使是逃至國外也不得不生活於膽戰心驚之中的那種恐懼相比,這些馬克思不得不與之鬥爭的敵意是不足掛齒的。」

7,當今的人們並沒有「忘恩負義」,因為根本不應該對馬克思感恩戴德。當今的時代是反思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是超越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歷史是公正的,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衰落是歷史的必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錯誤導致了社會主義實踐的失敗。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有雙重的影響。我們不應當片面,要麼把馬克思主義捧為聖經,要麼把馬克思主義說得一無是處,我們應當正確地評價和認識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錯誤(1)斷言資本主義即將崩潰

一個半世紀以前,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後,莊嚴宣布: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到了不能繼續存在下去的地步,資本主義社會的末日即將到來。

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關係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係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係的阻礙;而一著手克服障礙,就使整個資產階級社會陷入混亂,就使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脅。資產階級的關係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第29—30頁,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也寫道:「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並在這種壟斷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831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馬克思恩格斯在世時,沒有盼到資本主義的崩潰。一個半世紀以後,資本主義不但沒有崩潰,反而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完善。歷史是無情的。歷史無情地表明: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即將崩潰的論斷是錯誤的。無論是一個半世紀以前的時代,還是一個半世紀以後的今天,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都沒有到達不能容納生產力發展的地步。

正如一位中國學者指出的那樣:「馬克思、恩格斯所經歷的生產力、社會關係的發展,在當時看來,是非常巨大的。可是拿當時的水平與現在相比,簡直又有天壤之別。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時代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機器工業時代。當時,電力只是處於實驗階段。儘管馬克思把電力看作是比蒸汽更巨大的革命力量,但由於電力運用而在生產、通訊、生活上帶來的種種變化還沒有顯示出來。列寧生活在電力運用的時代,因此他把共產主義稱為是蘇維埃政權加電氣化。從今天看來,電氣化雖然是偉大的,但仍不是我們時代生產力發展的制高點。以微型電子計算機、生物工程、新能源等等構成的新技術革命,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生產力發展的內容。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運用,使人腦得以延長,給整個人類物質生活的生產又帶來一次根本性的革命。生產力的這些發展都是在西方國家中,在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得以實現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所能容納的生產力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時代遠遠沒有發揮完,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沒有發揮完。」(周建明:《社會主義和商品經濟》第144-145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把資本主義的早期危機,當成了資本主義的末日降臨,這如同把天真兒童的蹣跚學步,當成了垂暮老人的步履維艱。在一個半世紀後的今天,認識到馬克思恩格斯的錯誤,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分析它們,如何找出馬克思恩格斯做出錯誤論斷的原因。我認為,錯誤的論斷來源於錯誤的分析。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危機時,出現了偏差馬克思主義的錯誤(2) 對資本主義矛盾的錯誤分析

上文說到,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末日的錯誤論斷來源於對資本主義矛盾的錯誤分析。他們在分析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危機時,出現了偏差。

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生產是建立在市場基礎上的商品生產,因此,生產與市場的矛盾,就成為社會經濟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生產要順利發展,必須保持生產與市場的相對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就會產生經濟危機,或表現為生產過剩或表現為生產不足。因此,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方法,只能是調節生產與市場。

然而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是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佔有之間的衝突,這一衝突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無法解決,因此,社會主義必然要取代資本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這樣推理:

在簡單商品生產下,私人佔有是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以個體生產為前提的。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下,仍然是私人佔有,但生產社會化了,佔有者自己勞動和個體生產都不存在了,所以資本主義社會裡的私人佔有,是一種沒有基礎,沒有前提,與社會化生產不相容的生產關係。

  不難看出,這一推理不成立,從前提推不出結論。要使這一推理成立,必須證明私人佔有只能以個體生產為前提。其實,私有制既可以建立在個體勞動的基礎上,也可以建立在僱傭勞動的基礎上,建立在社會化勞動的基礎上。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私有制並沒有過時。從社會化生產的發展中,看不出與私有制必然衝突的趨勢。一個社會化生產的企業,只要有資金和科學的管理,就會健康地發展,而不管該企業是私人的,股份的,還是國營的。資本主義所有制,對它所包含的社會化生產的規模,並沒有什麼特定的限制和界限。資本主義國家裡,眾多大公司、大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就是證明。所謂「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佔有的不相容性」,不過是馬克思恩格斯的錯誤臆斷,而非資本主義經濟的現實特徵。

馬克思恩格斯把經濟危機的本質,歸結為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佔有的矛盾,歸結為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這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和市場需求矛盾的不準確、不恰當的表述。商品中包含著社會勞動,就是說它包含著市場需求,而商品是否包含社會勞動,社會需求,與生產資料的所有制無關。一種商品,能否為社會接受,能否在市場上出售,不在於它是私人工廠生產的,還是國營工廠生產的,不在於它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產品,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產品,而在於它的質量,它的效用,在於它是否為社會所需要,在於它是否包含著市場需求。

馬克思恩格斯基於對經濟危機的錯誤認識,想用改變所有制的方法,來解決社會生產與社會需求的矛盾。然而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徹底否定了他們的想法。社會主義的經濟學家們不得不承認,國營企業的產品,只是個別勞動,並非直接就是社會勞動,從個別勞動到社會勞動仍需要一個實現的過程。社會主義的當權者們從羞羞答答默認市場的存在,到大張旗鼓地宣布社會主義經濟就是市場經濟,早已把馬克思恩格斯消滅商品、消滅市場的主張丟到了九宵雲外,對於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論斷,他們只好無限期地拖到久遠的將來,因為眼下他們最擔心的就是社會主義別被資本主義取代了。

馬克思主義的錯誤(3)無產階級越來越貧困嗎?

恩格斯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日益把大多數居民變為無產者,同時就造成一種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去完成這個變革的力量。」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無產階級會越來越貧困嗎?馬克思恩格斯當然是肯定的:「現代的工人卻相反,他們並不是隨著工業的進步而上升,而是愈來愈降到本階級的生存條件以下。工人變成赤貧者,貧困比人口和財富增長得還要快。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資產階級再不能做社會的統治階級了,再不能把自己階級的生存條件當做支配一切的規律強加於社會了。資產階級不能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因為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活它反而要它來養活的地步。社會再不能在它統治下生活下去了,就是說,它的存在不再同社會相容了。」(《共產黨宣言》第35—36頁,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其實,資本的積累,不一定帶來貧困的積累。資本規模的擴大,不一定帶來失業人口的增加。由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由於管理水平的提高,由於工人階級鬥爭的結果,由於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分配可以發生很大變化,不至於一定要把「群眾的消費限制到需要挨餓這樣一個最低水平」,更沒有到了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的地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實把大多數居民變成了工人階級,但並沒有使他們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並沒有「愈來降到本階級的生存條件以下」。資本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高生產,高生產帶來的不是高貧困,而是高消費。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是財富的積累,貧困的減輕和文明的進步。而決非像馬克思所說:「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315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所謂「貧困比人口和財富增長得還要快」,不過是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觀臆斷。他們誇大了早期資本主義的貧困,把暫時的現象當成了持久的規律。

馬克思主義的這一錯誤,已被許多人所認識,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那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將首先導致大眾的逐步貧困化,最終使整個制度崩潰的觀點,現在已十分明顯地被否定了。」(克羅斯蘭:《社會主義的未來》,轉引自《當代西方學術思潮》第272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馬克思主義的錯誤(4)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嗎?

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文中寫道:「大工業的巨大的擴張力——氣體的膨脹力和它相比簡直是兒戲——現在在我們面前表現為不顧任何阻力的、在質量上和數量上進行擴張的需要。這種阻力是由大工業產品的消費、銷路和市場形成的。但是,市場向廣度和深度方面擴張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規律支配的。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衝突成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為它在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炸毀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決,所以它就成為周期性的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315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我不贊同恩格斯的論斷。首先,不顧市場情況,盲目生產的資本家是有的,但這只是少數愚蠢的必將破產的資本家。對於多數資本家而言,無論他們願意與否,破產的威脅,也會迫使他們不得不考慮市場的情況,不得不考慮產品的銷路問題。資本主義生產並不必然地具有盲目性,並不具有「不顧任何阻力的、在質量上和數量上進行擴張」的特點。資本主義生產是商品生產,而商品生產必須遵守的準則之一,就是受市場制約,按市場需求來生產。商品生產從來就不具有無限的擴張力,從來就不能隨心所欲。商品生產是一種受限制的生產,一種在市場統治下的生產。

  其次,所謂市場,不過是通過貨幣購買能力表現出來的社會需要。它受到貨幣數量、儲蓄和消費願望的制約。在這裡,沒有什麼「力量弱得多」的規律,這其中的貨幣因素,還是可以人為調節的。在今天,任何一個國家只要大量發行貨幣,都可以使市場的擴張超過生產的擴張,而造成通貨膨脹。相反,抑制市場的擴張降低通貨膨脹率,倒是一個國家經濟管理水平較高的表現。「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只是資本主義生產在某些時候出現的現象,而非必然的規律。市場與生產的劇烈衝突,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雖然經常發生,但不是「不可避免」的。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由於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佔有的不相容性,資本主義佔有將被消滅,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為了論證這一所謂的必然趨勢,他們提出了:無產階級貧困化,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這樣兩個規律。然而在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這樣的經濟規律並不存在。

馬克思恩格斯,在得出社會主義必然要取代資本主義的結論後,還對共產主義革命作出了預測。恩格斯說:「共產主義革命將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革命,而將在一切文明國家裡,即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在這些國家的每一個國家中,共產主義革命發展得較快或較慢,要看這個國家是否工業較發達,財富積累較多,以及生產力較高而定。因此,在德國實現共產主義革命最慢最困難,在英國最快最容易。」(《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221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一個半世紀過去了,恩格斯預見要發生共產主義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一個發生了共產主義革命,而且現在也沒有跡象表明將要發生革命。人類社會的歷史說明,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矛盾的分析不科學,對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不準確。迄今為止,沒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事實也說明,資本主義不會為社會主義所取代,因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社會發展規律。

馬克思主義的錯誤(5)中外學者批判勞動價值論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一經產生,便成為人們研究、分析的對象。對它的態度,有的批判,有的懷疑,有的稱頌。這裡我們摘錄了部分批判、懷疑的評論。我們認為,這些評論是值得深思的。

被馬克思主義者視為敵人的奧地利經濟學家維塞爾和龐巴維克,在其著作中說:「在社會主義者的價值理論里,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錯誤的」46 ,「社會主義者的『錯誤』主要表現在:搞錯了價值的源泉,價值來源於效用而非源於勞動;忽視了最終決定價值量的供求關係;從價值所涉及的對象中排斥了土地和資源,忽視了價值在物的方面對經濟的支配這一最主要的功用。」47 「馬克思的錯誤在於他的勞動價值論不是從事實出發,而是建立在不穩固的形式辯證法的基礎上的。」48 「無論哪種理論都沒有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那樣『不合理、假定沒有根據、自相矛盾、不顧事實』。」49

在維塞爾和龐巴維克的論述中,我們看到兩種價值觀的根本對立。奧地利學派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批判,是深刻的,有事實依據的。

美國學者約翰·奈斯比特在其名著《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趨向》一書中提出:「我們需要創立一種知識價值理論來代替馬克思過時的勞動價值理論。

在信息經濟中,價值的增加不是靠勞動而是靠知識。在工業經濟初期誕生的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必須為新的知識價值理論所取代。在信息社會中,價值的增加是靠知識,知識是一種不同於馬克思所想的勞動。」50

知識或科學技術創造價值,而不單是轉移價值。這是現代化生產向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提出的挑戰。創造意味著價值增殖,轉移則不然。這不光是改變一個詞語的問題,而是關係到價值生產的本質。生產中創造多少價值,不僅取決於耗費多少勞動,而且還取決於怎樣使用這些勞動。因此,直接決定著怎樣使用勞動的信息、知識、科學、技術,當然也包括管理,在價值創造中,就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代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是這樣評價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他在《經濟學》一書中寫道:「簡單的勞動價值論認為物品的價格比例可以單獨根據勞動成本得以決定,而與導致對物品需求的效用無關。由於必須照顧到土地的稀缺性這一事實,這一價值論必然要被放棄。現在生產成本包括地租以及工資的支付額。兩種物品,如食品和衣服,現在每一單位物品可以具有相同的勞動成本。但是,如果每單位食品比每單位衣服具有更多的土地成本,那末,它們不再能按照一對一的比價出售。」51 「無論在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制度下還是在依靠市場起作用的資本主義制度下,我們都不能單獨地按照商品所需要的勞動量來決定商品的價格,而不考慮愛好和需求的型式以及它們對稀缺的非勞動的生產要素的影響。」52 他還認為:「即使在一個最完善的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價值論也會導致不正確和沒有效率的勞動和非勞動資源的使用。」53 「後人可能最終認為,在馬克思的思想中,他的經濟學是最不持久的部分。」54

薩謬爾森對勞動價值論的批判,有些已被社會主義學者所接受,我們在《社會主義和商品經濟》一書中,看到類似的觀點:「按照勞動價值論,自然資源本身沒有價值,它的耗費狀況也不影響價值的形成。所謂價值規律調節著社會總勞動的分配,總勞動只是指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所謂對社會生產有計劃的調節,調節的也是社會總勞動,作的是效用對勞動花費的衡量。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很長時期內,人們都沒有注意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問題,只注意了對勞動資源和物化勞動形式的生產資料配置。實踐證明,這種認識是有缺陷的。……勞動價值論不波及自然資源的配置及評價問題。……自然資源的耗費參與了價值形成這一點,是勞動價值論不予承認,也不能反映的。但是它又是在經濟建設中不能不承認,不能不解決的大問題。……因此需要有一個比勞動價值論更全面地包括一切資源配置和評價的理論。」55

我們完全同意這些觀點,我們想要補充的只是,這個比勞動價值論更全面的理論,只要在承認自然資源具有價值,自然資源參與價值形成這一點上,邁一小步,那結果就不僅僅是對勞動價值論的「補充」和「發展」,而是對勞動價值概念的根本否定。因為自然資源只能具有與勞動價值不同的別的價值。

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孫冶方,對勞動價值概念,也發表過獨特的看法,他認為:「不能把『社會必要勞動』這個概念和『價值』這個概念等同起來。因為『社會必要勞動』實際就是『社會必要勞動量』的意思,基本上是一個量的概念。它不能表達出『價值』這個『概念』的質的一方面,而這個質的一方面,用恩格斯的話來說就是:『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係』。」56

孫冶方的觀點,我們不全贊同。我們不認為,社會必要勞動基本上是一個量的概念。它既有量的方面,也有質的方面。它與商品價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既不能表達價值的質的方面,也不能表達價值的量的方面。但是,對於這段話的中心論點,社會必要勞動「不能表達出『價值』這個『概念』的質的一方面」,我們完全同意。換句話說就是,勞動價值論的價值概念――社會必要勞動沒有真正反映出商品價值的本質。這一思想是深刻的,它擊中了勞動價值論的要害。這表明,勇敢的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已把一隻腳邁出了勞動價值論的窠臼,儘管另一隻腳仍停留其中。以上,我們批判地分析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我們否定了勞動價值論,也就否定了剩餘價值理論,從而觸動了整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這必然會引起某些人的不滿和惱怒,把本文視為大逆不道,儘管他們口頭上說,馬克思主義不怕批評,馬克思主義可以批評。從社會主義國家理論思想界的現狀中,我們深切地感到,自由地思維和探索,是科學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平等基礎上的討論和爭鳴,是發現真理、辨別真理、發展真理的有效途徑。科學研究沒有禁區。那種把人們的思想局限在某一學說之內的做法,只能是對人類創造性思維的禁錮。在科學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學說,任何學派,都要經受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在這裡唯一的權威就是時間。我們不認為,我們的理論完美無缺,我們期待著來自各方,尤其是馬克思主義方面的批評。批評只要是嚴肅認真的,就將促進思想的發展,而真理也將在辯論中得到闡明。我們深信,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正確,終將說服人。

馬克思主義的錯誤(6)並不先進的生產制度

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社會不是必然的,但卻是可能的。那麼這種社會是否美好、是否先進、是否可以作為人類的理想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首先,消滅私有制不明智。人要生活,就要消費一定的物品。許多物品可以大家一起使用,如汽車、鐵路等,許多物品只能一人消費,如食品、衣服等。只要存在個人消費,就存在著個人對物品的佔有,就存在著私有制。而且這種私有制不應當僅僅局限在消費領域,不應當剝奪人們把屬於自己的生活資料投入生產的權力,因為私人投資,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一件有益的事。生產的內容多種多樣,生產的形式未必就應單一。個體生產,私人生產,理應存在下去。哪種所有制有利於生產的發展,有利於生產資料發揮作用,應由經濟的實踐來決定,應由不同形式所有制之間的競爭來決定。從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實踐看來,由社會佔有生產資料,統一進行生產,決不是什麼先進的生產方式,它勢必造成管理水平的低劣,經濟效益的低下。

  其次,取消貨幣,取消商品交換,不明智。人類的勞動,投入不同的領域,會產生不同的價值,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所以,必須有一種與勞動不同的東西,對勞動本身,對勞動的產品加以評價,加以衡量。這種東西就是貨幣。取消了貨幣,就取消了評價的手段,這勢必造成經濟效益低下。正如一位中國學者所說:「價值評價的突出的優點就是將千萬種不同的財貨,化到同一個指標來做比較,它給出了一個共同的衡量單位。缺乏這個單位,或者不承認價值的度量,必然無法對現在日益變得複雜的經濟問題做出正確的決策,必然招致巨大的損失。」19 事實上,取消貨幣,沒有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做到,只要剛一開始實施,就遭到了慘敗,以至後來不得不宣布社會主義經濟是商品經濟。可以說,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向商品經濟節節退讓的歷史。也許取消貨幣,取消商品交換,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是人類最愚蠢的行為。

最後,計劃經濟沒有解決生產與需要的平衡問題。馬克思恩格斯以為,由社會統一管理生產,就可以做到按需要生產了。他們沒有考慮到社會需要的複雜性,沒有考慮到如何準確地預測社會需要。然而社會主義的現實,迫使社會主義的經濟學家們不得不去考慮這一問題,正如有的學者所說:

  「從當前西方國家市場需求的表現來看,人們需要的發展不是越來越有規律,而呈現出似乎是越來越無規律的趨勢。市場在不斷地擴大,新的消費品層出不窮,幾年前還不曾想到過的東西,已經作為新的消費品出現在市場上。然而,市場又受到限制。目前的消費者已與過去的大不一樣。需要是有層次的。在滿足了生存消費之後,其他層次的消費需求變幻莫測。消費不僅意味著某種慾望的滿足,而且也意味著平等、獨立、自己能支配自己。社會簡直無法準確地計算出即將出現的消費模型。……現實生活也這樣提出問題:社會能夠預先準確地了解社會需要嗎?」20

  由於社會需要的複雜性,人們無法預先準確地了解社會需要,因此也無法制定出科學的生產計劃,這是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生產方式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一點,早已被西方經濟學家指出,如瓦爾拉所說:「馬克思主義還需要告訴我們在他的體系中,每一產品的供求均衡是如何形成的……在應該生產若干產品數量的完全無知的情況下,國家如何能夠提出它的任務。……社會主義必須能解釋為何和如何這個原理或者那個原則將要引導和維持各類服務和產品的供求均衡。這樣,社會主義才能從空想進入科學。這就是馬克思的集體主義所沒有能夠做到。……馬克思主義把一個完全行不通的制度當作一個行得好的制度而宣揚。」21

  總之,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社會,雖是可能的,但不是美好先進的,因此,不可能作為人類的理想。就是已經產生的社會主義社會,由於自身的缺陷,也必將為社會的發展所淘汰。當代的馬克思主義者認識到了,立即實現共產主義的不可能性,然而他們未認識到,這是由於共產主義社會本身有著致命的缺陷。他們怎麼也不明白,為什麼現實的社會主義與理論的社會主義不是一回事?為什麼社會主義越發展離共產主義越遙遠?如果說在社會主義誕生的初期,馬克思主義者們還在欣喜地掐算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還有多久,那麼在今天,即使是最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也不得不對共產主義社會的遙遙無期,而悵然若失了。

  一個半世紀以前,面對著資本主義頻繁爆發的經濟危機,面對著資本主義嚴重的貧困和失業,馬克思恩格斯高舉起批判的旗幟,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嚴肅認真的批判,這本無可非議。然而馬克思恩格斯未能準確地分析資本主義的矛盾,科學地發現資本主義的規律,正確地提出改造社會的方案,卻把自己設想的不合時宜的共產主義革命,帶給了世界。而其後來的追隨者們,以極不人道的手段推行這一革命,給人類的幸福造成了嚴重的惡果,這不能不說是馬克思主義的罪惡與悲哀。馬克思恩格斯未能將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他們在理論上帶給社會主義的,只是自己的錯覺,而在實踐上,則將社會主義引向了反動,引上了反人道主義的道路。因此,這就註定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最後的失敗。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資本主義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是,資本主義在發展著,而且變得越來越好,正如有的學者所說,資本主義不一定是最好的社會制度,但在現有的社會制度里卻是最好的。

注釋:

 19 茅於軾:《擇優分配原理》第109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0 周建明:《社會主義和商品經濟》第152—153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1 瓦爾拉:《社會經濟學研究》,轉引自《經濟學說史》下冊,第235頁,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以上文字摘自藍宇的文章《科學,還是錯覺?——評馬恩的社會主義理論》

====================================================================================波普爾批評馬克思的主要內容

作者 半透明的氣息

最近讀了趙敦華的書,感覺他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學者,但是畢竟層次和水平所限,所以對於波普爾的一些批判有些隔靴搔癢,沒有抓住實質,以及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堅持還是比較明顯的。還是在極力的維護馬克思哲學。不過他還是客觀的介紹了波普爾的批評(不是批判,這是我對他的一些意見吧,還是沒有跳出自己的意識形態),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關於批評的兩點評論。

波普爾的批評主要還是核心的主張就是反歷史主義,歷史主義者認為人類進程是一個迷,但是如果能夠破解這個控制未來的鑰匙那麼就能夠預言未來的歷史和人類發展的規律,按照歷史規律設計的未來社會的藍圖就是打開理想世界的金鑰匙。波普爾認為馬克思主義「迄今為止的理論中最純粹、影響最廣泛、因為也是最危險的歷史主義」,他認為馬克思的願望是改進開放社會,他使用了理性的、科學的方法批判資本主義,但是卻沒有成功。

「那麼,為何還要攻擊馬克思呢?雖然他有許多功績,但是我認為,他是一位錯誤的預言家。他是歷史進程的預言家,他的預言並沒有實現;但這不是我的主要責難。更為重要的是,他誤導大批有理智的人相信,歷史預言是探討社會問題的科學方式。在那些試圖推進開放社會的事業的人的隊伍中,馬克思要對歷史主義的思想方法的破壞性影響負責」。

唯物史觀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分析導致了「一切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的結論。階級鬥爭是歷史事實,但是不必過分強調「一切」,因為很多歷史事實並非能用階級鬥爭理論來解釋,種族、善惡、理性和偏見、啟蒙與愚昧、宗教等等都是兩種力量的鬥爭並且也是歷史事實。經濟主義的歷史主義把歷史說成階級鬥爭史,並不比其他行事的歷史主義高明多少。毛一脈相承了馬克思的階級鬥爭理論,結果讓中國鬥了幾十年。

波普爾反對經濟主義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肯定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政治對經濟的決定性影響。他之所以強調政治決定經濟,是為了用改良主義方案來證偽馬克思主義暴力革命理論,馬克思的學說建立在資本主義的初期那時候是民主制度尚不健全的自由資本主義,但是卻不使用採用了經濟干預主義政策的資本主義。他認為馬克思發現的自由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確實存在,但是他們不一定非得用變革經濟制度的方式來解決。運用政治權利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進行改良和修補,也可以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他對馬克思的反駁氛圍下面三個環節:

1、他認為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並不必然導致社會主義,因為經濟干預成為資本主義弊端的必然選擇。經濟干預並非一定要採用公有制形式,馬克思著作中提出的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的綱領,西方國家在沒有施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情況下依靠國家政權干預,已經把這些綱領的大部分實現了。

2、無產階級革命並非不可避免。與馬克思的語言相反,資本主義的壟斷化趨勢並沒有被簡化成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陣營,恰恰相反,由於民主制度的發展和經濟干預主義在富有者和貧困者之間,建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中產階級,以貧困階級為主力軍的無產階級革命在發達資本主義很難發動。

3、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並非不可調和。首先是生產力的社會性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的矛盾造成周期性經濟危機,其次是財富的集中趨勢造成無產階級的絕對貧困化。波普爾認為,這些矛盾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才會出現,國家干預主義已經正在緩和這些矛盾,並且指定了限制工時、建立最低保障工資、失業保障、工會的興起,工人的收入普遍提高。另外科技的進步新品的開發,是資本家即使增加可變資本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活得高額利潤,無需過多剝削工人。另外財富的集中問題,也通過國家立法(所得稅法、遺產稅法、反托拉斯法)等等來組織了財富的過度集中。「作為一名預言家,馬克思失敗的原因,完全是歷史主義的貧乏」。

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哲學家,波普爾的預言無疑都實現了。並且已經經過了時間的證明了,不過雖然如此,按照他的邏輯,科學必須能夠被證偽。他的科學論述也是能夠被證偽的。不過不確定在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下。

對照這些論述來看我們現在,很有啟發,只有直面困惑和認識自己的錯誤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d804c01000av0.html#cmt_772032

藍宇評論:波普爾對馬克思的批判基本贊同。但有一點不同意。我認為馬克思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歷史主義,而是由於違背了「理性的、科學的方法」,馬克思未能堅持科學的思維方式,過於主觀,不合邏輯。我贊同一位著名的中國學者的這一觀點,只要堅持科學的思維,就能否定馬克思主義。

推薦閱讀:

蘇小和:馬克思與斯密的學術關係
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精神實質
拜謁倫敦馬克思墓:無問西東,未來已來
師說 | 黃明理:馬克思對在哪兒
馬克思主義(維基百科總文)

TAG:科學 | 錯覺 | 認識 | 馬克思 | 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