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水色與藻類的關係及調控措施

對於水質優良的評判標準是四個字:即「肥、活、嫩、爽」。水色又是水體的顏色表現,不同的水體因所含溶解色素、腐殖質、懸浮微粒、透明度、氮磷鉀含量及有效輻射吸收作用等不同,才形成適合不同藻類群體生存和繁衍的生態環境,在太陽下就呈現出不同的水色。因此,水質與水色和藻類的關係既相關又複雜。

一、「肥、活、嫩、爽」與藻類的關係

漁業上水質的標準是「肥、活、嫩、爽」,這四個字各有其特定的與藻類相關的生物學內容:

(1) 肥

「肥」指水色濃,藻類數量高;其定量指標是透明度25 cm~35 cm和浮游植物20 mg/L~~50mg/L。

(2) 活

「活」指水色和透明度經常有變化,包括日變化和周期性變化。

日變化就是所謂的「早青晚綠」、「早紅晚綠」以及「半塘紅半塘綠」等。

周期性變化指這種水色的變化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和重複性。

「活」意味著藻類種群處在不斷被利用和不斷增長,處於繁殖旺盛期;也就是說池中物質循環處於良性狀態。

(膝口藻)

有觀察表明,典型的「活水」是膝口藻水華,這種鞭毛藻類的遊動較快,有顯著的趨光性。白天常隨光強的變化而產生垂直或水平遊動,清晨在上下水層中分布均勻,日出後逐漸向表層集中,中午前後大部分停留在表層,下午又逐漸下沉分散,9點和13點時的透明度可相差好幾厘米。當這種藻類群聚於水體的某一邊時,就出現所謂「半塘紅半塘綠」的情況;「活水」是養殖的適宜水體。

(3)嫩

「嫩」指水色鮮嫩不衰,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多,大部分藻體細胞來老化,水肥而不老。與其相對應的是"老"水。

所謂的老水主要有三個特徵:

1水色發黃或發褐色。

(淡褐色水體)

2水色發黑。

3水色發白。

水色隱約發白,主要是微型藍藻滋生導致的,這種水的特點是pH很高(9~10以上),白天隨著濁白程度的加強,鹼度迅速下降;水色發白是二氧化碳缺乏而使碳酸氫鹽不斷形成碳酸鹽的結果。與此同時,pH的升高有利於微型藍藻的增殖增長。

水色發白、發黑或發褐色的情況是藻類細胞衰老死亡的表現,所謂的老茶水(黃褐色)和黃蠟水(枯黃帶綠)屬於此類。

(4)爽

「爽」指水質清爽,水色不太濃,透明度不低於20 cm,藻類含量一般在100 mg/L以內。透明度很低的原因可能是浮游生物量極高,或藍藻佔優勢(集中表層),或是泥沙和其它懸浮物過多。過大的生物量常常是天然餌料未被充分利用,水中物質循環不暢所致。

綜上所述,良好水色的生物學指標包括:透明度不低於20 ccm,藻類濃度20~100 mg/L;硅藻、隱藻等較多,藍藻較少;藻類種群處於生長期;浮游生物以外的其它懸浮物不多。

當然由於地域環境的差異,不同地方的水色應該有不同的判斷標準,不可一概而論。

二、水色與藻類的關係

以下就藻類對水色的影響以及不同水色中的優勢藻類群落的關係作一簡介,使人們詳細了解藻類和水色的關係, 為識別水色和管理水質提供幫助。

藻類群落的胞形狀、大小、適應性分布和體色是水色的重要內容,是水體環境質量的外觀表現,在環境保護和水產養殖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藻類已經成為水環境評價的一個重要生物指標。

水色是自然光中不同光質穿透水體達到懸浮物質表面後反射的顏色,分真色和外表色。其中以浮游生物對水色的影響最大,一般意義的水色主要是浮游生物的顏色,又稱之為藻色。

藻類是水體中的一類主要懸浮物質,不同藻類除了葉綠素外還含有各自的特徵色素,色素對光的選擇性吸收和漫反射不同而使藻體看起來具有不同的顏色:

藍藻除了葉綠素外,還含有藻藍素和藻紅素,對藍綠光的吸收少,故為藍綠色。

綠藻含葉綠素較多,亦含葉黃素和胡蘿蔔素,對綠光只少量吸收,大部分以漫反射形式反射出去,看起來呈綠色。

大多數紅藻雖含葉綠素、藻藍素等,但以藻紅素的含量佔優勢,對紅光只能少量吸收,藻體通常呈紅色,如紫菜、石花菜。

褐藻除含葉綠素外,還含有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因而呈現褐色。

不僅如此,不同藻類由於對自然光的選擇性吸收因而在水體空間分布上具有明顯的差異,對紅光吸收較少,對綠、藍、黃光吸收較多的部分紅藻,生活於紅光難以到達,而綠、藍、黃光能到達的較深海水中(有的種可生活在深達100 m處);綠藻對綠光吸收較少、對紅光和藍紫光吸收較多,而生活於包括紅光在內各種光均能到達的淺水中。

(裸藻)

這些不同藻類的分層分布,有利於充分利用陽光和空問,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機制;同時不同藻類種類和數量的空間分層分布使水體具有各種各樣的水色。

一般情況下藻類類群是水色的表徵,不同水色下的藻類群落結構不同;而藻類生活在一定的營養中,水體營養狀況是水色的重要影響因子。

(硅藻水)

硅藻在氮磷比為10:1時快速繁殖,易成為優勢種,形成茶褐色水色。

(藍藻)

綠藻在氮磷比為3~7:1時繁殖最快,易成為優勢種,形成綠色水。

而其它單胞藻和大型藻類在氮磷比1:1時會快速生長形成一些不良水色。

水體的營養水平影響藻類的生長繁殖,進而影響水體浮游生物的數量和種類,導致水環境中優勢種群的差異,從而影響水色。

此外,所有影響藻類生長繁殖的因子對水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用,如溫度、光照、pH、鹽度、水體底質和溶解氧等。各種藻類對光照條件的適應而改變顏色的現象更是廣泛存在。因此判斷水色不僅要根據不同藻類種類和顏色,且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三、水色的調節和水質控制

不同水體對水色有不同的要求,養殖水體希望水色「肥、活、嫩、爽」,公園水體則需要清澈透明,娛樂休閑中心水體不僅要清澈,還要求色彩鮮活,與其它景觀協調一致等。對於不同的水體需要採用不同的調節控制方法:

1施肥

施肥可促使藻類繁殖,改善水色。

施化肥的池塘,其水色由開始時的黃褐色逐漸轉變為黃綠色,再轉為嫩綠色,最後呈現藍綠色。其原因是化肥的使用促進硅藻和綠藻的大量繁殖,使水體出現黃綠色;此後隨環境變化硅藻和綠藻的優勢地位讓位給鞭毛藻,出現嫩綠色;最後藍藻成為水體優勢種群,水色轉變為藍綠色。

施有機肥的水體,水色由黑褐轉為黃褐,再變為茶褐,最後呈現紅褐;最初水體硅藻佔優勢,呈現黃褐色,當硅藻衰退,隱藻、硅藻、甲藻佔優勢時,呈茶褐色,之後裸藻及原生動物出現,而硅藻銳減,水色便變為紅褐色。

同樣道理,施牛糞的,水色為淡褐色;施豬糞的呈醬紅色;施人糞的為深綠色;施雞糞的為黃綠色。

施肥改變水色的根本原因在於水體的肥力狀況決定了藻類的生長繁殖情況和水體的優勢種群,並對藻類種群的演替方向施加潛在的影響。

2注水

添換新水可延緩和防止水質老化;景觀水體富營養化後可更換新水保證水色清澈,養殖水體也可以通過更換一定量的新水來調節水質和水色。

加註新水,是改良水質最好的辦法。

3 接種

需要為水體營造某種水色時,可以定向接種某類或某些藻類,並添加一定的營養物質促使這些藻類大量快速生長,得到期望的水色。此外可以向景觀水體接種適量的微生態製劑來調節水質,改變水體的營養狀況,從而得到藻類種類和數量較少的清澈水色。

4抑制

利用生存競爭規律來抑制某些有害生物生長繁殖,通過種植大型觀賞植物可以使景觀水體的水色得到較好控制。

5施藥

潑灑硫酸銅以殺死藻類,效果很好;死藻沉於池底,用清淤機或吸泥泵等機械清除;此外使用絮凝劑等化學物質使浮游藻類沉澱也是較好的手段。

6 工業處理

利用新興的水處理技術,如氧化塘、人工濕地等技術與水體配套,凈化水體的富餘營養物質,抑制藻類的生長,控制一定的水色。

不論是養殖生產還是環境保護,水色都是水體理化性狀的一個綜合表徵,是水質好壞的一面鏡子,對水色的科學合理判斷離不開對水體藻類的觀察分析。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研究不同水色中藻類群落的發生髮展演替規律將有助於正確認識和處理水污染問題。

END

來源:水花魚

推薦閱讀:

五行睡姿看夫妻關係
墳墓和房屋風水好與壞會與其家人產生很大關係
男女之間,凡是幹了「這件事」,關係就已「變味」了
張德江:中央和香港是授權和被授權關係
會買經|穿得多美,和多有錢,真的沒啥關係!

TAG:水質 | 措施 | 關係 | 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