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只會哭?你得教他這些方法!|情緒
小編的話:當孩子哭的時候,我們常說「哭有什麼用」?仔細想想,我們只說這樣的話也沒用,得教孩子一些有用的方法。
說起孩子被幼兒園裡別的孩子「欺負」,爸爸媽媽們的應對方法五花八門。
有的教孩子,這個小朋友總是傷到你,離Ta遠點,去和別的小朋友玩。
有的家長惱火孩子吃虧,怪孩子「你怎麼不告訴老師啊」。
也有的家長相信「幼兒園就是叢林」,教孩子以牙還牙,打你一拳還Ta一腳,搶你東西就去搶回來。
更有甚者,新聞曾經報導幼兒之間發生衝突,兩家大人掐起架來,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家長不願看到孩子委屈受傷,可以理解。但教孩子以暴制暴不能保護孩子遠離暴力危害。家長和老師的職責是幫助孩子用非暴力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人和事,用非暴力的方式有效處理衝突。
從兒童發展的角度看,孩子兩歲左右開始與同伴互動,衝突自然也隨之而來。無論年齡大小,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干點什麼,不可能永遠步調一致,不是嗎?
我們都知道,孩子不會寫字要教。同理,孩子不會處理衝突,也要教。有效的教育離不開「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即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鼓勵和輔助幼兒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運用更成熟的策略處理衝突。對2歲幼兒提出「坐下來協商解決方案」的要求是不切實際的,但已經6歲多的孩子還事無大小只會向老師告狀、完全不能獨立處理,那也太幼稚了點。
以下簡單介紹幾個幼兒處理同伴衝突常用的社交策略。技能的順序大致上依照發展先後排列,不排除個體差異。
案例:婷婷和晶晶肩並肩坐著玩積木。婷婷目不轉睛地盯著晶晶搭的三層樓,咯吱咯吱笑了。過了一會,婷婷伸出手啪地把積木推倒,還興高采烈地望著晶晶。晶晶遭此突變,哇地哭了出來,一把將婷婷推倒在地上,婷婷也放聲大哭起來。
幼兒的行為常常是一種表達手段。如果不了解婷婷和晶晶的發展水平,也許會覺得婷婷愛搗亂,晶晶以大欺小。其實,婷婷並不是有意搗亂,只是用「推倒積木」的行為表達「我想參與」的要求;晶晶也不是故意欺負人,樓房被推倒了,很生氣卻不懂得用語言表達。不是會說話了,自然就會用語言代替行為來溝通的。別說孩子,我三十多歲的人了,情緒激動有時也會說不出話來。
年幼的孩子不僅常常會忘記使用語言這個神奇的溝通工具,而且對自己的手手腳腳也容易失去控制,所以幼兒園老師和家長常常要提醒孩子不該碰的人/東西不要碰,不該拿的東西不要拿。可以說「把小手/小腳放在安全的地方」,或「把小手/小腳收回身體旁邊」。
教育建議:有經驗的父母和教育者,在婷婷目不轉睛地盯著笑的時候,已經意識到她對晶晶搭的樓房感興趣了,想參與其中,腦海中就響起警報:婷婷還小,不知道要先問過晶晶獲得同意才能動她的樓房,這正是教育的好時機。
這時,輕輕握住婷婷的雙手(既獲得婷婷的注意力,又預防她貿然插手晶晶的樓房),對婷婷說:「晶晶搭的樓房真好看,婷婷也想搭嗎?」婷婷表示肯定。接著可以引導晶晶和婷婷用語言商議如何搭、搭在哪裡,鼓勵她們分享玩具、合作遊戲。如果孩子的能力不足以商議和合作,可以鼓勵模仿。
4 種策略:哭泣太初級,孩子要獨立維護自己的權益案例:小恆戴上一頂消防員頭盔,假裝自己是消防員救火。小茜看到了也想玩,就對小恆說:「把頭盔給我,我要玩。」小恆回答:「不行,我在玩呢。」小茜生氣了,一把抓過頭盔戴在自己頭上,小恆踉蹌倒地,哇哇大哭。
不打人不搶東西的小恆,同樣需要學習處理衝突的技巧。哭泣只能引起成年人注意,不能解決問題,屬於比較初級的技巧,需要進一步學習如何獨立維護自己的權益。
教育建議:如果小恆情緒過於激動,先幫助孩子平復情緒。教小恆用語言向小茜抗議(語氣堅定但平靜):「我在玩頭盔,你不能拿走」。同時,也要教小茜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是我也想玩。」接下來可以根據孩子的溝通協商和合作能力,幫助他們找出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例如使用交換或輪流策略。最後,教小恆下次小朋友拿走他的東西要用語言抗議,抗議無效就找老師申訴。
策略之二,輪流:3 分鐘之後給你玩搶來的饃最香,這頭盔也許從來沒人玩都蒙灰了,偏偏小恆一玩小茜就來勁,這是幼兒之間常見的衝突,也是教「輪流」(turn taking)和耐心等待的最佳時機。
教育建議:小茜提出要求時,是最佳的介入時機。家長或老師可以立刻找一個計時器(例如 3 分鐘的沙漏),走到兩個孩子附近看小恆如何回應。如果小恆把頭盔讓給小茜就算了,如果小恆拒絕了小茜的要求,就馬上站在他們中間(預防可能發生的搶奪),舉起計時器,建立 3 分鐘輪候的規則,每人玩 3 分鐘,計時器到點了就要讓給下一個小朋友。
如果發現頭盔是熱門玩具,經常有好幾個孩子都想玩,更好的做法是建立長期而不是臨時的輪候制度:凡想玩頭盔者,把自己的名片貼在等候榜上排隊,玩夠3分鐘就輪到榜上的下一位。當然,如果孩子的執行功能還不能完全獨立遵守制度,成年人需要在旁提示和輔助。
永遠不要用的下下策:從小茜手裡搶過頭盔還給小恆。這樣你就只是一個力氣大、歲數大的幼兒,還得跟小茜、小恆一起學習更成熟的處理方法。
策略之三,交換:你先玩這個吧除了輪流玩,另一種幼兒常用的衝突處理策略是交換。將玩得正興起的玩具割捨給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用另一件新鮮有趣的玩具來交換手上這件玩了有一會兒了的玩具,小恆也許更容易接受。
教育建議:在小茜提出要求後,準備好另一件玩具,小恆一旦拒絕立即教小茜使用交換策略:「試試用這個警察頭盔跟小恆換,也許他會同意呢。」有時候,小茜反而對警察頭盔很有興趣,自己玩起來。如果小茜用了交換策略但小恆仍然不同意,可以建立定時輪候制度,幫助孩子分享玩具。如果孩子的能力水平不足以進行孩子-孩子之間的交換,家長或老師可以示範。
策略之四,初步協商:你想先玩些什麼別的呢大約五歲之後,幼兒的語言能力更強了,認知能力足以思考對同一個問題的多種處理方式,對自己的情緒控制得更好,也更能理解對別人的感受和想法。這時就可以教孩子用協商的策略處理與同伴之間的衝突了。
教育建議:用孩子需要但程度最輕的手段,幫助孩子溝通對話、協商解決方案、執行共識。協商是複雜的社交技巧,幫助的手段包括提問、提供選擇、建議等。例如對小茜說「小恆說他正在玩,等他玩完你才能拿到這頂頭盔。等待的時候你想玩些什麼別的呢」(提問)「你想和小恆一起玩消防員的遊戲,還是想輪流玩」(提供選擇)「小茜也想玩消防員的遊戲,小恆戴上了頭盔,小茜你穿上消防員制服負責開消防車吧」(建議)。
你不會讓孩子不學習駕駛技術就開車進城區不教孩子如何獨立、有效地處理衝突,就指望孩子「自然而然」掌握這些複雜的社交策略,等於讓孩子不學習駕駛技術就直接開車進鬧市,怎麼能不受傷並傷害他人?
安全駕駛需要每個司機練好駕駛技術,也需要創設有秩序的交通環境。同理,保護孩子免受不必要的社交傷害,既要教孩子力所能及的社交策略,也要為孩子創設有秩序、公平的社交環境。?
—-愛貝睿第275次智慧分享—-
投稿請發至:e@anrenmind.com
推薦閱讀:
※各種傢具的正確保養和清潔方法
※免除尷尬 永久脫毛方法
※吸引心上人的十種方法
※90%的人都做錯的洗頭方法, 你中了多少條?
※玄空飛星下卦排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