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 悠老師「給予孩子真正的幫助」——在家也能蒙台梭利(中集)

誰是蒙台梭利

瑪利婭·蒙台梭利,義大利幼兒教育家,義大利第一位女醫生,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女權主義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於其在於兒童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行為總結而成。倡導學校應為兒童設計量身定做的專屬環境,並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有準備的環境」等概念。

環境就是教具

我們可能有人知道什麼是蒙氏教育,但應該不知道它的發展,它為什麼會在這麼多的教育流派里對環境有比較高的要求。

蒙氏教育最開始是用在特殊兒童身上的,在教具、環境、教師共同的作用下,低智商的特殊兒童僅僅花了兩年時間就學會了讀寫,並且能完成和正常兒童一樣的知識考試。

她通過這樣一個教育試驗想到了一個問題:既然低能兒可以通過這樣的教育趕上正常兒童,那麼正常兒童通過這樣的教育達到更高的水平呢?許多健康兒童的智慧發展水平,要麼是被壓抑了,要麼是被錯誤的教育給耽誤了,所以她開始把她的教學實驗轉到貧困且正常的兒童身上,這就是羅馬兒童之家的由來。

尊重孩子才是真正的兒童之家

「兒童之家」所設計的各種桌椅都很輕便,便於搬動,孩子們可以選擇他們覺得最舒適的坐姿。教室里有很多非常低的黑板,即使最小的孩子也能在上面寫寫畫畫。蒙台梭利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充分發揮兒童的天性,尊重兒童的自由。「兒童之家」的設施要有助於孩子們自己去做:矮柜子上的各種物品和教具供兒童隨意取用,還有為孩子們的實際生活作準備的練習,如穿衣、脫衣、解紐扣等。

環境是水,孩子就是吸水的海綿

在這個過程中,蒙台梭利女士總結出了一個詞,叫做「吸收性心智」——幼兒獨一無二的心智能力,促使他在短短几年內,便建構與鞏固了身而為人的所有特質。幼兒的吸收性心智接納一切,不評斷,不拒絕,不回應。它吸收一切,並在即將成形的人心中內化為自身的一部分。幼兒通過這種肉身化,達到與他人平等的地位。並調適自己和大家共處。吸收性心智迎接一切,對一切滿懷希望,貧富一視同仁,環境中的宗教、偏見、習俗,照單全收。這就是兒童。

正是因為孩子有這種一切照單全收的特點,所以和我們大人不一樣。大人可以對混亂的環境習以為常,可以視而不見,甚至可以像避帳一樣去避掉一些我們不想接觸的東西。但是孩子就不行,這些信息對孩子而言會像潮水一樣涌過來,他完全沒有辦法避開,也完全沒有必要避開,所以蒙台梭利女士才會這麼在乎環境對心智的影響。(編:我想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現在才終於了解孟母是正確的,我以前還以為她很矯情……)

給孩子準備真正需要的東西

那我們要提供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呢?孩子生下來,我們以前怎麼過日子,現在還怎麼過日子?當然不是了。我們所有準備做父母的人都會為孩子有所準備,有可能是間兒童房,或者是個小床,或者是孩子相關的一些東西。那麼這些東西準備的合不合理呢?我們剛才說的這些東西的準備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這裡所謂的準備是什麼準備呢?

在蒙氏教育當中有幾個一眼就能看出的明顯特徵,那就是都會使用非常低矮的地板床和非常矮的柜子,這個柜子不會很深,而且只能放一排玩具,玩具不會是堆在那裡、塞在那裡,一定是很有序的排列在那裡,小朋友可以自助取用。

這些傢具一定是用天然的材質(多是木頭),而且是比較結實的,還有自動糾錯的功能,比如用一個方的木板,是嵌不到一個圓的洞洞裡面去的,孩子就會反覆試驗,直到發現錯誤。這就是蒙氏教育的一個特點,幫助孩子進行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元素,它強調的是真實,對現實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學習。

在家如何蒙台梭利

A、基礎家居改造

幾張我自家蒙氏教育的改造

大床邊上的小床其實是一個地鋪,他原來的嬰兒床和我們的床齊平,兩個嬰兒床墊並排鋪開,底下架了木龍骨,就變成了一個小地鋪。

孩子可以睡覺,也可以當作閱讀區,同時還可以選擇是想睡大床還是小床,他睡在小床想爬上大床也很方便,大床上如果滾下去也不危險。

B、進一步完善細節設計,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以培養有序習慣為例

下圖這是我家兒童房,床也是之前的地板床,柜子也是矮柜子。他所有玩具分門別類放在不同的筐里,他用眼睛就看的到,現在長高了,拿這些東西更方便。

再以吃飯為例:如果你確實不想忍受孩子自己進食的可怕情形,有沒有辦法?你可以把局面控制在一個可以忍受的範圍內。這就需要通過合理的家居規劃來實現。

比如,餐椅的選擇,要選擇轉角圓潤,沒有死角、易於清洗的,餐椅和餐桌以及周圍傢具的擺放位置,地面的處理,餐具的選擇,孩子吃飯時候穿的衣服,你用來善後的工具和勞動程序,都屬於家居規劃的一部分,這些細節問題最終決定了你是否能夠有條件放手讓孩子自己進食。也就是你家的餐廳對孩子是不是足夠Kid-friendly。

C、好的兒童之家,處處都是感官教室

蒙台梭利主張兒童的生理和精神的發育應該遵循自然,大體上分三部分:運動神經培養,感官教育,語言訓練。

其中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發現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的感覺能力缺陷,為發展認知活動奠定基礎。在感覺形成階段,幼兒的感覺得不到充分發展,就會影響其全面發展,等到成人後再進行感覺訓練,效果甚微。對3至6歲的兒童尤為關鍵。蒙台梭利根據兒童對不同的感官刺激存在不同敏感期的原理,將感官訓練細分為視覺,觸覺,聽覺,味覺等,創製了一套教學用具,供感官練習之用。

利用家居用品,在家裡為孩子設立專門的感官工作區,隨時隨地提供感官訓練是在家蒙台梭利的最好辦法:

廚房工作區

門廳自理區

衣櫃自理區

清潔工作區

在專屬的廚房區進行小大廚的味覺和嗅覺訓練

在專屬的家務工作區進行插花訓練,培養觸覺,嗅覺,色彩感覺

.......

「Mom, help me do it myself!」 「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Mom, help me do it。」 「媽媽,幫我做。」

最後請細細品味蒙台梭利女士所舉過的這兩個例句的不同,讓你的居家環境給予孩子真正的幫助。

主講人 Robin悠

親子家居規劃師

人氣作者

現居杭州

文字 原創 圖源 部分網路

推薦閱讀:

果爸手記|孩子三天沒解大便,怎麼辦?
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為什麼有些女孩子會成為大房、同妻,有的女孩子不會?(周二 12.29)
用心血教出的不懂事孩子…

TAG:孩子 | 講座 | 在家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