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縣舉辦首屆「地坪風雨橋文化藝術節」(圖) >>黎平>>新聞中心>>黔東南信息港
2月16日,農曆正月十四,首屆「地坪風雨橋」文化藝術節在黎平縣地坪隆重舉行。
來到地坪,身著盛裝的侗家兒女已經在花橋門樓「攔路」迎賓了,她們手持酒碗,唱著敬酒歌,並獻上了「侗族哈達」,以侗鄉特有的迎賓儀式熱情歡迎客人的到來。走過一道用鵝卵石鋪就的花街路,旖旎的地坪風雨橋便映入了我們的眼帘。
地坪風雨橋橫跨南江河,始建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橋中有樓,樓中設廊,廊內有畫,畫中記載著侗家人優美的傳說典故。整座橋的建築巧妙運用槓桿力學原理,不用一釘一鉚。全長57.61米,寬5.2米,距正常河道水位10.75米。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侗族歷史上建築最早的一座,眾多風雨橋中工藝最為精美。
哆耶、吹蘆笙、河歌對唱、唱侗族大歌、千人圓舞曲等一系列的民風民俗活動,讓遊客早已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之中。
「我們辦地坪風雨橋文化藝術節,就是為了增強人們的護橋意識,不斷豐富風雨橋的文化內涵。」地坪鄉上寨村76歲的羅邦興老人道出了舉辦地坪風雨橋文化藝術節的初衷。
說到護橋,不得不令人想起2004年7月20日,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沖毀了侗家人心目中神聖的地坪風雨橋,所有構件隨波而去。危急中,侗鄉兒女或投身急流,或沿河而下,輾轉百里從急流中搶救、搜尋風雨橋構件,譜寫了一曲文化遺產保護人人參與的動人壯歌。
地坪風雨橋得以重建,重展當年的風采。它將世代傳誦地坪侗家鄉親們的保護遺產的感人事迹,再一次凝聚侗家人,鼓舞侗家的後代,去呵護文化遺產、去傳承侗族文化。
「風雨橋是侗寨的象徵,是侗族建築藝術的一朵奇葩。為了保護好地坪風雨橋這座『國寶』,我們將會把地坪風雨橋文化藝術節持續不斷的辦下去!」地坪上寨村支書溫獻玲介紹說。
在採訪中,我們感受到了當地侗族同胞強烈的民族文化和文物保護意識。他們呵護的不僅是風雨橋,更是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
人們在風雨橋上或小憩、或迎賓送客、或觀賞風景,蘆笙陣陣、侗歌飄揚。這和諧的侗鄉畫卷令人不禁發自內心的感慨:侗鄉辦節保護「國寶」真給力!(張才林 通訊員 周志光)
推薦閱讀:
※張新紅:信息化是中國發展的最大機遇
※如何提高信息搜集能力?
※八神在婚姻的預測信息象意--王鳳麟
※監察委到底如何運行?(信息量巨大)
※打造優質的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