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內功之感悟
學習太極拳的目的,在於修心養性益壽延年。最重要的一點是可緩解自身的緊張生活、工作、學習等壓力。如果我們每天能拿出一點時間來練拳健身,就能夠承受很多的壓力,並且懂得如何積極緩解壓力。太極拳的修鍊也會給我們提供新的思維方式和理解吸收的能力。太極拳是否以小制大,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就看悟性如何。讓我們轉換一下想法和出發點,採用悟性思維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解決專業領域的問題。 把拳練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自己對自己的了解和要求愈來愈高深,把太極拳研究進去是個很深的學問。也會因此而得悟,悟到松與靜的程度。這個問題既簡單又複雜。簡單的是悟性強進功快,悟性差就難以言表了。複雜的是多學多問多比較,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練太極拳要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意念代萬念。循序漸進,最後方能達到真正的功夫。 下面談及健身養生與太極功夫的體會。 (一)剛柔相濟 剛和柔的特點,兩者是相互對立的。為什麼太極拳的勁力要以剛柔相濟為準?體會是:因有剛而無柔缺乏韌性,易折損而沒有技擊的使用性。只有柔而無剛,它失去了爆發力而不實用。所以剛柔即分而發用有別,用剛不可無柔,反之用柔也不可無剛,即剛柔不可偏用方為剛柔相濟。陳正雷大師講:剛和柔的變換在神氣上講,是通過隱與顯上表現出來的。隱則為柔、顯則為剛。從姿勢上來講,是通過開與合上表現出來的。合則為柔、開則為剛(即蓄則為柔、發則為剛)。在運動過程中表現為柔、在運動到達落點時表現為剛。因為有了神氣的隱顯與姿勢的開合,剛柔就能充分地表現出來。因為落點是運動到達盡頭之點。是神顯與氣聚之處,所以表現為剛。除此之處,運氣轉換過程,則宜用柔法。陳氏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都是有開有合,每個開合動作都有運勁有落點。落點要用剛勁,其它都用柔勁,以此做到剛柔相濟。這是剛柔相濟所必須掌握的原則,也是練習避實擊虛、蓄而待發、引進落空、借力發人、松活彈抖又一健身養生的論述。 (二)心意相合 內家拳的動作都是在意識的引導下進行的。意:即心意、意識。陳氏資料講,打拳心為主,妙機本是從心發。運用在心是真訣。例如:心欲用纏絲勁順轉圈,左右手即用纏絲勁順轉圈;心想沉肘壓肩,肘即沉肩即壓;心想胸腹前合,腰勁就塌下,襠口開圓而胸向前合腰勁剎下,襠即開圓。經切身體會,無不如意,心想屈兩膝,兩膝即屈,右足隨右手運行,左足隨左手運行,兩膝與左右足相隨之。以上所言即是心意與動作的協調。 (三)順其自然 經過幾十年的習武經驗和先師們的教導,習拳練手都有技巧功能。所謂技巧,無非是順應自然,以克制自然,用一定的功法達到弱勝壯、慢勝快的結果,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槓桿支點和螺旋轉換的原理,就可以輕制重、以弱勝強、以慢勝快。而且太極拳的運動多是運用了離心力和我們的腰脊做中軸,使一切動作皆走內圈,走內圈速度雖較慢,但它仍可勝過走外圈的快,這就是後人發、先人至的緣由,同時也是慢勝快的關鍵所在。 (四)動靜之機 拳論中說:太極者無極而升,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古時所稱,太極是對立統一的象徵,是一切動靜的樞機,由太極生陰陽,如順逆、柔剛、輕沉、虛實、開合等皆屬於此,分為陽、合為陰。陳鑫說:太極兩儀,天地陰陽,開合動靜,柔之為剛,就是指的這種規律,是前輩大師們的特點論述,為我所學。 (五)沾、粘、連、隨 練好推手,必須要符合下列四點: 一、必須無過,無過稱之為沾勁,過則稱之為頂病。 二、必須能及,能及稱之為粘勁,過則稱之為匾病。 三、必須隨曲,隨曲稱之為連勁,不隨而曲稱之為丟病。 四、必須就伸,就伸稱之為隨勁,伸得太早稱之為抗病。 打拳推手的一切過程,要求具有沾、粘、連、隨四功,就不會發生以上四病。 拳論講:人剛我柔謂之走,我背人順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千,而理一貫,我剛我柔,用走以引之,在被動的局面下運用。同時為了問勁,運用順逆的走勢和勁路,迫使對方成為背,並轉化為我剛這樣即可有四功,而無四病發生,這是健身養生所需要的。太極拳是由招熟而悟懂勁,由懂勁而階級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忽然貫通焉。所謂懂勁很主要。拳練到此時方可信手可得而達自動神明的境界。這就需要多年的實踐、研究,勇於吃苦。這是個健身養生的好方法。 練功走拳最重要的是做到,須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顯,並知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左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彌長,退之則逾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做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立身要中正安舒,走拳或推手身樞不能偏於一邊或依賴於它身,以免己勁被人所用。如果己身偏於一邊,就不易順遂地運用粘走,而失去戰鬥力。一定要注意,按正確方法去健身養生。 神氣內隱則柔,外顯則剛的前提下,忽隱忽顯的剛柔變換作用很主要,這就是求懂勁過程,不斷問勁的突出表現,同時也是健身養生的注意點。 (六)有虛有實 打拳或推手要求做到兩手有虛實、兩足有虛實,一手一足都要有虛實,要形成一種處處分陰陽,處處有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熟則機關。待虛實的轉換為己掌握後,只要注意一隻手,其它一隻手兩隻足由於上下相隨,自然也就能隨著靈活轉換。陳鑫講:千古一日,至理循環,上下相隨,不可空談。這是問勁的基礎,同時也是健身養生的好方法。 對方仰來則高以引之,使有高不可攀的感覺而讓其失重心。對方俯來則逾向下引,使其如臨深淵而搖搖欲墜的感覺,對方近迫逾引逾虛,使其有長不可及之感覺。對方退走則粘逼,使其有迫足之感覺。這是符合沾、粘、連、隨的化勁與發勁要求的,這樣就可避免發生頂、匾、丟、抗四病,使行拳走推的技巧能夠迅速提高到健身養生的標準。行拳走推時精神提起非常重要。這樣周身才能貫穿,要輕靈到一羽不能加的感覺。同時螺旋纏絲勁也須不斷變動,要求旋轉到蠅蟲不能落的地步,方為功夫者。若動作遲緩不靈則不易懂勁,若運動沒有纏絲勁則失去化勁。也就是說:失去了化勁功夫,練拳者就變成比力量了,也可以說:就不能稱其為太極拳和太極推手了。對能化而不能發、能柔而不能剛、剛柔不能相濟的習練者,都非太極兩儀之全。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是太極拳和太極推手的特點,論述是什麼,有那些方面不足等,所以更談不上體會和健身養生了。
推薦閱讀:
※太極拳教程 練習太極拳的六個基本功
※陳志強——論陳氏太極拳的纏絲勁!
※太極拳視頻 宗維傑吳式四十五式太極拳競賽套路
※BlueSkyNo1的【太極拳】2
※陳氏太極拳纏絲勁法修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