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才是亞洲的最大威脅
至少在美韓一些國家看來,亞洲目前和平與安全最明顯、最直接、最具體的危險來自朝鮮,包括朝鮮的核武器、導彈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項目,朝鮮不斷表示對韓國、美國的戰爭言論,朝鮮對韓國類似延坪島事件的攻擊性行動,以及朝鮮不斷製造的危機和邊緣政策。這也是為什麼韓國、美國很可能把朝鮮作為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亞洲安全的主要威脅。
對多數中國人來說,似乎中國和亞洲地區的主要安全威脅來自美國,近年來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再平衡」強化了這一印象。在這一戰略下,美國要把更多軍事力量部署在亞太地區,實行針對中國的「海空一體化」軍事戰略,在亞太地區部署導彈防禦體系等,構成對中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安全威脅。
但實際上,朝鮮的威脅是局部的,較小的。朝鮮說得很多,話很嚴重,表面上危險,實際威脅不大。朝鮮在朝鮮戰爭後講了60年狠話,但做得很少。朝鮮對韓國確實構成威脅,但對日本、美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威脅不大。日本、美國有意誇大朝鮮的威脅,主要是為它們在亞太地區擴軍、發展導彈防禦體系、增加軍事部署和活動製造理由和借口。
對中國來說,「美國威脅」主要是理論上和潛在性的。美國在世界和亞洲具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美國與中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處於對立狀態,美國干預台灣事務,與日本等亞洲國家保持軍事同盟,一定程度上同情和支持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在領土領海爭議中的立場,這些確實都對中國過去、今天和以後相當長時期內的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構成一定程度威脅。
但是,自上個世紀70年代初以來的40多年內,美國對華主導戰略不再是尋求與中國的對抗,不是要與中國打仗,而是與中國接觸和尋求合作。當然,美國仍在很多問題上堅持與中國的矛盾、分歧,有的方面(如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存在對立對抗,堅持干涉台灣事務,繼續售台武器。很多中國人一直把美國作為中國安全的主要威脅,但歷史上幾百年來,包括二戰結束後近70年來,美國從沒有單獨侵略中國。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侵略中國是參加八國聯軍。美國是世界主要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單獨侵略過中國的國家。
中國國家安全、亞洲和平與安全的主要威脅不是來自美國,而是來自日本。日本是從古到今給中國和亞洲各國帶來最大危害的國家。在二戰中侵佔多數亞洲國家,造成數千萬亞洲人民喪生。對歷史上給中國和亞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政要等多數民眾至今不肯認罪。
日本對中國和整個亞洲的威脅不但來自歷史事實及對歷史罪行的否認態度,而且來自日本今天的右翼傾向。安倍等人的言行充分表明,日本對二戰後的體系是不滿的,只要有可能,日本就一定要推翻置日本於戰敗國地位的戰後亞洲和世界秩序。
日本的威脅和危險根本上來源於日本島國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由於島國地理面積狹小的國情,形成了日本狹隘、封閉的民族文化和性格,使日本總體上無法與其他國家民族真正友好,使日本永遠無法真正融入亞洲和國際社會。日本長期以來與所有鄰國(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都搞不好關係,同所有鄰國都有領土爭議,侵略過所有鄰國等證據確鑿地證明了這一點。
日本近幾年來想轉移視線,炒作「中國崛起」、「中國威脅論」,這完全是混淆是非。中國是在崛起發展,國防軍事力量也在現代化。但事實上,近兩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絕大多數時間內國力、軍力都強於日本,但中國從沒有侵略和殖民日本。倒是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後100多年來,一旦國力軍力強於中國和亞洲,就肆無忌憚地侵略、奴役中國和亞洲各國。因此,誰是亞洲和平與安全的威脅?事實上不是非常清楚嗎!
面對日本對亞洲和平與安全的嚴重威脅,中國與亞洲別無選擇,只有在國力、軍力上強於日本、超過日本,才能抑制和挫敗日本對中國和亞洲構成的潛在威脅。(作者分別是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所長和學者)港媒稱日本軍事冒進變本加厲 中國需有戰爭準備 2013年11月12日 11:51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與12日電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署名文章稱,種種跡象表明,日本「令戰爭一觸即發的軍事冒進」非但沒有放緩,反而有變本加厲的趨勢。文章指出,中國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全民國防意識教育,深化和拓展軍事鬥爭準備,不給日本任何可乘之機。文章摘編如下:
日本自衛隊首支地對艦導彈部隊日前抵達宮古島,與此前部署在那霸的導彈部隊共同組成覆蓋釣魚島的攻擊網路,並完成對宮古海峽的完全「封鎖」。而在此之前,日本派出海上自衛隊艦隻和偵察機強行進入中方演習區,對中國海軍軍演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高強度跟蹤、偵查和監視」。
種種跡象表明,日本「令戰爭一觸即發的軍事冒進」非但沒有放緩,反而有變本加厲的趨勢。而在此之前,日本派出海上自衛隊艦隻和偵察機強行進入中方演習區,對中國海軍軍演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高強度跟蹤、偵查和監視」。
11月6日上午,日本陸上自衛隊第3地對艦導彈部隊抵達正在進行軍演的宮古島,同時,從日本東北地區青森縣三澤基地調來的另一支地對艦導彈部隊,也已在前一天抵達沖繩本島那霸基地,完成導彈偵控發射的準備工作。
更令人驚詫的是,10月23日,中方通過國際海事組織公布,中國海軍定於10月24日至11月1日在位於西太平洋公海海域的有關海區舉行軍事訓練和實彈射擊,提醒各國過往艦機注意避讓。但是,日本海上自衛隊107艦無視中方反覆勸阻,強行闖入中方演習區,並長時間滯留。同時,日偵察機多次進入中方演習區進行偵察。此外,在中方參演兵力正常航渡期間,日自衛隊艦機還持續實施高強度的跟蹤、偵察和監視。這是一種極其惡劣的挑釁行徑。
不僅如此,日本還露骨地制訂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方針」、「大綱」,日本外務省甚至提出「對華政策必須先行歐美二三」。
日本之所以膽大妄為,除有美國出於自身目的為日撐腰外,還有其歷史慣性。縱觀歷史不難發現,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柳條湖事件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
6年後的7月7日,日本故伎重演。駐華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其無理要求遭到中國守軍嚴詞拒絕,日軍遂悍然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炮轟宛平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日本軍國主義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隨即開始。
而1939年的諾門罕事件、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無不反映出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冒進和孤注一擲。而從深層次看,日本軍國主義的冒進,又無不與其早期制定的「大陸政策」有關。
今年「8.15」敏感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上致辭時「刻意忽略」日本給亞洲帶來的傷害,成為20年來日本第一位在「8.15」講話不提「誠摯哀悼」和「深刻反省」的首相,甚至連日本首相歷年都要重複的「永不再戰」誓言都未提及。聯繫安倍上台後日本的一系列舉動,我們無法相信安倍「日中友好」的鬼話,相反,我們有理由認為,日本大有一步步走向戰爭泥潭的危險。
在對日問題上,我們應有其開第一槍的心理準備和戰爭準備。同時,我們不先開第一槍,但我們必須有不讓其開第二槍的勇氣和能力。歷史上,我們曾多次在「走火」之後「擦槍」,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全民國防意識教育,深化和拓展軍事鬥爭準備,不給日本任何可乘之機。
日本暗度陳倉建第四大軍種 將建准海軍陸戰隊2013年11月12日 07:45新浪軍事日本新聞網11月11日消息,日本政府的安保專家委員會「安全保障與防衛力懇談會」於今日下午在首相官邸舉行會議,就新的防衛大綱的具體內容進行再一次的協商。會議建議,應該在自衛隊內新設水陸兩用部隊,以作為離島遭敵方攻佔時的奪島部隊投入作戰。防衛省在今年7月已經制訂了一份新防衛大綱的中間報告,提出了為奪回被敵方佔據的離島,需要投入奪島部隊的要求。
在今天下午的會議上,懇談會專家就自衛隊新設水陸兩用部隊的構想,以及這一支部隊的規模,武器配置等問題進行了協議,還就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如何聯合指揮管理這一支部隊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由於日本自衛隊法目前只規定擁有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三個軍種,如果要新設「海軍陸戰隊」需要修改自衛隊法,因此日本政府準備以「水陸兩用部隊」的名義,來新建這一支准海軍陸戰隊。
會議還就如何應對北朝鮮開發核武器和研發彈道導彈問題交換了意見,認為日本自衛隊應該提高反導攔截系統(MD)的能力,並在日本可能遭到敵國的導彈攻擊前,有必要保持對地方導彈基地的先行攻擊能力。日本公開岸艦導彈訓練 展示封鎖中國艦艇能力2013年11月12日 09:16人民網日本陸上自衛隊的88式地對艦導彈,11月6日一早被運抵沖繩縣宮古島。日本新聞網11月6日稱,由於附近的宮古海峽是中國海軍艦隊出入太平洋的必經之地。因此,日本自衛隊此次部署地對艦導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6日上午,日陸自的一個導彈通訊偵察部隊還將登上距離釣魚島僅150公里的石垣島,與88式地對艦導彈部隊實施互動演練,假象釣魚島遭到他國海軍攻擊時,如何利用88式地對艦導彈對他國海軍艦隊實施反擊。人民網11月12日訊11日,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在沖繩縣的陸上自衛隊那霸駐屯地向媒體公開了地對艦導彈訓練。與此同時,陸海空自衛隊正在九州和沖繩進行旨在強化島嶼防禦的聯合演習,地對艦導彈訓練即是演習的內容之一。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省表示,地對艦導彈訓練「並沒有考慮地理特徵」。但共同社指出,訓練在中國海軍艦艇進出太平洋時頻繁通過的海域附近實施,目的在於牽制中國。
在此次聯合演習中,沖繩本島西南約300公里宮古島上的航空自衛隊基地也部署了地對艦導彈。
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的距離在日本西南諸島中最大,是中國艦艇的通道。日本在這一海域的兩側部署射程可達一百數十公里的地對艦導彈,被認為是在展示封鎖能力。
由於沖繩縣沒有部署陸上自衛隊的地對艦導彈部隊,日本防衛省從青森縣八戶市和北海道上富良野町調動部隊分別前往那霸和宮古島參加演習。聯合演習將持續至18日。今後將在沖繩以南無人居住的沖大東島周邊及沖繩本島以東海域進行奪島訓練。
小泉鼓動安倍強硬對抗中國2013年11月13日02:35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劉軍國】因在任時參拜靖國神社導致日本與中韓等國關係惡化的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11月12日在位於東京的日本記者俱樂部進行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演講。雖然演講的主題是批判安倍內閣發展核電、倡導日本應該將零核電作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方針,但小泉在記者會上鼓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繼續和中國對抗,引起媒體關注。《產經新聞》12日引述小泉的話稱,「在我之後,日本首相沒有一人參拜靖國神社,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因此好了嗎?」共同社12日稱,小泉在演講中對安倍表現出參拜靖國神社的意願表示支持,「哪個國家的領導人都會對戰爭死亡者表達哀悼之意,參拜追悼設施。在外國首腦中,除中國和韓國外,沒人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進行批判。總有一天,中國會為其批判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這一不成熟的應對感到羞愧」。他還表揚稱,「安倍首相應對中國的措施很好」。對於安倍上台近一年來中日仍未實現首腦會談,小泉稱,「中國的內心也非常困惑」,「如果不能舉行首腦會談,那就要求在其他各個層面開展交流」。
日本時事通訊社12日分析稱,小泉在講話中表示,他不認為靖國神社問題是日中關係發展的障礙,等於表示支持安倍參拜。在釣魚島問題上,小泉稱,「日本政府沒有必要改變想法。(當前)最重要的是堅決清晰地闡述(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
小泉純一郎2001年至2006年擔任日本首相。2006年8月15日,小泉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中韓強烈不滿,新加坡也表示遺憾,中日關係急轉直下。之後就任的自民黨首相安倍晉三(第一任期)、福田康夫對中國展現出友好態度,中日關係一步步回暖。2009年9月上台的日本民主黨首相鳩山由紀夫對華政策較為溫和,但菅直人任首相時期的中日「釣魚島撞船」、野田佳彥首相2012年宣布將釣魚島「國有化」,再度引發中日關係緊張。
日本福井縣立大學名譽教授凌星光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小泉最近發表反核電站言論引起很大反應,他的政治影響力不能低估,他的言論將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起到一定的輿論造勢,但是日本與中韓兩國的僵持局面和美國對日本的「忠告」將對日本右傾化起到牽製作用。他認為,小泉的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中日之間的難題有兩個,一個是戰爭認識問題,二是釣魚島問題。福田康夫執政時期,對這兩個問題都處理得比較好,中日發表了第四個文件。民主黨執政時期,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態度比較明確,要求閣僚不去參拜,中日關係基本上維持良好狀態。除了中韓反對日本官員參拜靖國神社外,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也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反對之意。隨著中韓等反對日本右傾化鬥爭的加強,東南亞國家也會認識到問題的實質,「感到羞愧」的肯定是日本自己。
與小泉截然相反的是,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11日發表演講,敦促安倍政府努力與中、韓兩國改善關係。同日,日本多名歷史學者和前外交官在東京成立「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推動日本政府反省侵略和殖民歷史,堅持走和平道路。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12日表示,當前,中日關係遇到嚴重困難,這不是中方造成的,也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我們知道,日本許多有識之士也很著急,紛紛發表看法,向日政府提出建議。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我們希望這些積極和建設性的建議,能夠被日本政府聽到,聽進去,並且落實到切實的行動中。
對於日本媒體稱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9月下旬「秘密」訪日、同日方就釣魚島問題舉行磋商的說法,秦剛12日表示,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對話磋商妥善管控和解決釣魚島問題。中日雙方一直就有關問題保持接觸。
日本一心想維持中日均勢 拉美國入局搞制衡2013年12月27日 08:36環球網 香港中評社12月26日文章,原題:日本強軍戰略破壞亞太安全均勢12月17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未來十年防衛力建設方針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這三份文件決定了未來5至10年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和軍備整飭的大方向,堪稱日本安保政策和理念的根本性轉折。
雖然安倍用積極的和平主義來形容日本政府的這些行為,但事實上,藉助軍事力量的強化來遏制中國軍力的快速擴張,維護亞太力量均勢,才是日本近期不斷強化軍事力量的主要誘因。然而,一味強調軍事力量的作用,根本無助於構建亞太力量均勢,反而會給該地區局勢帶來不穩定因素。
日本的強軍戰略加速中國重塑亞太格局。習近平上台之後,果斷推出一系列外交措施,這不僅穩住了中國的陣腳,還顯露出中國積極推行大外交戰略的強烈信號。習近平上任之初,選擇俄羅斯作為首訪國家,表明中國仍然將中俄友好關係視為具有關鍵性、全局性的全球層面外交關係。在穩定中俄關係之後,習近平出訪中亞四國,絲綢之路經濟帶被熱炒,這再一次驗證了中國的西向戰略。在美國將戰略重心向中國東部沿海傾斜之際,中國向西開拓戰略空間,以平衡美國在東部帶來的戰略壓迫感。
當然,在西部開拓戰略空間並不意味著中國在東部繳械投降,讓美國輕而易舉地贏得優勢地位。中國古語云:避其鋒芒,擊其惰歸。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勢頭正猛之時,中國沒有必要迎面對擊,而是需要做好防禦,等待時機,一擊致命。在初期的密集訪問、宣傳造勢以及聯合軍演的攻勢之後,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進入調整期,其在中國東部興風作浪的勢頭漸減。取而代之地是扶植代理人,通過或明或暗地支持代理人,在中國東部製造事端,向中國施壓。美國從前台轉向幕後的重大變化,顯示出美國的力不從心。在此絕佳良機,中國通過密集訪問、發表演講、簽署協議等一系列組合拳,鞏固中國的地位,穩定中國東部局勢。總體說來,從初期向西傾斜戰略資源,到發力東南亞外交,中國新領導層正在進行東西平衡、陸海兼備戰略轉型的嘗試,並以此塑造亞太新均勢。
而近期中國與歐盟舉行領導人會晤則更顯示出中國塑造亞太新均勢的步伐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愈發加快。對於中國來說,藉助歐盟的經濟技術實力,來增強自身實力,亦是塑造新均勢的必備手段。此外,在中歐美的戰略大三角中,中國如果能與歐盟建立名副其實的全面夥伴關係,則可牽制美國的亞太地區的注意力,這對於減輕中國塑造亞太新均勢面臨的壓力不無裨益。
作為中國的近鄰,日本最先感受到中國崛起的戰略壓迫感。在釣魚島引發中日關係緊張之後,日本逐步藉助釣魚島爭端,將中日之間的矛盾擴大化。在日本看來,要扭轉目前的戰略失衡之勢,除了增強自身實力,日本必須引入外力,以合力來制衡中國。要達到這一目的,日本必須渲染中國威脅,贏取外界對於日本的同情以及對中國的警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之後,即訪問美國,並採取各種措施強化日美同盟。但美國與日本並非站在同一條戰線之上。此前,美國在沒有通知日本的前提下,允許三家航空公司向中國遞交飛行計劃,使得日本驚慌不已。
安倍上台之後,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已訪問東南亞10個國家。這種訪問頻率足以表明日本對爭奪東南亞影響力的強烈興趣。這些興趣不僅包括日本要要把握東南亞在2015年達到經濟一體化後的商機,更表現在日本拉攏東南亞國家,維持地區戰略平衡的戰略考量。安倍上台之初,在東南亞推行價值觀外交,應者寥寥。此後,日本不忘以經濟利益為誘餌,拉攏東南亞國家選邊站。但毫無疑問地是,經歷了長時間的經濟頹勢之後,日本在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已經大不如以前。要想通過經濟利益,誘使東南亞國家對抗中國難於上青天。
而近期不斷火熱的海上安全合作也缺乏進一步發展的動力。除菲律賓接受日本的十艘軍艦之外,日本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安全合作尚有待深化。菲律賓願意加強與日本的軍事合作關係,無非是彼此取暖,共同對抗中國。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並不希望在軍事安全領域惹惱中國。由此可見,雖然日本急切地想要通過合力扭轉目前的戰略失衡之勢,但如何聚攏這股合力確是頗為棘手的難題。
日媒直言最擔心中國海軍切斷南海 只有3條路可走2013年12月27日 09:14環球網 日本商業報道網站12月26日文章,原題:現代化速度超乎想像的中國海軍對日本構成威脅儘管中美就軍艦對峙問題相互指責,但在經貿方面態度截然不同。赴北京參加中美商貿聯合委員會年度會議的美方代表團說,加強經濟聯繫,雙方都可獲得最大利益。華盛頓這種對華姿態令美國海軍戰略專家們擔憂,稱「華盛頓的決策者似乎未深刻認識到中國的軍事威脅」。
在與這些軍事專家的交談中可得知,美國許多政府高官和議員似乎都單純地認為,雖然解放軍與30年前相比現代化程度確實很高,仍難與美軍相提並論。但若對中國海軍的各種艦船和搭載武器的現代化程度及在掌握技能和軍事理論方面的速度進行冷靜分析,說現階段的中國海軍即將成為「歷史」並不為過——美海軍和美英智庫認為中國海軍現代化「需要10年」,其實可能三五年就成為現實。被錯誤地視為處於「虛張聲勢」階段的中國海軍或許明年就將修成「正果」。所以,絕對不能小視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
然而,美國大多數媒體、政治家及政策制定者難以擺脫對中國海軍以往的印象,無法擺脫舊時的觀念,一直沒改變錯誤的對華策略。但作為鄰國,日本正受到中國海軍和遠程導彈的直接威脅,問題要比美國更嚴重。
中國海軍在質的強化上速度超乎想像,這已成事實。雖然過度反應並非上策,但絕對不能作出諸如「中國海軍並非實力強大」等與現實不符的過低估計。
分析中國海軍的海上活動時,日本最需注意的是海南島的海軍基地,它是直接關係到中國南海戰略成功的關鍵。日本雖然在東海受到中國海洋戰略的直接威脅,但一旦中國控制南海,將對日本經濟和民眾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為確保在南海公海自由航行,至少是為確保與日本有關的油船和貨船的安全航行,日本應採取3種應對措施:與美海軍互補,確保南海島鏈的自由航行;直接在南海部署海軍甚至空軍,獨自確保日本生命線;屈服於中國的軍事威脅,在解放軍海軍保護下通行南海(當然,這要付出巨大代價)。無論哪種方式,對日本來說都是不得不面對的痛苦選擇。▲(作者北村淳,豐豆譯)
中國一條海上生命線比馬六甲更加脆弱2013年12月27日 10:11環球時報 宮古水道,中國的東向海上生命線胡波
談及中國海上通道安全,人們往往言必稱馬六甲海峽,高度關注南海及西向航線,鮮有提及經宮古水道、大隅海峽等向東的海上交通線。殊不知,這條東向的海上生命線更為脆弱,而其重要性與日俱增。
中國國際貿易的海洋航線主要有四條,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其中,東向航線向東到太平洋東岸,沿途至日本、整個美洲的東西海岸,日本周邊的宮古水道、大隅海峽等是中國東向航線的重要通道。
宮古海峽,也稱宮古水道,是日本沖繩島和宮古島之間的一條海上航道,寬約300千米,是中國橫穿太平洋到美洲各地的主要通道。而且,宮古海峽還是南向航線的重要補充,中國可由此直航至澳大利亞東北部港口、南太平洋諸島國。此外,在日本諸島間還有20餘處海峽或水道,連通中國東海和太平洋。這些海峽或水道是中國進出大洋的捷徑。隨著國際能源市場「西升東降」格局的形成,隨著中國與美洲貿易的發展,這些通道的重要性還將繼續提升。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原則,海洋地理相對有利的國家應照顧海洋地理相對不利的國家在資源開發、海上通行等方面享有的合法海洋權利。中國東海被日本諸島嶼包圍,屬半封閉海,日本有義務向中國提供在這些海峽自由通行或過境通行的便利。況且,進出這些通道的多數船隻均與中國的安全和貿易有關,中國需要有維護這些通道安全的手段,並發出有力的聲音。
然而,日本等國非但無視中國的合法權益,還將這些國際海上通道視為圍堵、遏制中國的有力支點,近日還計劃花巨資強化「離島防衛」,在海峽或水道周圍部署重兵,監控中國軍艦、商船及飛機等進出海峽的一舉一動,有時甚至置海上航行自由原則於不顧,公然在國際水道上騷擾、阻礙中國船隻及飛機的正常航行。
相較於南海或馬六甲海峽,戰時日美在東海附近水道封鎖中國海上生命線要方便得多。因此,中國東海海上通道的安全與釣魚島爭端、台灣問題一道,成為中國海洋強國崛起過程中在東面方向必須解決的三大難題;同時,它也是中國不得不爭的重大利益。對此,中國要有果決的政治意志。力量建設是一切戰略的前提,只有中國能在現場摩擦對抗中立於不敗之地,日本才不敢輕易危害中國海上通道的安全。為維護在宮古水道等東向海上生命線的安全,中國需要在軍事上構築更加靈巧的威懾能力,在外交上對日本施加更有針對性的壓力,通過長期堅決的冷對抗,夯實中國東出太平洋的戰略基礎。
同時,中國還應在外交及國際輿論上強化鬥爭力度。多年來,日本已習慣於在航行自由問題上「賊喊捉賊」,抹黑中國,混淆視聽,或渲染中國的正常航行為「入侵」,或污衊中國「危害航行安全」,實際上是日本在損害中國合法的海上航行自由。對此,中國一要加強取證,以國際法為依據,通過事實駁斥日本的謬論,必要時可提請國際機構介入。二是中國可向日本直接提出宮古水道等國際通道的管轄透明度問題。日本擁有對毗鄰海峽或水道的管理權利,這無可爭議,可作為這些通道的最大用戶,中國有權利要求日本遵守相關國際規範。三是在聯合國、東亞峰會等相關國際及地區機制中正式提出日本危害中國航行自由問題。
中國無意與日本打仗,但在做最大和平努力的同時,也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唯有如此,才能既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又可在對抗中更為收發自如且遊刃有餘。▲(作者是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俄媒稱2014是日本正常化關鍵之年 吉田主義已終結2014年01月25日 09:38新浪軍事 俄稱日本軍事建設對中國和亞太影響深遠
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1月24日報道,2013年底和2014年初,日本軍事建設在戰後歷史上,在國家漫長的「正常化」道路上,開始邁入極其重要的加速階段,對中國和整個亞太地區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所謂「正常化」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在日本政治精英階層興起的一種提法,要求日本逐步擺脫在國內外政策方面的所有限制,無論是二戰勝利國強加給日本的,還是日本政府自願承擔的。前者包括1947年憲法,主要是宣布日本放棄使用戰爭作為解決國家間問題的手段,以及放棄擁有常規武裝力量的第9條,而且並不僅僅局限於此;後者包括「無核三原則」,即不研製、不擁有、不引進核武器,以及日本武器出口限制三原則。必須強調的是,後面兩個原則沒有法律界定性質和約束力,是日本政府在60年代末自願承擔的。
現在日本軍事建設和自衛隊(實際上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常規武裝力量)使用方面的重要限制,是日本政府對憲法第9條的解釋,主要是禁止使用武裝力量,哪怕是以聯合國憲章規定的所謂「集體自衛」形式。這種自我約束的後果可能導致這樣一種假設情況,比如駛往日本護送食品的美國艦隊在公海遭到某個「第三方」的攻擊,日本海軍卻無法提供保護,只是因為它們到今天還沒有權利這樣做。但是,類似情況的反常之處在於這純粹只是表象,因為根據1960年通過的《美日安保條約》,日本基本上把國家安全問題全部交給了美國,完全實行所謂的「吉田主義」(以日本戰後第一位首相的名字命名),集中全國所有力量恢復和發展經濟。到冷戰結束時,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從而意味著「吉田主義」目標的實現。之後日本統治集團開始日益頻繁地表示吉田主義已經結束,必須平衡美日雙邊同盟義務,修訂國家安保和國防領域內的所有法律基礎。
鑒於東亞國家對二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軍隊的侵略和佔領仍然記憶猶新,日本「正常化」進程直到不久前還在逐步謹慎發展。這種「不慌不忙」的一個重要動機在於,現代日本和二戰時的盟友德國一樣,憑藉雄厚的經濟實力,不費一槍一彈,就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當年在二戰時付出慘痛代價卻也最終未能完成的外交任務。
當前的地區政治局勢促使日本開始加速「正常化」進程。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強國,被日本以及其他幾個鄰國日益認為是對自己國家利益的主要挑戰。所謂的「中國因素」成為日本加速「正常化」進程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可能還是最重要的原因。結果在東南亞各國的眼中,日本這個不久前的仇敵搖身一變成為它們與中國對抗的重要支柱。這種轉變的證據包括2013年12月底召開的「日本—東盟國家」峰會,以及日本自衛隊參加菲律賓「海燕」颶風搶險救災活動。要是在二三十年前,日本軍人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在菲律賓,都簡直難以想像。
由於中國是日本的主要貿易夥伴,東京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避免把中國明確稱為自己的主要威脅,而是把這個角色歸結到朝鮮身上。各種內外因素迫使日本除了繼續自願充當自己極不情願的角色之外,別無其他選擇。現在讓日本及其「大哥」美國滿意的是,在與中國的艱難博弈中,已經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現在美日已經公然把中國,而不是朝鮮,當作自己的主要地區對手。
日本政府2013年12月17日通過了外交、國防和安全領域三大防衛文件,可以說是日本「正常化」進程一個重要新階段的開始。在這些文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戰後歷史上首次通過的「國家安全戰略」。日本在此戰略中聲稱,日本現在是國際社會上較為重要的全球角色之一,日本打算為維護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安全範圍本身的理解非常廣泛,實際上包括國家內外職能的所有方面。作為這項戰略的基本論斷之一,日本指出自己是海洋國家,日本的繁榮以航運和貿易自由為基礎,開放和穩定的海洋原則是日本和其他國家和平與繁榮的基礎。
這些論斷,無論是對日本利益威脅的評估,還是國防政策戰略,以及軍事建設,都是指導性的。日本相當清楚地指出自己的主要威脅源自「中國迅速增長的國防預算不透明」,以及中國不斷擴大自己在南海、台灣海峽、東海的影響。作為中國意圖「單方面打破現狀」的最新證據,日本還指出了中國國防部剛剛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問題。
日本在政治方面防止「中國威脅」的國家安全戰略是加強現有的雙邊聯盟,首先是日美聯盟,同時發展與潛在合作夥伴的關係,包括印度。至於自身防禦實力在未來5年和10年的發展性質,在《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兩份文件中都有明確規定。
首先應該指出的是,與2010年底通過的《防衛計劃大綱》相比,2013年最新版本中沒有再提以前「有限提高防禦能力」的說法,取而代之的是保證自衛隊作為一個統一整體使用,使其成為國家有效防禦的基礎。在此方面,有必要回顧一下,各種武裝力量統一行動的說法,曾經是90年代末美國軍事專家討論軍事革命時的重要話題。
總體而言,可以說,提高武裝力量組織和技術質量已經成為日本軍事建設的中心。這在日本具有象徵意義地增加軍費開支的背景下特別明顯。值得注意的是,今後幾年日本自衛隊中還可能會出現按照從海洋到陸地的模式,實施登陸戰役的特種分隊,這不僅符合日本解決與中國爭議的釣魚島問題的奪島決策,而且符合上述日本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條款。
中國專家通過對上述三項文件的分析,能夠得出最為一致的結論,即日本防衛政策針對的方向,已經從不太現實的北方(俄羅斯)轉向西方和南方,即中國,而且日本自衛隊在類似轉變中將獲得進攻潛力。
至於自我約束,到目前為止,暫時還沒有日本可能放棄無核三原則的任何跡象,至少是在不久的將來。但是日本武器出口禁令在今後幾個月就有可能大幅放寬,因為日本將它和必須參與國際合作,研究最先進的軍事技術,以及促進日本公司更加重視軍火生意聯繫在一起。現在繞過日本武器出口禁令的程序被當作是例外,實際上從1998年美國和日本合作研製各種導彈防禦系統開始,就已經出現了類似情況。
2013年12月日本通過的追究國家活動領域機密泄露者刑事責任的法律,同樣被納入日本「正常化」的整體進程當中。另外還有安倍政府將在2014年春季通過的允許日本參加「集體自衛」行動的法案。提高天皇地位,由現在的「民族團結的象徵」變為「國家元首」,引進尊重國旗和國歌的規則,將自衛隊更名為武裝力量等,都對日本「正常化」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象徵意義。所有這些措施都在以安倍晉三為首的自民黨在2012年國會選舉前通過的綱領性文件中有著明確規定。
儘管日本2013年12月17日通過的文件,以及在國防和安全領域其他值得期待的相關法案非常重要,但是它們只不過是安倍政府在國家「正常化」道路上的一個中間步驟。12月23日安倍晉三聲稱其政治生涯目標就是修訂1947年憲法,12月26日參拜靖國神社足以證明這種企圖是嚴肅認真的。日本高官參拜靖國神社歷來備受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裡供奉著1948年12月東京法庭判處死刑的日本甲級戰犯,以及在二戰中死亡的其他250萬名日本軍人的亡魂。和2006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率先參拜靖國神社一樣,現在日本高官參拜靖國神社必然會引起中國和韓國的負面反應,中韓一直譴責日本政府成員類似參拜是企圖篡改二戰侵略歷史,企圖復活軍國主義。
中國外交部迅速譴責安倍晉三再次悍然參拜靖國神社的行徑。主要業務在海外的日本公司代表也對此公開表示擔憂,他們清楚地記得,由於雙邊政治關係不斷惡化,中國自發興起反日示威浪潮,結果對這些公司的業務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美國新任駐日大使、前總統肯尼迪的女兒也對日本此舉公開表示失望,指責日方加劇與鄰國的緊張關係,儘管她仍舊指出日本是美國的盟國和朋友。
日本「正常化」進程對亞太地區局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在亞太局勢主要由中美日戰略三角關係的狀況決定,各方都對當前的局勢有著各不相同的理解。日本認為自己逐步擺脫各種限制的進程本身具有客觀性,雖然它和日本80年前的侵略方針具有因果關係。中國的全面崛起,包括軍事實力的強大,同樣具有這樣的客觀性。但是在中日兩國,當前的這些進程暫時都被視為是針對對方。由於亞太地區局勢將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由中日關係狀況所決定,因此只能希望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領導人,都能平靜地、沒有成見地評價上述進程。
澳前總理:美國與中國分享領導權 解決三大問題2014年01月29日 07:42環球時報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1月27日文章,原題:美國和中國必須分享權力中國必須使日本感到安全 國家間的相對實力改變,其關係也會轉變,當大國間出現權力轉移時,整個國際關係將隨之變化。在當今亞洲,我們正經歷並試圖理順一個世紀以來最蔚為壯觀的財富和實力變化,而這種變化有可能是歷史之最。
各國領導人和政府所致力的一切——和平、穩定、繁榮,甚或在一個核武裝的世界避免災難發生,取決於大國能否有效合作以創建一個新亞洲秩序,該秩序不僅反映和順應新的權力分配格局,還應保存最近幾十年來確保亞洲穩定的基本特徵。
面對中國崛起,美國應採取真正服務於地區穩定及更廣泛利益的方式,並為構建新亞洲秩序做出建設性貢獻。美國的這種責任受到很大關注。這意味著美國應樂意接受它無力延續長期獨尊亞洲的現實,美國必須願意與中國真正分享領導權。
中國也有同樣責任。隨著中國逐漸承擔更重大領導角色,中國需要在運用龐大力量的過程中願意接受和恪守有關限制,因為大國接受此類約束是確保國際秩序成功且持久的關鍵。
大量證據表明,中國領導人對此瞭然於胸。長期以來,他們一直強調中國與亞洲鄰國和平相處的願望,「和平崛起」、「和諧世界」和最近的「新型大國關係」等主張令我們耳熟能詳。但行動勝於言語。我們都能體會到中國領導人所承受的政治壓力,即為中國在亞洲贏得中國人認為與國家輝煌歷史和當前實力相稱的地位。這將使中國領導人勞神費力地說服國人接受本國實力面臨的局限性,正如美國領導人對美國民眾一樣。
我們無法確切斷言中國將為構建新秩序承擔何種責任,但在我看來,我們能夠提出中國或將發揮不可或缺作用的三個關鍵問題。
首先且最為明顯的是,中國應在言行上繼續向世界重申承諾,即拒絕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解決爭端——其他國家也必須照做。中國越強大,就越需要打消鄰國的疑慮。
其次,穩定的亞洲秩序不會再基於美國單一領導權,但缺乏美國發揮重大積極作用,或中國不接受美國發揮作用,亞洲同樣沒有穩定和平的未來。中國領導人對此表示認同,但中國真正如何看美國在該地區的未來仍有許多不確定性。澄清這一點將有益於亞洲穩定的未來。
第三且或許最難的是日本問題。所有人都知道困擾兩個最強大和最重要東亞國家關係的痛苦歷史記憶和棘手的現實問題,然而,如果日本不安全或自以為不安全,亞洲也不會穩定和平。
中國也許會說,美國尚未為新秩序提出任何全面構想,甚至沒有承諾幫助構建此類秩序,這是事實。但必須有國家負責任地邁出第一大步,我們希望是中國。隨著中國實力與日俱增,最令鄰國相信亞洲未來是光明的舉動,莫過於此。(作者保羅·基廷是澳大利亞前總理,王會聰譯)
俄稱沙特大量採購武器應付大戰 2014年02月19日 07:41新浪軍事疑似沙特「土豪」貼身參觀中巴梟龍戰機 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2月18日報道,近期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消息清楚表明,利雅得顯然正在積極準備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近年來大量採購先進武器,急劇增加國防開支。至於這些武器是用在國家內部風暴中,用在遜尼派和什葉派陣營對抗戰爭中,還是參與敘利亞衝突,目前還不清楚。
沙特軍事預算強勁增長令人印象深刻,最近十年增加了兩倍。2006年為310億美元,2010年增至450億美元,2012年達到525億美元,成為躋身世界軍費大國十強排行榜的唯一阿拉伯國家。
2010年沙特從美國訂購600億美元的武器,包括價值300億美元的F-15戰鬥機,總共將進口84架新型F-15,升級另外70架飛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大F-15擁有國。2011年首批戰機開始交付,沙特自己組裝的第一架F-15SA則於2013年4月30日出廠。
在一攬子武器採購合同中,還包括70架最新型AH-64D「長弓阿帕奇」BlockIII直升機、72架UH-60M「黑鷹」運輸直升機、36架波音AH-6I「小鳥」輕型偵察機、12架MD-530F教練直升機。上述所有裝備都是最新型號,裝配最新版發動機,以及偵察、監視、自衛、制導和信息交流系統,配備武器和彈藥。
2012年沙特從美國購買20架HC-130J「超級大力神」軍用運輸機和5架KC-130J空中加油機,合同金額67億美元。2013年又購買美國68億美元武器,包括650枚AGM-84H空對面巡航導彈、973枚AGM-154C聯合防區外製導炸彈、400枚AGM-84L「魚叉」BlockII型反艦巡航導彈、1000枚GBU-39/B SDB炸彈。2013年沙特從美國訂購69輛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價值1.32億美元,同時大量升級陸軍坦克群,把M1A1和M1A2坦克升級為M1A2S,改善坦克戰術技術性能,提高作戰效能。
2013年從美國訂購BGM-71「陶」式重型反坦克導彈系統,計劃得到9650枚「陶2A」和4145枚「陶2B」導彈,總價值估計為10.7億美元。2014年2月14日有消息稱,沙特從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加拿大分公司購買了總價值100億美元的坦克裝甲車輛,以及另外30億美元戰車的優先採購權。具體武器類型沒有披露,合同有效期14年,首批產品將在2016年交付。
沙特近期在與美國的關係因為華盛頓在敘利亞和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而惡化之後,開始積極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包括西歐國家、土耳其、巴基斯坦、中國和俄羅斯。
2013年10月英國BAE系統公司向沙特交付最後一批「颱風」戰鬥機,使沙特空軍裝備的該型飛機數量達到32架,隨後又簽訂了72架飛機採購合同,計劃替換輕型多用途戰機F-5。
沙特加強與德國的軍事合作,2013年宣布計劃採購5艘209型潛艇,價值25億歐元。今後計劃總共採購25艘潛艇,總價值120多億歐元。此前德國雖然拒絕向沙特出售600-800輛總價值100多億歐元的「豹2」主戰坦克,但這項合同仍有可能簽訂。
沙特還計劃購買德國100艘總價值14億歐元的巡邏艇。2013年沙特和西班牙籤訂合同,為海岸警衛隊和搜救局購買40艘小型巡邏艇。法國也希望成為沙特的主要武器供應國,在「響尾蛇NG」近程防空系統交易破產後,非常希望簽訂40億美元合同,向沙特銷售泰利斯公司生產的近程防空系統,同時還希望沙特購買一些新型護衛艦和潛艇。
與此同時,沙特還在發展與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的軍事技術合作。2013年沙特表示有意購買土耳其「安卡」無人機和「阿勒泰」主戰坦克。2014年1月底有消息稱,沙特正在和巴基斯坦談判購買「哈立德」新型主戰坦克和JF-17「雷電」/FC-1「梟龍」戰鬥機。有消息稱,在從巴基斯坦購買武器之後,沙特可能會重新考慮對中國軍事裝備的態度,因為「哈立德」坦克和「梟龍」戰鬥機都是中國協助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的。也就是說,沙特可能會開始更加積極地購買中國武器。沙特從巴基斯坦購買武器也是一種政治姿態,以此向巴方提供資金支持,鞏固沙巴聯盟。此前多次有傳聞稱,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巴基斯坦將幫助沙特成為有核國家。
有關沙特購買中國「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的消息更加引人關注,義大利《新聞報》網站援引美國情報機關消息人士的話披露了相關消息。實際上,關於沙特購買中國中程彈道導彈的傳言已經流傳了很多年。美國《新聞周刊》雜誌此前報道稱,沙特早在2007年就已經在美國中情局幫助下得到了這些導彈。「東風-21」導彈基礎型在拋射重量600千克的條件下最大射程可達1700公里。
應當指出的是,還有消息稱中國向沙特供應了最多60枚「東風-3A」導彈,射程2800公里。如果攜帶輕型戰鬥部,最大射程可達4000公里。這些導彈於1987年交付,成為沙特戰略導彈力量的基礎。沙特戰略導彈部隊總部新大樓和軍事學院已於2013年在利雅得落成。同時還要指出的是,沙特在軍事裝備維護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需要外國專家幫助,主要是美國專家,也有西歐專家,而中國專家則負責維護彈道導彈。
眾所周知,美國數十年來一直都是沙特的軍事安全保障。沙特積極支持美國對抗蘇聯,包括在蘇軍入侵阿富汗期間。沙特是美國發起的「伊斯蘭反對蘇聯」行動框架內各種極端伊斯蘭運動的策劃者和贊助者。蘇聯解體後,這一計劃以「伊斯蘭反對俄羅斯」的名義繼續實施。沙特還支持美國推行「中東現代化」計劃,企圖肢解一系列世俗國家,形成更多能夠輕易操縱的國家。該計劃還陰謀在歐盟、俄羅斯、中國和印度邊境製造巨大的不穩定根源,幫助美國打擊其主要競爭對手,使美國能在全球混亂中保持自身穩定,有機會建立自己的新世界秩序。現在這個項目已經成功啟動,蘇丹已被肢解,利比亞和馬里陷入永久混亂狀態,埃及動蕩不已,敘利亞國內戰爭蔓延,伊拉克衝突不斷,中亞各國也面臨威脅。
但是,這個計劃的實施從某個時刻開始違背了沙特的願望。在中東混亂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沙特同樣面臨著被肢解成幾個國家的危險,統治王朝面臨滅亡或者喪失大部分國土,因而喪失大部分影響力和財富的威脅。沙特對此很不滿意,因此開始制訂建立「大哈里發」的計劃,試圖由沙特和海合會國家發揮核心作用,團結大部分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成為世界舞台上的主導角色之一。為此海合會國家近期積極推進一體化進程,包括軍事一體化。
沙特把全面增強軍事實力列入大哈里發建設計劃,為此需要採購大量武器,為阿拉伯世界樹立榜樣,建設未來大哈里發軍隊的中堅力量。使沙特成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另外一項重大舉措是得到核武器。近期有關沙特希望得到核大棒的消息愈傳愈烈。2月15日有消息稱,沙特前任情報部長圖爾基-費薩爾王子不久前在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表示,如果美國及其盟國讓伊朗繼續進行鈾濃縮活動,那麼沙特將做出相應回應,同樣準備成為一個有核國家。2013年以色列前軍事情報局長亞德林表示,如果伊朗擁有原子彈的話,那麼沙特不會多等一個月,將會到巴基斯坦購買自己需要的一切。
沙特在中東地區的主要敵人是伊朗。2013年11月有觀點稱,沙特和以色列準備忘記過去的相互仇恨,聯合行動,共同對付伊朗。沙特準備為以色列提供空中走廊,允許對方過境打擊伊朗核設施。總之,中東地區仍在繼續動蕩,目前已經處於大戰邊緣,沙特和其他國家的軍事化就是即將來臨的地區戰爭的重要跡象。(編譯:林海)
印尼總統重申加強國防 稱東亞戰爭隨時可能發生2014年03月14日 14:03中國新聞網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印尼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重申,印尼有雄心實現國防工業基礎現代化,仍將致力于軍事能力的自力更生,這是為了保證其主權和未來經濟的安全。尤多約諾認為,東亞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戰爭可能隨時發生。
印尼為了實現國防工業現代化這一戰略目標,之前發布了一項法令,要求優先從印尼工業採購裝備。如果需要的軍事裝備國內工業可以製造,那麼印尼武裝部隊和警察必須購買國內產品;如果是國內不能生產的裝備而必須從海外購買,那麼必須與國外供應商簽訂合作協議,還要考慮技術轉讓。這就是印尼制定的政策。印尼爭取更大程度的自力更生,是為了保證其主權和未來經濟的安全。尤多約諾認為,東亞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戰爭可能隨時發生。印尼不僅要維護本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還要確保經濟增長,使印尼成長為一個繁榮的國家。
2月份,印尼國家國防工業政策委員會合作和機構事務人員稱,尤多約諾談到的工業發展項目將通過國防補償政策獲得進一步支持,預計該補償政策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印尼的補償與合作政策的目的是保護在各個領域的能力,包括在海軍艦艇、戰鬥機、坦克/軍用車輛、導彈、雷達、推進劑和通信設備等領域相關的技術。
德媒稱中國要成超級大國 日本希望成為全球玩家2014年03月20日 10:23環球時報亞洲昨天蟬聯一項「世界之最」:軍購冠軍。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報告稱,過去5年亞洲成為全球幾大洲中武器進口的老大,排名前五的武器進口國雖然位次有變,但都落在亞洲。17日的亞洲並不興奮,2010年後在軍購榜上高居榜首的印度,其國內輿論對這種「坐上電梯的軍事現代化」更多的是尷尬,有人試圖戳破該國羸弱國防工業體系的泡沫。一些宣稱未來幾年東西方軍力「此長彼消」的評論人士似乎再次找到明證,而中國首次進入全球武器出口國前四名也被拔高到「穩穩進入先進武器俱樂部」。對亞洲來說,這份榜單不像是福音,除了顯示自己「不差錢」外,互不信任的殘酷現實難以迴避。亞洲能掙脫軍備競賽困境嗎?外界正盯著亞洲的一舉一動。
印度軍購量是中巴3倍
「亞洲全球最大軍火買家不是中國」。菲律賓「InterAksyon」網站以此為題聚焦報告的印度部分。文章說,過去5年來印度武器採購量是緊隨其後的中國和巴基斯坦的3倍。
不過,印度輿論卻高興不起來。印度地緣政治學者納拉帕特17日告訴《環球時報》,軍購增長既反映了印度的大國雄心,同時也折射出了印度軍工體系薄弱的可悲現實。再加上腐敗官員借軍購撈油水,軍購激增難免。
《紐約時報》文章稱,印度軍購激增,中國總是印度輿論對比和關聯的對象。文章援引新德里戰略計劃論壇主任阿倫·薩加爾的話說,印中兩國常規軍事力量差距越拉越大,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實力強而且軍事現代化方面具有明確的目標。印度報業托拉斯報道說,2010年,印度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武器進口國。印度為趕上裝備更精良的中國軍隊、應對多變的周邊環境正大把花錢投資。《印度時報》文章說,印軍現代化進程仍然跌跌撞撞,印度長期地緣政治目標缺乏戰略規劃是根源。印軍戰機、潛艇、直升機嚴重短缺,印度空軍為了應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雙重挑戰需要至少44個戰機編隊,但目前只有34個。
印度人民黨德里地區一名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印度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應該將過多資金用于軍事採購。原中國海軍裝備部部長鄭明17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作為亞洲乃至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印度沒必要以中國為借口,積極發展軍事力量。印度也不需要將中國當做假想敵。
致命的「鏈式反應」
此次全球軍購報告作者、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全球武器交易項目研究員威茨曼17日表示,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對南亞武器的供應都受到政治考慮影響,特別是中國和美國,顯然試圖利用提升亞洲的武器交易量,以強化在該區域的政治影響力。而在德國《世界報》看來,亞洲國家都有自己的目標:中國要成全球超級大國,軍事強國是其中的一個指標;日本希望要成為全球玩家;印度也希望成為世界強國。增加軍備的背後是各國仍缺乏安全感。
德國電視二台評論說,亞洲軍備競賽是一個致命的鏈式反應和「可怕勢頭」,使它成為一個巨大衝突地區。德國新聞電視台稱,亞洲軍事升級「讓人嗅到一戰的危險」,100年前歐洲發生的慘劇與軍事升級有很大關係。納拉帕特認為,21世紀的亞洲各國必須避免重複19世紀歐洲的歷史,不能因為爭吵升級而爆發戰爭。要想讓21世紀成為亞洲世紀,亞洲各國就必須避免戰爭。
專家解讀新一波東南亞政治變局2014年03月24日02:4521世紀經濟報道核心提示:馬來西亞以巫統、馬華公會和印度國大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已經執政長達五十多年,但近年來遭到反對派強有力的挑戰。
21世紀經濟報道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了第13天,馬來西亞政府處理方式,引起了國際政治研究學者的關注。
馬來西亞以巫統、馬華公會和印度國大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已經執政長達五十多年,但近年來遭到反對派強有力的挑戰。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也在2011年選舉中遭遇最大一次挑戰,反對黨史無前例獲得6個議席。
與此同時,近年來同處於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政治持續動蕩。這些變局的背後原因是什麼?未來走向如何?長期研究東南亞政治的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代帆進行了分析。
《21世紀》:這些年東南亞政局發生急速變化。2011年新加坡大選和去年的馬來西亞大選都露出了端倪,執政五十多年的傳統政治力量遭到嚴重的挑戰。這一現象原因是什麼?
代帆:去年馬來西亞大選中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華人的選票基本上都投給了反對黨。由此不僅導致了華人政黨馬華公會的全面失敗,也導致了國陣在全國的整體得票率較低。這是馬來西亞華人對國陣過去五十年中族群政策的不滿。
其次,馬來西亞國陣長期執掌政權,由此滋生的腐敗嚴重,治理能力退化,激發民眾的廣泛不滿。這次馬航失聯客機的處理也可以反映出來。隨著代際的更替,年輕一代的馬來西亞人——無論是馬來人還是華人,將比上一代人更能接受民主政治的理念,他們更加開明,對社會治理和社會正義有著更高的追求。
新加坡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年輕一代對民主、政治運作、社會正義等有著不同的理解。另外,新加坡是個移民國家,但是據我去年在新加坡的調研,大規模引進移民的政策引發了選民的普遍不滿。雖然人口的增長,尤其是高素質移民的增長,會促進經濟的增長,但新加坡國內的基礎設施,並沒有為人口大規模的增長做好準備,比如公共交通擁擠、房價飛漲,都成為選民倒向反對派的原因。
《21世紀》:我們前天採訪了馬來西亞反對派領袖安瓦爾,如何評價安瓦爾對馬來西亞反對力量的影響?未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反對力量誰更有可能執政?
代帆:安瓦爾作為反動力量的共主,在反對力量的初始階段確實起到了整合以及團結各方力量的作用。但就當今來看,安瓦爾更多是一種政治意義的象徵,即使再次被捕入獄,也不會對馬來西亞的反對派構成沉重的打擊,甚至或許可以激發更多的反對派的支持者。
為了限制反對力量的發展及獲得政權,馬來西亞政府通過選舉制度的設計,對反動黨的發展施加了諸多限制。比如在上屆大選中,雖然執政的國陣贏得了國會大多數席位,但整體得票率是低於反對黨的。
馬來西亞反對黨不見得可以馬上贏得全國選舉,但他們的命運畢竟比新加坡的反對派更加光明。新加坡的反對力量就整體而言,仍然非常弱小,尤其是缺乏優秀的人才,無法在選舉上與執政黨短兵相接,因此短期之內無法改變在政治上的弱勢。他們的存在,更多是類似一種監督的角色。
《21世紀》:如何看待東南亞國家政治鬥爭的手段問題,如安瓦爾案被指司法干預政治、如泰國的街頭運動。
代帆:就整體而言,東南亞國家的民主發展,或多或少都存在各種問題,這些問題也反映在相關國家內部的政治鬥爭上,東南亞國家長期存在的社會多樣性和權力分化則加劇了這些問題。比如馬來西亞的安瓦爾案,就法律層面而言,是存在很多明顯漏洞的。但是在政治的干預下,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成為政治鬥爭的籌碼。其背後正隱藏著不透明不民主的政治操作,以及權力的傲慢。
而泰國國內持續爆發的政治危機,難將之與「民主」二字掛鉤。泰國民主黨所追求的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有利於己方的權力架構。可見,如果沒有協商一致,沒有對憲政的尊重,民主就會成為打壓政治對手的幌子,這也是部分東南亞國家政治鬥爭的悲哀。
《21世紀》:近年來,緬甸和泰國的政治動蕩也引起了國際關注。這兩個國家未來的政治形勢走勢如何,還會繼續動蕩嗎?
代帆:東南亞是個無論宗教、種族、文化,還是社會結構,都極度多元化和分化的地區。因此,當政治發展與宗教、種族,或者階層分化等問題糾纏在一起時,往往令政治問題更加複雜。
在泰國歷史上,政變頻繁,憲法屢屢遭到遺棄。而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泰國政治更陷入惡性鬥爭的怪圈。憲法得不到尊重,共識無法形成。究其原因,既因為傳統的政治力量不滿足其權力被分享,被「民主化」,而試圖維繫其權力,也因為下層與中上層之間的利益分化。所以,在泰國的政治動蕩中,既有泰國東北部農民的身影,又有「保皇黨」和保守勢力的介入。更嚴重的是,泰國分化的階級正以不同的政黨形成的力量集結,這對泰國的前途是非常危險的。但政治總是充滿了很多未知的因素,也許在目前德高望重的泰王百年之後,泰國政治會迎來新的轉機。
緬甸的情況不同於泰國。緬甸還處於民主化的啟動階段,如果緬甸會迎來民主的動蕩,那麼她真正在苦難也許還遠沒有到來。因為緬甸在社會多樣性方面,更甚於泰國。如果沒有精心的培養和呵護,民主化有可能打開政治紛爭的潘多拉盒子。
《21世紀》:在東南亞諸國中,有無一些政治轉型表現較好的國家?這些國家政治轉型之後對經濟的影響如何?
代帆:讓人驚喜的現象就是印尼,印尼曾經是典型的威權國家。1998年長達三十年的蘇哈托威權統治被推翻之後,印尼正式開啟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應該說,這十五年印尼民主化的成就巨大,政黨政治發達,議會在決策中的作用突出,政權更迭通過選舉來實現。從國家層面的總統和國會議員,到地方層面的省長和市議員,都實現了普選。此外,長期以來在印尼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印尼軍方,也開始逐漸淡出政治活動。而且,大眾參與政治的熱情高漲,在種族到文化極端多樣化的印尼,民主化也並沒有帶來政治暴力的顯著增加。這都是進步的表現。但是另一方面,印尼民主的素質還非常低下。比如在地方選舉中,黑金政治、朋黨政治,以及不光彩的政治交易非常普遍。地方政治精英的主要的目標是奪取權力,往往忽視公眾的政治參與。
《21世紀》:能否為近年來的東南亞國家的政治局勢變化做一些歸納,他們呈現什麼樣的特徵?
代帆:東南亞更多是個地理和政治上的概念而不是文化概念。因為東南亞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化或者宗教,都極具多樣性。基於此,我們很難對近年來東南亞國家的政治局勢變化做統一的歸納。但是,東南亞並非沒有共同性,比如,這一區域的大部分國家,都有被異族殖民和統治的經歷,大多數二戰後新獨立的民族國家。從這點出發,我們可以發現,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和緬甸,要麼存在政治強人,如蘇哈托、李光耀、馬哈蒂爾和洪森,要麼存在軍人強權,如泰國和緬甸。現在,在強人政治謝幕的國家,政治無一不面臨著調整和轉型,但這一進程還遠沒有結束。在柬埔寨,一旦政治強人洪森退出政治舞台,長期積累的民怨極有可能摧毀其政治遺產,從而迎來民主化的陣痛。而緬甸的登盛,則是採取從上而下的方式,主動開啟了民主化進程。所以,儘管表現方式不同,但是這些國家的傳統政治運轉都無疑不面臨著的挑戰和變革。
美媒批安倍是「亞洲最危險人物」2014年05月21日07:56新華網據參考消息5月21日報道,【日本《東京新聞》5月20日報道】題:美國媒體稱首相是「亞洲最危險的人物」
一意孤行要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安倍晉三首相一直在呼籲與美國連為一體。然而,美國國內的輿論卻對首相冷眼相待。某家大報甚至刊出了《日本的安倍晉三是亞洲最危險的人物》這樣的標題。兩國對待日美同盟的溫度差在不斷擴大。
「與中國領導人相比,作為超級民族主義者的安倍首相更容易造成與周邊國家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不穩定。」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等媒體16日報道了美國著名的對沖基金掌門人吉姆·查諾斯當天在拉斯韋加斯舉行的一次投資會上的言論。這篇報道的標題附上了「最危險的人物」的字樣。
查諾斯一向以厭惡中國而聞名,但這次卻點名批評了首相。
本月9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的一篇社論指出:「修改憲法解釋完全破壞了民主程序。安倍首相應該知道憲法是用來監控權力的。日本的民主正面臨著考驗。」這篇社論對首相試圖修改憲法解釋的行為予以抨擊。
安倍首相在15日的記者會上強調了修改憲法解釋的必要性,很可能也讓美國大傷腦筋。安倍指出:「即使救援日本人的美國艦船受到了攻擊,自衛隊也無能為力。」
對此,一名前自衛官反駁說:「艦船並非客船,不會搭載很多日本人。如果是在緊急情況下,優先救助的一定是美國人而不是日本人。在異常緊張的軍事形勢下,戰艦是不適宜用來救助民間人士的。由於戰艦有可能成為攻擊的對象,因此救助反而會適得其反。」
雖然安倍周邊的人希望在日美之間營造蜜月的氣氛,但美國依舊通過媒體不斷地在發出批評的信號。
針對去年末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一事,《華爾街日報》批評說:「這為中國擴大權益提供了口實。」美國國務院官員也明確表示了「失望」。
《紐約時報》3月份刊登了一篇題為《安倍首相的危險的修正主義》的社論,擔心「安倍首相的民族主義的特性會對日美關係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4月一期的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指出:「奧巴馬政府認為安倍是一位不可靠的人物,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基於這種狀況,經濟記者町田徹指出,「這主要是因為安倍首相過於性急,行為魯莽」,「兩國間的軍事合作本應注重內容和實效,但卻採取了修改憲法解釋這一華而不實的手段。這種做法給人留下了好戰的印象,就像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關於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町田指出,美國方面得出的印象是「日本無視戰後秩序,試圖回到二戰前的狀態」。
盯田表示:「美國擔心日本鋌而走險,最終迫使美國捲入日本的戰爭。」
【共同社華盛頓5月19日電】美國奧巴馬政府對日本政府欲解禁集體自衛權給予積極評價。另一方面,美國也對安倍晉三首相與中韓兩國的對立加劇這一風險抱有擔憂,將繼續要求日方慎重對待歷史認識問題。
為了推行重視亞洲的戰略,美國希望通過讓日本發揮更大作用以減輕自身的負擔。美國對安倍的評價則是另一回事。《紐約時報》在9日的社論中寫道,通過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做法「將破壞民主程序」,憲法解釋「不是政府能任意修改的」,敦促安倍政府重新考慮。
美國會調查局也在2月公布的日美關係報告中指出,「安倍首相的歷史觀有可能與美國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識產生衝突」。報告對安倍努力強化曰美同盟給予了肯定,同時也就去年12月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一事表示「許多美國專家認為(安倍)給日美同盟帶來了積極的和消極的雙重影響」。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給最新一期《外交事務》雜誌的投稿中強調美國應在日韓之間進行斡旋,稱「為了改善日韓關係,預計美國將不得不繼續傾注相當的政治能量」。日媒稱以中國規模和實力日本不可能遏制2014年06月04日09:50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6月4日報道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6月3日刊登題為《日本的反華同盟很危險》一文,作者是澳門大學政府和公共管理學助理教授陳丁丁。文章稱,4月,日本決定取消近半個世紀的武器出口禁令。美國《紐約時報》稱,此舉意圖「向與日益強勢的中國存在領土爭端的其他國家提供本國技術先進的防務硬體,從而擴大日本的地區影響力」。具體說,日本5月宣布將向菲律賓提供巡邏艇,以增強抗衡中國的能力。隨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前在新加坡發表演講時說,日本希望在亞洲安全領域發揮領導作用,通過提供巡邏艇和其他軍事裝備的方式幫助越南等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的國家。日本防衛大臣還在新加坡與越南國防部長會晤,討論在領土爭端中合作對抗中國的事宜。此外,日本希望與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家合作,遏制中國在亞洲的強勢姿態。
文章稱,這些舉措突出表明,日本試圖在美國相對衰落和中國不斷崛起的背景下建立反華同盟。日本擔心自身可能無法在軍事上與中國競爭,所以指望同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的國家建立軍事聯盟,從而打造反華同盟。儘管從日本的角度看,反華同盟的理念似乎合情合理,但卻對地區和平與穩定構成了威脅,而且終將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
文章認為,這一策略將對亞洲地區和平與穩定構成兩個非常不利的影響。首先,日本向越南和菲律賓等國提供巡邏艇和其他先進軍事裝備,其實是在鼓勵這些國家挑起與中國的衝突,或者使衝突升級。在中國,這種行為叫「火上澆油」,不是聰明的領導策略。有了日本的幫助,越南和菲律賓可能會更加大膽,誤判在與中國的爭端中獲勝的幾率。具體說,考慮到越南和菲律賓與中國軍事實力的巨大差距,任何誤判都有可能引發嚴重錯誤,並對越南和菲律賓造成極大傷害。例如,如果中國與越南爆發戰爭,日本會怎麼做?日本是否願意或者是否能夠派自衛隊幫助越南對抗中國?只要越南的決策者足夠理性,就不會對此寄予希望。如果日本真想在亞洲發揮領導作用,就應該成為各方之間的真誠斡旋者,尋找機會為中國及其鄰國緩解緊張關係。
第二點(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日本建立反華同盟的策略會把中國逼入絕境,因為中國會最終認為日本的目的是通過圍堵手段阻止中國崛起。日本的正確策略是不要對中國逼迫得太緊。逼迫中國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因為北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處於守勢的大國,主要關注自身的政權穩定和各種緊迫的國內問題。正如美國政治學者安德魯·內森和安德魯·斯科貝爾指出的那樣,中國仍是個「被強大對手和潛在敵人包圍的脆弱國家」。也就是說,中國並不是許多西方人和日本人畏懼的那種擴張主義大國,所以與中國加強接觸才是比較謹慎的態度。
文章認為,以中國的規模和實力而言,無論日本多麼費盡氣力地想要打造反華同盟,都不可能遏制中國。中國當前的軍費開支是日本的兩倍。隨著日本經濟繼續面臨不確定性,兩國的差距只會增大。
文章稱,儘管美國政府官員發出強烈警告,但日本還是嚴重誤判形勢,在2012年將釣魚島「收歸國有」,此舉引發了中國的激烈反應。如果日本再次犯下嚴重錯誤,鼓勵越南這樣的國家形成反華同盟,中日關係將進一步惡化,亞洲的穩定與和平也將遭到更大破壞。人們希望聰明的頭腦能在日本佔據上風。俄稱中國已成日本唯一威脅 終極目標是奪回琉球2014年10月09日 12:27新浪軍事中國4艘最強052D神盾艦雲集某船廠 據俄羅斯軍事觀察網10月7日報道,亞洲人口密集,耕地和資源一直較少,因此掠奪土地搶佔民眾的戰爭特別激烈。自1945年以來,無論是太平洋地區,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經歷了大量政治變化、衝突、重新劃界、吞併和分割。進入21世紀迎來了這場永無休止的鬥爭的新階段。儘管距離真刀真槍的殊死廝殺還有多年時間,但是現在已經傳來隱隱約約的戰爭聲音,未來武裝衝突的所有參與者對此都很清楚。不久前,日本政府聲稱幾個島嶼存在潛在風險,面臨外部威脅,因此必須加強國防能力。一旦局勢激化,這些島嶼可能成為鄰國攻擊的目標。這是由地理位置決定的宿命,無法避免。日本統合幕僚監部和政治精英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主要考慮國家面臨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威脅:
1、首先是俄羅斯。俄軍繼續佔據南千島群(日方稱為北方四島),但是除了軍事警備區之外,別的基本上也沒有什麼。俄軍太平洋艦隊已經嚴重老舊、落伍。23年來,該艦隊只補充了一艘從零開始建造的1241型R-29導彈艇(1992年開工建造,2003年服役)。本應裝備的一艘20380型輕護艦從2006年就在阿穆爾造船廠「備受煎熬」,遲遲未見天日,列裝期限推遲到了2017-2018年。其他艦船都是蘇聯時期的半成品和完成品。即使法國向俄海軍太平洋艦隊交付第一艘「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這在當前環境下幾乎不可能實現),卻仍然沒有現代化的護航艦船,這意味著它暫時只是一個龐大的靶子。不過,最近幾年俄日已經多次表明不想互相作戰。如果美國不干涉的話,今年秋天就很可能就爭議島嶼達成妥協。
2、韓國。韓國擁有相當強大的海軍和空軍,不過只是用於防禦,只能攻擊比較弱小的對手。當然,還是應當重視韓國,因為現在韓軍擁有亞洲地區最為強大的導彈驅逐艦。總體而言,韓國海軍可以定性為「地區大國艦隊」。由於韓日之間漫長的相互侮辱史,迫使日本人不能不考慮對手。
3、朝鮮。海軍數量較大,但是嚴重落後。空軍同樣如此。只有核導項目較為危險,而且導彈飛行軌跡不可預測,不是因為導彈太好,而是太差。總體而言,朝日軍事實力不在一個檔次上。
4、中國台灣。海軍和空軍相當強大,但是純粹用於防禦,不可能為了爭奪他國領土而發動侵略戰爭。
5、中國是最嚴重的對手,經濟能力巨大。海軍和空軍足夠強大,而且還在快速發展。已經不止一次通過武力從鄰國手中收復被佔領土。10年之後,中國海軍將是西太平洋最為強大的力量。
日本現代防衛原則正是基於最後一點,這表明日本唯一現實的威脅就是南部威脅。從本質上講,中國正是日本視為侵略者的唯一現實人選,其他國家根本不具備北京的海上實力。中國也毫不掩飾自己的進攻意圖。中國的終極目標是收復台灣,奪回已經屬於日本的琉球群島(包括沖繩)。如果戰勝的話,中國就能打開自由出入太平洋的門戶。
大規模衝突的借口可以隨意尋找。比如釣魚島,實際上只是大海中突出來的山峰。1895年被日本帝國割占,二戰後被美國佔領,1972年連同沖繩歸還日本管轄。60年代末,島嶼附近發現天然氣田。70年代初,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宣布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日本從此開始認真考慮釣魚島的防禦問題。
另外還要關注與那國島。這個不大的島嶼距離中國台灣和釣魚島僅僅數十公里,在地理位置上處於日本最西端。島上沒有任何一個日本自衛隊軍事設施,只有警察。也就是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如果發動進攻的話,隨時都能佔領這塊彈丸之地。日本決定改正這個疏忽,否則一旦和中國爆發大規模衝突,附近所有島嶼上的機場都是日本不沉航母的話就將失去意義。首當其衝的正是與那國島,未來幾年日本將會在此部署軍事基地和防空系統。
中日關係中另外一個緊張點是沖之鳥礁,位於東京以南1700公里處。沖之鳥礁於1931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由美國佔領,1968年連同小笠原群島中的其他島嶼歸還日本。隨著時間的推移,颱風和地質變化導致島礁沉入水下。根據國際法,日本失去了島礁附近龐大經濟區的專屬權。為此,日本已經連續多年在沖之鳥礁填海造島,使其不至於徹底沉入海底,以便繼續保留專屬經濟區,進而開採附近水域的石油,捕撈漁業資源。進入21世紀,中國一直拒絕承認沖之鳥礁是日本領土,目的顯而易見,以此阻止日本擴大資源基地和專屬經濟區。雙方的爭論還在繼續。
最近120年來,台灣在文化和政治上與中國大陸的聯繫並不緊密,對重返祖國懷抱沒有任何熱情。台獨勢力得到西方大力支持。日本不能容許台灣回歸大陸,轉由中國政府治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將會受到來自南部方向的長期而可怕的威脅。因此,一旦台海爆發衝突,日本將直接支持台灣,至少會提供所有必需品,最嚴重的情況下會不宣而戰,派出潛艇悄悄擊沉中國艦船。日本歷史上曾經有過這種「不宣而戰」的實例。比如1940-1941年,美國雖然在形式上保持中立,實際上在大西洋對德國進行有限的軍事行動。後來日本決定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從而使美國正式捲入二戰。
現在已經重新洗牌發牌,選手已經坐到桌前,各就各位,就看誰先出牌。相關新聞推薦閱讀:
※亞洲四小龍與四小虎之都
※一篇關於亞洲男性和黑人女性在線約會的文化分析 | VICE 中國
※如何看到亞洲四小龍未來經濟的發展情況?
※一封歐亞混血兒給全世界亞洲女性的公開信(轉載)
※匠心傳承,再研新亞洲建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