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特色——出離心、菩提心、般若的智 (慧智敏上師)

佛法是所依,佛法所依區分於其他的教派(或者說是邪魔外道),它主要的是動想,另一個是用功。這個主要的是我們就把他講一下。

一個是出離心,就是剛才講的,這個世界是苦。為什麼是苦?我們還要究其原因,因為這個世界上很多學說都是說這個世界是好的,是幸福的,我們留戀這個娑婆世界。這個話很好,我們也同意,但是我們有我們的理由。

這個幸福娑婆世界是那裡來的?這個煩惱,身口意三造惡轉變過來的,這根本上是從煩惱來的。你說它是不是苦的?煩惱怎麼會結好的果呢?如果煩惱結好的果,那五欲世界的人都成佛了,那不可能的。既然它的因,我們從因上來推,煩惱惡業,那麼髒的不好的東西,感的果也是不好的,落在哪裡呢?

所以說以聖者的眼光看來,娑婆世界就是火宅,沒有一處是安樂的。這句話很好,就是增長信心了,出離心要生起來。也就是我們並不是否定這個世界,是否定我們的煩惱業。因為煩惱業是髒東西,是不好的,它的果也是不好的,我們自己要跳出來。

煩惱是苦的,這個要慢慢來,不是一下子來了,把你思想攪亂了。煩惱就是菩提的,不要修了,煩惱就是菩提的話,也蠻好了,滿足了,這個是不對的。所以佛說的話,如果不理解他的層次話,往往要搞錯的。

我們這個是煩惱要造惡業,感的果必定是苦的,髒的,不凈的。這樣的事情我們貪著它幹什麼呢?一定要出離,這個出離心是佛教的特色,一切的世間的什麼人也好,學者也好,其他的宗派也好,其他的教也好,恐怕提出這個問題的是不多的,沒有的。

基督教、耶穌教、伊斯蘭教,也說人間是苦的,天堂是安樂的,他們的智慧只能參照人間是苦,那有沒有地獄?人間是苦,地獄裡更苦,他們知道。但是他們認為天堂是享受的,而天堂就在這個三界裡邊,福報是比人間大一點。但是不究竟,將來福報享完之後,還是要墮下來的。

而本身天上的人有五衰相顯的苦,就是天上的也不是樂。我們這裡再看一下,反正我們是三證菩提,年老的有利的,我們還是講一點其他的,天上究竟是不是樂,我們講點公案。

佛在世的時候,佛的堂弟難陀,他王子嘍,他的夫人孫陀羅,非常漂亮,他經常與他的夫人享受皇宮的快樂,很高興。後來佛回來度他的父王,看到佛的他弟子都是外道轉過來的,有修行的,形式很好看。他說我的孩子成了佛了,他就鼓動王室裡邊的人,大家願意出家的就出家,這樣子有很多人就出家了。那些優婆夷的很多,阿難陀都是王室大臣之類的,他們很多人出家了。羅睺羅,佛的親生兒子也出家了。

而難陀看著他的夫人,就不願意出家。那個時候大家都很尊重佛,有一次佛托缽到他的門口,難陀這個時候告訴他夫人,佛來了。佛托缽來了,他正在幹什麼,正在給他的夫人畫眉毛。他尊重佛的,他聽佛來,趕快下去。他的夫人孫陀羅說:「你幹什麼去?」他說:「佛來了,非去不可。」她說:「你趕快來,我的眉毛還沒幹你就要上來了,你不能去久的,眉毛還沒有干就上來。」他就說:「好,好,我馬上來。」馬上把布施拿上給佛,那知道佛呢等他出來走了,施給他不接就走了。難陀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佛托著個缽,跟著佛走哎,這樣一直走到佛的僧伽藍,就叫人把他的頭給剃了。那他回去怎麼交待呢,很難說嘍,他對佛的恭敬心,他也不敢說要還俗的。

佛出去托缽時候總是留下一個人來看院子的,有一次輪到他看院子,他想這個機會來了,他就可以回去了,見他的夫人去了。等到佛一走,他這個很好,寺院里東西都是三寶的,他要走要把門關好。哪知道關了東門西門打開了,關了西門東門又開了,總之這個寺院里的門就是關不好,關不好之後怎麼辦呢?東西丟了,佛回來不好說,中午過了佛就回來了,他想,反正我有錢,東西丟了照賠,門就不關,走了。他就這麼走,在路上他想,走大路不好,恐怕碰到佛,走小路。那知道走小路沒多久,這次佛回來正好走小路,又碰到了,那就跟著回去了,結果還是跑不成。

第二次帶他到山上去,山上的一棵樹上有個老猴子,眼睛也瞎了,老得牙齒也掉了,孤苦伶仃的在哪裡。佛就指著這個猴子對他說:「你看到沒有,這個瞎了眼的老猴子和孫陀羅夫人比哪個好看?」他說:「哎呀——我的孫陀羅夫人是人間最好看的女人,這猴子怎麼能跟她比的?不好比,差太遠了。」佛說:「好!好!好!」那就回去了。

那麼看了猴之後,佛就帶他到天上去。在天上看到很多天子天女非常的享樂,非常的高興。其中有一個寶座,中間沒有天人,空著。他就問佛了,佛說:「你自己去問。」他去問那些天女了:「其他的座位上都有天子,這個座位為什麼空著空著呢?」她們說:「你不知道呀!人間有一個難陀,他現在跟著佛出家修行,他將來死了之後,就生到天上來,我們現在就在這裡等他呀!」佛就說了:「你看看天人,與你孫陀羅夫人比起來,你看看哪個好啊?」「這個天人與我的孫陀羅夫人比起來呢,那就是我的夫人是瞎猴子一樣了,那這個是沒話說的了,簡直是不可比的。當然是天上的女人好的多了,比起人間來那是沒有話說的,好的多的啰。」難陀看到之後,這樣一想:噢,我死了之後要生天的,那麼多的天女,那是多麼得好。以後他就不想孫陀羅了,不回去了就安心修行了,這表面上好像是好的了,但是佛也知道。

後來佛說:「我們再去玩一玩吧!」這一次佛把他帶到地獄去了。他看到很多獄卒在折磨罪人,只有一個大鍋裡邊油燒得沸騰,沒有獄卒在旁邊。他就奇怪了,去問佛了,佛說:「這個怎麼回事,你自己去問吧。」他一問呢,獄卒說:「這個鍋啊,是這麼回事的。人間有個叫難陀的,現在在修行,將來他要升天,升了天之後享受很多年,天福享完了,就到這裡來受苦了。」難陀這一聽,嚇得不得了。他也不敢再問了,就怕認出他是難陀來,把他一下子丟進去了,趕快跑,跑了之後。他再回來之後,那就安心修行了,真正為出離了。

這個公案說明什麼呢?就是天堂也不究竟的。一個話就是說,這個世界畢竟是苦的,就是天堂享受很好,但是你享受完了,下面的地獄的苦已經在等他了。

我們想想看這有什麼好玩的呢,一個假使要殺頭的犯人,給你大吃一頓,酒肉盡你喝,喝完了之後頭要砍掉的,這個吃了一點味道也沒有的。天上享受也是那回事情,就是說這個世界徹底的是苦,我們要出離心,這個出離心生起來了,才是真正修行的開端。這個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哲學,都沒有這個,他們頂多是地上積聚的福,升天,他們是到此為止,我們是超越他們一等。

第二個是菩提心,這個苦我們看到了,我們自己感到真正要脫苦或者得安樂,就是要厭離這個世界,修行或者生西方。我去了,安樂了,其他的怎麼辦?

這麼多有情,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都是對我們有恩的,我們是不是忍心就自己走了,隨他們的去了,受苦去。這個不行,我們決定是要發起一個大悲心,要使他們也同樣離苦。

而要他們離苦,我們不是發了心就完了,要把這個事情,這個擔子我們自己擔起來。他們如果一天不離苦,我就一天沒有盡到我的責任,那這個擔子擔起來了,就是發菩提心。對於這樣子的心,其他的宗教有沒有?沒有,我看是沒有,這是我們佛教的又一個特色。

第三個,那就是我們有了菩提心,有了出離心,方向是對了,這個願也發對了,如何出生死的方法,你怎麼辦呢?是什麼方法?那就是般若的智慧。空,要能把這個我執、法執空掉了,那個輪迴的苦惱也就沒有了。如果你沒有空的方法,那就是你再怎麼菩提心也好,出離心也好,畢竟還找不到一個究竟的解脫生死的方便。

這三個東西是我們佛教的特色,也是我們修行必要的。你們如果修凈土宗的,對娑婆世界的出離心不強,臨走的時候孫子放不下,財寶放不下,名譽地位放不下,那你就走不了,這個繩子把你拴住了。

極樂世界是大乘,阿彌陀佛法藏比丘發了大願,莊嚴的佛土,接受大乘的根器的。如果你菩提心沒有,你是二乘的,只管自度的,自了漢,你進去的份恐怕還不太有的,那你一定要生菩提心。

再一個,我們現在生凈土了,當然不是說你馬上證空性,但是空性的道理要知道一點,極樂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阿彌陀佛就是自性彌陀,這個道理要懂一點好,這個你對求往生的把握要強一點。

這三個東西不論那個宗派都是需要的,我們真修行的人要下功夫的,也就是這個,這個要下功夫的,修凈土法門的,至少前兩個功夫要下的。出離心沒有,凈土生不了,菩提心沒有,恐怕也進不去。我們如何出離?如何菩提?也是靠修的,怎麼修?我們以後在講經的時候,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帶了略略的講一下。

在印度,菩提心原來是有修法的。菩提心跟信心一樣,不是天生的。我們什麼東西都講,佛教里講因緣的,什麼東西都是因緣和合而生,這個因緣自己創造,就是修行。沒有天生的菩提心掉下來的,也不是靠佛加持、加持,你菩提心就生起來了。

佛加持只有幫助你生起來,不是說你自己坐在那裡不動,佛加持,睡一覺,明天菩提心生起來。這是不可能的,這是無因而有的事情,不會有的。菩提心要生起來,要經過自己艱苦的修持。怎麼修?有辦法的,七個次第,這個我們以後有機會可以稍微慢慢的講一下。

修出離心,那就是觀苦。修信心,就是我們剛才說的。

(節選敏公上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第一講)


推薦閱讀:

般若境緣集-如何究竟成佛(二)
解讀「般若波羅波密多心經」<轉載》
大般若經綱要(10卷)
陳世忠: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頓超義直解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五百二十六

TAG:佛教 | 特色 | 般若 | 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