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得天書
一部秦末農民戰爭史,成就英雄無數。樊儈之勇猛,劉邦之猾狹,韓信之忍辱,蕭何之識才,張良之智謀,這些英雄憑著各異的才能,都在史書上留下了最清晰的一面,但在流傳兩千年的巷聞野史之中,又有各種各樣的傳說競相環繞,使他們的面孔重舊變得模糊。這其中,謀聖張良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在張良曾經活動過的河南、安徽、江蘇等地,關於他扶難救危的故事、他與楚霸王的恩恩怨怨,以及最後修道成仙的傳說流傳有太多,因此我們看到了大度、多謀、柔弱的張良,也看到了仇恨、執迷、剛勇的張良,有時甚至相互矛盾。司馬遷距離張良不過半個世紀,真實就已經被蒙上了一層紗,以致不得不驚嘆拾履得書、屢救劉邦於絕境這些事究竟是天助還是人為,在兩千年後的今天,更多的東西都無法考證,我們還是權且把這些沒有謎底的傳奇看作是每一個偉大人物周身都必定附有的光環,靜靜地欣賞吧。 一雙鞋換本《太公兵法》。
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後,逃到了下邳。一天,他路過郊外的一座小橋,一位鬚髮花白、衣衫襤褸的老頭擋住了前面。老頭抬腳把自己的鞋取下來扔到了橋下,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把鞋給我拾上來!」張良受此挑釁,很想揍他,但見他是一位老人,便忍了下來,跑到橋下把老頭的鞋撿了上來。老頭卻不罷休,命令張良再替他穿上,張良一忍再忍,跪在地上給老頭穿鞋。穿好後,老頭大笑而去,張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目不轉睛地盯著他。不一會兒,老頭又回來了,對他說:「你小子還可以教育,五天以後天將亮時來這見我。」張良很奇怪,但對老頭卻有種陌名的尊敬,就跪下來答應了。五天以後天剛亮張良就到了橋邊,老人卻已早到,他生氣地說:「跟老人家相約反而落在後面,這是為什麼?下次早點來!」再過了五天,剛剛雞叫張良就到了,但還是晚了一步。老頭如此這般又教訓了他一頓,但又給了一次機會。最後一次,張良半夜就動身,終於趕在了老頭的前面。老頭很高興,拿出一本書給張良,說「讀了它可以成為王者的老師。十年之後必有王者興起,十三年後你小子可以到濟北來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就走了,也再沒見過他。張良等到天明打開書簡來看,原來是一部關於兵法的天書,便仔細地研讀起來。後來,他跟隨劉邦路過濟北的時候,果然在谷城山下見到了黃石。 這位老人就是黃石公,據說是位得道的神仙,而那本天書也傳是西周姜子牙所著的《太公兵法》。張良屈尊拾一雙鞋,卻得遇如此非比尋常之人與書,十足幸運,但這樣的故事卻怎麼聽怎麼覺得玄乎,因為神仙畢竟是不存在的。司馬遷自己也不大信,說這樣的事「可怪矣」。後來據人考證,《太公兵法》是戰國以後人所託著,文辭淺近,也根本不是什麼天書。謀聖之謀的來歷,依舊是撲朔迷離。
從拾履授書的故事看,張良是一個很能隱忍的人。也許,他一直把自己的想法隱藏在了內心深處,那裡是否有過矛盾和鬥爭,有多激烈,並無人知曉。在現代社會的一部復仇悲劇電影《英雄》中,刺客殘劍以「天下」二字為重而放棄行刺秦始皇的情節給出了我們一些啟示:或許,身世曲折的張良也是出於此心,在「韓仇」得報的一剎那,為天下蒼生著想,而歸順了「大一統」的趨勢。
近代人以行業為類別,評出了中國古代的十四位聖人。張良的名字赫然列於其中,被冠為「謀聖」,與文聖孔丘、武聖關羽、詩聖杜甫等人並列,令人肅然起敬。燒棧道瞞項羽、「約法三章」、修棧道渡陳倉、立太子平韓信,到最後又從漢宮的信任危機中及時抽身,張良的每一著棋都想在常人的五六步之後,其足智多謀令人嘆服,因為張良懂得激流勇退、居功不自傲,唯有留侯張良,一生平平穩穩,最後隱居微山湖,善始善終。
推薦閱讀:
※秦時明月韓信實力可比白起?張良和楚南公對他評價高成這樣
※中國第一謀聖——張良
※謀聖張良
※詠張良
※蘆葦的韻律(影游視界:張良軍攝)
TAG:張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