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師如何開展課堂觀察

教師如何開展課堂觀察

理論始於觀察,觀察滲透理論。

——庫恩

周衛研究員

2010年12月

中國教師研修網培訓總監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一、為什麼要研究課堂觀察診斷技術

1.聚焦課堂

課程改革實施----課例研究可以引導教師一步步走進新課程

提高質量落實----實現輕負擔、高質量、重實效的抓手

專業成長曆練----解決當前骨幹教師教研員青黃不接矛盾

2.中介技術

理念轉化為行為的橋樑,實踐反思的鏡子,操作性的理論。

3.教師學習特點

教學藝術是實踐智慧,教師知識是情境知識,教師經驗要靠課例來積累,來傳遞,來提升。

4.改進教研活動

從經驗直覺走向科學規範的研究,使教研活動更加豐富、深刻、民主,充滿創造的活力。

二、教師為什麼意識不到教學中的問題?

1.課堂是繁忙的場所,課堂決策複雜多變,課堂事件不可預測且公開化,老師忙得沒有時間仔細思考在做什麼。

2.教師培養未經課堂觀察技術的專業訓練,教師對課堂教學缺乏反省意識,因此對一些問題會視而不見(「概念標籤」——「多一雙眼睛」)。

3.教師很少被人系統觀察過,因此,他們很少收到有關如何提高他們教學效能的有價值的反饋信息或建議。

4.教師對教學行為的判斷,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需要先進理論與先進經驗的引領。

5.缺乏一種機制,引導專家與教研員深入課堂,觀察指導,與教師平等對話與交流。

課程改革需要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和校本教研製度建設來支撐。

課堂教學現場觀察指導(臨床視導)的目標:

改進教學,促進專業發展

●首先不是為了打分,對教師進行獎懲,而是為了利用觀察診斷技術,發現教師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成功的亮點與問題困惑,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客觀的信息反饋,以促進其反省。

●教學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師應該善於觀察和體認到課堂上所發生的複雜行為並迅速做出恰當的回應。學會一種觀察、描述、思考和解釋課堂現象的方法,以便能對課堂教學做出持續的改進。

●為制定學校改進計劃提供依據,作為教師評價、晉陞、錄用、培養、表彰之參考,促其提高.

●關懷師生的生命質量,促進教師持續的專業發展

英國劍橋大學倡導的課堂教學觀察

什麼是專業背景下的課堂觀察?

科學的觀察、記錄和關注關鍵教學事件。(現場觀察記錄與觀看分析錄像帶相結合)

對照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就課堂的具體過程進行分析和討論,得出結論。

觀察的目的是用課堂觀察結果來改進課堂教學過程與績效,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評估教和學的有效性

n教師全面而有建設性的評估了學生的作業

n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作業,既滿足個體發展,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n評估學生在多大程度上知道自己作業完成情況,是如何改進的

獲得新知識和新技巧,發展思維,加強理解力

n積极參与,學會應用,專註於學習,並學有成效

n發展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技能技巧

n較好地掌握了學科知識

n制定有效的計劃,有清楚的學習目標和適當的教學策略

n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參與

n向學生提出挑戰並期盼學生取得最好成績

n使用各種方法和資源,使所有學生學好

n有效利用時間,堅持用高標準約束行為

n有效利用助教和其它方面的支持

n有效利用作業擴展並鞏固課堂知識

n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華東師大崔允廓課堂觀察框架四維度

n學生學習:關注學生怎麼學?學得怎樣?是否有效?

n教師教學:關注教師怎麼教?教得怎樣?是否有效?

n課程性質:教和學內容是什麼?學科特點和本質?

n課堂文化:關注課堂整體感受,互動、對話與交往。

「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崔允廓

一節好課的標準:紮實(有意義的課),充實(有效率的課),平實(常態下的課),真實(有缺陷的課)。———葉瀾

數學課堂觀察的視角與主要視點

1.目的要求

(1)關注技能、認知和情感:體現學生髮展目標

(2)把握學科本質,明確具體要求

(3)教學要求適合學生最近發展區

(4)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2.內容組織

(1)內容選擇與目的要求相適應

(2)重點突出,容量適度且具彈性

(3)合理的知識建構方式與難點、關鍵的處理

(4)教學訓練的有層次安排

3.概念教學

(1)突出基本概念,表述清晰,學生理解程度高

(2)基本技能定位正確,學生能有效掌握

(3)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講述和大運動量訓練

(4)根據學生反應,隨時調節教學的節奏與步調

4.能力培養

(1)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利用課堂生成資源,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獨立思考

(3)學習情境中讓學生嘗試、探索、創造性解決問題

(4)根據學生行為變化靈活應變

5.師生配合

(1)教態親切自然,接納學生的感情

(2)學生思維活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3)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和調控

(4)師生、生生雙向交流與溝通得當

6.教法特點

(1)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啟發式教學

(2)創設學習情境,引導體驗探究

(3)倡導小組合作式的學習

(4)合適與必須的模型、演示或多媒體的運用

7.教學效果

(1)教學目的及其預定的具體要求達成度高(2)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熱情投入,潛能得到發揮(3)課堂時間充分利用,活動成本相當較低(4)有利於提高後續學習的水準

課堂教學評價的複雜性思考

人們在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時,總期望尋找一個普適性的標準。然而課堂教學屬於「複雜性」的範疇,很難找到一個對所有學校、所有教師、所有學段、所有學科都適用的普適標準。

「複雜性」理論認為,在事物的現象與本質之間,在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在事物與外部環境之間,由於大量的隨機作用,非線性、因果不等當性的複雜性出現,因此規律並不就是事物的本質、必然的性質,也不一定是決定性因素。在某些條件下,現象及其中的特例、反例、偶然、無序可能更是本質的顯現。從教學藝術而言,「這一個」也許比「這一類」更重要。

「文無定法,文成法立。定體則無,大體則立。」

三、課堂教學觀察診斷技術

(一)定性觀察與定量觀察

(二)目的與背景

(三)教學任務認知水平觀察與分析

(四)學生參與度及成效分析

(五)執教者與觀察者的反思

課堂觀察的兩大類型

1、定量分析

界定:以結構化的方式收集資料,並且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資料的課堂觀察。

特點●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

三種記錄方式:編碼體系、記號體系(或項目清單)、等級量表。

●兩種抽樣方法:時間抽樣和事件行為抽樣

區別:在觀察前提出問題,然後具體設計指標系統來分析。

2、定性分析

界定:以質化的方式收集資料,並且資料以非數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等)呈現的課堂觀察

特點●依據粗線條的觀察提綱,對觀察對象做詳盡的多方面的記錄,呈現形式是非數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質化的。

●四種主要記錄方式:描述體系、敘述體系、圖式記錄、工藝學記錄。

區別:只有在搜集了大量客觀資料後,才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常在研究過程中不斷被重構,時間較長。

課堂觀察、診斷程序:(略)

背景分析

1、觀察目的(現場診斷與指導,圍繞研究任務,評估與檢查)

2、教師(職初、有經驗、骨幹;基本情況,教學特點)

3、學生(班級情況,學習差異、特殊需要,座位、分組)

4、環境(教室布置、多媒體設備、教具學具準備)

5、進度(課時安排,前後聯繫,課前說課)

6、合作與溝通(觀察者與執教者)

7、技術選擇與準備

教學任務認知水平觀察與分析(略)

課堂教學表(略)

研究關鍵事件取決於教師的專業判斷力

教學中的關鍵事件,其實是發生在日常教學中的普通事件,然而它對教師培訓具有典型意義,之所以顯得關鍵,是在其隱含的深刻的教育意義被分析和挖掘出來之後.

澳大利亞摩爾杜克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講師大衛·特里普(DaridTripp)強調,要善於發現並解釋教學中的關鍵事件,並運用其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改進教育教學效果,關鍵在於發展教師的專業判斷力。

大衛·特里普著《教學中的關鍵事件》,胡慶芳等翻譯,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重點、難點、關鍵與學習效果

n重點:針對學科教學內容而言,關於教與學的目標,學科核心知識、最有價值的知識是什麼?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繫是什麼?反映的是學科課程論。

n難點:針對學生學習過程而言,亦即學生可能存在的困難和疑難問題,容易誤解須要仔細辨析的知識,反映的是學科學習論。

n關鍵:針對教學法而言,亦即如何通過學情分析、教學設計,以學定教,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有針對性的教學,實現教學目標,反映的是學科教學論。

n學習效果:衡量教學優劣,,最終還是要看學生的實際獲得和學習效果,並以此來調整反饋教學設計與過程,進行補救教學,反映的是學科教學評價。

[案例]閱讀教學中的「多元解讀」與「誤讀」

針對過去一元化文本解讀的弊端,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案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課上討論唐僧、孫悟空、白骨精性格特點。

生1:白骨精詭計多端,殘害百姓……

生2:白骨精也很孝順。

師:同學們以為呢?(大多愕然,有人微微點頭。)

生3:我覺得也有道理。不過它請母親來吃唐僧,卻使母親不幸被打死了呀……師:聽了同學發言,我很受啟發。白骨精身上也有閃光點,值得學習呢!

審視:「請母親共享唐僧肉」舉動背後是血淋淋的屠殺;

老妖婆之死不是偶然的不幸而是作惡多端的必然結局;

在「孝」的個人道德層面之上還有公德、正義、人性等更具普適性的核心價值觀。教師引導必須肩負社會責任,撥正誤讀,而不能隨聲附和,亂加讚許。

日常教學中普通事件的描述和有意義問題的詮釋

【案例】高一「摩擦力」:弟子不必不如師

老師:「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物體間的壓力成正比,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物體表面越粗糙,同樣壓力下摩擦力越大;物體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後排一男生「哼」的一聲。老師笑問:「你對這個問題可能有更科學的看法,你給大家說說好嗎?」不料學生以兩塊緊貼在一起難以側向移開的玻璃為例,一口氣介紹了「凸凹嚙合說」、「粘附說」和「靜電理論」。

老師帶頭為該生熱烈鼓掌。

課堂教學必須有預設,沒有預設就無法保證教學的底線;課堂教學不能過度預設,不允許任何意外、偏差,課堂就缺乏了彈性和活力。

教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不確定性和生成性。

【案例】小學語文《鄭成功》妙對塗鴨,點石成金

老師正在津津有味地講述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偉大功績.突然發現一個學生正在課本上鄭成功的肖像上畫了幾滴眼淚,然後展示給周圍同學,引來哈哈大笑。老師看了同學的畫,緩緩地問:「老師覺得他這麼畫一定有他的道理,誰能說鄭成功這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為什麼要流淚呢?」

生1:激動的眼淚——戰勝荷蘭侵略者,收復失地。

生2:欣慰的眼淚——漢族人民教給高山族兄弟農業新技術,親如一家。

生3:痛心的眼淚——台獨分子妄想分裂祖國,骨肉分離。

老師:我們共同的心愿,擦去鄭成功的淚水,讓台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面對課堂上的突發事件,老師順勢利導,挖掘教育因素,拓展課程資源,師生、生生、人與情境的多向互動,激發出教育智慧的火花。

對課堂觀察指導的反思

1、觀察是研究的起點。要研究學校問題,改進教學工作,必須堅持深入課堂,長期作深入細緻的觀察。

2、要學會觀察和聆聽,應當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術,充分佔有事實和數據,努力讀懂教師。有針對性的作個別化的指導.

3、定量觀察問題及局限:對被觀察者干擾,行為改變;測評標準漂移;測評暈輪效應,寬大效應;不穩定;缺乏彈性或表面化;定性觀察更具靈活性和洞察力;然而耗時多,成本高.

4、要做好觀察,僅有方法、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調整觀察視角,改進思維方式。

5、觀察者、指導者與教師是教師生涯中的生命共同體、合作學習的夥伴。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別人去思考、去生活、去行動,只能在其原有經驗基礎上起到啟發、激疑、喚醒、發現的作用,促進教師點燃其內在的創造的智慧。


推薦閱讀:

教師及培訓師的八字特點
別人的老師 | 一位物理學名師的髮型進化史
中國幼兒教師網--[分享]幼兒喜歡做的手指兒歌
教師如何在5分鐘內完成出卷,以學信題庫為例
「江蘇女」相親成功率全國第三 女教師更受偏愛

TAG:教師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