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朝最邪惡集團的覆滅

明朝最邪惡集團的覆滅

引子

東林黨事迹讓人敬佩、讓人嘆惜,也讓人沉思。

那麼強大的一個黨派,怎麼竟會頑敗於閹人手中?

原因有千百條,但我只說一點:東林黨人有弱點,致命的弱點。這個弱點便是:沒有緊緊地站在最高權力的一方。

當年明月先生在《明朝的那些事兒》的後記中曾經說過:

能改的,叫做缺點;不能改的,叫做弱點。

歷史長河流淌幾百年了,社會面貌改變了許多,甚至可以用面目全非來說,但有一些東西依舊沒變。

比如說權力的鬥爭。

因為權力鬥爭,當年的楊漣死了,當年的袁崇煥也死了。如果放在今天,他們依舊會壯烈地死去。我們看看劉少奇和彭德懷的命運,就知道權力鬥爭在我們國家並沒有改變,而且直到如今,在大大小小的單位中,權力和利益的爭鬥無處不在。

可以這麼說,只要在兩個以上人群中,就有權力的鬥爭。

二個人可以並排走,三人同行,如果權勢差不多,就都想走在中間;如果有二人權勢不相上下,會輪流走在中間;如果一人的權勢明顯高於那倆人,那他就會始終走在中間。

這種位置很微妙,且隨身份的變化而變化。

不要說你才不在乎走在哪兒的位置,或許如此,但你一定有你在乎的東西,只要你在乎,就會有利益的爭鬥。

楊漣他們的死,來自於他們自身的弱點。

那麼東林黨人的弱點是什麼?

就是在爭取熹宗皇帝信任的鬥爭中,輸給了魏忠賢。

熹宗是東林黨人一手扶上台的。但東林黨人的剛正不阿輸給了魏忠賢的溜須拍馬;東林黨人的漫不經心輸給了魏太監的精心伺候。在魏太監無所不用其極的攻勢下,熹宗完全信任了魏太監,權力的天平開始傾向於他。

東林黨人論手段和陰險,完全不是魏忠賢的對手。

東林黨的頑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魏忠賢的弱點是什麼?

什麼可以戰勝魏忠賢?

還是權力。

比魏陰人更有城府的一個女人,比魏太監手段更老辣的一個皇帝,終結了魏太監權傾天下的局勢。

一、一個女人

在庵黨集團中,誰排在陰險狠毒之首?

不是五虎,不是五彪,而是客氏。

不錯,在後來崇禎皇帝清算閹黨集團的二個首惡中,一個是魏忠賢,另一個便是客氏。

客氏之狠毒,尤勝於魏忠賢,這從處決太監王安的事情可略見一斑。

正是客氏,把魏忠賢送上了權力的頂峰。

把魏忠賢開始從權力頂峰拉下來的也是一個女人,她叫張嫣。

客氏是熹宗的奶媽兼情人,很妖饒嫵媚,卻大熹18歲;張嫣是熹宗的妃子,清純美麗,當時還不到15歲。

雙方一對比,無論是從身份還是從長相,熹宗自然站在張嫣這一面,這就註定了這場爭鬥的結果。

註定結果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張嫣絕不是個可以隨意擺放的花瓶,她有著極強的個性。

張嫣正是客氏的剋星,魏忠賢的天敵。

客氏見到張嫣的第一面,就感到極度的驚恐,她看到了一個堅定果敢的漂亮女孩兒,她預感到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都將毀在這個女孩兒手上。

於是她執意讓皇帝將張嫣攆回去,但這次熹宗沒聽她的,還封張嫣為皇后,而且還懷了孕。

客氏是誰,天下陰毒之母,馬上派人給張嫣做特殊按摩。

陰毒之人的進攻招數都頂著和善的面孔,想想光宗同志死於八名美女之後就應有足夠的警惕。

可惜這時的張皇后還是太年輕,稀里糊塗地流產了,並永遠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客氏和魏忠賢很是得意,但沒想到後果極其嚴重。

殺掉一個女人孩子的後果,比殺了她本人還要嚴重。從此雙方勢若水火,絕無調停的可能。

張皇后發誓和他兩人勢不兩立,而且一定要復仇,開始看起《趙高傳》這樣的書。

趙高是誰?殺死秦朝丞相李斯、指鹿為馬的那位太監,也曾權傾一時,跟魏忠賢正有一比。

張嫣看此書的目的不言而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雙方的明爭暗鬥從沒中止過,基本上是張皇后明著罵魏忠賢,魏太監陰著整張皇后,因為有熹宗在中間,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

隨著熹宗的病危,雙方較量開始白熱化。

張嫣在陷阱重重的皇宮能生存下來,就是因為熹宗的喜愛。

熹宗的病危,看似對張嫣不利,實則是個轉機。

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客氏和魏忠賢手中的權利全是熹宗給的,若換了個皇帝,未必就像熹宗那樣信任他們。

中國人常把一個詞掛在嘴邊——馬後炮。這個詞有貶義,還有一個說法叫事後諸葛亮。但我覺得馬後炮不錯,讀史書能做到馬後炮也很有意義,最起碼是自己的分析,所以我們尊稱一下,叫馬後炮先生。

馬後炮先生分析到:對魏忠賢而言,熹宗病危是個極大的機遇,自立為帝的機遇。

以此時魏忠賢的權勢,篡位成功的機率極大。

但篡位以後如何鞏固統治?魏忠賢大字不識幾個,卻惡名滿天下,下面如何統治。

魏忠賢公公大可不必考慮下面,因為他已經揮刀自宮,沒有了下面……

但太監就是太監,奴才就是奴才,他只會狗仗人勢,從未想到過自己當皇帝。

不對,魏忠賢曾有過謀反的念頭,但只是念頭一閃就放棄了。他曾經就謀反之事徵求過他的第一心腹——崔呈秀。

崔呈秀馬上做出反應——沉默。

再追問,再沉默,直到發火,才憋出一句話:怕有人鬧事兒。

魏忠賢此刻才明白,自己收羅來的人都跟自己一樣,狗仗人勢行,單獨去闖天下,都沒那個魄力,也無那樣的能力。

謀反不行,接著糊弄皇帝吧!

糊弄了熹宗六、七年便已權傾天下,如果下一個皇帝被自己控制住,那自己不就成了太上皇了嗎?

敢想敢做的魏太監跟客氏一商量,一條女人加太監的惡毒計劃便出爐了。他們從宮外找來幾個孕婦當宮女,直等皇帝一歸天,就搞個狸貓換太子,說這是皇帝的遺腹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補充一點:熹宗這麼多年,怎麼就沒種下個龍種?

其實不是熹宗沒種下龍種,而是魏忠賢覺得熹宗白痴,好糊弄,怕後繼承的皇帝英明,不好掌控,於是發現一個苗子便剷除一個,如張嫣皇后的龍種便胎死腹中。

魏忠賢沒想到熹宗命這麼短,皇帝才做了七年,便已病危。

病危便病危吧,反正內宮是我魏太監說得算,我說誰是龍種誰便是龍種。

魏忠賢這個大流氓,還找到張嫣說:皇帝如果駕崩,皇子我已經找好,你不用費力就當上皇后,多好啊!你可要好好聽話,否則皇帝死了,一切都不好說了。

史實證明,張嫣即不是個一哄就行的小孩兒,也不是個一嚇就怕的女人。

張嫣是個非常有主意的女人。

張皇后馬上把此事告訴了熹宗。

可憐熹宗原本智力就不夠用,此時病的更像個白痴,只說了三個字:我知道。想不出半點兒對付魏忠賢的法子。

此時的魏忠賢也看清局勢,連熹宗也不放在眼裡了,根本不怕熹宗知道真相。

此時用肆無忌憚來形容他,是準確的。

但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他應該對一個人有所忌憚,那就是——張嫣皇后。

張嫣不僅有主意,而且有耐心,她用了幾個鐘頭的時間勸說熹宗,要想讓朱家天下不落在旁人手中,只有一個選擇:把皇位傳給他的弟弟——朱由檢。

一身白痴的熹宗臨終做了個英明的決定:傳位於弟——朱由檢。

二、小心謹慎的朱由檢

朱由檢,一個低調的人。

在當上皇帝之前,史書上找不到有關他的任何記錄。

一直以來,關於國事和朝政,他從未發表過意見。事實上,他也沒機會發表意見。

對於能當上皇帝,他實在沒有想過,於是史書出現這樣的記載:

快要斷氣的哥哥拉著他的手說:我走後,你來當皇帝。

他馬上跪在地上說:「臣死罪!」(原話)

朱由檢的真實想法是:自己哥哥比較白痴,如果是魏忠賢設的圈套,自己不是找死嗎?所以他的推辭是發自內心的,絕不是謙讓。

關鍵時刻,張嫣站了出來,對朱由檢說明了當時的局勢。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朱由檢馬上答應繼承皇位。

由此可見,朱由檢不僅謹慎,而且果斷,善於把握局勢,絕不是個被人操縱的人。

事實上他還是個權力欲極強的人。

魏忠賢不了解朱由檢,更輕視了張嫣,在熹宗駕崩的那一天,他還想馬上封鎖消息,目的是:沒有徹底掌控局面前,絕不能出現下一個繼任者。

但張嫣再一次粉碎了他的如意算盤。熹宗剛一駕崩,她就下詔召見英國公張維迎,傳下了皇帝立弟為帝的旨意。

魏忠賢沒辦法,馬上見風使舵,派親信迎接未來的皇帝——朱由檢進宮。

史書上記載,朱由檢進宮是做了充分準備的。因為張嫣叮囑他:千萬不要輕易吃宮裡東西時,他拿出了隨身而帶的乾糧。

可見朱由檢對繼位當皇帝的鬥爭是做了充分思想準備的。

他不知魏忠賢此時已完全放棄了篡位的想法,他就是想:如何繼續控制這個新繼位的皇帝,自己好當太上皇。

因此,朱由檢在看似非常兇險的情況下,順利地繼位,他就是崇禎帝。

一場控制與反控制,試探與反試探,清算與反清算的驚險鬥爭就此拉開帷幕。

在以後的鬥爭中,張嫣皇后的作用不大,但在朱由檢繼位的事件中,她是個策劃者,還是個實施者。因此,是她吹響了向魏氏集團進攻的號角,她是反對魏忠賢的第一人,我們有理由對她的結局做個簡單的交待。

崇禎繼位後,非常敬重他這位皇嫂,尊封她為懿安皇后。

李自成攻陷北京後,也非常敬重張嫣的為人,讓她回到父親府中生活。張嫣堅決地拒絕,並自縊在自己宮中,用一死證明了她的剛烈。

誰說女人不可敬?

張嫣是一位應該永遠牢記的剛強女子!

三、試探與反試探

繼位後的崇禎,沒有興奮而是恐懼,沒有忘乎所以而是小心翼翼。因為他知道他的周圍全是敵人,而他並不知道敵人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向他刺向致命一劍。

要命的是他的身邊沒有助手,沒有朋友,甚至連一個可信任的人都沒有。

唯一可信任的是皇嫂張皇后,可同樣勢單力孤,能把自己撫上皇位已經是盡了全力,再無能力協助自己和魏老太監爭鬥,以後的一切只有靠自己了。

史書記載,崇禎繼位的第一天夜裡,他徹夜未眠,因為他清楚宮裡全是魏忠賢的爪牙,隨時都可能向他出手,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叫過一個路過的太監,留下他身上的寶劍,並獎賞這名太監,讓他召集一大群太監來一起喝酒。

他的想法是:人多一些總是安全的。

馬後炮先生分析:當時的崇禎是多麼的小心,但又顯示出他的想法是多麼幼稚。但有一點可以證明:崇禎是多疑的。

多疑謹慎多次救了崇禎的命,但也要了多名大明棟樑之材的命,最終使大明走向滅亡。

試探一:

崇禎即位幾天後,魏太監送來一份大禮——四名漂亮的女人,而且暗著附送副產品——迷魂香。

迷魂香表面是一種香料,實則是一種春藥,一種男人接觸後,看母牛都是雙眼皮的春藥,估計比偉哥好不遜色。副作用就不知道了。

試探結果:崇禎對四名美女仔細搜身,找到了藥丸。

試探二:

九月初一,魏太監突然上書,提自己年老體弱,要回家養老。

結果 :當天崇禎就召見他,並對他說:哥哥走時再上叮囑他,要想江山穩固,必須信任兩個人,一個是張皇后,另一個就是魏忠賢。

結果產生的結果:魏忠賢打消了圖謀不軌的念頭,崇禎是個聽話的人,沒必要撕破臉皮。

結果的真相:熹宗確實說過那句話,不過崇禎當時卻在心裡冷笑哥哥的白痴。

他對魏忠賢的立場只有一個:幹掉這個老人妖。

試探三:

正當魏忠賢開始信任崇禎時,一個偶發事件又使他戒心重啟。

客氏是熹宗的乳母。孩子都死了,奶媽當然得出宮。儘管客氏多麼的不情願,她必須提出辭職。

九月初三,客氏辭職一遞交,崇禎就准了。

這下徹底打亂了魏忠賢的神經,不讓我辭職,為什麼同意客氏辭職?難道你不知道我倆是穿一條褲子的嗎?你不知道客氏辭職只是裝裝樣子嗎?

是誤會還是成心,還得試探,於是又精心出了一道試題。

九月初四,客氏辭職的第二天,魏忠賢的又一心腹司禮掌印太監王體乾提出辭職。

如果准了,說明崇禎有心剷除自己;如果不準,說明客氏事件只是誤會。

崇禎當即婉拒了王體乾的辭職申請,沒有絲毫的猶豫,而且對他一頓表揚。

試探結果:魏忠賢再次放心,皇帝並不打算對自己動手。

反試探一:

九月十五,皇帝突然下旨獎賞太監,而且這些太監大都是閹黨成員。這讓魏忠賢驚奇而不是高興。

更讓魏太監吃驚的事發生在第二天。

九月十六,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楊所修上疏彈劾。他彈劾的四個人是以崔呈秀為首的魏太監的四個骨幹。這四個人貪污受賄,無惡不作,但楊所修對這些卻熟視無睹,提出的罪名很有意思:他們四人父母去世,都沒回家守孝。

皇帝一天後做出批複,痛斥楊所修輕狂,隨便罵人,堅決挽留了崔呈秀的提呈。

楊所修上疏即不是崇禎指使,也不是魏忠賢試探,他確實是另有目的,而且用意很深,本文就不探討了,或許寫一篇關於政治鬥爭詭異的專題,會用到這個案例。

楊所修上疏案如此解決,讓魏忠賢鬆了口氣,但很快有兩件事使他狼狽不堪。

九月二十四日,國子監副校長朱三俊突然發難,彈劾國子監學生陸萬齡在國子監里建生祠,把魏忠賢與孔聖人並列。

魏忠賢得到消息後很是驚恐,連忙對皇帝表示陸萬齡是個敗類,應當依法處理。但崇禎並沒處理陸萬齡,誇了魏太監幾句,表示事情到此為止吧!

魏忠賢處理完此事,身心疲憊,但好戲剛開始。

九月二十五日,江西巡撫楊邦憲上書,誇獎魏忠賢,要求再為魏太監修座祠堂。當時全國上下都在為九千九百歲魏太監修祠堂,是習以為常的拍馬屁行為,但現在卻是在拍馬蹄子。

魏忠賢這個氣啊,老子剛處理完陸萬齡事件,你這孫子又來添亂。魏太監馬上上書表明:修生祠是不對的,自己一直反對,希望馬上停止此類行動。

崇禎此時很淡定:沒修的就別修了,已經動工的就修完吧。

魏忠賢很清楚:這不過是皇帝的權宜之計,皇帝很有主意。

至此,馬後炮先生看到:形式開始逆轉,魏忠賢並不是能一手遮天,他也有所顧忌;崇禎已經穩住陣腳,有計劃地進攻。

反試探二:

為了打消魏忠賢的顧慮,崇禎下令,賜給魏忠賢侄子免死鐵券,並給閹黨成員陞官封蔭,連死了的老閹黨都追封。

結果:魏忠賢徹底放鬆警惕,全沒想到這免死鐵券是追魂鐵券;這陞官封蔭是加速他們走向死亡。

四、清算前的反攻

反攻一:

十月二十二日,工部主事陸澄源上書,彈劾崔呈秀及魏忠賢。

因為陸澄源不是庵黨,所以崇禎改變了策略,批准了崔呈秀的辭呈卻堅決挽留魏忠賢。

奇怪的是對於崔呈秀的滾蛋回家,魏太監不僅不憤怒,而且暗自高興,這可真讓人費解。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得好好研究此時魏太監的心理轉變。

繼楊所修彈劾崔呈秀之後,道台御史楊維恆又一次上疏彈劾崔呈秀。

他們彈劾崔呈秀的目的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說,但有一件事必須交待:楊所修、楊維恆和崔呈秀一樣,同屬庵黨陣營。

自己的同黨倒戈一擊使魏忠賢認識到:想全身而退已不可能,必須要給崇禎一個交待。於是他起了捨車保帥的念頭。

魏太監的如意算盤是:崔呈秀是我的得力助手,又是我的乾兒子,他去當了替罪羊,崇禎多半會就此台階便下,不再跟自己過不去。

太監就是太監,奴才就是奴才。看看他的天真想法,我們認識到魏忠賢只所以小人得勢,完全是熹宗那個白痴成全的,魏太監跟梟雄一毛錢關係都搭不上。

可憐的東林黨人怎麼竟慘敗於這樣一個奴才之手呢?

魏老太監不知道:有些事兒是不能退的。只要你退後一步,就會兵敗如山倒,滿盤皆輸,再無挽回餘地。

魏老太監根本不了解崇禎趕盡殺絕的個性。

這個反攻的結果是:魏忠賢失去了第一幹將卻還洋洋自得,全沒想到他捨車保帥的做法讓閹黨很多人心灰意冷,開始跟他背道而馳。

魏老太監沒有得意幾天,就知道自己失算了。

反攻二

十月二十四日,兵部尚書錢元愨上書,痛斥崔呈秀、痛斥魏忠賢。

魏忠賢沒想到崔呈秀這條落水狗有人打,自己也有人敢打,但沒想到的事兒還多著呢!

十月二十五日,刑部尚書史躬盛上疏,再次彈劾魏忠賢,還用上排比句。

魏忠賢終於明白,自己上當了,上了看似聽話的崇禎的當了。

要命的是他必須為自己捨車保帥的行為埋單。他很快發現自己陣營那些手下,再也不肯像以前一樣為他賣命。

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暴風雨,魏老太監使出了自己屢試不爽的絕招。

這個絕招叫做哭、痛哭、死去活來地哭。

我們設想一個場面: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跪在十七歲的少年面前嚎啕大哭,直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一般人都會心軟吧!

這就是魏太監當年屢次哄騙熹宗的不要臉招數。

崇禎不是熹宗,甚至他不是一般的人,他並沒有可憐魏忠賢,相反,根除魏太監的決心更大了。

崇禎沒有把心裡話表現出來,他在等待,冷靜地等待更多的人站出來反對魏太監。

但群臣沒有反應,上疏的就這麼仨倆人。

魏忠賢多年的淫威發揮了功效,大家突然都得了軟骨症。

但硬骨頭的人究竟沒有死絕,有人挺身而出。

反攻三

十月二十六日,國子監監生錢嘉徵上書彈劾魏忠賢十大罪狀。

國子監監生不是官員,所以錢嘉徵上書前曾說:虎狼在前,朝廷竟然無人反抗!我是一介平民,願與之決死,雖死無憾!

錢嘉徵的上書內容極狠,態度極硬,可謂字字見血,反響極大,並不遜色於當年楊漣列舉的二十四大罪狀。

魏忠賢得到消息後十分驚恐,想故伎重演,又跪在崇禎面前痛哭,直哭的山搖地動,天地為之變色,連他自己都以為達到了效果,想收起痛哭神功回家,卻被崇禎冷冷地叫住,讓一個太監宣讀那份奏疏。

魏忠賢聽到的每一字都如利箭穿心,抬頭偷看崇禎的臉色,見到的是一雙冷酷加嘲弄的眼神。

冷酷如利刃,嘲弄的眼光像看一條落水狗。

快要崩潰的魏忠賢不知自己是如何離開宮殿的,他匆匆去找一個人,想去抓住那棵他以後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權勢薰天的魏忠賢都招架不住了,還有誰能救他?

有人,至少魏忠賢認為有一人能救他,這個人叫徐應元。

徐應元是個太監,一個跟隨崇禎十幾年的太監,可謂是崇禎的親信。

這真是龍找龍,鳳找鳳,魏太監有事就找太監。

魏太監的想法是:我跟了熹宗十多年,讓熹宗對我言聽計從,你徐應元也侍候了崇禎十多年,說句話應該有分量吧!

果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徐應元客氣地接待了他,並為他指出一條自以為是明路的路:辭職回家,保全性命。

有些路看似平坦,實則是條死路。辭職回家只會削弱魏忠賢權利,加速他的死亡。

但魏忠賢看不透這條路的兇險,他很感謝徐應元的幫助,真誠的向崇禎遞交了辭呈。

崇禎很淡定的批准了魏忠賢的辭呈。

辭了職的魏忠賢失去了權利,如同老狼失去了利爪,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兒。

反攻的結果是:一代巨監就此落馬。

落馬那天魏忠賢如釋重負,他以為自己的性命終於可以保全了,崇禎不會趕盡殺絕的。

一年前,東林黨人也是這麼想的,結果個個被趕盡殺絕。

很快,魏忠賢就嘗到了趕盡殺絕的滋味。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一邊倒的決戰:

十一月一日,魏忠賢得到新命令:去鳳陽替皇帝看墳,而且要在三天之內起程。

魏忠賢很沮喪,沒想到自己落得如此下場。

在接下來的三天里,他就幹了一件事兒——打包。

既然榮華於我如浮雲,那就只要富貴吧!

打包是一件艱苦的工作,幾百個僕人幹了三天,清出四十大車貨物,可見魏忠賢有多貪。

魏忠賢出城時還有一千騎兵護衛,可謂前呼後擁。

窮途末路之下,不知收斂,還如此囂張,是不是活膩了?

其實魏太監有他自己的想法,人家覺得自己是在效仿戰國時的名將王翦呢。

王翦在出征前,故意向秦王要錢要官,顯得貪得無厭,惹得身邊人都瞧不起他。王翦解釋道:我在前線握有重兵,是怕秦王對我不放心啊!我要錢要官,是為了向秦王表示,我無半點兒反叛之心。

魏太監是這麼想的:皇帝你看,我只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物,再不敢忤逆你,你就放心吧!

可惜魏太監學史不精,全沒領悟王翦這麼做是有資本的,秦王要用他為帥,為秦王作戰。

如今你個失勢的老太監對皇帝有什麼用?難道皇帝真缺一個看墓老頭?

魏太監此舉適得其反,激起了崇禎的憤怒:好你個囂張奴才,竟貪了這麼多東西,你都得給我吐出來。我不僅要你的錢,還要你的命。

可見邯鄲學步的危害。

學歷史一定要學精啊!

十一月六日,魏忠賢車隊來到直隸河間府阜城縣,距魏忠賢老家肅寧僅有幾十里。

就是這幾十里,卻遠在天邊,魏太監再也沒能力榮歸故里,甚至連落葉歸根都絕無可能。

因為皇帝派人追來了,而且還帶著逮捕令。

這一夜,走投無路的魏忠賢絕望的上吊自殺。

第二天,魏太監的一千多名護衛瓜分了魏公公的財寶,作鳥獸散。

這真是樹倒猢猻散,前呼後擁的衛隊霎那間散的乾乾淨淨,只留下魏老太監的屍體在孤零零地吊著。

一代巨孽就此消亡。

隨身的權勢和財富如水瀉地,霎時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四十年當牛做馬,用盡心機登上權利的頂峰,不過威風了七年。

從權力頂峰跌下來的速度卻極快,僅僅三個月就跌到了深淵之底,跌的粉身碎骨。

權勢啊,真得慎重對待。

你若用權造福於人,權力也造福於你。

你若用權作惡,權力也作惡於你。

你若玩弄權術,權力也玩弄你。

為官者不可不慎。

五、清算

魏忠賢雖死,但清算的大戲剛剛開始。

魏忠賢死了,但不算完,屍體被拉出千刀萬剮。

客氏被重新抓回宮審訊。這娘們顯然是個潑婦,見人就罵,拒不認罪。

崇禎冷笑,對付這樣的潑婦他很有心得。換上太監來審客氏,而且是換上跟魏忠賢有仇的太監來審。

太監審潑婦,果然是一物降一物。

這些不算男人的太監根本就不審,上來就是一頓猛打,而且是往死里打,打得客氏馬上嚎叫哀求起來,把害死后妃、讓皇后流產、找孕婦入宮冒充皇子等死罪統統招供,只求別打了。

但變態的太監依舊往死里打。你不招供往死里打,招供了還往死里打,他們的目的就是報復,只打的客氏出氣兒多、進氣兒少才算完事。

口供報上來,崇禎很震驚,罰客氏到洗衣局做苦力。

客氏可能得罪人太多,剛進洗衣局還沒幹活兒呢,就被人用亂棒打死,倒也算死的痛快。

這真是得勢時有多囂張,失勢時便有多狼狽。

客氏死了仍不算完,被梟首示眾,兒子被處絕,全家流放,財產充公。

閹黨的兩個首惡魏忠賢和客氏下場極慘,其他成員罪分八等,被依次判為斬首、秋後處決、有期徒刑、流放、免職等。

其中一等罪惡的是骨幹五虎、五彪。都被斬首,但崔呈秀是自殺,屍體被挖出,梟首示眾,財物充公。

崔呈秀的死很滑稽,顯示了小人死前的滑稽相,這在《東林黨中的君子》中已有記述,這裡就不寫了。

二等罪惡十九人,三等罪惡十一人,四——七等罪惡二百二十三人,加上特等罪惡二人,共二百六十一人。

至此,明朝最大的惡勢力集團被徹底清算。

說一句解氣的俗話:正氣終於戰勝了邪惡。

還想說一句多餘的話:明中央官員的編製一共是八百人。

下面要說我想細說的話:這個清算著實不易。

六、清算的曲折

牆倒眾人推,這話一點也沒錯。

魏忠賢得勢時眾人爭先攀附,失時時卻紛紛踹上一腳。朝廷內外官員紛紛上書,痛罵魏太監的罪惡,並檢舉和魏有瓜葛的同僚,以撇清自己。

魏忠賢被處死一個月了,除了客氏、崔呈秀被清算,其他人過得還不錯。不少庵黨餘孽天真的認為:法不責眾,我們這麼多人都是庵黨,都被清算,誰給你皇帝幹活?

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確實天真,他們忘了崇禎身上流著朱元璋的血液。

朱元璋的信念是什麼?寧可借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

當年區區胡惟庸案讓朱元璋大開殺戒,一口氣殺了三萬多人都不覺的手軟。崇禎豈是心慈手軟之人?

崇禎遲遲不動手的原因是在等,等弄清閹黨的確切人數。

崇禎查人數的方法也很有意思,你們不是爭先上疏檢舉嗎?好,我也不吱聲,暗地裡卻給你記著數。

當崇禎覺得人數差不多了,再上疏也沒什麼新的名字出現,他決定動手清算了。

但意外的事兒發生了,清算卻一波三折,頗費了些功夫。

崇禎命令刑部、都察院審判庵黨十名骨幹。

幾天後,會審結果出來:

這十人過失致人死亡,入獄免官,就此結案。

崇禎很不滿意,下令重審。

再審的結果仍是過失致人死亡,判死緩充軍。

結果報上來,崇禎震怒:許顯純將鋼釘釘入楊漣耳朵、頭部,這算是過失?你當老子白痴吧?

皇帝很生氣,一查之下,原來刑部尚書蘇茂相是庵黨,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思誠也是庵黨。

庵黨審庵黨,能重判才算怪事兒。

於是換上不是庵黨的吏部尚書王永光重審。

想不到的是王永光以能力不夠為借口,打死也不領命。很明顯,他雖不是閹黨,卻不想得罪閹黨。

司法部長、監察部長和組織部長都審不了,皇帝只有親自審了。

崇禎的判決非常痛快,簡單到位,顯示了他辦事兒的效率。

崔呈秀已死,挖出戮屍;其餘九人全部處死,財產充公。

蘇、曹二人還想講二句情,突然發現審判沒完:曹思誠、蘇茂相二人免職審查。

這下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對於官官相護的腐敗,沒有崇禎的力度是很難有震懾力的。

鑒於曹、蘇等人行為,崇禎用盡心思,提拔了和閹黨勢不兩立的喬允升為刑部尚書,派老牌東林黨人錢龍錫等人為助理,徹查庵黨餘孽。

崇禎查閹黨的決心可謂堅決,這次用的人也可謂正確,但沒想到的是過了幾天,他們報上的庵黨人數,才區區五十多人,還自以為成果頗豐。

崇禎很生氣,嚴斥:人數不夠,重查。

既然皇帝不滿意,再添幾個倒霉蛋吧!這次上報的是六十多人。

崇禎真的怒了,一拍桌子吼道:你們這幫傢伙太讓我失望了!人數不對,再敢糊弄我,以抗旨論處。

崇禎的判斷是正確的,喬允升等人確實糊弄了他。他們的想法是:儘管我們跟閹黨勢不兩立,但畢竟是同事,都是混碗飯吃,何必趕盡殺絕?

他們不知道皇帝早已掌握了閹黨人數,還辯解道:我們是外臣,宮內之事不知道。

崇禎冷笑:不是不知道,我看是怕得罪人吧?

說完讓人把那些奏疏扔在他們面前,上面全是相互檢舉的名單。

很顯然,崇禎不僅認真看過,還記錄過。

鐵證如山,再糊弄要掉腦袋的,這下他們認真清查起來。

喬允升等人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最後確定二百六十一人為庵黨,罪分八等判決。

崇禎這才算滿意,蓋章有效!

要知道,當時朝中一共才八百人,二百六十一人是什麼概念?

至此,閹黨全軍覆沒,明朝最邪惡勢力集團被徹底清算。

若沒有崇禎的決心和細心,清算閹黨不可能這麼徹底。

這讓我想到現在清查腐敗,絕非易事!

七、君子也瘋狂

閹黨全軍覆滅,這篇文章也接近尾聲。

我長長地吐了口氣,感覺渾身順暢,全不似寫東林黨人時那般鬱悶!

但順暢的還不夠痛快。原因是東林黨人死的那麼悲慘,相對而言,閹黨成員死的太過輕鬆吧?不寫寫劊子手許顯純的下場,實在是意猶未盡!

儘管這件事兒跟閹黨覆滅關係不大,但卻大快人心,全當畫蛇添足吧!

大家一定還記得君子黃尊素吧!他的長子黃宗羲可謂天賦異稟,跟顧炎武、王夫之並稱,被譽為三百年來學術之集大成者。

黃宗羲的學問固然讓人佩服,他的復仇也讓人叫絕。

大家知道黃尊素是被許顯純拷打致死的,於是在審許顯純時,找來黃宗羲作證。

但許顯純實在是個軟骨頭,審訊時一點兒都沒費力。別看他審別人時氣勢洶洶,輪到自己就熊了,還沒用刑便一五一十地全盤招供,充分展示了他只會打人不能挨打的特長。

所以審判一點兒也不血腥,證人黃宗羲也不生氣,平靜地回答,平靜地作證,整套程序波瀾不驚地走完,瘋狂的事兒出現了。

審訊剛一完畢,黃宗羲突然掏出一柄早已準備好的錐子瘋狂地戳向許顯純。

許顯純再展孬種本色,當堂滿地打滾,放聲嚎叫。

奇怪的是沒人阻攔黃宗羲,或許人們腦海中想的是當年他是如何狠心將鐵釘釘入楊漣耳中和腦門裡的吧?

黃宗羲瘋狂地扎著,只扎的許顯純全身是血,嚎叫聲越來越弱,奄奄一息,大家才把他拉住,並把錐子搶走。

黃宗羲意猶未盡,奔向另一犯人崔應元,上去就是一頓拳腳,只打的崔應元鼻青臉腫。

太過份了,莊嚴的刑部大堂,豈能任你胡來?主審大人讓人馬上將他拉走,黃宗羲竟緊緊地拉住崔應元鬍子不放,直到生生地將這把鬍子拽掉。

許顯純這個屠夫,臨死時像懦夫一樣被一刀梟首。

黃宗羲還出錢千里追查,將當年殺他父親的兩個劊子手幹掉。

黃宗羲的復仇可謂徹底而痛快!

閹黨成員曹欽程被貶回家,所到之處,到處都是口水。被迫跑到外地避難,被人打聽出閹黨,又被一頓暴打趕走。

閹黨成員顧秉謙剛回到家鄉,當地百姓就衝進他家,一把火將房屋燒掉,將他一頓暴打。可惡可憐的顧秉謙最後在唾罵聲中客死他鄉。

可見閹黨成員的結局不僅悲慘,而且遺臭萬年!

當年明月先生在書中說黃宗羲不夠大度,不夠善良,不夠君子,行為像個惡棍。

我一向敬佩當年明月,但這一點實在不敢苟同。

惡人就要有惡報。若讓惡人輕易地死去,那些惡人做惡時還會收斂嗎?

日本的右翼分子之所以總是沉渣泛起,軍國主義在日本總是有市場,就是亞洲人民當年沒有徹底清算日本的戰犯。相對於日本,德國的納粹分子就很消停,納粹在德國沒有市場,原因就是經過猶太人的窮追猛打,納粹被徹底清算。

出賣楊靖宇將軍的叛徒沒有得到徹底清算,現在還是中華民族心中不能抹去的遺憾和心痛!

對待惡人,一定讓他有更惡的結局才能大快人心,才能警示後人。

閹黨覆滅,實在是大快人心之事!

黃宗羲復仇也有天賦,酣暢淋漓!


推薦閱讀:

怎樣讓大明變得透明(第六章 一從世變陵谷新)完
太狂了!西班牙妄言60人征服大明
請問假如日本崇禎年間才侵入朝鮮,是否會與建奴死磕,進而大明得以延續,進而與西方一樣開始工業革命?
若他不死,大明還能續命百年,但他死後1年,明朝瞬間灰飛煙滅
明朝中後期皇帝無能,政治黑暗,為什麼沒有大規模農民起義?

TAG:明朝 | 邪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