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由《賽德克巴萊》談台灣的原住民簡史

一、台灣的原住民起源

原住民意思是原本居住在這塊土地的人,加拿大稱為第一國族,在國際潮流的政治意涵上指承認他們曾被外來的現有政權侵佔土地(通常也免不了迫害人權),現下需全力補償他們。在台灣,指17世紀漢人入墾前即居住在台灣的各族群。

台灣的原住民到底從何處來?依世界人種傳播的研究推論,現代人的祖先約7萬年前走出非洲,往亞洲遷移過程,因新疆沙漠及青藏高原的阻隔,一支新疆北側往東,即阿爾泰語系,包括蒙古、滿人、棒子與部分日本人。一支入印度後由喜馬拉雅山南側進中南半島後,經由滇西縱谷入中國,再沿青藏高原邊緣向東、向北移動,包括漢人、藏人、苗人到越南北部這些都是,主體是漢藏語系。還有一支沿著印度半島海岸線、中南半島南部、印尼、非律賓等,是深色人種的南島語族。

台灣原住民分深色與較淺色人種,從血緣(基因)與文化上的研究目前較被人接受的有兩種來源。

1.中國大陸的古越族渡海來的(包括福建、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即前述的漢藏語族

2.從越南南部或菲律賓渡海來的,就前述的深色人種的南島語族

不過入台灣後,全混成南島語系了。有一說是南島語源自傣語,第一支古越族帶來了南島語,之後由台灣往太平洋中間及周邊島嶼傳出去,到了千餘年前再有部份混了深色人種的南島人回到台灣

二、台灣原住民族群與分佈

台灣山多平原少,原住民因漢人入墾逼迫,沿海平原與淺山地區的原住民不是被迫漢化就是遁入島中央的山區。 目前台灣官方承認的共有16族原住民約54萬人,佔台灣人口比例2.3%。下圖只有14族,鄒族系中的卡那卡納富與沙阿魯阿2014年年中才正式被正名為新族群。

三、大清對台灣原住民的統治

台灣的原住民從清代開始被統治者區分為生番與熟番。熟番是指居住在西部平原、丘陵地區,漢化深,且向官方登記田產、人口並繳稅者。即指能有效統治的部份,被視為大清的臣民,訓令漢人不可對其欺凌。生番部份因未受大清統治,且漢人拓墾過程中常與生番衝突,所以清政府採阻絕與征服兩手並進。一方面由民間在與生番交界的交通要地設隘勇線,(類防線),以民間武力阻絕生番進出,如官方行有餘力,且找到藉口時,再以武力逐一征服。那時對於台灣的原住民分類,純以生番、熟番分,頂多再加上是住哪邊的番,並沒學術性的系統分類。比如住恆春半島(台灣最南端的墾丁地區)的稱為瑯橋番,但以今日來看,琅橋番至少有4族原住民。生番地界是化外之地,進去可能就會被獵人頭,那時的條件也不太可能做深入研究。16族的台灣原住民中,只有3族沒獵頭的習俗。關於獵頭詳情請看Q&A.

當時大清曾鬧了個笑話,1871年琉球人因船難在台灣東南岸登陸,被當地生番殺害,生還者投訴大清,大清不予以理會,轉向日本人求助,日本藉口臣民受害,向大清抗議(琉球當時同為中日兩國藩屬)。大清不想負責,以生番不受行政治理,是化外之地推託。於是日本人說既然那不是你行政權所屬,就不是你的國土,所以發兵攻打當地原住民

日軍這次攻打的是台灣南部的排灣族原住民,將當地多數部落攻陷,但卻無法適應當地風土,死亡者多是死於風土病。日本兵戰死28人,死在各種疾病的卻超過600人,於是在老美介入下,與大清和議、退兵,由大清賠償了事。此事的後果是大清間接承認對琉球沒宗主權,導致日本併吞琉球,開始海外擴張之路。

四、日本帝國對台灣原住民的分類

1895年後,日人進入台灣一開始也無法有效統治中央山脈與東部的原住民,不過日本人想全力開發台灣資源,因此派大批人類學家、博物學家將全台灣的社會狀況與自然資源做徹底調查後,將生番依語言、風俗習慣與生活地域分成九族,統稱為高砂族。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改為高山族(也就是現在大陸說的五十六族之一)

不過不管是高砂族或高山族,事實上,並非全部生活在山區,阿美族四分之三以上在平原,達悟在小島,奇萊雅全在平原、葛瑪蘭在狹窄的海岸與丘陵間(原來住平原,被漢人與泰雅族、太魯閣族逼到小地方去)、邵族在日月潭湖岸平原區、卑南族在台東平原到週遭丘陵區,但絕大部份在平原

五、日本帝國對台灣原住民的統治手段

日本人初始無法有效統治的部份主要是兩族的原住民,中北部山區的泰雅族,以及中南部山區的布農族,至日本人退出台灣為止,日本人唯一未征服的是一個位在3000米高山的布農族部落。

泰雅族生性兇猛,有獵人頭習俗,居住範圍又廣佈山區,布農族則多生活在2500~3500米高山,交通不便。

對日本人反叛最兇的是泰雅族。泰雅最兇悍,但泰雅族並無酋長、頭目,是採家族制。同一個家族與鄰近的親族聚居,彼此依山川界限劃分獵場、旱田。 如果越界,是自己親族還好,不然同是泰雅族間都會彼此攻擊獵頭。特別是泰雅的習俗是獵過人頭的男人才算勇士,才能娶妻生子。

所以日本人依泰雅族這種族群特性,將泰雅族依地域。家族分成好幾群,攻A群時連絡與A之前有過仇怨的B群與C群當先鋒。如果B群反叛,則找已順服的A群攻打B群。因為各群在日本人的擺弄下,歷次攻伐的殺親之仇造成彼此樑子愈結愈深,就不易集結反抗日本人統治。

而布農族是以同姓家族聚居,共分六大族群。同一氏族裡有耆老、有較聰明或勇猛的意見領袖成了頭目。日本人的做法是征服布農族,將布農族以給較好的旱田與獵場為由,將他們遷下山。但在好幾個新居地中,每地都混入六大社群的人,破壞彼此原有的家族階級制度。

比如A家族從耆老、頭目到年輕人、小孩,每個人在家族中的發言權、權利義務是定型的,但不同家族的人混居後,誰是老大?於是開始勾心鬥角,無法團結對外。這些日本人統治時的做法造成的族群內部恩怨一直延續到今天都還存在。

六、賽德克巴萊的背景故事及族群紛爭

日本人雖然做了很詳細的調查,但當時沒DNA這種東西,無法從血緣上做族群分類。因此只能從文化、語言、外觀上做區別。

日本人界定的泰雅族,主要是他們有獵人頭、崇尚祖靈、女性紋面、斷齒等共同特徵,不過在語言、生活習慣還是因分佈地域有部份區別,因此日本人將泰雅族又區分成泰雅族、泰雅族賽德克亞族東群、賽德克亞族西群。其中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山區,賽德克亞族東群在中部山區,中央山脈以東,賽德克亞族西群在中央山脈以西。

反抗日本人最力的一開始是賽德克東群,住花蓮太魯閣山區,日本徵伐近十年,死傷無數,最後結合西群部份人從西南兩側夾攻才征服。

征服東群後,西群霧社部份又因無法忍受日人高壓統治反抗,在一次紀念北白川宮親王陣亡的運動會時殺了100多名日本人小孩、老師與警察,這就是賽德克巴萊的背景,霧社事件。

這次反叛日本人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一直無法平叛,日本人一進攻反叛軍即躲進山區打遊擊,日軍連毒瓦斯都用上了。最後日軍採焦土戰術,所到之處村落屋舍、旱田的農作物全放火燒了,將反叛軍逼入絕境。糧彈將盡時,女性全部上吊自殺以節約糧食,男性有的繼續作戰,有的自盡,最終日軍才獲勝。

部分未隨同反抗或者投降的族人(多是老弱婦儒,壯年男子不是戰死就是被日本人押往另處凌虐),則被日人強迫遷離原居地,但在遷移過程中,日本人暗中通知東群一個部落,日本人征伐東群時(1914年太魯閣戰役),這個部落的人被霧社這些西群的人殺了不少彼此有仇。所以趁這個時候,在日本人放縱下,趁夜攻入宿營地,營地中被殺與自殺的共216人,因此雖是同一祖宗,賽德克東群與西群有部份部落彼此結下了血海深仇。

七、台灣政治解嚴與原住民族正名紛爭

近二十年來,台灣的原住民對日本人的族群分類有意見,因此有了很多的族群正名運動,目前正式正名的有16族。

就社會觀點來說,族群正名是政治解嚴後,原本被壓抑的原住民追求自我認同的一個過程,但就政治與經濟面來說,族群正名後,在政府資源大餅上可以分一塊,所以在爭取正名時,想獨立成一族的人必需做詳細的調查。

要正名,重新被認定為不同的族群,必需從風俗習慣、血緣、語言與歷史上證明你這個族與其他人不同。大清時的熟蕃,絕大多數是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系,被漢人同化嚴重,很多語言都消失了,因此好幾個平埔族系想要求正名一直沒成功。 平埔族是一個統稱,語言與文化可能有差異,但不大,據推測台灣至少曾存在超過30個平埔族系。

最早正名的是太魯閣族,原本是泰雅族賽德克亞族東群,他們提出他們雖然跟泰雅族一樣有紋面、斷齒及崇尚祖靈的風俗,但許多詞語發音上不一樣(差異比廣東話及普通話間的區別還小)

在正名時,政府讓他們自行選擇,看是要留在泰雅族還是當太魯閣族。但正名只限賽德克東群的人,東群裡就有部份部落有意見了。他們認為他們是從西群翻過中央山脈過來的,自立成一族變成數典忘祖,不過當時官方並沒意識到這些少數聲音,且因之前日本人造成的血仇,西群的人也不願出來討論他們原本同屬一家,所以還是讓太魯閣族獨立成一族。

但後來大家才發現,由九族分出來的第十族,可以在政府資源分配上多要他們自己的一份,於是賽德克西群的人也想正名了,但正名必需原住民委員會這邊同意才行,原本十族的人不願再增加新族群進來分資源大餅,因此除非有明確的族群特徵,不然會封殺掉新的族群正名要求,於是賽德克西群被要求是留在泰雅族中,或者併到同源的太魯閣族。但對賽德克西群的人來說,太魯閣族是他們分出去的(西群那邊有個小部落就叫太魯閣),哪有媽媽向兒子認祖歸宗的道理.而且當年的血仇,也讓他們不願意併入仇人那邊

另外在族群問題上,有些我們認為不嚴重的事,他們可能認為很重要

日本人初到台灣東南方的小島蘭嶼調查時,因語言不通,初見面時問他們是那一族,蘭嶼人聽不懂,於是調查的專家手指自己稱Nippon,再手指他們,問如何稱呼,蘭嶼人以為是問"我"字要如何說,於是回達"yami",從此被日本專家稱為雅美族,這個族與菲律賓北邊巴士海峽中的巴丹島群原住民語言相通,部落的口述歷史也說他們祖先是南方來的,應是同一族無誤。

這件事蘭嶼人一直很不高興,但日本人、國民政府官方一直如此稱呼,之前的政治環境不予許反抗官方的權威,就這樣被稱呼了幾十年

也是族群正名運動後,他們才爭取成功,改稱達悟族,在他們母語,達悟是"人"的意思。事實上,全世界許多原住民的族名,就是他們母語"人"的意思

八、原住民的生活與政治傾向

因為當年日本同化教育的緣故,現在部落中75歲以上的老人,不懂國語(普通話),但可以用日語溝通。現在的原住民,教育普及了,生活基本上跟漢人沒差多少,只保留一些傳統的文化。因山區生活不易,所以留在部落中的通常是小孩與老人。部落中最受尊重的是老師、警察或退伍軍人,這是因為經濟上原因,能唸上書的原住民孩子,多數去唸公費的師範院校、警校或軍校。

原住民天賦歌喉好,許多知名的歌手是原住民,如張惠妹、動力火車。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用Return to Innocence這首歌當大會主題曲,裡面部份人聲吟唱用的是台東卑南族老人唱的飲酒歡樂歌現場錄音,鬧出不小的風波。

國民黨來台後承接日本人對原住民的統治方式,初期延襲日本人給予部落頭人及其子弟政治、經濟與教育上的特權,因此掌控住部落的聲音。國民黨本應是對原住民土地掠奪與文化的迫害者,但民進黨掘起後,因民進黨一句不會講台灣話(閩南語)不是台灣人的大閩南沙文主義思想,將原住民逼到了對立面,所以原住民支持國民黨居多。

Q&A

Q1:與日軍戰鬥,原住民的武器多為冷兵器吧,當時霧社貌似有打獵火器,但火藥應該是受日本人控制的

A:那時的原住民用的是冷兵器為主,但日本人入台,清軍撒回大陸前,將大量的庫存槍隻販賣,有的給台灣民主國的抗日義軍,有的給台灣的原住民部落,所以,台灣的原住民手上有不少槍。不過幾十年過後,因缺零件維修與彈藥來源,比較現代化的後膛槍也被日本人收繳,故到霧社事件時,只剩下簡單的霰彈槍(烏銃)能用。有槍的原住民,多數有能力自製火藥。不過日本人攻台灣的原住民,不是因原住民手中的槍,而是因為地形。原住民往山裡一躲,埋伏山頭扔石頭就夠日本人受的了

Q2:台灣的原住民有啥好處?

A:高考,公務員考試,如果通過母語認證考試的可以加分

漢人65歲退休,原住民平均壽命短,所以55歲就能退休

政府機關與私企、國企,至少需僱用1%的原住民,違反者罰錢

地方政府如果被歸為原住民鄉鎮,政府工程優先由原住民承包

Q3:16個台灣少數民族的衣服漂亮不

A:阿美族的服裝最豔,其他的比較灰暗。阿美族,跟雲南的白族很像,燒陶的方式也類似,應該是同源的。

Q4:他們有祭祀活動嗎?

A:台灣的原住民因漢人入墾的關係,一直被漢人欺負。大清政府也偏坦漢人,日本人是殖民教育,管控很嚴。反而是西方的傳教士帶進醫療、文字(為了傳福音,要先解決書寫問題,所以用羅馬拼音保留原住民文字)、救濟物資,更重要的是挾背後母國的力量向大清政府爭取原住民的權益。所以,台灣的原住民,有9成以上信仰基督。 台灣全島的基督信仰也不過才3%左右而已。因基督信仰的關係,不能祭拜祖先,但傳統的慶典活動還在,每個族有各自的慶典,有的每年辦,有的2年或5年一次。

Q5:獵人頭習俗還有不?

A:16族中有13族曾有獵頭習俗,日本人來後全禁絕了。獵人頭這事在不同族有不同的意義。

一、強調勇敢(自我成就)

二、嚇敵人

三、當祭品

四、將人頭好好保存當自己的好朋友(幸運符)。泰雅族的習俗,獵到人頭後要好好保存,喝酒時也給他喝一些,有心事時對著人頭說。

底下是排灣族的人頭架照片,以前是擺在部落的路口,對於想對部落不利的人有嚇阻作用

Q6:原住民的土地(族產?)是在哪個時期得到法律意義上的界定?

A:日本人來台灣,清查全台灣土地,只要沒在大清登記產權的,全視為無主地,收歸國有。原住民本不為大清統治,沒產權,所以土地全被大日本佔了,日本人再分一些給他們。國民政府來後沿用相同政策。2000年以後(扁上台),推與原住民的新國與國關係,只要能找出是部落土地的證明(比如舊房子、舊耕地的水利設施)就發回給原住民。另外,只要是屬原住民所有的原住民保留地,只能賣給原住民。

Q:漢人與原住民關係

因漢人入墾侵佔原住民土地,以及在商貿關係中屢見欺騙原住民事件,因此傳統上對漢人並無好感,但目前關係也沒那麼緊張了。 我曾帶學弟妹參加阿美族的祭典,一個學弟為爭取現場原住民好感,在祭典中自我介紹是來自某某大學的「白浪」,在場的阿美人笑翻了。一問之下才知,阿美族用「白浪」稱呼漢人,但「白浪」的原意是壞人。

Q:高砂義勇軍

A:日本人在東南亞(南洋)的戰事,發現原住民的野外求生技術很牛(他們原本就在山林中長大),因此徵召大批原住民入部隊當偵察兵。有個阿美族人不知日軍戰敗,獨自在東南亞的叢林中生活31年,轟動一時。

推薦閱讀:

基隆市選舉地理分析(2009年~2016年)
余文樂以「台灣女婿」身份回家,余文樂與他的台灣妻子是怎麼相識的?
2009-07-25智慧東方 台灣易學大師劉君祖品讀易經
台灣媒體對李欣頻的深度人物採訪!
台灣掠影(14)

TAG: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