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剛經開示(七)

金剛經開示(七)(2010-07-03 17:48:09)

轉載

標籤: 佛教 分類:智悲佛網

《金剛經》開示錄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經

 堪布索達吉  傳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十六節課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佛問須菩提:「你是怎麼想的,能否以三十二相見到真正的如來?」須菩提答道:「不能,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到如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所說的三十二相,以勝義理來觀察時,並不是如來的真相,只是名為如來的三十二相。」

眾生由於無始以來的習氣雜染,現見的對境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凡夫只能看到不清凈的五蘊,而菩薩所見的,則是清凈的聖者法相。所以有些人對如來的身相有一定的執著,認為輪迴是不清凈的,而如來的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等具足功德,理應值得希求。(三十二相,《大智度論》、《現觀莊嚴論》及麥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門》中講得非常清楚,我講《中觀寶鬘論》時也介紹過,故沒必要一一解說。佛的「十力」,《入中論》解釋得比較詳細。「十八不共法」,在《智者入門》中講得很清楚。)

這種想法在名言清凈量面前,也是合理的,名言中確實有清凈與不清凈的差別。比如外道本師見釋迦牟尼佛具足十八種丑相,而迦葉尊者見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此在名言中,心清凈的人見佛相好圓滿,心不清凈者只能見到各種丑相。(其實,佛陀於多生累劫中修集福德,感得肉髻、白毫等殊勝的身相,丑相在佛身上根本沒有。)

現在很多人認為:佛的相好莊嚴最了義,沒有比這更殊勝的了,三十二相永遠也不會空。這種執著是不究竟的。從勝義的角度說,這種清凈量並不應理。為了遮破此種觀點,佛問須菩提,能不能以相好圓滿的色身見到如來的本體?須菩提不是一般的根基,他已證悟了佛和眾生的本性,所以回答說以相好見佛不合理。下面也會講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三十二相是色身的功德[5],《般若八千頌》云:「得色身者並非善逝,得法身者乃為善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云:「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不可以色身見。夫如來者,即是法身。」因此,以三十二相無法見如來,三十二相只是在菩薩和凡夫面前顯現的一種夢幻,了義佛經中並不承認實有,究竟的色身就是法身,法身沒有任何相好。如《華嚴經》中說:「諸佛法身不思議,無形無色無影像。」

總之,在名言上,諸佛菩薩具足三十二相,誠如《普賢行願品》云:「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但在勝義當中,色身的本性就是法身,根本沒有什麼相。有些人在講義中把法身與色身分開來講,這樣不太合理!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數的身體作布施,功德肯定非常大,但若有人受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以上,並為他人解說,此功德較前更為殊勝。」

前面提過兩次「以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作布施」,這裡是說「以恆河沙數的身體作布施」。前者是財布施,後者是極大布施(布施身體),功德都是無法想像,但與法布施比起來卻望塵莫及。這一方面可說明法布施的殊勝,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受持《金剛經》的功德。

《賢愚經》中記載,往昔世尊轉生為月光國王時樂善好施,一婆羅門聞名而至,告訴他:「布施外物的功德不是最大,極大布施才會令功德圓滿,你應將身體布施給我。」後來月光菩薩在鹿野苑的樹下施身時說:「我之身體於此樹下已布施過九百九十九次,加今此一回,正好一千。」可見,菩薩為了利益眾生,在漫長的歲月中,歷經苦行圓滿布施度。

本來,布施身體的功德極大,但佛陀在此說即使布施恆河沙數的身體,也不及受持《金剛經》四句偈的功德大。對此,藏地大德炯尼夏智是這樣理解的:「受持四句偈,並不是三心二意隨便念一念,而是通達最甚深了義的經義,然後再給別人宣講,才有如是大的功德。」這種解釋比較合理。受持有形象上的受持、真實受持兩種,形象上的受持,是表面拿著經文念「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裡卻胡思亂想、懷疑重重。這與別人千百萬劫布施身體比起來,功德超勝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完全通達了經文內容,並將之傳給別人,才能達到此處的要求。

六祖說:「一心念誦《金剛經》,能斷除我執、斷除妄想。」只有專心致志念《金剛經》,並對經義產生定解,方可斷除人我執和法我執,以及各種各樣的妄想,言下成佛。故而,如此念誦《金剛經》,才比捨棄身體的功德大,這也與炯尼夏智的觀點不謀而合。

世尊之所以這樣講,只是為了引發眾生的意樂,使其趨入《金剛經》。譬如對一點都不了解佛法的人,為了印證他的根基,可跟他說讀一遍《金剛經》有如是大的功德,等他稍微有所了解,再進一步說心散亂不行,應當精通經義、如理作意。否則,有些人什麼善法都不做,馬馬虎虎念一遍《金剛經》就完事了。

〖受持〗:「受」是領受經的意義,「持」是執持其中內容。光是口頭上念念,功德不大,我們必須要究竟通達經義。

在藏文中,此處是「受持、通達、繕寫、如理作意」。尤其如理作意十分重要,現在漢地念《金剛經》的人很多,如理作意的卻相當少,若自己連意思都不懂,怎麼談得上受持呢?《金剛經》的功德非常大,但只是有口無心地念,而沒有明白其中內涵,也不一定獲得如是功德。因此,大家要通過教理來通達它的本意。

第十七節課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

昨天講了以恆河沙數的身體作布施,不如念《金剛經》一偈的功德大。此時,須菩提聽到這部經的殊勝功德,深深地了解此經密意,生起極大歡喜心,悲淚俱下,陳白佛言:「稀有,世尊。」

〖涕淚〗:是從空性方面而言的。須菩提確實體會到這部經殊勝無比,當佛宣說其了義功德之後,他從心坎深處激動不已,《入中論》說:「若異生位聞空性,內心數數發歡喜,由喜引生淚流注,周身汗毛自動豎。」可見,須菩提是空性法門的法器,佛陀見到須菩提熱淚盈盈,已經流出眼淚了,可以給他宣講空性了!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f020e0100ky0s.html) - 金剛經開示(七)_飛龍_新浪博客

〖悲泣〗:是從大悲方面來講的。須菩提了知空性法門相當殊勝,但三界輪迴中的許多眾生無緣得聞,於是生起無比的大悲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就像佛經中所說:「大悲心是一切菩薩之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稀有〗:藏文中有兩個「稀有」,唐玄奘譯的是「甚奇稀有,世尊!最極稀有,善逝!」也是用了兩次感嘆。我們有些人也是這樣,以前沒有聽過《金剛經》,現在知道它的功德這麼大,也快要流淚了。

須菩提為什麼讚歎「稀有」呢?因為依靠這樣的空性,在凡夫相續中可以種下善根,遣除一切迷亂,斬斷生死輪迴,而一般的法門根本不具備這種功德。

《金剛經》的功德甚深稀有,但仍有無量眾生根本沒有聽過,甚至還誹謗《金剛經》、燒毀《金剛經》,所以我們很多人聽了以後,就流出了空性和大悲的淚水。好!我不能再講了,你們很多人都哭了。

「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佛陀您宣講如此甚深的《金剛經》,我從獲得慧眼以來,沒有聽過這麼殊勝的經典。」

須菩提是大阿羅漢,從預流果開始,就已經獲得了慧眼。肉眼只能見色法,而慧眼什麼都能看得到,可以見到眾生的心,也能聽到一切聲音。

當然,作為小乘阿羅漢,不可能完全通達空性,智慧肯定與大乘菩薩有極大差別。佛經中說:「聲聞所證空性,猶如蹄跡之水;菩薩所證空性,猶如大海之水。」由此可知,聲聞阿羅漢雖然證悟了空性,但境界並不是特別高。嘎瑪拉西拉說:「從這句話也能推出,聲聞緣覺還沒有通達最甚深、最究竟的空性。」

《金剛經》能斷除疑惑及有無執著,揭示一切法相不存在的真理,而且功德也非常大,如此殊勝之法,在小乘經典中根本找不到,須菩提也可能是第一次聽,因此覺得非常稀有。

我對《金剛經》十分有信心,但一直沒時間專門研究,現在趁給大家宣講,也看了很多《金剛經》的功德文,講了一些《金剛經》的甚深意義,確實感覺此經非同尋常,在漢地弘揚《金剛經》的法師非常了不起,聽受、持誦《金剛經》的信士也非常了不起。以前有人持誦《金剛經》時,我總覺得「可以可以」,但沒有注意它的功德大不大。現在對我來講,可以說從來到人間,第一次看見這麼殊勝的顯宗經典。

當然,密宗的方便方法更加不可思議,與《金剛經》比起來確實遠遠超勝。從無垢光尊者的教言中也可了知,只要將「系解脫」帶在身上,不用思維也能獲得解脫。但從顯宗的經典來講,《金剛經》是非常了不起的!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

「世尊,若有人將來聽聞《金剛經》,生起清凈的信心,同時也產生證悟的境界,當知此人的證悟並非一般,而是成就了世間上第一稀有的功德。」

我們成辦世間的瑣事或得到一些名聞利養,並不算是特別稀有,因為很多凡夫都可以辦得到,但如果對《金剛經》的功德生起清凈的信心,相續中產生實相智慧,這個功德是最稀有的。

〖信心清凈〗:什麼叫清凈的信心呢?認為《金剛經》十分了不起,是佛陀宣講的非常殊勝的法,這就是清凈的信心。什麼是不清凈的信心呢?一邊認為《金剛經》很殊勝,一邊又懷疑有沒有這麼大的功德,這種信心被疑惑所染污,所以不清凈。若誰對《金剛經》生起一種清凈信心,那他的相續中必定會生起實相的智慧——最了義、最究竟的證悟境界。因為彌勒菩薩說:「勝義諦唯一通過信心而證悟。」《華嚴經》亦云:「信為道源功德母。」

世間人成辦大項目、大工程,人們都會認為很稀有,其實這沒有什麼,行持善法有所證悟,才是真正的了不起。因此,希望大家能多觀自己的心來調伏煩惱,對上師三寶生起信心,產生真實的證悟境界。現在的人認為有神通很了不起,實際上外道鬼神也有這些,這不是特別值得讚歎。只有像六祖一樣,依靠對《金剛經》的信心而證悟實相,才是世間上最最稀有的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所謂的實相,並不是真正的實相,所以如來名為實相。」

在藏文中,此句之前還有「何以故」。連結上文,是在解釋為什麼相續中生起實相是第一稀有?因為「是實相者,即是非相」。凡夫之所以無法解脫,是由於執著相狀,被貪嗔痴束縛,被習氣遮蔽,而聖者並不會這樣,他境界中無有任何執著。炯尼夏智仁波切說:「無有任何實執的境界,才叫實相。」假如執有、執無,都不是最究竟的,《中論》云:「淺智見諸法,若有若無相,是則不能見,滅見安隱法。」智慧膚淺之人,只能見到諸法有相狀,或者沒有相狀,而無法見到遠離一切戲論的實相。

那怎麼樣才能達到實相的境界呢?《智慧品》中說:「若久修空性,必斷實有習;由修無所有,後亦斷空執。」先要長時間觀修空性,斷除執諸法實有的習氣;然後進一步觀萬法無所有,斷除對空性的執著,達到「若實無實法,悉不住心前,彼時無餘相,無緣最寂滅」的離戲境界。

總之,在真實義中觀察,相狀和實執了不可得。佛陀在了義經典中也說過,勝義中沒有真實之相,所謂的相,只是在虛幻的世俗法中暫時安立的,因為如來從來沒有說過一個成實之法。

第十八節課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稀有。」

須菩提說:「世尊,我現在聽聞、受持這部經典,並不是特別困難。最難得的是,將來末法五百年時,若有眾生聽到這部經,並能信解受持,這才是最為稀有的。」

為什麼這樣講呢?眾所周知,世尊在世時是果法期,佛法相當興盛,得果的現象非常多,經常有眾生得阿羅漢果、獨覺果、菩薩果。因此,無論從當時的時代、還是眾生的根基來講,能聽到《金剛經》不是非常難得,也不是非常稀有。(昨天須菩提說自己從得慧眼以來,從未聽過這麼殊勝的法,非常稀有。現在他又想了一下,說:「這也不是特別稀有,因為佛教很興盛,再加上我是解空第一,信解受持這樣的空性法門也不算難事。」)

或者按照嘎瑪拉西拉的解釋,聲聞證悟的空性範圍不是很大,只是一部分,所以須菩提說:「我聽聞經典而證悟的空性,境界不是很高,所以我與這樣的空性相遇,也不是非常稀有。而將來的大菩薩,依靠《金剛經》證悟究竟空性,才是最稀有難得的。」這也間接說明了聲聞證悟的空性範圍渺小,菩薩證悟的空性廣大無邊。禪宗經常說「解悟」與「證悟」,須菩提相當於解悟,顯現上只是理解了這種大乘空性,但還沒有真正現見,而將來的大乘菩薩卻會完全證悟。

〖後五百歲〗:這個概念前面已講過,漢地與藏地的說法較相似。還有些人解釋為:佛在世時佛法非常興盛,佛涅槃五百年後佛法也較為興盛,過此之後即為末法,因此「末法五百年」不是只有五百年,還可以包括很多個五百年。

有些經典中說,佛法有興盛期和隱沒期,但了義的經典中說,佛法永遠不會隱沒。如密宗《時輪金剛》中講:「所謂的末法,只不過是佛法在一處顯示滅盡,但實際上它又會興盛於另一處。就像陽光一樣,一處黑暗時,另一處必定有光明。」顯宗《不可思議經》云:「佛陀無滅度,佛法恆住世」。《涅槃經》中也有如是宣說。因此,這裡的末法五百年,是在有些眾生面前顯示的。

炯尼夏智仁波切在此處還引用了龍猛菩薩的教證:「知此諸法空性已,一切業果依緣起,稀有又此極稀有,稀奇又此極稀奇。」確實是這樣的,佛在世時聽聞到《金剛經》,並不是特別稀奇,但現在時代五濁特別猖盛,我們有緣聽到這個法門,領悟到空性不可思議的法味,那真是非常稀有。

有些世間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覺得發大財、得高位、有名聲是非常稀有。其實這是小事情,真正稀有的是什麼?在如此惡劣的末法時期——佛已涅槃多年、行持佛法的人越來越少,我們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聽到空性法門,獲得解脫輪迴的空性智慧,體會佛法不可思議的甘露勝味,才是稀有當中的稀有。因此,佛法並不是口頭上會說就可以了,相續中要真正感受到諸法實相。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為什麼說這種人稀有呢?因為此人通過聞思修行獲得了正見,已經遠離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沒有這些相的話,當然是最高的境界了。三界輪迴中的眾生始終擺脫不了煩惱,原因就是執著這四種相,如果斷盡了這四種相,就會遠離一切痛苦。所以空性法門聽得越多、修得越多,獲得的利益就會越大。有些人當下即可斷除我執,有些儘管不能當下斷除,我執也在日益減少,乃至滅盡,這就是世間上的第一稀有。

正如前面所言,對自己的執著叫我相;對他人的執著叫人相(如「這是我們學院的人」、「我們都是中國人」、「人類應該怎麼生存」,這些都屬於人相);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個眾生,對眾生的執著稱為眾生相;執著自他的壽命是壽者相。(很多人都特別怕死,這次念長壽咒,大家特別認真,還沒到統計的時候,有些人已經念完十萬多了,這就是執著壽者相。)如果證悟了空性法門,這四相就沒有了,憨山大師在《金剛決疑》中解釋得非常好,他說:「四相本是如如,了此即見法身矣。故曰,能離一切相即名為佛,此真稀有也。」

推薦閱讀:

《金剛經》第二十八講——不存在 使解脫成為可能
含萬樓樓主的【金剛經】
《金剛力功》月字功之練法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七十九集)
龍多仁波切法音 | 漫談金剛舞(下)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