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鼎食,鬱郁人文
(4)投壺、流觴、酒令、羯鼓傳花——豐富多彩、健康優雅的宴飲遊戲宴飲亦為宴樂,有世俗歡樂性的一面。華夏先民在追求宴飲歡樂的時候,有不凡的追求。華夏傳統文化講究樂而不淫,講究分寸與中和之道,華夏宴飲中流傳最長久的宴飲遊戲,多是將歡宴之樂與風雅之趣相結合的遊戲類型。如:投壺。投壺本為禮,自漢代以後禮的意義下降而歡樂的成分增多,即使如此,投壺仍然是一種富有風雅之趣的宴飲遊戲活動。
流觴賦詩,無對者罰酒。本是從山野清溪的曲水流觴(案:亦為上巳日民俗。)而來,雖移入室內少了些自然的靈氣,但仍不失酒洌詩香的良好宴飲文化品位。羯鼓傳花是至今仍然流行的宴飲遊戲,當然,古時傳花更為講究,常在行令時設一架鼓,令官持花在手,發令擊鼓。以上的宴飲遊戲,也可以歸入廣義的酒令之中,而狹義的酒令遊戲多是文字令,也是雅令的主要形態。文字令的種類非常繁多,古典文學作品中也常有描述,有研究者對這些酒令進行了概括,這裡舉幾例:數字詩令:背誦古詩一句,四言、五言、七言不拘。句中須含數目字,多者為佳,有一數目字者罰。某字詩令:如「春字詩令」。每人吟詩一句,要求「春」字在句首,合席依次輕吟,如「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城無處不飛花」。也有要求每人吟詩一句,第一人所吟之詩句必須「春」字居首,第二人所吟之句春字居二,依次而降至「春」字居第七字後,再從頭起。如「春城無處不飛花」,「新春莫誤由人意」,「卻疑春色在人家」,「草木知春不久歸」,「十二街中春色遍」,「昨夜日日典春花」,「詩家情景在新春」。左右離合令:據《大業拾遺記》,隋煬帝曾在宮中舉行小型宴會,行拆字之令,以「左右離合」為令格。當時沓娘侍於煬帝之側,煬帝說:「我取『沓』字,為十八日。」沓娘還令,拆「羅」字為「四維」。煬帝回顧蕭妃說:「爾能拆『朕』字乎?不能,當醉一杯。」蕭妃從容答道:「移左畫居右,豈非『淵』字乎?」斷章取義令:據《遊仙窟》,唐中宗時,有一張生夜投崔女郎之舍,與五嫂、十娘共行酒令。五嫂宣令說:「賦古詩,斷章取義,惟須得情。若不愜當,罪有罰科。」十娘遂命行令:「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詩經·關雎》一章,寓求歡之意。張生還令:「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以《詩經·漢廣》一章,寓欲求而無由之意。五嫂於是再還令:「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以《詩經·南山》一章,表示願作津梁,通男女之好。一字令:據《全唐詩》卷879,令狐楚曾邀顧非熊共飲。令狐楚知顧非熊捷辯,遂改一字令試之。令狐楚所改令云:「水裡取一鼉,岸上取一駝,將者駝,來馱者鼉,是為駝馱鼉。」共五句,句尾字同用「駝」音。顧非熊還令:「屋裡取一鴿,水裡取一蛤,將者鴿,來合者蛤,是謂鴿合蛤。」亦五句,句尾字同用「鴿」音。令狐楚聞之大奇。(5)大羹、玄酒——杯箸之間的慎終追遠傳說黃帝升天之前,嫘祖領著一些婦女拿來了陶碗,提來了玄灑,一人一碗。黃帝站在仙台上,面向大家,舉起盛滿玄酒的陶碗,人們也都一一舉起,祝福後,一飲而盡。《禮記》中也有「玄酒以祭」的記載。古人也常用「大羹玄酒」比喻文章詩詞的淡雅古樸。大羹為何物?玄酒又是什麼酒?學者王仁湘先生在其飲食文化專著中介紹說,大羹即無味的肉羹,玄酒即清水。為什麼這兩樣平凡的東西受到華夏先民如此的重視呢?在崇尚禮制的周代,與飲食相關的一系列禮儀制度,是周禮的重要構成內容,正所謂「禮始諸飲食」。孔子遵禮行事,他有一句我們現在都還常常念叨的話:「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講的就是一條貴族們必須遵循的食禮,是說進食時落座的席子要鋪平正,享用的肉菜要切割得有模有樣,不然這飯就沒有必要吃了。「大羹」與「玄酒」,就是周代食禮中的必備之物,是兩樣很特別的食飲。玄酒在貴族們的飲食中有很重要的意義,《禮記·禮運》說進食時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比其他好酒更受重視。又說「玄酒以祭」,是說舉行祭祀時一定少不了玄酒。在《禮記》的其他食禮條文中也提到玄酒,說玄酒要用漂亮的酒器盛裝,並說「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何謂「玄酒」,清水而已,以酒為名,古以水色黑,謂之「玄」。太古無酒,以水為飲,酒釀成功後,水就有了玄酒之名。周禮用清水作為祭品,表現了當時對無酒時代以水作飲料的一種追憶,並且以此作為不忘飲食本源的一種經常性措施。這祭法的施行,可能在周以前就有了很久遠的歷史,應當是產生於更早的史前時代。再說大羹。羹是中國古代很流行的饌品,它是將肉物菜料一鍋煮的食法,尤其是在油炒方法沒有推行的時代,人們享用的美味多半是由羹法得到的。《儀禮·士昏禮》說,大羹要放在食器中溫食,又說大羹溫而不調和五味。《周禮·天官·亨人》說,祭祀和招待賓客都要用大羹和羹。何謂「大羹」?注家以為是煮肉汁,而且是不加調味料的肉汁。用大羹作祭品,同用玄酒一樣,也是為了讓人能回憶飲食的本始,同時也是為了以質樸之物交於神明,以討得神明的歡心。招待賓客亦用大羹,則是很尊貴的饌品,而且還要放在火爐上,以便在用餐時能趁熱食之。由於大羹不調五味,熱食味道略好一些,所以須放在爐火上。考古發現過不少周代的爐形鼎器,器中可燃炭,可能就是用作溫熱大羹的,考古學家們稱它們為「溫鼎」。我們不知道史前人類只限於享用大羹玄酒的時代延續了多久,恐怕要以百萬年計。換句話說,人類歷程中的絕大部分時光都是在無滋無味中度過的。當以甜、酸、苦、辣、咸這五味為代表的滋味成為人類飲食的重要追求目標時,烹飪才又具有了烹調的內涵,一個新的飲食時代也就開始了。這個時代的開端並沒有導致大羹玄酒完全從飲食生活中退出,這與華夏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密不可分。服制中以並不「方便」的衣裳製為最高等級,直至通裁袍衫時代,仍要施橫闌作闌衫,就是取其古意提示人們不忘文明傳統。大羹玄酒的意旨如出一轍,其中滋味絕非酸甜苦辣所能描繪。一個在餐桌上擺上大羹玄酒的民族,是一個懂得文明傳統與歷史追憶的民族。當華夏的人民厭棄羹玄的無味將其打落在地,華夏就已經不再是真正的華夏。(6)茶——天、地、人間的人道、心道茶與酒、與宴密不可分。茶道是真正華夏原創的文明,日本茶道不過效顰之作。茶道無既定之義,若其可定義則茶道已無存。但是人人心中皆可有茶道之義,我以為,茶道無道,茶道即人道,茶道即心道。人心思茶,則茶道生。人心無茶,雖葉如海、器如山、茶經累牘,則茶道已無存。茶葉無需名貴,茶器不必奢華,但獻茶飲茶之間,以下事物不可或缺:茶葉需凈,茶器需凈,茶水需凈,飲茶之人,其心亦需靜。羹玄、茶道,華夏宴飲最神秘微妙的結構元素。(7)几案之間,天地之外——宴飲佳境的鋪陳造設宴飲環境也是文化,它展示了一個民族是不是真的熱愛生活、懂得情調。宴飲環境分為本體環境和外部環境,本體環境是由桌、椅、幾、案等構成的飲食承托環境。外部環境則是房屋、溫度、天氣、季節等要素構成。先說本體環境。與席居正坐的起居方式相協調,華夏傳統宴飲長期使用幾、案等宴飲傢具。每人面前一張食案,席地正坐,這就是華夏傳統宴飲最具標誌性的形態。莊重、古雅,充滿了文明古國的獨特文化氣象。漢代木案
翹頭案
戰國渦紋案
三國演義中的食案
當代中國人宴飲,多是在酒樓或家庭的宴會廳,門窗緊閉只以空調這種工業機械與外部污染重重的城市空氣做交換,大屏幕電視,卡拉OK,人聲鼎沸,壓抑、窒息、嘈雜。而華夏先民則要有情調得多。于山水之間設飲歡宴,盡得清風明月之韻,天人和諧之氣。也難怪古代詩人把酒臨風便得佳句,如果讓李白整天悶在KTV包廂里喝洋酒,想必他一句詩也憋不出來。除了純自然的環境,還有半自然的環境,臨江樓閣、臨水軒榭、清風涼亭……在偉大的華夏傳統建築中,先民臨風把盞,遠方山雨欲來。華夏傳統文化深得天人和諧之道,講究天地人三者氣韻的貫通,以宴飲文化觀之亦是如此。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微妙的現象,在華夏傳統宴飲場合,不管在哪裡,很少有掩門閉窗的。其中奧妙,難以盡言。即使在純室內的宴飲環境,華夏先民也絕不會隔斷與自然的聯繫,飲食佳境的造設,也是著眼於天人的溝通與和諧。《開元天寶遺事》說,唐代楊國忠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挾纊者。」宴席周圍放上冰雕,造成一種十分涼爽的環境,那些身體稍弱的人甚至要穿上棉衣赴宴,可見降溫效果也是很明顯的。《杜陽雜編》提到同昌公主宴客,方法奇絕。說公主有一日在廣化里設宴,擺滿了美味佳肴,可天氣太熱,於是公主讓人取來澄水帛,以水蘸之,掛於南軒,冷得滿座人都想多穿點衣服。這澄水帛長達八九尺,像布帛一樣輕細,薄得透亮,因裡面有龍涎,所以能消暑毒。在宋代,酒樓食肆也採用了調節溫度的措施,改善了飲食環境。據《東京夢華錄》和《夢粱錄》等書記載,不論是汴京還是臨安,酒樓食店大門有彩畫,門內設彩幕,店中插四時花卉,掛字畫,夏天增設降溫的冰盆,冬天添置取暖的火箱,使人有賓至如歸的良好感覺。(8)美食、美器——華夏宴飲食具的美學意蘊宴飲食具也是華夏宴飲文化的獨特風景。美食與美器的諧和,是飲食美學的追求的境界。有人把華夏宴飲食具之美概括為彩陶的粗獷之美,瓷器的清雅之美,銅器的莊重之美,漆器的秀逸之美,金銀器的輝煌之美,玻璃器的亮麗之美。還有人說,漢代飲食具很好地體現了博大雄沉的藝術特徵。無論是北方地區的彩繪陶器和釉陶作品,還是南方楚人富麗空靈的木漆器,都透出秦漢時期氣吞山河,上九天究九泉的大氣風範。至於唐代的金銀器和瓷器食具,更顯示出包容萬物,有容乃大的胸襟,飲食具造型的豐富多樣與裝飾題材的包羅萬象,正是大唐盛世的真實寫照。而宋代官窯瓷器的潔凈雅緻,則反映了文人士子的心態,與民間極富生活化的風格恰成對比,大俗大雅之風並行而不悖,這種時尚一直影響明清各代,但清代青花瓷器對宋風的摹擬卻是多了匠心而少些靈氣,技術上的高峰卻意味著藝術上的敗筆,這雖然是一個諷刺,卻也是藝術發展的必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青銅飲食具。爵、鼎、簋、觚、豆、樽、觶、匕,等等,又以鼎和爵最有代表性。鼎為炊煮具,爵為飲酒具。這些器物的造型之美,在華夏宴飲文化中留下了精彩的篇章,也構成了華夏宴飲獨特的風貌。(9)碧筒飲、解語杯——饗宴歡飲的清雅韻致不愧是一個富有情調的東方民族,我們的先人真正地知宴、善飲。在宴飲時發明了許多富有清雅之趣的飲酒方式。學者王仁湘先生考證說,古人創造有不少雅緻的飲食方法,增加許多樂趣,使人在飽腹之時精神也得到愉悅,達到和神娛腸的目的。歷代好酒者有不少飲酒的招式,不斷翻新的花樣讓人體味到酒之外的一些新滋味。如《因話錄》提到唐代宰相李宗閔設宴,暑月臨水為席,以荷葉為酒杯。將盛滿美酒的荷葉繫緊,然後放在人嘴邊,用筷子刺一孔飲下,如果一口喝不完則要重飲一次。荷葉為杯,以筷子刺孔而飲,還不準灑漏,否則要挨罰,挨罰者當不在少數,皆大歡喜。以荷葉為杯的飲法最早出現在曹魏時代,當時有人設宴飲酒,用荷葉為杯,以簪刺透葉柄,以柄為管吸飲,稱為「碧筒飲」,那感覺按古人的說法,是「酒味雜蓮氣,香冷勝於水」。蘇東坡亦好此戲,也曾戲飲荷葉酒,並有詩記其趣,言「碧筒時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宋人林洪《山家清供》將用荷葉飲酒稱之為「碧筒酒」,以為暑月泛舟,風薰日熾,暢飲碧筒,「真佳適也」。元代張羽還有《碧筒飲詩》,詩句曰:「采綠誰持作羽觴,使君亭上晚樽涼。玉莖沁露心微苦,翠蓋擎雲手亦香。飲水龜藏蓮葉小,吸川鯨恨藕絲長。傾壺誤展淋郎袖,笑絕耶溪窈窕娘。」荷葉能當酒杯,荷花也是可以作酒杯的,古人也曾有過嘗試,另有味道。陶宗儀《輟耕錄》說,有一種將酒杯放人荷花內再進飲的新奇方法,作者還親口體味過,感覺很不錯。方法是折正開荷花,置小金卮於其中,命歌姬捧以行酒。客人就歌姬手中取荷花,左手執枝,右手分開花瓣,以口就飲。陶宗儀說這荷花杯的風致又遠在碧筒之上,名之為「解語杯」(案:如此說來,宋代汝窯的蓮瓣碗或許同以荷花為杯的飲酒方式存在著一定聯繫。)。飲者聞到的有酒香、荷花香,清醇的感覺一定很美。唐人稱荷花為解語花,所以這裡就有了「解語杯」的雅名。解語花也是美人的代稱,美人持解語杯行酒,這也就是美人杯了。古人還有直接以果殼果皮作杯飲酒的,也極是雅緻。林洪《山家清供》提及的香圓杯即是,說謝益齋其人雖不嗜酒,嘗有「不飲但能著醉」之句,也就是說酒不等到喝進肚裡就醉了。有時他書余琴罷,讓左右為他剖香圓作二杯,還刻上一些花紋,倒上皇帝所賜酒勸客人喝,味道清芬靄然。香圓果為長圓形,味酸不美,剖作酒杯,說它美在金玉之上,所言雅緻而已。《清異錄》還提到五代後唐國君以新橘皮作「軟金杯」事,用大半個橘子皮斟酒,情趣又與荷花香圓不同。國君高興了,還拿這橘杯恩賜近傳,作為褒獎。(10)豈曰無酒,與子同飲。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華夏飲宴之禮,服章是極重要的元素。飲酒禮、燕禮及各種宴飲場合,不著漢服禮服出席是不可想像的。飄逸典雅的漢服,與正坐、分餐、几案、樂舞等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優美的漢民族宴飲風情畫卷。組圖:古畫中的華夏宴飲(請點擊小圖瀏覽大圖)
第二部分:復興華夏宴飲禮的思考復興華夏宴飲,其思路就是直接抽取上述華夏宴飲的優秀結構要素加以整合,同時保留現行宴飲方式中積極、可用的部分,結合實際,使我們的宴飲方式得以新生。新型的華夏宴飲,應實現「禮」的合理、適度復歸,剔除現行宴飲中庸俗、不健康的成分,由於禮元素的上升及禮對宴飲文化品質重要的提升作用,我們將這種復興後的宴飲方式稱為「華夏宴飲禮」。為什麼我們要「設計」一套宴飲方式呢?因為考察古典宴飲,沒有任何一種宴飲方式可以全盤照搬,每一種傳統宴飲,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過度宣揚等級觀念,有的高調鼓吹貴族意識,有的過於奢華,有的極其繁瑣,再加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形態的數千年演變,許多宴飲方式已經失去了依存的社會結構基礎,比如,鄉飲酒禮是建立在周代行政區劃分的基礎上,地方長官鄉大夫在鄉學庠(或序)中舉行的賓興賢能之禮。再如燕禮,也是家裡在卿、大夫、士等各種古代社會階層結構之上。最理想的宴飲方式多於唐代以前,但青銅製用品如鼎、豆等異常繁多,殊難實行。因此,照搬甚至「微調」式的繼承方式沒有必要也並不可行,如果我們還想從華夏優秀宴飲文化中繼承一點什麼的話,較大的重組和整合過程不可避免。需要說明的是,本方案所稱宴飲,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實行的宴飲方式,不是表演性的「宮廷燕禮」「鄉飲酒禮」等傳統宴飲禮儀。華夏宴飲禮及宴飲方案,其思路和設計原則有:1.「禮」與「樂」動態消長、可伸縮的文化彈性。我們設計了一套「禮」與「樂」並重的標準型宴飲方案。其適用場合大致為家宴、日常聚會。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場合要求,進行靈活的增、減、損、益,即可成為適合該場合的宴飲方式。·增加禮儀的比重,擴大規模,提升結構要素質量,即可用於節慶、慶典、盛大宴會等莊重場合。·增加歡樂性的比重,簡化結構要素,即可用於一般聚飲、休閑餐飲,最簡化形態下還可用於家庭日常餐飲。2.禮儀前置原則禮儀性的程序放在宴飲的第一階段,以使宴飲者首先安心寧神態度莊重起來,定下莊重典雅的基調,然後再引入歡樂的宴飲要素,使人們能充分享受宴飲歡娛。3.禮法、禮器的適當引入為表示對華夏文明傳統的尊重和敬意,同時讓人們親身踐行謙和鄭重的華夏禮儀,標準型宴飲禮中首先進行的是經過簡化的「一獻之禮」,分為獻、酢、酬三個環節(案:即主人獻賓、賓酢主人、主人酬賓。),這樣,宴飲序幕初開,人們就可以通過相互的敬酒體會人與人發自內心的相互尊敬。禮器主要是香爐、陶碗,陶碗中盛大羹、玄酒。香爐是烘托氣氛,並以祈福之用。大羹、玄酒則是追思華夏文明傳統和宴飲源流,體現對華夏文化的敬意及對華夏先民的感恩。直接繼承古時的做法加以簡化。4.真誠性原則宴飲應基於人與人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意,基於人際之間真誠交流的美好願望,而不是相互利用、口是心非、動機複雜。不想發起宴飲者不必勉強為主,不想赴宴者不必勉強為賓,我們謝絕一切心有旁騖者對我們提供的方案的嘗試和踐行。換言之,華夏宴飲禮是一種真誠、莊重、自發、自願、輕鬆、愉快的禮儀宴飲文化活動,做不到的人們不必實行。5.可變通原則方案中提供一種標準的做法,但這種做法是可以變通的。比如,宴飲標準坐姿為正坐,但是實在不習慣的話可以以各種方式變通,比如改為趺坐(盤腿坐),仍不習慣的還可以用矮凳。6.「不醉」原則我們堅決反對酗酒、過度醉酒、飲烈性酒、逼酒和被迫飲酒,提倡飲酒應完全自發、完全自願,不應有任何形式和任何程度的強迫和不自願現象。所以,本方案提倡和要求「不醉」原則,具體內容是:飲酒應完全自願,不能飲或不適飲者可以茶、水、飲料代替。在宴飲的各個環節,這些代替性飲品均可。當然,一獻之禮等禮儀性環節,宜用水而不是甜味飲料。反對飲用烈性酒。不提倡醉酒,提倡各人自我控制,並設主人為「監酒」(案:《詩經·小雅·賓之初筵》有「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監」與「史」分別負責監察和記錄酒後失德之事。),防止宴飲者醉酒。沾唇原則:在宴飲各個環節需要用酒時,若宴飲者不想多飲則沾唇示意即可,任何人包括主人均不應表示異議。即使在一獻之禮環節,酒令、投壺、傳花等「罰酒」環節,沾唇即可表示完成罰酒,任何人均不應提出任何異議。任何形式和程度的不自願、逼迫現象,都是直接嚴重違背我們復興華夏優秀宴飲文化的初衷,都是極其不應該的。7.莊重為主,歡樂恰如其分的原則反對在酒令、傳花、投壺等宴飲歡樂環節過分喧鬧,大呼小叫,反對以色情段子、庸俗笑話、低級趣味的東西做酒令取樂。新型華夏宴飲禮講究禮儀和文明,歡樂應適度和恰如其分。抽煙、吐痰、亂吐食物等陋習更不應出現。8.話題約束原則宴飲禮畢竟是一種禮儀,其歡樂性的一面其意也在放鬆身心、愉悅交流,所以話題應以各種莊重典雅、輕鬆愉快、具有文化內涵的話題為主,涉及利益訴求、人際矛盾、重大政治、激烈爭議、沉痛哀傷等內容的,可能影響宴飲氣氛的話題應予避免。9.服飾禮儀原則參加華夏宴飲禮,應著正式的漢服禮服或盛裝。如男子玄端、深衣、袍衫類。女子深衣、襦裙類。西裝、牛仔服、休閑服、西式晚禮服等服飾是不協調不適合的。10.健康、適度、節約原則宴飲不應鋪張浪費,過於追求奇巧。標準的方案中,每人四道菜肴(兩道涼、兩道熱),一道湯羹,之以主食(米飯或麵食等),足夠一人食用。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等,不應食用。第三部分:新型華夏宴飲禮操作方案本方案適用於一般宴飲場合、主人邀請眾賓的家宴場合,用於其它場合時需相應調整損益。(一)宴飲禮的準備1.主人的設定宴飲禮應有主人,他是宴飲的組織者和安排者,宴飲禮儀和氣氛的引導者和協調者,同時也行「監酒」的職責。他也是宴飲費用的承擔者,如果是AA制的宴飲,可推選一人為主人負責相關事宜。相應地,其它參加者皆為眾賓。其中,以最年長者為眾賓之首。以下簡稱「正賓」。2.環境選擇和場地布置按照前面的分析,自然環境如山野涼棚、平坦山林自是最佳。如在室內舉行時,宜選擇各種古典式建築,能臨水處更好。水濱樓閣、臨水軒榭、寧靜園林等都是極佳場所。場地布置分為兩種,當有主人和合適的眾賓之首時,採用品字型布置。即,迎門方向安置兩張食案,然後將其它的食案向門的方向延展,相對排列。當沒有主人和合適的眾賓之首時,採用對稱型布置,將所有食案相對排列成兩列即可。華夏宴飲禮示意圖
(1)食案食案是具有華夏傳統特色的宴飲傢具。它是一種低矮的食具,案與幾不同,幾在古時多指一種可依憑的卧具,具有撐托作用時,幾的腳與撐托面成直線,案則是縮入案面。隨著傢具的發展,几案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為了方便,我們把這類低矮的可盛托食盤的傢具通稱食案。由於中國傢具的演變,高桌大椅早已是傢具的主流,市場上專門製作的食案較少,也多不純正。若購買不到滿意的食案產品,也可以提供造型圖案請傢具商代制。我們建議,有行華夏宴飲禮的實踐者或文化單位,可以製作一批食案在家中的餐廳長期布置、長期使用。實際上,從耗費來看,這要比購買一批高檔的現代餐廳傢具小得多。作為變通的方法,也可以以常見的木茶几代替。總之食案的要求是,低矮,適合正坐時在面前放置食具即可。華夏宴飲之禮,需布置食案若干張,其中兩張為主人和正賓食案,其它為眾賓所用。(2)坐席、坐墊每張食案後,放一小塊地毯為席。席上加柔軟的坐墊以供正坐(即跪坐)之用。為了舒適,可以加大軟墊的厚度,一般來說,越厚的墊子,正坐越舒服。如果實在不習慣正坐,可以變通採用盤腿坐,此時注意以漢服下擺覆蓋遮擋。宴飲時注意靠近食案,避免食物撒在地上或衣服上。考慮到國民同胞大多不習慣正坐,我們還專門嘗試設計了正坐專用軟墊(設計者:天漢網管理員百里奚),可使正坐更加舒適一些,具體做法如下:軟墊呈緩坡狀,前緩起後銳下,前厚2寸,高至6寸左右時到達頂峰,然後銳直下切(具體高度可製作時調整)。正坐時,將腳踝放在最高點之後,自然下垂。形狀如圖
(3)香爐、陶碗、茶碗香爐一具,安置在場地中央。小型陶碗(能盛2兩酒的容量即可)若干個,每人每張食案上放兩個,分別盛大羹一份、玄酒一份。若無陶碗,可以很小的瓷碟代替。玄酒即清水(經煮沸)。大羹的製作,建議取豬肉少許,以清水燉成羹,注意不要加鹽在內的任何調味料。大羹不用燉很多,只是象徵性品嘗,每人少許即可。燉好後,盛入很小的陶碗中,與玄酒並放在食案左前位置。方案中首尾皆用茶,需準備茶碗若干(案:飯後飲茶有礙健康,個人建議飯後使用極淡的茶或其他象徵性飲料。)。羹玄、菜肴、茶碗在食案上的擺放順序為:左羹玄、右茶器、中菜肴。明代宣德銅香爐
(4)菜肴、菜盤、酒爵、筷、匙我們提倡豐儉合宜,反對鋪張浪費,本方案建議的菜肴搭配為:每人兩盤冷盤,兩盤熱菜,一份主食(米食或麵食),一道湯羹。具體菜肴品種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確定,並可根據季節不同自行調整,但總的原則是,豐儉適當,夠吃即可,杜絕過度奢華和浪費。菜盤以普通瓷盤即可。筷、匙皆無特殊要求。因為是分餐制度,所以烹飪菜肴時應避免那些不便分餐的菜品,菜肴烹飪完畢,分在若干盤中備用。上菜順序與日常餐飲一樣,先涼後熱,最後主食和湯。在食案上同時放置一個殘菜盤,吃到的魚骨等物放在盤中,不要吐在案上或地上。華夏宴飲禮採用的飲酒器是酒爵,市場有售,每人應準備酒爵一隻。3.樂舞、遊戲的準備可根據情況,選擇準備、安排以下活動:(1)樂舞一琴(箏)一簫,即可做一小型古樂表演,演奏曲目以詩經音樂為上,也可以演奏其它華夏經典曲目。我們提倡人人平等,由於宴飲不完全是一種禮儀,我們把演奏音樂的人稱為「樂者」而不是「樂工」。考慮到演奏的實際需要,樂者可先行進餐,在宴飲正式開始後專心為眾賓表演音樂節目。為表感謝之意,主人在與眾賓行一獻之禮前需代表眾賓向樂者獻禮。華夏宴飲舞蹈,主要有踏歌表演、以舞相屬、酒令歌舞、劍舞等,由於舞蹈復興的方案正在整理設計中,暫無法提供詳盡的研習方案,請關注我們推出的漢民族舞蹈傳統復興計劃的進展情況。(2)投壺我們已經整理設計了投壺禮的操作方案,具體辦法請參見《雅歌投壺,射之細也——漢民族傳統禮儀「投壺之禮」操作方案》一文。(3)傳花小鼓一面,鼓槌一柄。絹花一朵。(4)酒令可先行研習(5)其它盡展才藝、和諧交流。酌定。4.漢服禮服的準備與漢族禮儀的學習依前述著裝原則,主、賓、樂者皆穿好合適的漢服。學習宴飲禮中需行的漢族禮儀動作:揖禮: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頷首禮:答禮,用於受禮者對施禮者的答謝。叉手於腹部,微微的鞠躬頷首。(二)新型華夏宴飲禮的詳細程序此程序為建議程序,是根據古禮做法結合復興華夏宴飲的相關要求整理而成。1.禮宴準備按照前述要求,在宴飲場所安置好食案,席墊、擺放好香爐,放置好大羹玄酒、首上菜肴、酒爵、筷、匙。安置好樂者席,樂器。2.賓主、樂者入席賓主、樂者脫鞋進入場地,相互揖讓後正坐於自己的席位上。3.敬茶禮侍者奉托盤,盤中放茶碗。主人從眾賓之首、樂者開始依次向眾賓敬茶。先向客人行揖禮,再端上茶碗敬奉。客人應起身接過放在食案上,再向主人回揖禮答謝。主人不必再答禮,直接向下一位客人敬茶即可,直到全部敬完。主人返回席位,舉杯與眾賓飲茶。4.主人與樂者一獻之禮主人起身,代表眾賓向樂者行一獻之禮。一獻之禮按古法比較繁瑣,這是取其意而做簡化,分為獻、酢、酬三個環節。主人向樂者獻酒稱為「獻」,樂者回敬主人稱為「酢」,主人先自飲,再勸樂者一起飲,稱為「酬」。做法為:主人起身,於盆中洗手並拭乾,此時樂者也應起身。主人先向樂者行揖禮,向樂者的爵中斟酒,高高舉起敬獻給樂者,樂者行揖禮後接過而飲。雙方頷首互答。主人歸位而立,樂者離開席位,於盆中洗手。再到主人席位前,向主人行揖禮,向主人的爵中斟酒,高高舉起獻給主人。主人行揖禮後接過而飲。雙方頷首互答。樂者歸位而立,主人再次離開席位,於盆中洗手。再到樂者席位前,向樂者行揖禮,再向樂者的和自己的爵中斟酒,將樂者的爵高高舉起獻與樂者,樂者行禮後接過,主人自飲,再勸樂者同飲,飲後雙方頷首互答。主人歸位。樂者坐下。樂者已與主人完成一獻,可開始演奏音樂。此後的其它活動基本不再參與。(為了方便,可以將本過程再次簡化,主人「獻」即可,不再酢、酬。)5.大羹玄酒禮主人說,有請諸位起身,行大羹玄酒禮。眾賓起身而立,賓主一同持小陶碗高舉,將玄酒灑些於地上做祭酒,然後坐下,食用大羹,然後飲玄酒。6.賓主行一獻之禮主人起身,於盆中洗手並拭乾,此時眾賓皆起身而立,侍者為眾賓爵中斟酒。主人歸位,向身邊的眾賓之首行揖禮,再向眾賓行揖禮,眾人作答。主人為正賓爵中和自己爵中斟酒,高高舉起獻與正賓,正賓接過,主人再將自己的酒爵舉起向眾賓示意,大家同飲,飲後頷首互答。主人立,正賓起身(此時不用凈手),向主人行揖禮,主人揖謝。正賓為主人斟酒,敬與主人,主人接過而飲,飲後頷首互答。正賓歸位。主人再起,於盆中洗手並拭乾,此時眾賓皆起身而立,侍者為眾賓爵中斟酒。主人歸位,向身邊的眾賓之首行揖禮,再向眾賓行揖禮,眾人作答。主人為正賓爵中和自己爵中斟酒,高高舉起獻與正賓,正賓接過,主人再將自己的酒爵舉起向眾賓示意,大家同飲,飲後頷首互答。(案:賓主間的一獻之禮,主人行禮對象是正賓以及眾賓的總體,而前面提到的敬茶禮,主人則須一一向賓客行禮。我認為,敬茶禮處於宴飲的準備階段,一一行禮在表示彼此尊重之外,也是為了更快更好的營造宴會的氣氛,為下文作鋪墊;賓主間的一獻之禮則位於大羹玄酒禮這一莊重儀式之後,自由宴飲這一主體階段之前,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再次一一行禮難免會使賓主因「禮繁」而失去恭敬的心情,不利於宴會的進展。《禮記·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一句闡述了祭祀中「禮」的損益會產生的結果,放之宴會也是成立的。)7.自由宴飲嚴謹細緻的一獻之禮後,進入相對輕鬆愉悅的自由宴飲環節(案:嚴謹細緻的「禮」,輕鬆愉悅的「樂」,宴飲禮也正是華夏禮樂文化的縮影。)。此時,在音樂伴奏下,賓主自由暢飲,侍者依次上菜。這是宴會的主體階段,耗時較長。賓主暢飲、暢談,氣氛融洽。此時應注意,不應逼酒勸酒,賓主皆應隨意。主人同時注意防止客人醉酒。8.歌舞、投壺、酒令、遊戲在自由宴飲時,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歌舞、投壺、酒令、遊戲等活動。此時應注意,不應大呼小叫、過分吵鬧,同時杜絕逼酒,需飲時沾唇即可。主人繼續監酒,防止醉酒。9.進正餐宴飲之後,主人適時安排侍者為客人上正餐和湯羹。10.敬茶禮比第一次敬茶相對簡化。賓主皆不用起身,由侍者依次為正賓、樂者,眾賓,主人奉茶之後,大家相互拱手致意飲茶即可。此時,樂者可停止演奏音樂,飲茶休息。賓主茶敘。11.禮宴結束賓主起身,互行揖禮後有序退場。主人送客人至大門外,互揖告別。主人返回,為侍者等敬茶以示感謝(案:家祭的「分胙」會顧及家人之外的執事者,而宴會結束時主人同樣也應考慮到那些為宴會付出勞動的人們。)。有關人員收拾宴飲餐具和場地。至此,新型華夏宴飲禮結束。
推薦閱讀: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浮生六記》
※拐賣婦女兒童者,是否適用死刑?
※兒童節到了,我卻想送給辛勤的家長們一個故事
※如果把富人的錢均給窮人,會有什麼後果?
※擺地攤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