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有李岩,名將有劉宗敏,但李自成還是干不過清軍
用戶1914812524
1644年3月,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宣告明朝作為全國性政權歷史的終結。此時,李自成的威望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不久,李自成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北上山海關與吳三桂決戰,但遭到清軍側翼攻擊,全線潰退,被迫放棄北京。清軍入關之後,便派兵追擊李自成,闖軍幾乎是毫無招架之力,1645年5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被村民殺死,一代梟雄就此隕落。
從1644年3月攻入北京到1645年5月兵敗被殺,時間不到兩年,這速度在中國歷史上著實罕見,可謂是絕無僅有,令人驚嘆不已!其實,清軍的人數並不是很多,滿打滿算也就十萬左右,再加上蒙古八旗、漢八旗的話,充其量不過20萬;而李自成的農民軍至少在一百萬以上,而下手下也不缺乏猛將和謀士。那麼,李自成為何敗得這麼快,這麼慘呢?
其一、闖軍精銳不多,烏合之眾而已。稍微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末年的流民問題相當嚴重,尤其是在北方一帶,土地荒蕪,赤地千里,饑民遍地。李自成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流民,真正受過專業訓練的精銳部隊不過四五萬。要知道,李自成在1638年被孫傳庭擊敗時,只剩下十八騎得以逃脫,但短短三四年時間便擁兵百萬,其成分是可想而知的。《豫變紀略》記載:「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清軍則不一樣,上前線的幾乎都是各旗的成年男性,而且均為身經百戰的真正精銳。所以,清軍在追擊闖軍時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潼關一戰更是莫大諷刺,闖軍不戰自退。
其二、李自成指揮水平低下,不是將帥之才。在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中,李自成的指揮水平相當低下,和唐朝末年的黃巢有得一拼,均是撿便宜的貨色,絕非將帥之才。李自成在與明軍作戰時,屢次被俘虜,但很快又反叛,這本身就表明自己的指揮水平低下,不是將帥之才。至於他為何能最終攻入北京,一是崇禎自身問題,良將死於自己手中;二是饑民遍地,官軍不做抵抗(沒軍餉)。可以說,如果盧象升、孫傳庭等人不是因為崇禎個人原因而死於非命的話,李自成估計是難逃一死,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原因很簡單,李自成和盧象升、孫傳庭在正常情況下過招時,屢戰屢敗,經常被吊打,一點脾氣都沒有。
其三、目光短淺,不是做大事的料,只能算流寇。闖王既不是將帥之才,更不是做皇帝的料,只能算是黃巢再版的流寇,就算清軍不入關,李自成還是會失敗。進入北京之後,李自成起初還算是比較人道,安撫百姓,發放糧食,踐行所謂的「開門迎闖王,闖王不納糧」政策。但不久之後,李闖的本性就暴露無遺,先是搞「追贓助餉」,將原明朝官僚士大夫幾乎一網打盡,迫使其後來投向清軍陣營。後來更是縱兵劫掠百姓房舍,掠奪居民財產、妻女,儼然一副強盜面孔。更為致命的是,他不會爭取吳三桂的支持,還將其父親吳鑲殺掉,結果是山海關丟失,清軍長驅直入,一統中原。此外,李自成兵敗後,不想著如何重整旗鼓,而是在北京舉行登基儀式,過過皇帝癮;離開北京時,又順便一把火燒掉這座古都,實在是可恨至極,難怪會失敗。
其四、李闖集團內部鬥爭激烈,自我削弱力量。李自成既然不是做大事的料,其手下的將領們亦是如此;一群村野匹夫,除了爭權奪利,相互內耗之外,毫無作為,當然李岩是例外。進入北京之後,首先是劉宗敏這位最牛猛將不服從闖王命令,公開挑戰其權威,並毫無忌諱地說道:「闖王只管當皇帝,其它事休要插手」,於是「追贓助餉」搞得越來越過頭,甚至連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都被其霸佔了,對此,李闖王除了不爽之外別無他法。其次,牛金星嫉妒李岩之功勞,在李闖王的默許之下,設計殺害李岩兄弟。要知道,李闖王能夠順利進入北京,李岩功勞最大,沒有他搞宣傳工作,李闖估計一輩子都只能打游擊。
總而言之,清軍能夠以極少數兵力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便將號稱有百萬虎狼之師的李闖王打得一敗塗地,原因不在於清軍多驍勇善戰,而是李闖王自作孽,根本就不是做大事的料。當然,南明王朝也是如此,見死不救,還錯以為清軍是盟友,結果又被打臉了!
推薦閱讀:
※歸化日本的中國名將
※【名臣名將】寧遠巡撫丘禾嘉
※史上最勇猛的6大名將:有一人斬殺100萬人
※武廟供奉的72位名將中,三國武將一共8位,沒有趙雲更沒有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