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80周年祭:勿忘歷史 警鐘長鳴
(原標題:「七七事變」80周年祭:勿忘歷史 警鐘長鳴)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記者 張尼)80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80年過去,當年戰場上的硝煙早已散去,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近年來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屢開倒車,引發國際社會警惕。
資料圖:2014年7月7日中午,一名老人在北京盧溝橋凝視著上面的獅子。中新社發 張浩 攝
80年前: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盧溝橋,位於北平西南十餘公里處、宛平縣城南端。80年前,這裡是北平的重要門戶,聯結平漢鐵路和北寧鐵路,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
1937年7月7日,橋畔的一聲槍響,震醒了沉睡的宛平城。侵華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名,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挑起盧溝橋事變,也稱「七七事變」。
以炮轟宛平縣城和進攻盧溝橋為標誌,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這場震驚中外的事變也成為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並由此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很多情況下,中國軍民幾乎是以血肉之軀奮勇抵抗,以奮不顧身的精神彌補裝備上的劣勢,緩解戰場上的危機。
日本法西斯滅絕人性、喪心病狂,對中國人民進行了駭人聽聞的屠殺、迫害、奴役和摧殘,各種兇殘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攻佔南京之後,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40多天屠殺,殺害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製造了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殘暴的一頁。
飽受侵略者鐵蹄踐踏的中華兒女,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奮起抗爭。經過漫長艱苦的鬥爭,最終取得了抗戰勝利。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在抗戰中傷亡3500萬人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餘萬人),約佔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1/3。
資料圖:2014年7月7日,重慶大轟炸經歷者和遇難者家屬在大轟炸遺址前舉行「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活動。 陳超 攝
80年後:日本右傾抬頭屢開歷史倒車
如今,80年過去,戰場上的硝煙早已散去,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近年來日本政府
2014年4月,日本文部科學省修改教科書審定標準,要求教育界在沒有定論的歷史、領土問題上適度體現政府官方主張。新版教科書把日軍在南京「殺害了眾多俘虜和居民」修改為「波及俘虜和居民,出現了眾多死傷者」。
2015年,安倍發表3000多字的戰後70周年談話,僅以回顧歷屆內閣歷史認識立場的方式間接提及「反省」「道歉」,並宣稱戰後出生的日本人不應背負「謝罪的宿命」。
最近,日本政府又允許作為戰前軍國主義教育綱領的《教育敕語》進入中小學,引起國內外嘩然。
日本政壇的右傾化牽動著國際社會的敏感神經。
今年,既是「七七事變」80周年,同時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
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曾表示,這兩個紀念日代表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條是和平與友好,一條是戰爭和對抗。
80年前,日本全面侵華,給中國以及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最終自己也走向失敗的深淵。而45年前,日本的領導人反省歷史,同鄰國改善關係,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
「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日本國內仍然有些人還在這兩條道路之間搖擺不定,甚至企圖開歷史的倒車。我們希望一切愛好和平的日本人民能夠在這個重要的年頭,把握好國家前行的方向。」
王毅說,對於中日關係,我們的立場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我們當然願意同日本改善關係,造福兩國人民,但是日本需要先治好自己的「心病」,要理性看待和接受中國不斷發展振興的事實。
資料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 中新社發 熊然 攝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歷史警鐘當長鳴
在「七七事變」80周年之際,中國民間也在以各種形式紀念那段沉重的歷史。其中,「10000個正義呼聲——童增書簡」網站上,刊登了一幅幅日本侵華戰爭的殘酷歷史畫面。
長期關注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的童增,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先後收到萬餘封日本侵華戰爭期間中國受害者或家屬的來信,控訴戰爭給他們帶來的苦難。「童增書簡」以數字化形式,將日軍罪證呈現在公眾面前。
此外,近年來,中國政府連續出台一系列舉措對抗日戰爭進行隆重紀念,體現國家意志。
2014年2月,全國人大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年初,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
「一系列舉措反映出國家對其抗戰歷史的重視,讓我們的後代永遠牢記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童增表示。
童增說,從國際社會角度看,中國此舉對於維護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向全世界宣告:我們一直在遵守二戰後的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恪守我們的承諾——維護二戰後的國際秩序。」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仝賀_NN4951(原標題:「七七事變」80周年祭:勿忘歷史 警鐘長鳴)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記者 張尼)80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80年過去,當年戰場上的硝煙早已散去,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近年來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屢開倒車,引發國際社會警惕。
資料圖:2014年7月7日中午,一名老人在北京盧溝橋凝視著上面的獅子。中新社發 張浩 攝
80年前: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盧溝橋,位於北平西南十餘公里處、宛平縣城南端。80年前,這裡是北平的重要門戶,聯結平漢鐵路和北寧鐵路,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
1937年7月7日,橋畔的一聲槍響,震醒了沉睡的宛平城。侵華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名,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挑起盧溝橋事變,也稱「七七事變」。
以炮轟宛平縣城和進攻盧溝橋為標誌,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這場震驚中外的事變也成為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並由此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很多情況下,中國軍民幾乎是以血肉之軀奮勇抵抗,以奮不顧身的精神彌補裝備上的劣勢,緩解戰場上的危機。
日本法西斯滅絕人性、喪心病狂,對中國人民進行了駭人聽聞的屠殺、迫害、奴役和摧殘,各種兇殘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攻佔南京之後,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40多天屠殺,殺害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製造了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殘暴的一頁。
飽受侵略者鐵蹄踐踏的中華兒女,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奮起抗爭。經過漫長艱苦的鬥爭,最終取得了抗戰勝利。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在抗戰中傷亡3500萬人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餘萬人),約佔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1/3。
資料圖:2014年7月7日,重慶大轟炸經歷者和遇難者家屬在大轟炸遺址前舉行「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活動。 陳超 攝
80年後:日本右傾抬頭屢開歷史倒車
如今,80年過去,戰場上的硝煙早已散去,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近年來日本政府
2014年4月,日本文部科學省修改教科書審定標準,要求教育界在沒有定論的歷史、領土問題上適度體現政府官方主張。新版教科書把日軍在南京「殺害了眾多俘虜和居民」修改為「波及俘虜和居民,出現了眾多死傷者」。
2015年,安倍發表3000多字的戰後70周年談話,僅以回顧歷屆內閣歷史認識立場的方式間接提及「反省」「道歉」,並宣稱戰後出生的日本人不應背負「謝罪的宿命」。
最近,日本政府又允許作為戰前軍國主義教育綱領的《教育敕語》進入中小學,引起國內外嘩然。
日本政壇的右傾化牽動著國際社會的敏感神經。
今年,既是「七七事變」80周年,同時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
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曾表示,這兩個紀念日代表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條是和平與友好,一條是戰爭和對抗。
80年前,日本全面侵華,給中國以及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最終自己也走向失敗的深淵。而45年前,日本的領導人反省歷史,同鄰國改善關係,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
「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日本國內仍然有些人還在這兩條道路之間搖擺不定,甚至企圖開歷史的倒車。我們希望一切愛好和平的日本人民能夠在這個重要的年頭,把握好國家前行的方向。」
王毅說,對於中日關係,我們的立場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我們當然願意同日本改善關係,造福兩國人民,但是日本需要先治好自己的「心病」,要理性看待和接受中國不斷發展振興的事實。
資料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 中新社發 熊然 攝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歷史警鐘當長鳴
在「七七事變」80周年之際,中國民間也在以各種形式紀念那段沉重的歷史。其中,「10000個正義呼聲——童增書簡」網站上,刊登了一幅幅日本侵華戰爭的殘酷歷史畫面。
長期關注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的童增,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先後收到萬餘封日本侵華戰爭期間中國受害者或家屬的來信,控訴戰爭給他們帶來的苦難。「童增書簡」以數字化形式,將日軍罪證呈現在公眾面前。
此外,近年來,中國政府連續出台一系列舉措對抗日戰爭進行隆重紀念,體現國家意志。
2014年2月,全國人大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年初,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
「一系列舉措反映出國家對其抗戰歷史的重視,讓我們的後代永遠牢記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童增表示。
童增說,從國際社會角度看,中國此舉對於維護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向全世界宣告:我們一直在遵守二戰後的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恪守我們的承諾——維護二戰後的國際秩序。」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仝賀_NN4951
推薦閱讀:
※劉備和曹操,誰更奸詐,誰更是一代梟雄?
※歷史上的甄嬛揭秘 清朝孝聖憲皇后(圖)
※闖王李自成是民族英雄還是歷史罪人
※歷史上突然消失的4個人,至今去向成謎!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