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崇禎皇帝最器重的一員大將,被一個小兵喊出的4個字害死

明崇禎十七年春,大明朝到了山窮水盡的最後關頭。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多爾袞指揮的八旗大軍,先後進入京師。在國破家亡之際,明朝的文武大臣們,也必須對自己的命運做出一次生死攸關的抉擇。令人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文臣武將,最終都選擇了忍辱偷生,背叛故主投降外敵。最讓人哭笑不得是,很多人甚至投降兩次,李自成來了投降大順,多爾袞來了投降大清。

明朝官吏的貪生畏死、喪失氣節,歷來為後人詬病。就連後來的乾隆皇帝,對這些叛明降清的人也極為不齒,專門命人編纂《逆臣傳》、《貳臣傳》兩部書,以羞辱這些叛徒,讓後人引以為戒。有人會問,明朝那些膽有識的忠臣良將都哪裡去了?答案很簡單,明末清初連續數十年的兵火戰亂,忠臣良將等有志之士,大部分都已在激烈的戰事中捐軀殉國了。明朝武將曹文詔,就是這些人之中的傑出典範。

曹文詔,山西大同人。他早年從軍,曾經在遼東前線與清軍作戰多年,憑藉過人的勇武與戰功,從一個小兵一步步提升為總兵。崇禎初年,西北農民軍起義爆發,遼東的明軍被大批抽調入關,鎮壓義軍,曹文詔也在其中,並隨之開始了他一生中的輝煌時段。在和李自成張獻忠等強敵對陣過程中,曹文詔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屢立大功,名鎮西北,讓義軍聞風喪膽,也成為崇禎皇帝最器重的一員武將,稱他「文詔功第一」。

曹文詔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忠心無二,朝廷號令有令必行,與那些將驕兵惰的明朝軍閥迥然有異。第二是彪悍善戰,他本人武藝高強,槍術、箭術、騎術都出類拔萃,更兼智略過人,善於用兵,是明末武將中百里挑一的將才。清朝人編著《明史》,對曹文詔都讚不絕口,稱讚他是「忠勇冠時」,是當之無愧的明朝第一良將。可惜的是,這樣一員虎將,最後卻因小兵的四個字,被迫自刎而死。

崇禎八年,曹文詔調到經略洪承疇麾下,集中剿滅陝西的農民軍。在商州之戰中,曹文詔和侄子曹變蛟等人,一馬當先沖向義軍戰陣,明軍隨後掩殺,大獲全勝。陝西農民軍一提起曹文詔和曹變蛟叔侄兩,個個腿軟心慌。西北農民起義一時陷入低潮。為了應付明軍的打擊,各路義軍化零為整,由分散作戰合併為一支大軍,人數達十餘萬,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都在軍中。

當年八月,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率領大軍攻略陝甘一帶。分散各地的明軍難以一時彙集,明軍武將畏懼義軍聲勢,不敢接戰。曹文詔勇冠三軍,主動請纓,帶領本部三千多人馬,開往甘肅前線與義軍作戰。在鎮寧湫頭鎮,明軍與十數倍於己的義軍展開激戰。曹文詔此次犯了輕敵的毛病,由於雙方兵力相差太過懸殊,曹文詔所部陷入重圍,死傷慘重,吃了大敗仗。

憑藉曹文詔的武藝和經驗,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全身而退。誰知出了岔子。《明史》記載,義軍起初並不知道曹文詔在包圍圈中。曹文詔左衝右突,即將突圍而去,一個被俘的明軍小兵看見了他,出於求生本能,他放聲喊出四個字:「將軍救我!」這四個字引起了義軍的注意,義軍中的老將認出了曹文詔,馬上互相通知:「此曹總兵也!」死對頭曹文詔落了單,真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於是「圍益急」,集中力量圍攻曹文詔。

曹文詔畢竟不是天神,他已經傷痕纍纍,一看義軍四面如潮而至,知道大限將至,他不肯被俘受辱,拔劍自裁。一代良將卻被小兵四個字害死。明朝像曹文詔這樣的忠勇良將還有很多,如孫傳庭、盧象升等人,陸續在激戰中捐軀,這些人死傷殆盡,明朝覆滅也就不可避免了。


推薦閱讀:

多爾袞不當皇帝的原因原來是這樣的!
睥睨天下 20 | 卻幸良人初遇月初濃(上)
最牛皇后:與人私通生子,皇帝竟然不知道是誰給自己戴了綠帽子
皇帝真的能為所欲為嗎?
古代皇帝最怕妃子們做這種事,一旦發現,一律全部處死

TAG:皇帝 | 崇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