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武:伊斯蘭教如何改變了現代文明

編者按:8月14日,天則經濟研究所邀請到了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研究院陳浩武先生主講「伊斯蘭文明」。陳先生認為,「一帶一路」政策使我們向西打開國門,而這一過程中我們必然會遇到十分陌生的伊斯蘭世界。伊斯蘭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經歷過歷史上的輝煌,卻在今天的世界飽受爭議。但不論如何,阿拉伯人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鳳凰大學問在此獨家整理髮布演講內容,與廣大網友分享。

以下是陳浩武先生演講內容精編:

從2010年開始到現在五年的時間,我一直在從長安到羅馬這條道路上行走。從中國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穿過帕米爾高原,穿過中亞,穿過河中地區,一直到伊朗,就是古波斯、到希臘、到羅馬、到以色列、到黎巴嫩、到埃及,就是所有地中海文明的國家,我一直做一個行走項目。我自己給這個行走項目命名,就是叫從長安到羅馬。大家知道,這條從長安到羅馬的道路,就是我們古老的絲綢之路。

從長安到羅馬的歷史軸心

從長安到羅馬,也和另外一個歷史的概念契合,就是跟軸心文明契合。大家知道,德國的一個很偉大的學者雅斯貝爾斯提出一個軸心文明這個概念,就是人類文明的突破,是在一個軸心上面的突破。這個軸心包括兩個概念,一個是地理軸心,就是文明的突破全是發生在北緯25度到北緯35度之間的地理軸心帶上面;第二個就是它的時間軸心,現代文明的突破,全部集中在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這一個階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歷史現象。雅斯貝爾斯提出軸心文明這個概念以後,引起全世界的重視,很多人都覺得這個軸心文明其實是我們人類文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

這個軸心文明,是包括四大領域的,一個是以中國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明,一個是以釋迦摩尼佛為代表的印度佛教文明,一個是古波斯文明,再就是古猶太、古希臘這些文明。所以這些文明一直到今天,都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影響了我們人類社會。好比說基督教,猶太教,瑣羅亞斯德教,佛教和孔孟,這些東西全是在這個軸心文明當中所突破的,而這些東西一直在今天,還成為我們整個人類的價值的核心所在,所以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這五年來,我在這條道路上行走,第一,它是在探尋一條絲綢之路的文明,所以我在一些其它的場合講,絲綢之路是一個文明現象,它促進了文明的交流;第二,就是這條道路,它和軸心文明重合,使我關注到人類的宗教和歷史,所以由此對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和瑣羅亞斯德教產生很濃厚的興趣。現在中央提出來一個所謂的「一路一帶」概念,我們只要向西一打開國門,就會面臨伊斯蘭教。甚至我們還沒有打開國門,我們還在新疆,就面臨伊斯蘭教了。

但是我們有多少人了解或者知道伊斯蘭教呢?後來我在跟一些人接觸當中發現,很多人都不大了解,他們不知道伊斯蘭教怎麼回事,很多人都只看到現在ISIS殺人放火,所以就認為伊斯蘭教是非常血腥、非常殘忍、非常殘暴的一個宗教,未免會對這種文明產生一種誤解。由此我覺得的確是需要做一些對阿拉伯世界、對伊斯蘭文明一些基本狀態的了解。

伊斯蘭教創立之前,阿拉伯處在血雨腥風之中

首先我們得把視角看到阿拉伯半島。在歷史上,這個半島大部分是沙漠覆蓋,沒有水,沒有植被,條件極為艱苦,環境極為惡劣。在水資源稀缺、植被稀少的狀態下,生存在阿拉伯半島上的居民,他們的生存狀態是非常惡劣的。那麼每年所增長的人口怎麼消化?在它的北面,兩個強大的帝國,把它死死的封住,一個是拜占庭帝國,一個是波斯王朝,就是今天的伊朗,拜占庭帝國就是土耳其和歐洲這一片。在這個阿拉伯半島上面,阿拉伯人的人口增長和環境平衡,就是通過仇殺。仇殺是使他們的人口增長得以消化,和惡劣的環境達到平衡的一個渠道。這個民族有一個很重要的生存的原則,叫血親復仇。什麼叫血親復仇呢?就是每一個人必須依附於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必須依附於一個部落,每個部落必須依附於一個氏族,這完全就是一個同心圓。

在這個同心圓當中,一個獨立的人,必須受到這個部落的保護,如果這個部落或氏族有一個男人在外面被別人殺死,或者遭到別人的襲擊,那麼這一個氏族、部落都要出來為這個人報仇,這就是血親復仇的原則。這個血親復仇的原則保護了每個人,同時反過來也導致了整個半島一種血腥的生存狀態。那麼在這個時代的阿拉伯,歷史上把它稱為盲荒的時代,沒有信仰,沒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沒有現代的物質生活,它完全處於一種蒙昧的狀態。那個時候,他們的信仰是什麼?多神教。在阿拉伯,在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之前,麥加這個地方有360個神,剛好每天可以去拜一個神。那麼這些從沙漠來到麥加的人,每天都去拜一個人,而麥加的氏族首領,就通過這個方式,達到斂財的目的。

穆罕穆德創立伊斯蘭教受到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啟示

那麼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出現了,他就是穆罕默德,我們來了解一下穆罕默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剛才說,血親復仇,每個人都有一個部落,穆罕默德是古來什部落哈希姆家族的。他的祖父烏塔里木,是麥加當地哈希姆部落的一個前酋長。穆罕默德的父親就是他祖父的第十個兒子。大家知道在這些地方有一個歷史,就是說當你有了十個兒子的時候,你是要把第十個兒子獻祭給神,表示你對神的虔誠,也希望神對你的保佑。相傳他的祖父,曾經準備把他的父親獻祭,因為他是第十個兒子,結果後來他放棄了這麼想法。他就屠宰了一百匹駱駝,來贖回了他的第十個兒子,這個第十個兒子就是穆罕默德的父親。

穆罕默德是在公元570年出生的,他出生以後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6歲的時候,他的媽媽也去世了,就由他的伯父塔里木撫養他。到公元590年的時候,這個古來什部落裡面有一個富孀,僱傭了貧窮的穆罕默德。在僱傭期間,穆罕默德經常到敘利亞去,為這個富孀經商,趕著駱駝去做交易。在他25歲的時候,穆罕默德和這個富孀結婚了。這個女的大他15歲。

那麼再說一個背景,在伊斯蘭教誕生之前,也就是在穆罕默德早年的時候,阿拉伯世界的人,其實有一些宗教方面的改革願望,被稱為哈尼夫運動。哈尼夫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就是真誠者,類似像穆罕默德這類的人很多,他們從麥加出發,趕著駱駝,把他們的商品帶到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然後從大馬士革把需要的商品又帶回到麥加。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接觸到猶太教和基督教,包括穆罕默德也是這樣。

這是在公元610年的時候,穆罕默德在他經商的過程當中,因為他接觸到猶太教的先知,接觸到基督教的傳道人,所以他心中有了一些關於宗教方面的概念。他在經商之餘,經常到背後一座山的山洞裡面去打坐,去靜坐,結果在公元610年里,有一個晚上,他覺得自己感受到神對他的啟示,這是整個阿拉伯創教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晚上。穆罕默德覺有人在耳邊跟他講話,不斷的說,「你要講出來,你要講出來」,他跟他說,你說他是安拉,是獨一的主,安拉是萬物所信仰的,他沒有生產,也沒有被生產,沒有任何物可以跟他匹敵。他就不斷在他耳邊講這一點,在古蘭經裡面是有記載的。

那麼在這個大能之夜之後,穆罕默德就覺得自己變了一個人,他首先把他的這種感覺,告訴給第一個人,就是他的妻子,就是這個比他大15歲的富孀赫蒂徹。他的妻子特別信任他,給他極大的一種鼓勵。所以在整個伊斯蘭創教的過程中,第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人就是他的妻子。在大能之夜之後,穆罕默德就覺得自己是一個有使命的人,所以他就開始往創教這個方向發展,包括他不斷的給別人講,宣傳他的教義和理念。

伊斯蘭唯有真主安拉,信奉者接受靈魂審判

那麼伊斯蘭教的教義和理念是什麼呢,伊斯蘭教的基本神學概念有四條:第一條,是一神的,崇拜唯一的神。因為每一個成為穆斯林的人,他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和儀式,就是你要非常慎重地、莊嚴地、大聲地講出一句話來:「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你在任何情況下,你講的這句話,你就成為一個穆斯林,你就歸了伊斯蘭教。那麼它的教義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神教,我剛才說在它之前,有360個神,要把360個神變成一個神,這個神就是安拉,就是真主。一神教的概念,在整個西方,在整個阿拉伯,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是最純正的一神教。在這點上,伊斯蘭教認為基督教沒有伊斯蘭教的一神教那麼純粹。

第二,伊斯蘭神學的概念是神創造世界,這個世界是安拉所創造的,包括我們人也是安拉所創造的。伊斯蘭的教義當中認為,他們和基督教是同一個祖先,就是亞伯拉罕。一個是他的大老婆生的,一個是他的小老婆生的,他的區別就在這兒,阿拉伯人是他的小老婆,夏加生的,他們後來都成了阿拉伯人。所以他們認為在神造人這點上,他們同基督教沒有任何差別。

第三就是人的自我。人的自我非常重要,它講的是人的靈魂的個體性的永久,就是人被神造出來,人對神要有一種感恩,同時人對自己所有的行為,要承擔永久的責任,這是伊斯蘭教非常重要的概念。

第四,由此推導出來的靈魂復活和末日審判。為什麼人要對自己的靈魂,永遠有一種永久個體性呢?就是因為你要對你所有做的事承擔責任,最後審判的是你的靈魂,你的靈魂是由你的行為決定的。

伊斯蘭教的一神論貶低其他神,遭到反對

那麼他這套理論講出來以後,首先是他的太太接受了這個宗教,然後最早大概七八個人,這些人完全在一個秘密的準備下聚會,這個聚會被稱為「伊斯蘭之家」。這是伊斯蘭教最早的狀態,相當於中國共產黨在南湖漁船上的狀態,是秘密的,人數非常少。這個狀態維持了兩年以後,在公元612年,穆罕默德再一次受到安拉的啟示,要他公開傳教。但是伊斯蘭教義一公開,馬上就跟原來的多神教信仰產生嚴重衝突。特別是他把其他的神都貶值,只承認安拉這點,原來的阿拉伯人不能接受。另外他認為靈魂會接受審判的觀點,他們也不能接受。

到了公元615年的時候,穆罕默德開始公開否定三個女神,只承認安拉一神。這個時候,這種信仰的衝突開始尖銳起來了,也導致了他們和傳統宗教開始發生徹底的決裂,於是他們開始逃亡,逃往麥地那。穆罕默德帶了75名皈依者到了麥地那,他們在這個地方和原來的部落首領進行談判,然後簽了一個約定,這個約定叫阿巴斯約,表示服從先知的領導。這一個事情,在阿拉伯當中被稱為遷徙之年。阿拉伯世界把遷徙之年,也就是公元622年,作為伊斯蘭的紀元元年。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很神奇的事情,被稱為升霄。在一個非常漆黑的晚上,穆罕默德來到了耶路撒冷。就在這個地方,他上到了七重天。這件事情在整個伊斯蘭世界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叫升霄之夜。如果有機會去耶路撒冷的話,你們一定要想辦法去看一下阿克薩清真寺。阿克薩在整個伊斯蘭教中,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就是因為穆罕默德是從這個地方,升到七重天去。升霄其實就是一種暗示,暗示穆罕默德將擺脫他的窘境,整個伊斯蘭教傳教的時機到來了。

烏瑪(UMMA)組織和伊斯蘭五功改變了阿拉伯的莽荒仇殺時代,進入文明

那麼在麥地那,他做了什麼?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烏瑪。烏瑪就是一個組織,就是一個社會。我剛才說,在這一個莽荒的阿拉伯世界,因為血親復仇,所以人、部落之間、氏族之間,一直仇殺。穆罕默德首先要改變的就是這種歷史,要從仇殺的狀態變成一種文明的狀態,所以他用一種新的種子,新的社會機構,來取代氏族和部落,這個概念就是烏瑪。

是什麼把烏瑪組織起來?它叫伊斯蘭五功。哪五功?首先是「念」,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就是念這麼一句話。第二個是「禮」,每天要做五次禮拜,要做祈禱。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你如果在中東旅行,晚上躺在床上,你看天花板的時候,你一定會看到天花板上會有箭頭。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幹嘛的,我們開始以為那個箭頭教你怎麼逃生,不是,那個箭頭是朝著麥加的方向。所以祈禱是在整個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第三就是「齋」。穆斯林把十月份列為齋月。在齋月的時候,太陽升起來就不能吃東西,一直到太陽落下去才能夠喝水、吃東西。第四就是「課」,課就是天課,每個人都要把自己2.5%的收入交給清真寺。做什麼?救濟窮人,幫助這些弱者,它其實是一個再分配,使社會和諧公平的一個方式。然後就是「朝」,朝就是麥加朝祭,所有健康的穆斯林,在一生當中,至少要有一次去麥加朝祭。這個穆斯林五功,也就是組成烏瑪的五根支柱。用這樣宗教儀式的社會觀念,去取代了部落,氏族仇殺的狀態,來建立文明。

到了公元630年的時候,整個阿拉伯世界,基本上都皈依了伊斯蘭教,但是兩年以後,穆罕默德就去世了。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分野來源於阿拉伯共和制與世襲制兩派的權力爭奪,演變成教義和教法之爭

那麼我們現在回過頭來說,穆聖回到麥加,它標誌著伊斯蘭教在整個阿拉伯半島完全建立,同時也標誌著阿拉伯世界從一個野蠻的狀態轉向文明狀態。那麼以伊斯蘭教為信仰所構建的烏瑪,其實就是阿拉伯世界現代國家的濫觴,標誌著伊斯蘭的這種文明的光芒,已經開始照耀著阿拉伯大地。但是,穆罕默德歸真了。我前面說到,穆罕默德給自己定義為封印的先知,就是在他之後,不可能再有先知了,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那麼誰是他的接班人?他的接班人會用一種什麼方式,來體現這種宗教的延續性和領袖的延續性,怎麼解決?

穆罕默德沒有兒子,他的四個夫人當中,只有第一個夫人跟他生了一個孩子,就是後來阿里的妻子。他沒有兒子,所以不可能通過血緣的關係傳承,怎麼辦?這個時候馬上就在麥地那產生了衝突,輔士和遷士之間產生了衝突。

輔士覺得是我們收養了穆罕默德這幫人,如果不是我們這個地方打開大門,讓他們這幫人逃到我們這個地方逃難,生存下來,他們這些人早被殺死了,所以我們應該作為接班人。可遷士覺得,我們才是最早皈依穆罕默德的,我們是第一批穆斯林,我們是最有資格出任他的接班人。其實這個時候,輔士已經開會決定了接班人人選。這個時候,遷士的領袖,就是艾卜-伯克爾,他自己隻身到這個會上,堅決反對他們的決議。結果他一個人說服了原來的這一幫人,大家一致贊成讓他做領袖。這個領袖叫什麼名字呢?你不能說再叫先知,穆罕默德之後就沒有先知了,他們就起了一個名字叫哈里發,我們今天經常看到哈里發這個名字,後來成為國王,成為皇帝,成為軍事統帥的代名詞,其實哈里發的原意當中,就是站在頭排的人。

那麼從穆聖歸真的632年到661年,這整個30年當中,阿拉伯歷史上被稱為正統哈里發時期,所謂正統哈里發,就是每一個哈里發都是選出來的。這30年推薦了四個人: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阿布·伯克爾是一個軍事天才,他非常的勇敢善戰。首先是征服埃及,然後是奧斯曼征服波斯,所以這兩個哈里發在這個過程中,基本上完成了他們的征戰,他們把這兩個大的帝國打敗。

在四大哈里發當中,有三個被刺殺身亡,只有一個人正常死亡,所以阿拉伯世界的仇殺,真的是有傳統的。我們就看30年的四大哈里發,有三個被人殺死,阿里、奧斯曼、歐麥爾都是遇刺身亡,而不是正常死亡。奧斯曼身亡以後,阿里被任為最後一任哈里發,奧斯曼的部下就要阿里來追究那些刺殺奧斯曼的人。而阿里的表現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所以阿里也被人刺殺身亡。從這可以看到,其實在內部,衝突始終是存在的。

穆阿維葉在阿里被刺殺以後成為哈里發,而且他在公元680年的時候,把他的兒子封為哈里發,於是阿拉伯世界從正統哈里發變成了世襲制。穆阿維葉在大馬士革建立了一個以他的家族為中心的王朝,這個就是倭馬亞王朝。倭馬亞王朝和原來最大的轉變,就是從共和體制轉變為世襲制。

穆阿維葉這個人非常了不起,他也是一個很有名的軍事統帥,治國能力非常強,也有很大的貢獻,但是他違反了原來的共和元老的政治結構,他把兒子封為哈里發,阿拉伯世界就變成了一個世襲制,走向另外一個方向。那麼在他成為哈里發期間,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叫卡爾巴拉慘案,這個事情在阿拉伯歷史上非常重要。阿里有兩個兒子,次子叫海珊,這個人並不承認穆阿維葉自己把哈里發交給他的兒子,所以在麥加和麥地那的貴族,就開始反叛倭馬亞王朝,反叛大馬士革。那麼大馬士革就設了鴻門宴,說你們到我們這個地方來,我們商量看誰會成為哈里發。因此海珊就帶著他的家人,一共73個人,包括一個一歲的小孩,前往大馬士革。但是在途中,倭馬亞王朝派騎兵把他們包圍起來,把73個人全部殺死。並且把海珊,這個穆聖的親外孫,他的頭割下來,送到大馬士革。這就是卡爾巴拉慘案。

這件事情激怒了當時相當一部分阿拉伯人,認為穆阿維葉這個事情做的太過分了,所以後來在伊斯蘭教當中,分成兩大派別,一個叫遜尼派,一個叫什葉派。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就是從這件事情開始的。什葉派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阿里的人,凡是支持阿里這一派的,反對穆阿維葉的,就是什葉派;凡是支持穆阿維葉的,支持倭馬亞王朝的是遜尼派。所以阿拉伯世界原來只是權力之爭,後來變成了教義和教法之爭,整個伊斯蘭世界分成了兩大派別。

怛羅斯之戰:唐王朝和阿拉伯的戰鬥,中國的發明傳入阿拉伯,推動了阿拉伯文明發展

倭馬亞王朝統治了一百多年,然後被另外一個阿拉伯世界的王朝取代,這個王朝叫阿巴斯王朝。這個阿巴斯王朝之所以能夠興起,就是這一個王朝的領袖利用了什葉派對倭馬亞王朝的仇恨,利用他們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幫助阿巴斯王朝建立了一個王朝,這個時候是公元750年。這時是中國的唐朝。我們中國人和阿拉伯人之間有沒有交集,唯一的一次交集就是中國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史稱「怛羅斯之戰」。這場戰爭發生在公元752年,地點位於今天的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的怛羅斯。我們曾經到了這個荒野之地去尋找這個古戰場,因為這場戰爭非常重要。

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唐王朝作為一個帝國,在不斷的向西擴張,而阿巴斯王朝作為一個帝國,在不斷的向東擴張,兩個國家必然之間會有一戰。嚴格的講,這場戰爭,中國人完全有把握取得勝利的,但是在唐朝的時候,中國的兵員不是很充足,所以唐朝僱傭了很多突厥人作為我們的僱傭軍。當時,主陣上是我們的唐兵,但是左右兩翼都是僱傭軍。結果在戰爭最關鍵的一刻,左側的僱傭軍叛變了,導致整個軍中大亂。因此怛羅斯之戰的結果是唐軍全軍覆沒。為什麼中國人歷史上不大講?因為我們中國人好面子。

這場戰爭帶來的影響,第一,唐王朝向西擴張的步伐從此打住,怛羅斯之戰以後,中國的疆域從來沒有再跨過怛羅斯;第二,被俘虜1700多工匠,這些工匠當中,有最重要的兩種人,造紙專家和燒瓷專家。中國的造紙技術從此傳到了阿拉伯世界,所以阿拉伯人是在8世紀後才出現紙張。紙張的出現,恰恰推動了阿拉伯世界文明的發展;第二就是養蠶、繅絲、種桑這些技術,開始傳向阿拉伯世界。

沒有豐富古蘭經的需要就沒有阿拉伯的百年翻譯運動,沒有阿拉伯的百年翻譯運動,就沒有歐洲的文藝復興

我最後來講一下阿拉伯世界的百年翻譯運動。其實在人類歷史上,整個人類文明的傳承,阿拉伯人做出了重要貢獻。紙的到來使阿拉伯世界的文明開始有了記錄,因此從公元9世紀開始,一直到11世紀,阿拉伯世界做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叫百年翻譯運動。

百年翻譯運動是由阿巴斯王朝發起,做什麼呢?他們要學習人類文明。他們開始收集整理人類創造的那些重要的學術、思想、文化,主要是希臘哲學。哈里發在這上面不惜重金,在全世界範圍內去買文本,包括亞里士多德、伯拉圖,蘇格拉底等人的著作,也包括印度、埃及、波斯的書籍,他們全部都收集來,然後把他們翻成阿拉伯文。為什麼要把它翻成阿拉伯文呢?因為他們要用這個東西,來豐富古蘭經。

因此,阿拉伯世界的百年翻譯運動主要包括這麼幾個環節:第一,收集,把他們東西都收來;第二,把收來的東西全部翻成阿拉伯文;第三,再用阿拉伯的學者,來注釋這些已經翻成阿拉伯文的經典;第四,再用這些翻譯好的注釋的經典,來和古蘭經對照,來豐富他們的宗教和神學思想。所以每一本典籍都相當於翻了四倍。比如他們從印度找到了數學,因為當時印度人的代數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你看我們今天說阿拉伯數字,為什麼叫阿拉伯數字?因為歐洲人根本不知道這個是印度人發明的,只知道是阿拉伯人傳的,所以我們今天叫阿拉伯數字,實際這是印度數字。

後來在11世紀發生的十字軍東征,基督教世界打到阿拉伯世界,他們才發現阿拉伯人原來還有這麼多好的東西,然後十字軍才把阿拉伯人這些東西搶回到歐洲去。文藝復興是這樣開始的。文藝復興的思想和精神源泉從哪裡來?它不是孤立的,就是從阿拉伯世界裡面,找到了人類思想的精華,包括哲學思想、神學思想、宗教思想、天文學思想、地理學思想和科學技術。

十字軍東征把阿拉伯世界的資料搶回到了歐洲去以後,再把它從阿拉伯文翻成拉丁文。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用重炮打開了伊斯坦布爾,在伊斯坦布爾的大量的基督教神學家逃亡到了義大利,所以為什麼文藝復興是從義大利開始的?它的根源在這個地方。這些人回到義大利、回到威尼斯以後,他們得到了大量的寶貴的資料,然後他們開始翻譯,這就是後來的一場非常重要的運動,文藝復興的根源就在此。如果沒有阿拉伯人世界的百年翻譯運動,我們人類很多文明的傳承是不存在的。

所以怛羅斯之戰致使紙在阿拉伯世界傳播,紙的傳播導致了百年翻譯運動,百年翻譯運動帶來了文藝復興,而文藝復興是人類文明的另外一個開始。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文藝復興、啟蒙主義和宗教改革,一直走到今天產業革命,人類走上了一條文明的道路。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在這個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火炬的傳播者是阿拉伯人。我就講到這個地方,謝謝大家。

(鳳凰網版權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責任編輯趙一哲zhaoyz3@ifeng.com)


推薦閱讀:

網文轉帖:我為什麼退出伊斯蘭教?
張鐵志 | 荷蘭的民粹主義風暴會繼續嗎?
中國塔吉克的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簡史(二)
馬賽:地中海明珠?還是北非首都?

TAG:伊斯蘭教 | 文明 | 改變 | 現代 | 現代文明 | 陳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