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還愛我嗎?| 一位二胎媽媽的輕鬆育兒經

新東方家庭教育微評

生二胎,想必很多年輕父母已經有了準備,可是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你們家大寶同意嗎?大寶二寶爭奪父母之愛怎麼辦?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如何讓大寶懂得愛的分享呢?不放聽聽二胎媽媽現身說法,幫你們解決有關生二胎的那些煩心事兒!作為一名職場媽媽,作者不僅在職場上遊刃有餘,在育兒方面也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很好地平衡了事業和家庭之間的關係。

媽媽,你還愛我嗎

文/牛雯雯 國內某知名房地產公司部門經理,育有一兒一女

原文刊載於《帶著大寶養二寶——二胎媽媽輕鬆育兒經》

爭奪媽媽的愛

二寶出生後,爸爸媽媽的精力和時間就從原來的一個孩子分攤到兩個孩子身上。原本都屬於大寶的關注和愛,現在被分走了一半,甚至二寶分走的愛還不止一半,大家都忙著照顧新生兒,沒有時間理會大寶。前後的落差如此之大,大寶的心情可想而知,即使是一個成人,也不能忍受突然失去親人的關注,何況是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呢?

大寶失落的心裡充滿了猜疑:媽媽為什麼不給我講故事了?為什麼不陪我睡覺了?為什麼不帶我出去玩了?為什麼不給我買玩具了?沒有人能回答他的問題,即使回答了,大寶年幼的頭腦也難以理解。對他來說,邏輯就應該像一首兒歌里唱的那樣:「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愛我你就親親我!」現在,這些都沒有了,那就是你們不再愛我了!

媽媽的愛去哪裡了?大寶到處尋找,結果他發現,媽媽在給弟弟餵奶、哄弟弟睡覺;媽媽整天抱著弟弟,逗弟弟笑。原來媽媽的愛都被弟弟搶走了!於是大寶憤怒了:「我討厭弟弟!我要把弟弟趕走!」

所以,在大寶沒有完全接受二寶之前,不要輕易讓兩個孩子單獨待在一起,因為你不知道大寶會不會傷害小寶,別以為這是危言聳聽,事實上因此發生過很多極端的案例。

在二寶小羽很小的時候,他晚上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睡著,對此齊齊非常不滿。她不願意我去陪小羽睡覺,而讓她自己在客廳玩。經常在我哄小羽睡覺的時候,她會「砰」的一聲打開門衝進來,大聲喊道:「媽媽你快陪我玩!」結果常常把小羽嚇得哇哇大哭。

大寶的心是那麼小,對媽媽的愛又是那麼濃烈,這種排他的愛,讓大寶總是跟二寶作對。二寶在睡覺,他就偏要唱歌跳舞;二寶在玩玩具,他就一把搶過來自己玩;二寶被媽媽抱在懷裡,他就要把二寶拽下來,要不就也想爬到媽媽的懷裡去。其實大寶並不是那麼討厭二寶,他只是想:你搶走了我的媽媽,那我就搶走你別的東西。

其實,不光大寶會和二寶爭搶媽媽的愛,二寶也會跟大寶搶。

這場「媽媽爭奪戰」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結束的,有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如果處理得不好,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會在打一場愛的爭奪戰。這場「媽媽爭奪戰」處理不好的長遠影響也許還很難預知,但是短期後果卻很明顯。

我曾經在一次集體活動中見過一個男孩明明,他和齊齊一樣的年紀,家裡有一個小他一歲的弟弟。那天組織活動的老師安排了豐富多彩的節目。其中有一個變魔術的遊戲非常吸引人,所有的小朋友都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觀察老師是如何將一瓶無色透明的水變成一瓶粉紅色的水。可是明明卻從活動一開始就到處亂跑,根本不聽老師的指令。甚至在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戶外遊戲中,他也不按照規矩來。他整個上午都在忙著破壞集體活動,根本無法參與到活動中去。

明明的表現明顯是在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他故意要和別人不一樣,這樣才能顯得他更突出。越是和別人不一樣,老師就越容易注意到他,哪怕批評,也是一種注意。所以,明明從活動的開始直到結束,一直在破壞,並且因此感到異常亢奮,他的行為越是誇張,破壞性越強,就越吸引老師的注意力,於是他就不斷地作出更大的破壞。

為了吸引注意力而作出這麼多動作,花費這麼多精力,可想而知,明明平時在家裡是該多麼被人忽略啊!我很好奇他的家庭到底是怎樣的狀況,後來才知道,他還有兩個弟弟,因為他年齡最大,又上了幼兒園,媽媽就對他不怎麼關心,轉而去照顧兩個幼小的弟弟。

正是由於媽媽對明明的忽略,才導致明明這麼熱衷於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而又因為他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如何吸引別人的注意上,所以他的很多能力就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拒絕別人逗大寶

幾乎每個媽媽都遇到過別人逗孩子的情景,我也不例外。尤其是有了二寶之後,遇到了很多讓人頭疼的場景。

有一次,我帶著齊齊在樓下玩,一位很喜歡孩子的叔叔走過來逗齊齊:「你媽媽有了弟弟,就喜歡弟弟,不喜歡你了。」齊齊瞪圓了眼睛看著他說:「哼,才不是呢!」那位叔叔坐下來,一臉嚴肅地對齊齊說:「是真的,你媽媽有了弟弟就要去照顧弟弟,沒時間照顧你了。」齊齊扭頭看了看我,雖然還是不相信的樣子,但是她的表情卻顯示出她有點懷疑了。過了幾秒鐘,她猛地一扭頭,生氣地跑掉了。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恐懼的事情莫過於失去媽媽的愛。一句「你媽媽喜歡弟弟,不喜歡你」,給齊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天上樓的時候,她特意問我:「媽媽,你喜歡我嗎?」我面對著她蹲下來,非常肯定、非常認真地回答:「媽媽喜歡你,不管什麼時候都喜歡你。」得到了我的承諾,她顯得輕鬆多了,好像很快就忘記了這件不愉快的事情。

但是這件事情造成的影響還沒結束。那一段時間,齊齊不再願意去樓下玩耍,寧可窩在家裡纏著我玩玩具。晚上睡覺前,也要使勁地在我的臉上親上一口,我也要回應她一個同樣用力的親吻。

自此,齊齊又遇到過很多類似的場景,看來逗孩子還真是大人們普遍的愛好。還好她平時和我很親密,有什麼疑問都會毫不遲疑地告訴我,所以總的來說,這些被大人逗的經歷還沒有對她產生太壞的影響。

但父母對這種逗孩子的做法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因為一旦孩子受到影響,就需要用很長時間去彌補,甚至留下永遠的心理陰影。

假如大寶剛好和媽媽吵了架,又碰上別人逗他:「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只喜歡弟弟。」那這句話的殺傷力簡直就要成倍增長。如果有的孩子本身和媽媽的親子關係就有問題,這樣的玩笑話簡直就是在挑撥孩子和媽媽的關係,給孩子和媽媽的矛盾火上澆油。在二寶剛到來的那段時間裡,大寶本就很容易焦慮、懷疑,再加上這句話,就會給大寶的心裡埋下一粒懷疑的種子,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粒種子就會生根發芽,甚至長成參天大樹,給大寶的心靈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創傷。

雖然說出「媽媽不喜歡你,只喜歡弟弟」這樣的話只需要一秒鐘,但是彌補這句話的消極影響,卻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而這段時間裡大寶該是多麼地糾結、恐懼和不安!而且誰又能知道,這期間大寶會對二寶做些什麼?

所以,如果有人這樣逗大寶,家長要第一時間站出來保護孩子,千萬不要因為礙於面子而保持沉默。在這種情況下,是照顧成人的感受重要,還是照顧孩子的感受重要?父母心中應該自有一桿秤。

在二寶出生前,父母就應該提前給親戚朋友打招呼,不但不可以逗大寶,而且來看望二寶時,一定要先和大寶問好或擁抱後,再去看二寶。親戚朋友還比較好處理,還有很多不可預知的場合,會發生逗大寶的事情,這時候,父母可以委婉地提醒別人不要這麼做。比如,當別人逗大寶時,你就告訴大寶:「叔叔是在和你開玩笑,他說的不是真的。」別人聽了,自然就知道這種「當面拆台」的意思。如果委婉的提醒仍然不起作用,你可以態度堅決地告訴對方:「不要這樣逗孩子,他會當真的。」必要時事後再和大寶確認,媽媽會永遠愛他。

父母不可能24小時陪在孩子身邊,誰也不能預見孩子會遇上怎樣被「逗」的經歷,所以,除了用委婉或堅決的態度禁止別人逗孩子之外,還得教會孩子如何應對這種場面。

最要緊的,當然是建立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如果媽媽和大寶平時足夠親密,媽媽給大寶的安全感良好,那麼大寶遇到別人逗他,可能就會一笑了之。即使孩子產生了懷疑,影響也不會很大,經過媽媽的解釋,他也很容易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只怕對於那些親子關係已經有問題的大寶,媽媽可能根本意識不到孩子因此而產生了疑慮,也不知道採取措施去彌補。這種情況下,重建理解和信任將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絕別人「逗」他。我曾告訴齊齊,如果再有人告訴她「媽媽不喜歡你」,那人一定是在騙她,她可以當面反駁。

之後再遇到類似的場景時,齊齊就理直氣壯地回答:「你騙人!我才不相信你呢!」或者直接反駁:「我媽媽說了,她永遠都喜歡我!」聽見齊齊這麼回答,逗她的人沒有看到期望中的哭泣和慌亂,頓時覺得非常無趣,以後就再也不會逗她了。

給大寶高質量的陪伴

有一段時間,4歲半的齊齊,突然變得好像一個小嬰兒。她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刷牙洗臉,連上廁所也不會了。回家的時候,還沒開始爬樓梯,她就賴在地上喊道:「我爬不動了!」去公園也嚷嚷著:「抱抱我吧,我走不動了!」偶爾手上被割一個小傷口,她就哭得滿臉皺巴巴的:「好疼呀,好疼呀,我受不了了!」一個好好的孩子,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嬌氣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孩子變得嬌氣,是希望媽媽能多陪陪她啊!

媽媽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多了二寶的分享,陪伴大寶的時間一定會減少。所以,我們必須承認,因為二寶的出生,我們給大寶的愛的確是減少了。

事實上,因為愛而帶來的快樂和滿足,不僅和時間相關,還和質量相關。有些全職媽媽整天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也不見得快樂,就是因為媽媽的陪伴質量不高。而爸爸下班回家和孩子只玩一個小時,孩子卻高興得簡直要飛上了天,這是因為爸爸全身心地陪伴著孩子,能想出許多新奇的主意,孩子當然非常開心。所以,雖然媽媽陪伴大寶的時間減少了,但可以通過提高陪伴的質量來給予大寶同樣的愛和滿足。

要想做到高質量的陪伴,關鍵是要做到「三心」:專心、寬心和隨心。

專心就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時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要去想任何其他的事情,而要把所有的感知和注意力全部放在大寶身上,這一點最重要。

現在很多父母陪孩子玩的時候,總是放不下手機、電腦、iPad,一會兒接電話,一會兒又去看微信,雖然是和孩子一起在玩積木,可是什麼時候孩子已經搭好了一個城堡,他們卻根本沒發現。這種做法不是陪伴,是敷衍。也許孩子的遊戲對成人來說很幼稚,但父母必須拿出打遊戲、刷微博的精神,去真正地愛上孩子的遊戲。玩遊戲的時候,要把其他的事情都拋開,不論是老闆的批評還是朋友的約會,統統別去理會。如果你分心,不要以為孩子不會發現,以孩子的高度敏感,他會快速地發現你內心的變化。

寬心,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總指教孩子;管住自己的手,不要總教孩子該怎麼玩;靜靜地觀察孩子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享受與孩子相處的樂趣。愛指教的父母,會使孩子失去自己學習的機會,還順帶著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愛指教的父母通常也愛啰唆,常常讓孩子失去耐心,到頭來父母又責怪孩子專註力不夠。

有一次,一個小男孩在我家玩積木,他要把一個等腰三角形積木放到一樣大小和形狀的孔里。試了幾次沒成功,他媽媽就開始著急地教他如何把積木放進去。小男孩看媽媽做了一兩次後,就顯出很不耐煩的樣子,把積木丟到一邊,不玩了。

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典型呢?也許有的媽媽要說,這個孩子太缺乏耐心了。可是,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當你在認真工作或者投入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有人總在旁邊告訴你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你會不會覺得很聒噪呢?

隨心,就是不要有太強的目的性。玩就是玩,不必非得帶著什麼目標去玩,只要孩子喜歡玩就行。如果帶著強烈的目的性去玩耍,孩子就會受到很多限制,從而也就失去了親子遊戲的樂趣,大大降低了陪伴的質量。

做好這「三心」,父母陪伴孩子的質量就會大大提高。可是有些父母說,我不知道陪孩子玩什麼啊,玩什麼也是個大問題。我想,這是因為你對孩子的關注還不夠。如果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你就會知道孩子會對什麼感興趣。現在信息這麼發達,網路上有各種各樣的遊戲和手工教程,父母只要花點時間去尋找,總能找到適合孩子玩的。問題的關鍵是,父母有沒有意識到,孩子是需要遊戲、需要工作的?作為父母,有沒有給孩子準備一個適合他的遊戲或工作環境?

我去過很多家庭,家裡都布置得非常漂亮整潔,沙發上整整齊齊,茶几上光潔明亮,地板上乾乾淨淨,可是總覺得缺了點什麼。轉頭一想,我就明白了:孩子的東西都在哪兒呢?玩具呢?書呢?遊戲區呢?

家裡到處都按照大人的意願進行布置,結果就沒有了屬於孩子的地方。這樣布置環境的父母,大概從來就沒想過要讓孩子認真地玩,更沒有想過要陪孩子玩吧!

不管家裡地方有多小,不管兩個孩子的東西有多雜亂,都應該給大寶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不一定很大,不一定玩具很多,但是在那裡,他能自己動手拿到自己想玩的東西,能夠開展自己的活動而不打擾家中的其他人,也不被其他人打擾。所謂給大寶高質量的愛和陪伴,就這麼簡單。

讓大寶懂得愛的分享

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一書中寫道:「如果一個兒童表現出一個錯誤行為,這通常是由於他為自己設置了錯誤的目標。因此,對錯誤目標的追求導致了錯誤的行為結果。」

所以,如果大寶出現了叛逆的行為,我們就要辨別一下這種行為的目標是什麼。是為了發泄情緒、表達不滿,還是為了從二寶那裡搶回媽媽,讓媽媽重新完全屬於他?如果大寶覺得自己失去了媽媽的愛,並且決定要重新搶回來,他就會為此想方設法,開動腦筋。他會故意和二寶打架,在家裡搗亂、搞破壞,儘管不停地被媽媽批評卻樂此不疲,因為就算是被批評,也比沒有好,媽媽總算注意他的存在了。

一些性格沒有那麼剛強的孩子,也會通過別的辦法吸引媽媽的注意力。比如生病,生病了就不用去上學,媽媽就得照顧他,雖然生病很辛苦,還要吃藥打針,但是因為媽媽能整天陪著自己,孩子反而很願意生病。

還有些明明已經可以生活自理的孩子,一夜之間又退回到小嬰兒,什麼事都要媽媽幫忙,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齊齊曾問我:「媽媽,小羽還要在咱們家住多久?」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她還沒有將弟弟當作自己的家人。

有時候我會故意問她:「小羽的爸爸是誰?」她回答得很快:「是爸爸!」如果繼續問她:「小羽的媽媽是誰?」她則會回答:「是外婆!」

記得有一次,我因為不能陪她而和她發生了爭吵,我抱怨說:「媽媽又不是你一個人的!」她立刻憤怒地喊道:「不對!媽媽就是我一個人的!」想要改變這種「獨佔媽媽」的情況,讓她學會跟弟弟分享媽媽的愛,就要先調整她的目標,告訴她,媽媽會同時愛她和小羽,而不是像她想的那樣,媽媽只愛她,這樣才能真正地改變她的行為。

之後,每當齊齊需要愛的表達時,我便會改變表達方式,以幫她樹立新的目標。

我會說:「媽媽永遠愛你!」而不是「媽媽像以前一樣愛你」,前一種是確保媽媽的愛永不消逝,後一種則可能讓齊齊誤會,以為媽媽還會像以前一樣只愛她一個孩子。

「媽媽愛你,愛小羽,愛爸爸!」愛的對象增多,就會暗示齊齊,媽媽的愛不是只屬於她一個人的。

「媽媽愛你,爸爸愛你,小羽也愛你!」很多人都愛她,這樣就讓齊齊感到她擁有多人的愛,而媽媽對她的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媽媽最愛你!」這樣的表達也可能讓她產生一種和弟弟爭奪愛的感覺,所以要謹慎使用。

除了從語言上幫大寶樹立正確的目標之外,父母在行為上也要注意。如果兩個孩子同時需要媽媽的安撫,要根據哪個孩子的需求更緊急來排定優先順序。如果誰哭得響,誰鬧得凶,就先安慰誰,那是很不公平的做法,完全是在鼓勵孩子們無理哭鬧,讓孩子們陷入奪愛的戰爭。舉例來說,如果姐弟倆同時大哭起來,弟弟是因為飢餓難耐而哭,姐姐則是因為摔壞了玩具而哭,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先去給弟弟餵奶,而不是去安撫姐姐。

對於大寶「獨佔媽媽」的想法,也沒有必要特意指出她的錯誤並讓她糾正。因為她這種「獨佔媽媽」的想法有可能本來只是一種模糊的直覺,一經父母挑明,反而得到強化變得更加清晰了。特別是如果大寶已經處在叛逆的情緒中,就更不要刻意去強調這件事。一般來說,隨著媽媽不斷地正面強化正確的目標,大寶的「錯誤目標」就會逐漸消失。

現在再去問齊齊:「小羽的媽媽是誰?」她就會準確地回答:「小羽的媽媽就是我的媽媽!」因為她已經發自內心地接受了小羽這個最親密的家人了。

喜歡本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點擊下方標題,閱讀相關推薦文章

1. 生二胎老大要吃醋?如何陪伴老大「告別獨生」

2. 一個二胎來到我家11年的故事:謝謝你,我的妹妹!

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微信公眾號:xdfjtjy

讀者投稿:jtjy@xdf.cn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社區,解惑或分享

推薦閱讀:

寶寶手被蚊子叮了一下腫的老高,媽媽卻用嘴吸「毒素」......
同伴教育| 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因竟然是它!
哪些聲音可以幫助寶寶睡眠
寶寶厭奶期,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TAG:育兒 | 二胎 | 媽媽 | 輕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