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伏天怎麼計算的?只有三伏嗎?

關於如何數伏的問題,只需遵照一句民諺即可解決,「夏至三庚便數伏」。我國曆法將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定位初伏首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首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首日,總稱為三伏。

使用干支紀曆,包括年、月、日、時四項。「夏至三庚便數伏」只談日,而不涉及年、月、時三項。所謂「庚」,即天干中的第七個。以2017年為例, 6月21日夏至為己(卯)日。次日即為一個庚日,6月22日(庚辰日);第二個庚日為7月2日(庚寅日);第三個庚日為7月12日(庚子日),即入伏之日。「庚」屬「天干」,「天干」含10,所以循環一庚需十天。二庚、三更的時間是固定的都是十天,只有一庚的天數是不固定的。可以推知,夏至距離數伏,最少不會少於21天,最多不超過29天。這是由第一個庚日的日期所決定的。

只有三伏是肯定的,但並不是說伏天只有30天。問題主要出在中伏,中伏在有的年頭只有10天,而有的年頭是20天。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首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開始,而末伏第一天則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這樣一來,中伏有時是10天,有時就是20天。即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間,相隔大約四十五天中若出現四個庚日,則中伏就是10天,若有五個庚日出現,則中伏就是20天。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規定末伏必須始於「立秋」之後所造成的。故此有「秋後有一伏」之說。以2017年為例, 7月12日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第四庚為7月22日,第五庚為8月1日,此庚日在8月7日「立秋」之前,8月11日才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這樣一來,從7月12日初伏首日,到8月20日末伏末日,共計40天,其中中伏是20天。

推薦閱讀:

論盜竊次數的認定及盜竊數額的計算
編織尺寸計算(有用)
如何計算某個日期為星期幾
計算年月日時的干支可用數學公式求出

TAG:計算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