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契機 改善體質

前言:女性是健康的守護者,不僅要照顧家人,更要好好維護自己。偏偏歲月催人老,女人最怕的就是時間無情的摧殘,但是,月經周期是女性的象徵,顯見女人又不得不與時間共處,做好時間管理,是女人的最自然健康法。掌握女性生命中四大契機,就是改善體質留住健康的最佳策略!正文:現代女人的生活寫照是:晨起就努力工作,好不容易能下班,便趕緊沖回家照顧家人小孩,還不要忘了該安排時間運動、該做好保養、要舒解壓力並且設法對抗老化,一定要努力不讓青春美麗逝去。不過,似乎總是事與願違。許多女人在30歲就開始發胖,35歲左右皺紋浮現,40歲時皮膚變得乾燥,到了45歲關節開始僵硬,高膽固醇在50歲左右報到,心血管癥狀在55歲開始入侵,大約57歲記憶力就逐漸衰退,到了60歲時因筋骨酸痛或摔一大跤骨折就醫,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症。掌握時間律動是健康之鑰歲月雖然侵蝕著青春,掌握時間卻又是健康之鑰。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蔡仁達表示,依據自然醫學的概念,人的整體健康含括了「物質─能量─訊息─意識—時間」的互動關係。人類自體及周遭世界都不斷按著特定模式循環變化,許多重要的周期,可以在自然界、動植物及人類身上看出端倪,諸如日夜變化、潮汐起落、四季循環,諸如動物的晝出夜伏、飽足與飢餓的交替、月經與動情的韻律等,只是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擾亂了這樣的自然步調,也就危及到人類身心靈的健康。換言之,懂得依循生物內在自然的韻律,就可以有效管理健康。女人一生變化的「時間點」,在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早就說得明白:「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性腺分泌)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免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從14歲左右的初經到閉經的年齡及原因,放諸時下標準,仍然相當準確。長庚中醫分院中醫婦兒科醫師顏宏融就指出,其中所描述的女性生理狀態,相當符合講究科學的西醫所謂的「內分泌學」。用生理機制管理健康從初潮、經期、生產到更年期,女人一生有2/3的時間要與月經為伍,但是很多女性卻不見得喜歡它。49歲的傅梅譽三、四年來一來經就會有頭暈、頭痛合併嘔吐的情形,得靠打針止痛,近一兩年更是變本加厲,不論頻率或深度都有增加,甚至連先生都覺得她是因為懶惰在裝病,夫妻感情因此深受影響,她覺得自己身、心都背負了非常大的痛苦與壓力──而她只是眾多有類似困擾的女性之一。面對疾病,醫界漸漸開始整合中西醫療法的精華,也愈來愈崇尚自然,如果要運用自然醫學療法來解決女性健康問題,就有必要先了解「物質─能量─訊息─意識─時間」的互動關係,「意識」具有主動的影響力,決定看待事情的角度,然後影響到「訊息」的產生,再激活生理機制的動力,繼而影響到身體的行為或健康,而這些過程都以時間為舞台發生。所以透過正向、積極的意識轉念來解讀疾病,就是邁向健康的重要關鍵。女性健康管理學會理事長,也是風車女性健康管理機構主持人庄靜芬醫師指出,一個人的先天體質其實與後天的環境、溫度、飲食都有關聯,但女性可說是得天獨厚,可以借著初潮、月經、懷孕生產及更年期的生理變化,來改善並調理身體狀況。●初潮期——重在「轉骨」發育生長潛力最大,且對日後身體各類器官的發育與生理機能有很大的影響。長庚中醫分院中醫婦兒科醫師顏宏融指出,這時期的重點在於「轉骨」發育。「轉骨」,講的就是從兒童進入青春期時。以西醫理論來看,該時期女性在生理及心理上發生巨變,生長潛力最大,對以後身體各類器官的發育與生理機能影響也很大,所以食補調理重在養肝、補氣、鍛煉筋骨,利用補肝腎、壯筋骨、養血、補氣的中藥來調養就很不錯,常見藥材包括山藥、續斷、杜仲、冬蟲夏草、黃芪、党參、茯苓、白朮、當歸、川芎、川七、大棗、丹參、龍骨、牡蠣、阿膠等,經由醫師把脈、問診,再視個人體質調配,可以與烏骨雞或排骨一起熬湯燉煮食用,在一般女性初經即將來臨前或剛來時服用,確實有助於發育。把握2年關鍵期不過,顏醫師也強調,初潮階段並不是單指初潮來的那一次,而是包含之後的2年內,只要在身體的骨板癒合前都還有機會;同時,也不宜在青春期前就大補特補,因為補得太早,月經可能會提早報到,將孩子的青春期往前提早,等於拔苗助長;因此,最好是即初潮即將臨前開始補養,持續到骨板癒合為止。但如何得知初潮即將來臨?顏醫師提出一個觀察重點,家長可觀察孩子的長高速度及第二性徵,若長高的速度變慢了,第二性徵也開始出現,表示身體已開始為青春期做準備了。初潮期階段,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給足營養素,而且要有安定情緒、建立清晰判斷力的作用。因此像去油的牛肉湯、燉豬舌、牛蒡蘿蔔湯就是不錯的食療方,牛肉湯可以補充鐵質,豬舌可提供豐富蛋白質,牛蒡蘿蔔湯有安撫情緒的功效。在初潮期,開始有經血流出,因此,一些補血的食物如豬肝、雞肝,也可以加進來。至於在製作的方式上,最好用燉、煮取代炒、煎,因為青春期,皮膚易長痘痘。庄醫師則補充:「如果先天體質不佳,後天補強固然必要,但食療該是其次,重點要養成定食定量、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建立好的生活概念。」初潮調養不可等閑視之月事初潮的調養真的很重要,不可隨意為之,要視情況而定,例如初經後的1~2年內,月經可能不正常,會有周期不準、血量較少或伴隨下腹部疼痛、腰腿酸痛等癥狀,此時的痛經大多屬於原發性痛經,這是因為發育尚未完全,子宮仍較虛寒之故,若癥狀輕微,可以再觀察情況,不必做處理,但如果嚴重,就有必要尋求中醫或婦產科及早治療。●經期調理——重在調和氣血,疏肝理氣有破壞才有機會重建,月經周期正好是女性隨時調理的契機中醫理論認為,經血為血所化,若血得溫則流暢,遇寒則凝滯。因此,經行之際,若感受到寒邪,就會讓氣血運行受到阻礙,常可發生月經驟止或淋漓不凈、痛經、閉經等;但若感受熱邪,熱使血妄行,又會產生月經量多、月經提前等症,所以中醫必須依據病人的月經的期、色、量、質,也就是時間長短、顏色深淺、量的多寡,及濃稠稀薄等種種伴隨癥狀,加上觀察病人的體型、舌相、脈相來進行辯證論治。抽文:女性體質自我觀察:每次經期,若吃高卡路里的食物,如巧克力、紅糖水、四物湯、生化湯後癥狀會減輕或消失的為虛症或寒症,若癥狀未改善或加重的,則為實症或熱症。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往往會造成月經失調,不是提早報到就是延遲,如果月經總是提前,肌膚又容易長痘痘,這種情形就是屬於偏血熱的體質;如果量也多,臉色蒼白、食慾差,就屬氣虛。而如果經常遲來,平日感覺工作壓力大,就容易造成肝氣鬱結;若血量少,可能就屬血虛;如冬天手腳冰冷,則屬血寒。先了解了自己的癥候再來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葯到症除,否則人云亦云,別人吃什麼自己也依樣畫葫蘆照吃,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不旦改善不了體質,還可能會加重不適癥狀。但有人或許會質疑,如果遇到不只一種癥候同時存在,好比「上寒下熱」或「虛實夾雜」時怎麼辦?顏醫師指出,中醫的處理原則是先治標再治本,舉例來說,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中醫的治療會用理氣活血的葯先解經痛,再用活血化虛的葯來消去異位組織,最後才是調理身體,而這也是中醫治病的3周期。根據以上的看法,月經期間的飲食重點就在寒溫適宜,生冷的東西真的要少碰,因此像是涼拌生菜、西瓜、椰子汁,甚至是從冰箱剛拿出來的食品或冷飲冰品、不成熟的瓜果等都要盡量避免,此外,少吃辛烈香燥之物,如:酒、咖啡、油炸物、辣椒等都不宜多吃。至於運動方面,顏醫師建議不要提重物及做劇烈運動,以免下腹部用力,造成經血過多或延長,不妨做些適度溫和的運動,一來可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二來可阻止水分滯留體內,不會產生水腫現象。庄醫師則提醒,由於月經期間免疫力會下降,不僅容易感冒,身體的抗壓性也差,更要注重身體的保養,應盡量保持情緒平穩。她語重心長地指出,大家可以不必做專家,但務必要做一位生活家。頁次:[1][2][3]下一頁
推薦閱讀:

力所能及的十件小事改善婚姻關係
產品改善分析
舞伴身體顯得僵硬,如何改善?
收藏!教你更好前屈,改善骨盆後傾
如何正確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

TAG:體質 | 改善 | 改善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