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各成長階段所需的營養
兒童各成長階段所需的營養○——三個月新生兒餵養新生兒主要是靠母乳餵養。母乳含有嬰兒所需的其他任何乳類所不能比擬的豐富的營養素,其比例恰當、均衡,易消化,生物利用率高,含有大量免疫物質,具有很強的防病、抗病能力,所以母乳(尤其初乳)是嬰兒最佳天然營養品:在母乳不足的情況下,可採取混合餵養;若無母乳可採用人工餵養。母乳餵養:餵奶時間不固定,般每隔三個半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喂十五分鐘左右;初乳非常珍貴,應讓新生兒盡量多次吸吮。人工餵養:在不能得到母乳的情況下,應採用鮮牛奶或經衛生部門許可出售的奶粉、配方奶粉(或其他同類製品),按指定的食用方法餵養。每天喂六——七次,每四小時左右喂一次。混合餵養:一般喂母乳後,可接著喂牛奶或配方奶粉(米粉),也叮在兩次喂母乳間隔時喂。堅持每天保證喂三次母乳。喂水:一般情況下母乳餵養不需要喂水。人工及混合餵養可在兩次餵奶中間喂溫開水,每天可喂二——三次,每次四十毫升左右(可逐漸增多)。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從第二周起應給新生兒添加富含維生素 C的菜水(或汁)、水果水(或汁),上下午各喂一次。由於母乳、牛乳中維生素 D含量少,可在醫生指導下從第三周起對新生兒每日喂一次魚肝油。四——六個月嬰兒營養餐這個時期的嬰兒開始有吞咽非流質食物的能力,開始出牙。在這個階段單靠乳類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的需要,因此除堅持乳類餵養外,還應及時補充體內所需的營養素,應逐漸添加輔食。七——九個月嬰兒營養餐嬰兒到了這個時候個月時,能用小手拿食物、玩具,多數嬰兒長出一——二顆牙齒。在此期間,除堅持母乳或牛乳等代乳品餵養外,可給孩子吃些爛麵條、雜糧煮的爛粥,也可吃些烤饅頭片、餅乾,以促進牙齒生長,鍛煉咀嚼能力,同時還要注意補充富含鐵的食物。十——十二個月嬰兒營養餐嬰兒生長到這個時候個月時,牙齒已出七——八個,胃功能增強,活動量增大,此時可考慮斷奶(若孩子體弱,母乳足,可延到一歲半),逐漸減少餵奶次數,多食入營養豐富的食品。一——二歲幼兒營養餐此時期是幼兒從斷奶到普通膳食階段。由於孩子的活動範圍擴大,運動量加大,因而體內所需的能量、各種營養素也增多。但此時幼兒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消化能力較弱,因而一歲半前的幼兒應以每日三餐兩點為宜,一歲半以後每日三餐一點為宜。要避免給幼兒食用有刺激性、過油膩、過硬、過粗、過大及油炸、粘性、甜的食物,少吃涼拌、過鹹的食物。應堅持每曰給孩子喝牛奶(或其他乳類食品),豆漿可與牛奶交替食用。這個時期的幼兒開始懂事,應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二——四歲幼兒營養餐攝入含碘豐富的食物,可促進大腦發育。碘是製造甲狀腺素所必需的元素。甲狀腺素除了調節身體新陳代謝外,還促進神經系統功能發育。若碘攝入不足,會使腦細胞數量減少,腦量降低,直接影響嬰幼兒的智力發育。在嬰幼兒生長發育階段,要及時添加含碘食物,如海帶、紫菜等(可將海帶、紫菜泡發,切碎,燉爛)。食用碘鹽要特別注意,菜做好時再放入碘鹽,可以減少碘的揮發損失。四——六歲幼兒營養餐要讓孩子多吃蔬菜。蔬菜和水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蔬菜含有的維生素、礦物質比水果豐富,含有的纖維素、B-胡蘿蔔素也多,具有抗癌、防癌作用;蔬菜中所含的糖以多糖為主,進入人體以單糖形式吸收,不會使血糖急劇升高。水果所含的糖進入人體溫表很快消化進入血液,會使血糖很快升高。過多的糖會在肝臟內轉為脂肪,易產生肥胖、因此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多吃蔬菜。七——十歲兒童我國營養學會建議兒童熱能供給量為:七——十歲800~2100千卡十——十三歲2300千卡。蛋白質:蛋白質是機體組織細胞的基本成分,其需要量與食物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有密切關係。學齡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所需要蛋白質最多,對各種氨基酸的需要量按單位體重計算較成人高,如成人的必需氨基酸100,則十——十二歲的兒童纈氨酸為330,亮氨酸320,異亮氨酸300,蘇氨酸500,苯丙氨酸加酪氨酸200,色氨酸120,蛋氨酸加胱氨酸200,賴氨酸500。可見兒童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不少是成人的數倍。其中賴氨酸對生長發育有直接作用。日本用強化賴氨酸麵包作試驗,一年之後,吃強化賴氨酸麵包的實驗組比不吃的對照組平均身高要高5.7厘米。國內武漢、廣西等地試用這種麵包,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供給適量必需氨基酸的同時,還必須供給足夠的非必需氨基酸以合成蛋白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按蛋白質質量,即氨基酸評分或化學分來確定蛋白質的需要量。質量較高的蛋白如動物性蛋白和大豆蛋白,其每日需要則相對較少。四——十二歲兒童每日每公斤體重所需蛋白質為0.84~1.01克。蛋白質的供應量可因蛋白質營養價值不同而有差異,如蛋白質凈利用率為60%時,4~6歲為34克。七——九歲為41克,若蛋白質凈利用率為80%,則四——六歲蛋白質需要量為26克,七——九歲為31克。蛋白質的需要量與熱能攝入量有密切關係。熱能供給必須滿足兒童需要,否則膳食中的蛋白質便不能發揮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所以蛋白質供給量常占熱能供給量的一定比例,我國三——十二兒童的蛋白質供給量占熱能的12%~14%,即五——六歲時為50克~55克,七——十歲為60 克~70克,十——十二歲為70克~75克,普遍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
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合成蛋白質和骨骼生長都需要大量的礦物質,如鈣、磷對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及鈣化是必需的。另外,鐵、碘、鋅、銅、鉻、氟等微量元素也與生長發育有極大的關係,如缺鐵可以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應特別引起注意。一、鈣和磷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兒童鈣供給量六——十歲為每天800毫克,十——十二歲1000毫克。我國膳食中奶類較少,鈣質主要來源於蔬菜和豆製品,由於蔬菜中的植酸、草酸、纖維素,果膠等對鈣吸收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供給量要略微提高些。我國膳食中磷的含量一般不致缺乏。骨粉、魚粉是理想的鈣和磷的來源,不僅比例合適,而且容易吸收利用。如有佝僂病的癥狀應及時治療,必要時給予鈣和維生素D製劑。二、鐵學齡兒童時期生長發育旺盛,造血功能也大大增加,對鐵需要較成人高。我國營養學會建議鐵的供應量六——十二歲的兒童每天10~12毫克,若從食物中攝入不足時,可用含鐵的強化食品或鐵製劑來補充,以滿足生理需要。三、鋅國內的調查發現,我國兒童缺鋅的現象十分普遍,我國對鋅的供給量為四——六歲的兒童生天需要鋅6~10毫克,七——十二歲為10~15毫克,可供製定食譜或膳食供應時參考。一般來說,穀物及蔬菜中植酸、草酸、纖維素含量多,會影響到鋅的吸收,因此最好選用含鋅比較豐富的海產品或肉、內臟等食品。四、其它微量元素兒童缺碘生長和智力發育都會受影響,因此,要多吃些海帶等海產品;缺碘地區更應供給加碘的食鹽。另外鈷、銅、鎂、硒及氟等皆為兒童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一般情況下不會缺乏,但有些地區因水與土壤中缺乏某種微量元素,而引起某些特殊疾病,須注意預防。維生素:維生素A我國兒童膳食中乳、蛋和肝等高維生素A的食品不多。主要靠各種蔬菜中的胡蘿蔔素供給。而胡蘿蔔素在體內利用率較差,因此五歲以上的兒童應多吃些奶油、動物肝臟等維生素A含量高的食品或口服維生素A製劑,每日2000~4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學齡兒童骨骼發育雖較嬰兒慢,但若缺乏維生素D仍可出現晚期佝僂病。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限,而且含量還不能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應給予魚肝油或其它維生素D製劑。一般每日應攝入300~400國際單位或多曬太陽。維生素C世界各國對維生素C的供給量意見不一,我國規定三——十二歲,每二——三歲為一個年齡組,維生素的供給量分別為40、45、50毫克。高於外國所訂的標準,這已考慮到食物烹調過程中的損失,而且攝入量略高,有助於增強健康,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的需要量與熱能成正比,即每攝入1000千卡的熱能應供給維生素B10.6毫克,維生素B20.5毫克和尼克酸6毫克。我國膳食中硫胺素和尼克酸一般不缺乏,但若以精白米或面,以及以玉米為主食,又不能補充適當副食,即可能出現缺乏癥狀。核黃素的需要量往往不能滿足,應盡量選用動物肝、腎等內臟,蛋類,豆醬、豆腐乳、花生、芝麻醬及新鮮綠葉蔬菜,以提高供應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