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素描:人體造型結構

  一、人體的基本結構、比例與透視   理解和掌握人體的基本結構、比例、透視及有關的解剖知識,是人物造型的基礎,是提高人物造型技能的重要因素。   ①、人體的基本結構   人體的基本結構可以用「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予以概括(圖152 人體基本結構)。

圖(152)

  一豎,是指人體的脊柱,即通常所說的脊梁骨。脊柱是垂直的縱軸,連接頭顱,胸廓、骨盆。是人體結構和形態上的主要特徵。   二橫,是指肩線(左右肩峰的連線)與骨髖線(左右髖關節的連線),它們位於軀幹的上下兩端,是軀幹連接四肢的紐帶。二橫線除人體在立正姿勢時呈水平狀平行外,活動時均成相反方向的傾斜(圖153 肩線與髖線)。

圖(153)

  三體積,是指人體頭部、胸廓、骨盆分別概括而成的三個立方體體積。三體積均為不動的整體,由脊椎骨貫穿連接,脊柱的彎曲旋轉使三體積呈現出俯仰、傾斜、扭動等不同狀態,併產生相應的透視變化,顯示人體軀幹的基本特徵(圖 154 頭部、胸廓、骨盆(三體積))。

圖(154) 頭部、胸廓、骨盆(三體積)

  四肢,是指上肢和下肢,它們都是分別連接在軀幹上下兩端呈近粗遠細的圓椎形體塊(圖155 上肢與下肢)。

圖 (155) 上肢與下肢(四肢)

  ②、人體各部基本比例   以人的「頭高」為測定單位,人體全長為7.5個頭高,人體各部基本比例為(圖156 頭與身體各部分比例)。

圖 (156) 頭與身體各部分比例

  二、人體的軀幹與四肢   軀幹通過頸部與頭部相接,通過肩胛骨和骨盆分別與上肢和下肢連接,它們不僅在生理上是密切相聯繫的,作為半身人像造型的組成部分和基本內容也是密切相聯繫的。   ①、軀幹的形體特徵   軀幹是聯繫頭部和四肢的樞紐,也是人體造型的主體所在。   軀幹是正面、胸部和腹部構成兩個相對的梯形,胸廓呈上端小下端大的卵圓形。   軀幹的背面,脊柱骨的直線和肩胛骨劃分出背部的基本形。   軀幹的側面,胸與骨盆的傾斜關係構成了側面的形體特徵(圖157 軀幹的形體特徵)。

圖 (157) 軀幹的形體特徵

  男女軀幹的差別在於:男性軀幹正面肩部較骨盆闊,女性則相反,骨盆較肩部闊。   男性軀幹的正面 1/2 處,以第 10 肋骨為界,女性則胸廓盡處,男性胸部較女性胸部長。   軀幹背面以腰際為界,男性背部長於臀部,女性背部與臀部長度相等,因此女性的腰際較男性高(圖158 男女軀幹的差別)。

圖(158) 男女軀幹的差別

  軀幹的主要骨骼有胸肋骨、脊柱、骨盆。主要肌肉正面有胸大肌、前鋸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背部有斜方肌、背闊肌、骶棘肌等。   ②、上肢   上肢由肩部、上臂、前臂和手構成。上臂與前臂可概括為兩塊交叉的立方體,上臂的形體前後徑寬、左右徑窄,前臂則相反為左右徑寬、前後徑窄。上臂與前臂在肘部的連接如木榫嵌合而構成肘關節。   上肢的主要骨骼有肱骨(上臂骨)、尺骨和橈骨(前臂骨),以及手部的腕骨、掌骨和指骨。其關節自肩關節,肱骨下端與前臂骨連接而成肘關節,前臂與腕骨相連接而成腕關節,還有手部的掌關節和指關節。   對上肢外形影響最大的主要肌肉有三角肌,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前臂有前側的屈肌群,外側的外側肌群和背側的伸肌群組成(圖159 上肢的結構)。

圖 (159) 上肢的結構

  ③、下肢   下肢由髖部、腿部、足部構成。大腿部呈圓柱形,膝部呈方形,小腿部呈三棱形,踝部呈方形。大腿與小腿兩側都是不對稱的曲線。大腿內側呈垂直狀態,小腿外側較高內側較低,下端基本上由骨骼和肌腱組成,脛骨線明顯。人站立時,無論是從正面或側面看,從大腿、膝蓋到小腿,是由幾段不同傾斜的體積結合起來的。   下肢的主要骨骼有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脛骨和腓骨,以及足部跗骨,跖骨和趾骨,其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小腿踝關節等。   下肢的主要肌肉有縫匠肌,股四頭肌,股背側肌群,腓腸肌,脛骨前肌等(圖160 下肢的形體結構)。


推薦閱讀:

排球專項身體素質

TAG:人體 | 素描 | 造型 | 體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