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晚清四大名臣
在清王朝統治的中前期,滿人在國家政權中保持絕對控制力,漢臣大多只有虛銜,並無實權。到了清朝後期,尤其是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漢族官僚逐漸掌握實權,並湧現出了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以及張之洞四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的主張與實踐對於晚清中國社會的諸多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世將其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曾國藩(1811-1872)
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湖南長沙人,道光年間入仕,成為權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仕途坦蕩,官至兵部右侍郎。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丁憂在籍的曾國藩仿戚繼光成法組建湘軍,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同時,曾國藩主張興辦洋務,其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標誌著中國近代化的起步。此外,曾國藩在文學、書法以及思想學術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作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的崛起標誌著漢族官僚開始掌握實權,其思想和實踐對晚清的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等諸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左宗棠(1812-1885)
晚清重臣,湘軍的重要首領,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湖南湘陰人,其生性聰穎,胸懷大志,熱衷於經世致用之學。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左宗棠入佐湖南巡撫幕府,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逐漸崛起,成為總督一方的封疆大吏。在邊疆危機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并力主在新疆建省,粉粹沙俄的侵略陰謀,維護了邊疆安全。此外,左宗棠主張興辦洋務,其總督閩浙、陝甘期間興辦了福州船政局、甘肅製造局等一批近代工業,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作為晚清重臣,左宗棠的主張與實踐對於晚清政治、經濟等諸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李鴻章(1823-1901)
晚清重臣,淮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實踐者。安徽合肥人,早年受業於曾國藩,學習經世致用之學。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其仿照湘軍營制,組建淮軍,成為繼湘軍之後又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並且逐漸充當起主力國防軍的角色。李鴻章也由此受到重用,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其對內主張興辦洋務,創辦了江南製造總局、輪船招商局等近代工業,並組建北洋海軍,力圖建設近代化國防體系;對外主張力保和局,寄希望於列強「調停」來解決爭端,並代表清廷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作為晚清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李鴻章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其興辦洋務、發展工業的努力,在推動中國近代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他終究不能擺脫階級和歷史的局限性,其保守與妥協的外交政策為時人所詬病。應該說,李鴻章一生榮辱,恰是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
張之洞(1837-1909)
晚清重臣,洋務運動後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祖籍河北,同治年間入仕,歷任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等職。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代表,後轉向洋務派,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其主政湖廣期間,創辦了漢陽鐵廠、大冶鐵廠、湖北槍炮廠等近代工業,並且重視新式教育,創辦了一批新式學堂,對全國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他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的各國領事訂立「東南互保」,壓制東南地區的反帝鬥爭;清末新政期間,他與劉坤一聯名上奏變法三折,史稱「江楚三奏」,成為新政的施政綱領。此外,張之洞在儒學、經學、目錄學以及書法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總之,在近代中國新陳代謝的時代,張之洞既有傳統士大夫保守的一面,也有近代改革家進取的一面,在推動中國近代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推薦閱讀:
※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書法
※晚清重臣王文韶的不倒術
※探訪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的晚清民居建築群,楊柳青石家大院
※清末新政與中國現代化「新權威主義」悖論
TAG:晚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