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視風光片《瀟湘神韻》------桃花源

大型電視系列風光片《瀟湘神韻》之——桃 花 源解說詞 曹書田一個武陵漁郎的奇遇,翻開了一幅千年追尋的山水圖畫:村野,桃花,紅雲,落霞……流水,漿棹,漁歌,人家……神奇、美麗、嫵媚、柔嫩、鮮活的桃花源,猶如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女,恰似一顆鑲嵌在萬山叢中的明珠,是如此這般的令人嚮往和陶醉。為此,自古以來,人們不知賦予她多少美麗動聽的名字——桃花仙隱、桃源仙境、世外桃源、洞天福地……據《桃源縣誌》記載:「桃花源,唐建中二年所定山界為東西闊七里,南至障山四里,北至大江五里。」另據清嘉慶《桃源縣誌》記載:「桃源之山,西盡水溪,東逾桃花之溪,群山環拱,周圍五十里,其首曰桃源洞山,一曰武陵之山。」桃花源在晉代以前名為烏頭村,自東晉詩人陶淵明把這裡的山光水色寫進《桃花源記》以後,這裡才正式以桃花源命名,從此名聲大振。陶淵明銳筆之下的桃花源,不但猶如一幅清秀明麗的山水畫卷,鮮美、活嫩,泠泠有聲,五彩繽紛;而且好似一支隱約可現的仙廷樂曲,縈迴曲折、若形若聲、時沒時現。一篇短短的《桃花源記》,無疑給桃花源蒙上了一層神奇玄秘、撲朔迷離的面紗。其實,是因為現實中的桃花源以其獨具的山水植被魅力,才吸引了不知多少古今文人騷客和羽士高僧,更叫眾多百姓寄希望於這塊仙境樂土。星移斗轉,多少年來,人們登寺觀緬古,入古洞抒懷;人們吟唱於高山,賦詩於清流……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篇篇撼人肺腑的華章。王維詩曰:「坐看紅樹不知遠,行近清溪不見人……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燈」。韓愈詩云:「種桃處出惟開花,川原近遠蒸紅霞」。蘇軾詩道:「桃花滿天下,流水在戶外」。王安石詩言:「此來種桃經幾春,採花食寶枝為薪!」桃花源自然風光的神奇秀美,深深觸發了陶淵明及諸多文人騷客的創作靈感,他們站在不同的視角,運用不同的手法,盡情盡興地來描寫、吟唱桃花源;深入細緻地來挖掘、彰顯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展示屬於自己的意境。桃花源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境內,始建於晉,盛於宋,毀於元,時興時衰於明清,是我國四大道教勝地之一,素有「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稱。桃花源南倚巍巍武陵,北臨滔滔沅水。當接踵而至的人們在桃源縣城上船、朔沅水而上、再在問津處登陸、然後沿溪行進,神話故鄉桃仙嶺、道教勝地桃源山、洞天福地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等四大主要景區便伸開寬闊的臂膀,將美麗和柔情無私地奉獻給每一位來賓。神話故鄉桃仙嶺,她清幽、古樸、典雅,親扼桃花源大門。這裡有堪稱中國第一坊的桃花源牌坊;有神情淡泊卻頗有道骨仙風的陶淵明塑像;有幽靜潔清的劉禹錫草堂;有逗雲撩霧的雙星亭;加之詠歸亭、花影亭、以及牛郎織女幽會和桃花仙子梳妝象形雕塑等等,諸多景觀著實令人愜意舒懷,觸景生情。桃源山,一座不尚高懸的小山,卻是名振天下的道教勝地。其自西晉始建桃花觀,至北宋稱極盛。現在這裡矗立有水府閣、桃川宮、天寧碑院。桃川宮作為桃源山著名的景點之一,因其於公元1112年,宋徽宗御書欽賜「桃川萬壽宮」匾額,而一時香火之盛,獨步天下。桃花山俗稱福地洞天,山下奔淌著 「武陵漁郎沿溪行欲窮其林」的淙淙溪流;山腰鋪展著陶淵明採菊東籬、飲酒悠然的菊圃;山澗橫卧著建於明天啟年間、松竹覆蔭、菖蒲叢生的遇仙橋;山腳坐落著奉祀王紹、李白、韓愈、蘇軾等先賢的集賢祠;山頂聳立著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的高舉閣。綠樹青山,斜陽古道,桃花流紅,幽深恬靜。秦人村——世外桃源的始說之處,可謂是桃花源中的古老經典。秦人村口,有一相傳漁郎從入處的秦人古洞,洞長67米,洞口奇石怪松,古色蒼然;洞內曲徑通幽,彷彿若有光影,恰合陶公意境。出洞便進入了秦人村。秦人村山重林深,林木競秀,高古蒼寒的秦人古道、天下一絕的十里竹廊、領略秦人茶道的延至館、桑竹垂蔭的秦人居、雲攜霧裹的玄亭……均以古、土、野、奇的原汁原味,向人們講述著一連串久遠的故事。淳厚的秦人後裔,還會為人們捧上獨具風味的擂茶,讓人們小憩于山中。好個逍遙物外天,秦人洞府種桑田。尋常未晤神仙面,又見津頭打魚船。牽粉袖,擁嬋娟,桃花源內妙香傳。今宵拼醉群芳里,結下相思恨海緣。在桃花源景區的背後,有一個被譽為「江南山水大觀、武陵郊野公園」的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源至花岩溪相距僅幾千米,可謂咫尺之遙、源溪相連。花岩溪是大自然的王國、白鷺的故鄉。在每年春末秋初這段時間,這些浪跡天涯、回歸此地的數十萬隻白鷺清晨出巢、傍晚歸窩,出沒於茫茫林海,散落於林間、田野和湖邊;或喜結良緣,或生兒育女。鷺群飛舞、鷺聲盤旋,形成一大奇觀。六六白鷺節,平湖映鷺天。此時的人們觀鷺聽聲,如痴如醉,情致無限。除此外,花岩溪景區林海莽莽,翠竹萬頃,山巒碧水,如詩如畫。森林中有以杉、梓、松為主的植物80科,175屬,326種,中藥材300多種,野生動物100多種,受國家保護的有金錢豹、穿山甲、紅腹錦雞等十多種。花岩溪風光綺麗,民風淳樸。與桃花源相比;桃花源文氣幽深;花岩溪曠野鮮活,形成鮮明的對比與和諧的互補。一泓碧水,千枝掩面;百舸競渡,萬波溢漣。柳葉湖——湖南常德市郊的一塊天然美玉,與人間仙境桃花源、山靈水秀花岩溪緊緊相連。受桃花源和花岩溪文脈靈氣的渲染和輻射,近年來,柳葉湖逐漸名聲鵲起。興趣盎然的遊人,不僅要執著「尋花」,而且還要瀟洒「問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柳葉湖總面積44.9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1.8平方公里,此湖山環水繞,河網交錯,湖邊阡陌縱橫,景色分外宜人。由於湖面寬闊,湖水清新,湖底平坦且水質優良,於是,柳葉湖早已成為了水上運動訓練競技的理想場地。 1995年以來,柳葉湖成功舉辦了全國皮划艇決賽、冠軍賽和錦標賽。柳葉湖畔西南,聳立著一座名為花山的小山,山雖不高,卻十分秀麗。每逢春天,滿山杜鵑花開,奼紫嫣紅,成為一片鮮亮世界。相傳永恆美麗的愛情故事「劉海砍樵」就發生在花山山間。現在,花山頂上的清風廟中,還供奉著劉海和狐仙秀英的金身。柳葉湖的柳葉美食素負盛名,「吃在柳湖」早已傳遍天下。柳葉美食中最具特色的是柳葉火鍋、柳葉鯽魚、柳葉擂茶,倍受遊客垂青。沅水——一條孕育文明的河流,不但滋潤著桃花源、花岩溪、柳葉湖及兩岸其他所有地域的地理人文,而且自古就是通往雲、貴、川、黔的黃金水道。這條水道長達三千餘里,其中流經桃源的35公里區段,是武陵人捕魚為業的漁川。沅水自西南向東北注入八百里洞庭,這條三湘四水中最長最清的河流,閃爍著歷史和文化的靈光。沅水岸邊,有一道橫卧在大堤之上的大牆。這就是列入吉尼斯記錄的中國常德詩牆。詩牆臨江而立,氣勢恢宏,長達3公里,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精髓,融詩、書、畫、刻於一體,有「三絕詩書畫,一牆天地人」的讚譽。 常德詩牆博大精深的內涵和獨特的藝術形式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和感染。在沅水的源流中,不僅閃現著武陵漁郎的身影、勾畫著屈原、袁宏道的風骨;而且暢遊著沈從文《邊城》的小船、流淌著黃永玉的水墨畫、飛旋著宋祖英濕漉漉的漁歌……
推薦閱讀:

常德桃花源
夢尋武俠桃花源
《桃花源記》鑒賞
欲覓桃花源 除非也穿越

TAG:電視 | 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