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感冒肺陰虛證治

感冒之肺陰虛證,是指久病咳喘、肺癆、咯血等陰虛之體,肺蘊燥熱,復感外邪,致使津液耗傷,肺失濡養,宣降失職,虛熱由生,形成陰虛內熱兼感外邪的證候。臨床以發熱,微惡風寒,乾咳少痰,咽喉疼痛,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浮細而數為特徵。

臨床表現

主症:①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微汗或盜汗,頭痛鼻塞;②口乾咽燥,乾咳少痰。

次症:①痰中帶血,聲音嘶啞;②形體消瘦,顴紅如妝,午後潮熱。

舌脈:舌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數或浮細而數。

辨證分析

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主治節,外合皮毛,開竅於鼻,主宣發,以清肅下降為順。肺為嬌臟,畏寒熱而惡痰濁。陰液不足,衛陽亦虛。衛氣不固,則易感外邪。風熱郁於肌表,腠理開合失司,故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微汗。風熱上受,竅道不利,則頭痛,鼻塞。喉系肺屬,熱邪熏灼,則咽喉乾燥。金破不鳴,金實亦不鳴,肺失清潤,則聲音嘶啞。肅降失職,則咳嗽。陰虛火旺,灼傷肺絡,則痰中帶血。陰虛火旺,內熱熏灼,則見午後潮熱,盜汗,顴紅,口乾等。舌紅少津,苔薄黃,脈浮細數或細數,均為內有陰虛外有風熱襲表之徵。

診斷要點

凡具備主症①、②及典型舌脈者;或主症①次症①、②及典型舌脈者,即可診斷為感冒之肺陰虛證。

疑似證鑒別

1.風熱表虛證與肺陰虛證 感冒之肺陰虛證是在陰虛內熱的條件下感受外邪而致病的,因此一般多表現為風熱癥狀,加之體虛,所以與風熱表虛證頗類似。如兩證均具有發熱,微惡風寒,咽干口燥,咳嗽,苔薄黃,脈浮數等。但彼征非陰虛內熱體質,故無潮熱、盜汗、音啞、痰血、顴紅等。可見兩證之標雖有類似,而證之本則是有別的。

2.溫燥證與肺陰虛證 初秋之時,燥邪內合於肺,則成溫燥之候。溫燥證的臨床表現,其外候狀似風熱表證,其內候則呈肺津虧損之象,與本證的臨床表現相似。如果將兩證的癥狀相比較,其相同見症有:發熱,微惡風寒,頭痛鼻塞,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脈數等。但溫燥證僅為秋燥傷津,而非陰液不足。津虧為陰虛之漸,陰虛乃津虧之極。燥邪傷津偏於表,故溫燥證具有口、鼻、咽、舌、肌膚乾燥之象,而無典型的陰虛火旺熱證,不若本證之午後潮熱、盜汗、顴紅如妝等陰虛內熱那樣明顯。由此可知,溫燥證津傷在表,而本證陰虛在里,表裡異位,鑒別何難!

3.肺腎陰虛證與肺陰虛證 感冒之肺腎陰虛證其表證亦多風熱,與肺陰虛復感外邪的表證相似,且均有肺陰虛里證,故應鑒別。肺腎陰虛證,其病程較肺陰虛證為長,其臨床表現除具備肺陰虛證的陰虛內熱外,尚有腰膝酸軟,心煩失眠,骨蒸勞熱,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等腎陰虧損癥狀,據此可與肺陰虛證相區別。

4.肺氣陰兩虛證與肺陰虛證 在感冒病進程中,肺陰虛可波及到肺氣虛,導致肺氣陰兩虛,亦有肺氣陰兩虛之體感受外邪而致病者,故將兩證提出鑒別。兩證表證相類,陰虛相同。但肺氣陰兩虛證除有陰虛內熱癥狀外,尚有咳嗽氣短,聲低息微,自汗畏風,氣怯背寒等肺氣不足之候,可資鑒別。

論治法則

滋養肺陰,辛涼解表。

方劑選要

1.桑杏湯加味 桑杏湯是治療溫燥的代表方劑。具有輕宣解表,涼潤肺金的功效。用於感冒病之肺陰虛證,解表之力尚可,而養陰清熱之力不足,故加入麥冬、玄參2味。麥冬,甘寒之品,氣稟清肅,養陰復脈,為滋陰除煩之良藥,古有「保肺之津梁,清心之指南」的美稱,可見養肺陰清心火見長。玄參,甘苦咸寒,能壯水制火,尤擅長清瀉上焦無根浮游之火,與麥冬相伍,增強了滋陰瀉火作用。這樣,就使桑杏湯具備了滋陰解表的功效。

2.養陰清肺湯加味 養陰清肺湯具有養陰清肺解毒的功效。方中生地黃、玄參養陰清肺並有解毒作用,共為主葯;麥冬、白芍、牡丹皮助主葯養陰清肺,並具涼血解毒功效,共為輔葯;佐以浙貝母潤肺止咳,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甘潤瀉火解毒,又能調和諸葯。若表熱不甚者,可徑投本方。表熱甚者,加桑葉、青蒿、葛根。

3.秦艽鱉甲湯 本方是治療肺癆的名方,但由於方中有柴胡、青蒿清熱透表的藥物,故用於感冒病之陰虛諸證亦有卓功。方取鱉甲、知母滋陰清熱,共為主葯;當歸補血和血為輔葯;秦艽、地骨皮、柴胡、青蒿清熱除蒸,並可透邪於表,共為佐葯;烏梅斂陰止汗為使葯。諸葯共奏滋陰清熱功效。肺腎陰虛證悉可用之。於感冒之肺陰虛證,可加桑葉、菊花、薄荷,以冀表邪之速散。

成藥簡介

1.桑葉薄荷煎湯沖服萊陽梨膏 萊陽梨膏適用於肺陰不足、肺氣上逆所致的陰虛咳嗽等。方取萊陽梨為主葯,性味甘寒,生津潤肺,清肅肺氣,善治肺熱之咳嗽;浙貝母為輔葯,清泄肺熱,止咳化痰;法半夏、橘紅、陳皮為佐,理氣化痰,使氣順而不戕肺;白糖為使,甘能補、能緩、能潤,並能調和諸葯。共奏養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桑葉、薄荷煎湯,辛涼解表,與萊陽梨膏合用,表解里清,自無後患。

2.風熱感冒沖劑合養陰清肺膏 風熱感冒沖劑有辛涼解表及清熱解毒的功效。養陰清肺膏系養陰清肺湯的成藥製劑。2葯合用,主治肺陰虛感受風熱,病情較重者。

3.潤肺止咳沖劑 方用雪梨、沙參、百合滋陰潤肺為主葯;桔梗、遠志、苦杏仁止咳祛痰為輔葯;佐以薄荷辛涼解表;使以麻黃透竅宣肺。麻黃雖為辛溫燥烈之品,與肺陰虛證不符,但麻黃的宣肺解表作用較強,在多味滋陰潤肺藥物中,加入一味麻黃,使其宣而不燥,透而不烈,利於表邪的疏散和內熱的宣洩。全方適於肺陰不足,痰熱不散,復受風熱外感的病證。

4.小兒止嗽金丹 方用玄參、麥冬、知母、天花粉滋陰清熱;苦杏仁、紫蘇子、桔梗、桑白皮、川貝母、瓜蔞仁、膽南星、竹茹清肺止咳化痰;並用檳榔導滯行氣;紫蘇葉解表;甘草調和諸葯。共奏滋陰潤肺,化痰止咳,調胃行滯,併兼有解表之功。適於素體陰虛夾痰,脾胃積滯,復受風熱外感的小兒。

5.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 桑菊感冒片為辛涼解表輕劑。秋梨膏以秋梨為主葯,甘寒生津,化痰止咳;浙貝母、麥冬為輔,清熱潤燥止咳;鮮藕為佐,生津止渴,兼能止血;青蘿蔔為使,順氣消痰。諸葯合用,養陰潤肺,止咳化痰。加之桑菊感冒片疏風解熱的作用,於感冒病肺陰虛證之輕者,較為適宜。

飲食療法

1.加竹瀝梨膏 黃梨100個取汁,鮮竹葉100片煎汁,鮮蘆根30支取汁,橘紅10克煎汁,荸薺50個取汁,加竹瀝30毫升,慢火濃縮,每服20毫升,每日3次。此膏對陰虛內熱咳嗽者較宜。

2.青蒿參麥膏 青蒿500克,加水1000毫升熬汁去渣,慢火濃縮至500毫升;太子參30克,麥冬30克,濃煎汁100毫升,加白蜜100毫升,收膏。每服20毫升,每日3次。此膏用於肺氣陰兩虛證。

3.羅漢果百合瘦肉湯 羅漢果半隻,生百合15克,沙參10克,橘紅6克,豬瘦肉100克。將百合、沙參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瘦肉洗凈切成薄片和橘紅一起入葯汁內煮熟,添少量調料,溫食,每日2次,連服數日。適於肺陰虛咳嗽者。

4.白木耳燉雞蛋 白木耳5克,雞蛋1隻,冰糖50克,豬油少許。將銀耳洗凈去蒂,煮至爛熟,將冰糖熔化,取雞蛋清加水少量攪勻,倒入溶化的冰糖中,煮沸去沫,加入銀耳鍋中,起鍋時,加豬油少許,每日1劑,連服7日為1療程。此方對陰虛咳嗽、痰中帶血者,有一定療效。

5.生津茶 青果(研)5個,金石斛、菊花、竹茹各6克,麥冬、桑葉各9克,鮮藕10片,黃梨(去皮)2個,荸薺(去皮)5個,鮮蘆根(切碎)2支。共為粗末,每日1劑,水煎代茶。

本茶適用於肺胃陰虧,口渴咽干,咳吐痰血,手足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者。方中桑葉、菊花等有疏風散熱作用,故於感冒之肺陰虛證也頗適宜。

6.玄參甘桔茶 玄參、麥冬各4.5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共為粗末,和勻過篩,製成1包。每次1包,用沸開水沖,代茶飲。

本茶有生津潤肺,止渴化痰作用。

其他療法

1.針刺療法

取穴:百會、風池、大椎、曲池、尺澤、魚際。

手法:平補平瀉。

2.按摩療法

(1)摩擦鼻翼:用食指、中指摩擦鼻翼兩旁,2~3分鐘,直到局部發熱為度。

(2)擦搓風池:用小魚際(小指掌側)擦搓風池穴2~3分鐘,直到局部發熱為度。

(3)按摩百會:取坐位,用掌心覆頭頂中央的百會穴,緩慢按摩2分鐘。

(4)雙手浴面:用雙手掌面著於面部,由上往下,如同洗臉一樣,擦動80次。

(5)摩擦湧泉:取坐位,用右手掌心,摩擦左腳心湧泉穴1分鐘;然後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湧泉穴1分鐘。

上述為自我按摩法,對老年肺陰虛感冒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3.貼敷療法

釜底抽薪散:白鬍椒7粒,梔子9克,核桃仁7粒,苦杏仁7粒。4味焙乾為末,用雞蛋清調作糊狀,每晚睡前敷足心。

足心湧泉穴為足少陰之井穴,此為上病下治,肺病治腎之法。對感冒病肺陰虛證有泄火保陰的治療作用。

驗案選萃

案一 王某,男,45歲。平素陰虛體質,近3個月來經常感冒。1個月以來低熱不退,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體溫在37.4~38℃。用病毒靈等葯,亦無效果。

診察:脈細數,舌紅,苔薄黃,體溫在37.5~38℃,午後發熱較明顯,口乾舌燥,精神疲乏,鼻塞聲重,偶有咳嗽,據述病前因友人請客,飽餐酒肉,第2天氣候突變而發病。

辨證:稟賦陰虛,加以酒肉內傷脾胃,復感外邪,濕熱蘊結,外達於表,陰氣更傷,熱為陽邪,陽出於陰,其熱故纏綿矣。

治法:育陰解表。

玉竹15克,白薇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8克,淡豆豉10克,蔥白4莖,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薄荷3克,山楂10克,青蒿10克,蘆根10克。2劑。

二診:服藥後,體溫明顯降低,午後略有微熱,溫度37.5℃,但口乾不欲飲,脈細微數,舌質仍紅,苔少,仍守原法。

原方去淡豆豉,加石斛10克,麥冬10克。再服2劑。

三診:低熱基本退凈,中午前後,體溫均在37℃左右,口仍干欲飲,鼻竅微塞,脈沉細,舌仍紅,治以養陰調理為法。

玉竹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石斛10克,生地黃10克,桑葉10克,天花粉10克,白扁豆10克,甘草8克,桔梗10克,藏青果10克,菊花10克。3劑。

葯盡痊癒。

(據《滋陰論》摘編)

案二 潘某,女性,35歲,已婚。

自幼常患外感、咳嗽、腹瀉等證。5年前,又復常患外感咳嗽,且漸及加重,尤以近3年來,經常發熱咳嗽,痰中帶血,甚咯全血,秋冬尤甚。

診見:體溫37.8℃。面容憔悴,兩顴發紅,乾咳痰少,極難咳出,痰中帶血,其色鮮紅,鼻燥咽干,口鼻氣熱。午後熱甚,五心煩熱,骨若燔蒸,體溫午後波動在37.5~38.5℃。舌質瘦小而蒼老,津枯不榮,舌光無苔,脈虛細而數,六脈皆虛。

辨證:早衰已至,抗力低下,內熱叢生,極易外感,化燥化火,更復消灼陰津,耗伐陰氣。病屬陰虛癆咳。證為素體陰虛,陰氣兩虛,內熱熾盛,肺傷咯血。

治法:以滋陰保肺治其本;以清熱化痰,潤肺止血治其標。

方葯:北沙參12克,麥冬15克,玉竹12克,石斛12克,桑葉12克,胡黃連12克,仙鶴草24克,白及30克,蘆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谷芽12克,阿膠(烊化)12克。

複診:隨證加用藥物有苦杏仁、山楂、玄參、山茱萸、地黃、枸杞子、五味子、龜甲等。

並依次兼服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

效果:服藥年余,疾病已除,素體陰虛證亦明顯緩解。

(據《中醫虛損學說及其臨床應用》摘編)

辨治按語

肺陰虛損,復受風邪,表裡俱熱,虛實夾雜,治表宜辛涼清解,治里宜滋養肺陰。臨證時應分清表熱與里熱之孰輕孰重。解表必發汗,汗為陰液,過汗必傷陰,故發汗宜用輕劑微汗使邪去為度;養陰多滋膩,過膩必滯邪,故滋陰宜用甘寒清補之品。另,陰虛火旺可少用苦寒直折之品,但苦寒葯易化燥傷陰,故應在大隊滋陰中少佐苦寒葯。

肺陰不足,常生內熱,內熱熏蒸,皮膚灼手。若受邪輕微,表熱亦不甚高。故有時肺陰虛的發熱是否兼有外感,也難以分清。對此若在養肺陰清內熱葯中,加用桑葉、蘆根2味,既能養肺陰清里熱,又能疏風邪散表熱,一舉兩圖,常獲捷效。

作者:冷方南

推薦閱讀:

感冒病毒/細菌平時都藏在哪裡?
感冒藥不是吃著玩的 你,吃對了么?
風熱感冒久咳不止怎麼辦?
感冒了鼻塞頭痛怎麼才能快點好?告訴你吃這些就行哦~
「抗病毒,治感冒」?我拿什麼阻擋你?

TAG: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