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當以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作為施政導向--觀點--人民網
06-09
觀察地方「兩會」,「幸福」可謂其中一大熱詞。提升居民幸福指數,走民生導向發展之路,讓百姓共享更多發展成果,已成為共識。北京提出「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廣東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建設幸福廣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慶宣示要成為「居民幸福感最強的地區之一」……瀏覽各地的「十二五」規劃綱要,給人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政府自我加壓,讓「幸福」正變得更加具體、更加實在。(2月21日《人民日報》) 地方「兩會」期間、全國「兩會」在即,有關「民生」的話題,再次被推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備受關注。溫家寶總理曾經動情地指出,「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全部工作都是為了人民,都要向人民負責。」「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站在「十二五」的新起點和大門檻,無論是地方兩會,還是全國兩會,乃至地方及全國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一個突出的信號和一個強烈的導向,那就是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這是黨之責、政之要、官之本。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人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幸福在哪裡?幸福就在人民群眾的心裡,幸福更在人民群眾的臉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實現跨越騰飛,如果離開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失去了目標和重心。因此,讓人民生活更幸福,首要的是要促進民富,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要通過一切辦法、運用一切手段,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尤其是工資性收入的增加,真正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讓群眾的腰杆子直起來。生活幸福,還必須生活無憂。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等等這些得到了解決和落實,也就解決了群眾生活的後顧之憂,讓人民生活更幸福,重要的是要提高保障水平、讓老百姓能安居樂業。公正規範的行政行為,完善平等的公共服務,對人們幸福感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人們在社會生活當中感到自己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感到機會不平等,甚至常常遇到權力濫用的情況,那麼收入提高帶來的幸福感,會因尊嚴、機會受損而被沖淡或抵消。讓人民生活更幸福,關鍵的是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特別重要的是,抓經濟發展不能忽視社會管理。社會管理創新須從增加群眾幸福感起步,使群眾的事有人辦,群眾的困難有人幫,公益事業有人做。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黨的執政理念,更是黨和政府以及黨員領導幹部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政之要、為官之本,必須加強社會建設,更必須強化社會管理,並著力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分好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切實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當前我國既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還不少。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要求,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維護人民群眾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良好秩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讓人人都感到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有些黨委政府的工作中,以及黨員幹部的意識里,還沒有完全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行事施政為官,還沒有完全做到心繫於民、情牽百姓,還帶有某種程度的功利思想和利己觀念,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工作,不是太上心,不夠很儘力,甚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當作一句空洞的口號、美麗的謊言和徇私的借口,借為民之名行利己之實寫,玷污了、褻瀆了人民政府和人民公僕。 民生問題無小事,群眾利益大於天。這絕不是說說而已的,必須落實到各級黨委政府,尤其是各級黨政官員的行動中、規劃里,而且必須具體實在,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並要紮實抓好、抓細、抓實、抓出成效,真正讓居民幸福指數不斷得到提高,從而讓人民群眾滿意、高興、放心。執政為官,當以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作為施政導向。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量化、提升領導力的利潤回報
※牆面裝飾畫怎麼選?幾招讓你家的品味迅速提升!
※最提升氣質的5種單品,漂亮女人都在用!
※提升寶寶免疫力的八大法寶
※提升偏財運的幾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