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時刻保持理智,才是最不理智的做法 | 觀劇:《我的前半生》

KY作者 / 咯咯

編輯 / KY主創們

最近兩周,朋友圈和微博都被一部叫《我的前半生》的新劇刷屏了,網路上的評價也是眾說紛紜,所以今天也想來蹭個熱點。

除了女主角羅子君(馬伊琍飾)和丈夫陳俊生(雷佳音飾)的離婚風波,羅子君和閨蜜唐晶(袁泉飾)之間的友情,這部劇看到現在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唐晶和男友賀涵(靳東飾)的感情戲(這一對兒也是劇里最養眼的哈哈)。

唐晶是和女主角羅子君相識多年的密友,與大學畢業後早早嫁入豪門,安心做起全職貴太太的羅子君不同,唐晶不相信愛情與婚姻。於是她日夜兼程,追求物質和精神的獨立,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終於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與唐晶相戀十年的男友賀涵最初是她的上司。賀涵縱橫職場多年,事業上登峰的他,也是一個有品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商場上的賀涵是一個追逐利益,善於權衡利弊的精英,秉持著生意、人情都是有來有往的理念的他,有時也不免顯得過於理性且利己。

在一起的十年間,賀涵和唐晶既保持各自的獨立,又互相激勵,一同成長。後來,賀涵跳槽去了一間他們對立的公司,兩人更是成了名正言順的競爭對手。然而,令人唏噓的是,乍看之下如此般配又長久的一對,在最近的劇情中也遭遇了「分手」的情況。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這段看似默契十足又勢均力敵的關係中,究竟存在著怎樣的問題?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面對相似的問題時,又應該如何處理?

這段關係中缺失了什麼?

唐晶和賀涵的關係之中,最基本,也是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他們之間缺乏信任。尤其是唐晶——她對賀涵,對這段關係都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質疑。

唐晶不相信工作上時刻秉承「交易是交易、人情是人情」的賀涵在面對他們的愛情時能夠像她一樣將真心全盤託付,不相信他們能夠修成正果。甚至在跨越了十年的愛情長跑之後,賀涵終於向她求婚時,她也不相信他的求婚僅僅是出於愛情。而這種不信任,既有賀涵的問題,也有唐晶自身的問題。

首先,劇情中不難發現,唐晶是一個一開始就在親密關係中心理防線很高的人。換句話說,她或許本來就容易對伴侶產生信任問題,而這可能出於三種原因:

1. 原生家庭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的親密關係模式,會對他們自己對待親密關係的態度和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式造成深遠的影響。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在成長中面對最多的就是父母的相處方式。

依照劇中的情節來看,唐晶的家庭關係並不完滿。她的父母雖然感情一直不好,卻遲遲沒有離婚。在她高考的前期,父母更是對她說出了「因為想讓你好好考試,我們才沒離婚的」這樣的話。

在如此這般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可能使得唐晶本身就對愛情和婚姻抱有一種恐懼和不確定的態度。也由於她在這樣充滿爭吵的家庭環境中或許沒能得到安全、穩定的愛,讓她在長大後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時,會更難獲得安全感。

2. 權力失衡

如果在關係中雙方的權力失衡,那麼較弱的一方會難以信任較強的一方。權力感的失衡可能來源於雙方客觀的差距,比如收入、社會地位差距、家庭背景懸殊等等;也有可能是源於主觀的感受,比如「我覺得我配不上你」或「我覺得我愛得太多,在你面前顯得很卑微」。

的確,賀涵和唐晶在一起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一個上司或領導的角色。即使他們性格上都很強勢,唐晶也有很多與賀涵不同的、自己堅持的想法,但客觀上,她在賀涵面前就是處於一個弱勢的位置,也在很多地方不得不受他的限制。

而當人們清晰地認為,或是潛意識中覺得自己在伴侶面前更低微、更脆弱時,人會本能地對一切不放心。他們會覺得比起強大的伴侶,他們在這段關係中更容易受傷:因為一旦伴侶試圖傷害他們,他們會沒有力量去影響伴侶、讓伴侶停下傷害 (Kirshenbaum,2012)。

3. 缺乏非整合能力

非整合能力指的是「人們承受認知、情緒上的複雜性的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個體能夠容許矛盾的信念、情感同時存在,並對此感到舒適;不會試圖通過操縱自己的價值觀與情感來消除矛盾。他們能夠接受「伴侶在大部分時間裡是善意、真誠的,而在有些時候也可能會進行欺騙和傷害」。因為他們清楚現實中一個人不可能是純粹「善」的,總會有負面的部分,而且這是完全自然的。

而欠缺非整合能力的人,會傾向於對伴侶絕對信任或是絕對不信任。在他們看來,如果伴侶愛他們,就不可能傷害/欺騙他們;一旦對方造成傷害,就代表伴侶完全不愛他們。同時擁有互相矛盾的認知(「你愛我,但你也可能欺騙我」)所帶來的精神壓力,是欠缺非整合能力的人難以承受的 (Sorrentino et al.,1995; Lomranz & Benyamini, 2016)。而顯然,唐晶在這段關係中就不具備良好的非整合能力。

但,這種關係中的不信任不僅是唐晶一個人的原因。因為,賀涵在這段關係中,做出了很多破壞他們之間的信任的行為,即使他明知唐晶是一個格外缺乏安全感的人。

比如,他們的感情中曾出現過一個叫薇薇安的人。她是他們的同事,後來被調到了香港。因為薇薇安處心積慮製造的一些「誤會」,讓唐晶險些崩潰,他們甚至還為此冷戰了一年。雖然其實賀涵和薇薇安之間並沒有發生什麼,他也費盡心思向唐晶解釋了很久,但這件事始終是唐晶心裡的一根刺。而這樣一個險些毀了他們的感情,且尤其應該保持距離的人,賀涵卻仍然會在每次去香港出差時和她一同吃飯。

基於這些原因,感情中如此重要的「信任」在他們身上註定是匱乏的。可是,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人們總會經歷一些不順利、不確定的時刻。在這樣的時刻中,正是信任給予人們足夠的能力,去超越對伴侶的懷疑,獲得安全感,讓關係得以持續。

這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中,還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剛在一起時就說好「不談未來,不談婚姻,不談戀愛」。他們像戀人一樣相伴十年,被周圍人都想當然地當成一對,實際上卻沒有給這段關係一個確實的定義。

這樣的「約定」背後,可能存在著一種不願意期待,或是不願意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期待的心理。因為一旦有了期待,就意味著可能面對隨之而來的風險和失望,而這兩者都會讓人感到脆弱。可以說,不給這段關係定義,不把未來納入考慮範圍其實是一種不願意將自己最脆弱的部分暴露給對方的表現。不僅如此,他們即使是在對方面前也依然保持著自己強勢的姿態,彷彿自己真的無堅不摧。但其實,一段關係中,暴露脆弱是有必要的。

首先,保持「脆弱」使人更有吸引力。因為比起偽裝,人本能地更喜歡真實的事物,同時,其實每個成年人內心都知道世界本就是混亂且不完美的(Seppala,2014)。生活中,那些保持脆弱的人往往更容易成為一個群體最受歡迎的幾個人之一。因為他們往往更放鬆,在人際間更隨和,也顯得更完整和真實。在這樣的人面前,其他人也會感到更小的壓力,不需要擔心「冒犯」,也不容易覺得「被評價」,這種真實會讓其他人更容易信任,也讓其他人有了空間和許可去同樣地保持脆弱。

其次,壓抑脆弱可能會適得其反。研究顯示,當人們隱藏自己真實的一面,刻意地展現完美和強大時,對方是能夠感知到的,雖然ta不一定會拆穿。此外,被壓抑的脆弱並不會徹底消失,它可能轉化為其他的情緒表現,例如憤怒。在親密關係當中,那些不允許自己脆弱的人,在感到脆弱的時刻,會對那些令他們產生恐慌或羞恥的人表示憤怒(Seltzer, 2008)。而且這種脆弱時的表達常常是對人不對事的。這種憤怒會彼此的關係長期陷入不和諧和衝突之中。

在關係中選擇了避免坦露自己的脆弱,其實也就選擇了和對方永遠保持在一個安全卻有距離的位置。畢竟,如果我們想要獲得鏈接,我們就必須承受可能的脆弱。

這段關係中還有一樣缺失的東西,那就是依賴。「獨立」二字不僅是他們各自的人生信條,也是他們在愛情中也始終秉持態度。保持獨立,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有掌控感,這並沒有任何不妥。但如果認為讓一個人走進自己的生活,向ta表白心意,與ta共同做一些決定,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自己可能因此失去獨立性(Choo, 2016)。那麼,這可能是害怕承諾的一種表現。

在兩人關係的前期,他們都在迴避做一些關於這段關係的決定——決定如何定義這段關係,決定要不要和對方住在一起,決定是否要和對方走入同一個未來……而即使到後來賀涵向唐晶提出了同居和求婚,她也無法做出這個決定。

在親密關係中依然保持適當的獨立是好的,是有益於關係的健康發展的。可是無法忽視的一點是,建立在彼此依戀的基礎上的互相獨立,才是好的獨立。而那些過分強調的、依賴不足的獨立,可能只是對其他問題的一種掩飾。

其實,不論是缺乏脆弱還是依賴不足,都離不開「信任」本身。不難想到,人在信任對方的時候,才能將自己的脆弱坦露給對方。而如果恰巧對方接受了這份脆弱,並認真地對待,真誠地回應,那麼此時就會是對彼此的信賴加深的時刻了。

最後,這段關係中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是,兩個人對感情的期待或許從根本上就是不同的。對於賀涵而言,在工作中需要算清的利益得失,面對愛情也不應該退讓。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工作是工作,交情是交情「,在面對唐晶時也同樣適用。

比如,賀涵剛辭職不久時,為了在新東家面前留下一個完美的印象,他將目光鎖定在了唐晶當時正準備接的一個案子上。只要搞定那個案子,賀涵就能在新的公司有一個完美的開始了。於是,賀涵在唐晶不知道的情況下聯繫上了那個大客戶,趕在客戶正式和唐晶那邊簽約之前,說服客戶選擇了他。

相對的,唐晶嚮往、追求的,則是純粹的愛情。她默認在愛情中,對方能夠在大小事上都對她真誠,並一直將她放在第一順位。因此,與賀涵不同,唐晶會和他分享幾乎自己所有的計劃和決定,包括工作上的事情。

在她看來,工作結束後,賀涵的角色就是自己的伴侶,而她不過是在和伴侶分享自己工作上的瑣事。也正因如此,唐晶才會在得知賀涵就在自己眼皮底下挖走了自己重要的客戶,卻還能在自己和他討論起客戶被人搶走這件事時表現好像和這件事毫無關係一樣淡定時怒不可遏。

實際上,這兩種對於感情的定位和期待並無對錯之分,只是不同而已。但問題就在於,雙方對此沒有進行過真正的溝通,所以這種不一致才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每當在意識到這種不一致時,覺得不可理喻、難以接受。同時,關係中的不信任也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了。

那麼,感情中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麼辦?

仔細地分析了這段感情中存在的種種缺失之後,分手乍看之下好像成了一個必然的結果。可是,關係中有所缺失,不代表這段關係就被判了「死刑「,因為其中很多問題,其實是有可能早早地被修復的。並且,如果處理得當,他們的感情或許會有一個不同的結局。

那麼,如果親密關係中出現了唐晶和賀涵之間的這些缺失,究竟應該如何挽救呢?

1. 對兩人關係的誠實溝通

溝通對彼此的期待,是一件應該在關係的初期就完成的事情。開誠布公地討論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在各方面的差異、感到對關係具有威脅的部分,也可以討論彼此的付出和收益,設定一些規則。開始時討論得越多,之後的誤解和隱患就會越少。

唐晶和賀涵的關係中,兩人即使在開始時說好「不談未來」這件事,也應該坦誠地溝通自己為何想要一種這樣的狀態。因為,就算是像他們這樣的」非典型「式親密關係,也有必要搞清楚對方在這段關係中的期待究竟是什麼,不能容忍什麼,以及彼此對關係的擔憂是什麼。

同時,在溝通過程里,雙方一定要注重確認、複述、檢驗,避免錯誤認知的發生。你所認為的Ta可能並不是真正的Ta,你所認為的對方的期待可能只是你的誤解,你所傳達出的意思也許並沒有被很好地接收到。

因此,永遠不要想當然,要通過溝通確認,向對方獲取答案,比如將你所理解的意思複述給對方聽,檢驗是否理解正確。

2. 加深彼此之間鏈接的關鍵:自我暴露

也許有人會認為,通過溝通就能讓彼此更了解,讓關係中的兩個人更加親密。但事實上,僅僅有溝通是不夠的,這是因為,不是所有的溝通都會拉近關係。關係的增近,取決於溝通過程中進行深度的自我暴露。換言之,除了分享一些時常瑣事,個人愛好這樣的信息,伴侶間更需要交流更多自己內在的想法和感受。從劇情中來看,唐晶和賀涵之間的交流就更多停留在工作,生活,以及價值觀的交換。但伴侶之間,除了這些事情以外,更深層的自我暴露才是有效的增加親密度的方法。

心理學家Larzelere和Huston(1980)發現,充分地自我暴露能夠加深伴侶之間的默契和親密度。同時,伴侶中一方的自我暴露往往會引起另一方「響應式的暴露」,讓我們更願意對伴侶傾訴內心的想法:「因為你對我不設防,作為回報,我也對你坦誠相待」。此外,當我們對伴侶自我暴露得越多,並且在過程中得到了對方認真的傾聽與回應,我們會感到自己被伴侶接納,從而提升了我們對伴侶的依賴和信任(Rempelet al., 1985)。

3. 學會在愛中「冒險」

有的時候,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越久,反而會愛得越保守。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他們在愛里的每一步,都會經過理性的分析,都會去思考很多問題——這樣做是對的嗎?會有什麼結果?這樣做值得嗎?我會受傷嗎?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不難看出,唐晶在這段關係中就愛得有些「畏首畏尾」,而賀涵也愛得有所保留。甚至,在賀涵終於決定往前跨出一步,向唐晶提出同居和結婚時,唐晶卻仍然不肯放下理智與心防,為他們的愛情「冒一次險」。

但是,在愛中時刻保持理智或許才是最不理智的做法。很多時候,維持一段關係往往需要一些不計較得失,不考慮後果的冒險。舉個例子,如果伴侶向你提出了一起旅行的邀請,你在內心對此其實也充滿想像和期待,但理智上又擔心幾天的朝夕相處會引發爭吵,害怕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被對方看見後會破壞自己原有的形象,等等。此時,與其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不妨暫時將理性分析放在一邊,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進行一次「冒險」。

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在關係中主動去傾訴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本身就是一種冒險。要有勇氣,才會有收穫。

以上。

References:

Choo,L. (2016). 12 Signs youhave commitment phobia and how to fix it.

Kirshenbaum, M. (2012). Ilove you but idon"t trust you: The complete guide to restoring trust in yourrelationship. Cityof Westminster, LON: Penguin.

Larzelere, R. E., & Huston,T. L. (1980).The dyadic trust scale: Toward understanding interpersonal trustin close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95-604.

Lomranz, J., &Benyamini, Y. (2016).The Ability to Live with Incongruence: Aintegration—TheConcept and Its Operationalization.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23(2), 79-92.

Rempel, J. K., Holmes, J.G., & Zanna,M. P. (1985). Trust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49(1), 95.

Seltzer, L.F. (2008).The power to be vulnerable. Psychology Today.

Seppala, E. (2014). Whybeing vulnerable is the key to intimacy. Fulfillment Daily

Sorrentino, R. M., Holmes,J. G., Hanna, S.E., & Sharp, A. (1995). Uncertainty orientation and trustin closerelationship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styles. Journal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8(2), 314.

推薦閱讀:

《我的前半生》大結局:女人,靠自己才是王道
《我的前半生》大結局:得過且過的女人,下場都很慘
我的前半生大結局:陳俊生替代賀函的位子 與 凌玲和好 前妻羅子君帶著兒子遠走 賀函當漁夫
《我的前半生》:原來,女人人生的歸宿只能是她自己
《我的前半生》折射出「全職女性」困境

TAG:理智 | 我的前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