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覆亡、慈禧專權的重要原因:晚清皇帝生不齣兒子

北師大歷史系教授、著名晚清史專家 王開璽

天命大汗努爾哈赤,一生共有16子,8女;崇德帝皇太極,一生共有11子,14女;順治帝福臨,一生共有8子,6女;康熙帝玄燁,一生共有35子,20女;雍正帝胤禛,一生共有10子,4女;乾隆帝弘曆,一生共有17子,10女;嘉慶帝顒琰,一生共有5子,9女;道光帝旻寧,一生共有9子,10女;咸豐帝奕詝,一生共有2子,1女;同治帝載淳,一生子女皆無;光緒帝載湉,一生子女皆無;宣統帝溥儀,一生子女皆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光緒帝是左三

清朝各帝所生子女雖並沒有全部成活,有一些剛出生即夭折而死,有一些則是幼年而亡,但總的說來,道光帝以前各帝所生的子女較多,這就使其在皇位繼承人問題上,具有了較大的選擇餘地(雖然也會隨之帶來諸子爭奪皇位的鬥爭,如康熙末年的諸子爭儲血殺);而自咸豐帝始,除咸豐帝生有二子(一子未及命名即早殤而亡)外,其餘的同治帝、光緒帝皆無子女,這就使得清王朝在皇位繼承人方面,幾乎喪失了選擇的餘地或可能,出現了皇位繼承人的危機。

清朝最後幾位皇帝壽命之短促,則進一步加深了這一皇位繼承人的危機。

天命大汗努爾哈赤,享年68歲;崇德帝皇太極,享年52歲;順治帝福臨,享年24歲;康熙帝玄燁,享年69歲;雍正帝胤禛,享年58歲;乾隆帝弘曆,享年89歲;嘉慶帝顒琰,享年61歲;道光帝旻寧,享年69歲;咸豐帝奕詝,享年31歲;同治帝載淳,享年19歲;光緒帝載湉,享年38歲。道光帝以前的各帝,除順治帝情況較為特殊,只活了24歲外,其他皇帝均活至五、六十歲,甚至八、九十歲。而自咸豐帝始,同治帝只活了19歲,咸豐帝、光緒帝雖壽命較長,但也不過才30餘歲。

清帝的壽命如能綿永久長,其子繼承皇位時一般皆已長大成人。如雍正帝繼位時是44歲;乾隆帝繼位時是24歲;嘉慶帝繼位時是36歲,道光帝繼位時是38歲;咸豐帝繼位時也已是19周歲。這就至少可以在年齡方面保障新帝繼位後馬上即可獨立處理政務,保證皇位與皇權的平穩順利過渡。但是,如果皇帝的壽命過於短促,其皇位繼承人的年齡就必然偏小。皇位繼承人年齡較小,雖可被人美稱為「沖齡踐祚」,但畢竟是學業未成,不但沒有任何基本知識的儲備與積累,沒有必要的政治經驗,也不具備基本的思維和是非判斷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新繼位的小皇帝,或者必須借重於朝廷重臣,或者依賴於親近太監,或者直接依靠自己的母后,出現一段時間皇位與皇權的分離錯位,這就有可能導致權臣專擅、太監弄權或母后外戚專政,太阿倒持的朝局。無論出現那一種情況,都將或多或少地引起朝局與政局的多變與混亂,導致皇權的旁落。

「多子多福」,是對一般的平民百姓而言的;「家國天下」,則是對統治者,特別是最高統治者而言的。道光帝以後各個皇帝子女之不多不眾,道光帝以後各位皇帝壽命之不永不壽,正預示著大清皇統的危機。晚清的一位著名御史胡思敬,在談到光緒帝死後無嗣繼位時曾說:「國統再絕,而家無令子,識者早知其必有亂矣」,[1]講的正是這個意思。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夠數十年干政垂簾,與清末三位皇帝繼位時年齡太小,特別是同治帝年齡太小,不無直接關係。清末的幾位皇帝均是幼年繼位,這就為慈禧出面垂簾聽政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借口。試想,如果其子同治帝不是5歲時繼位,載湉不是4歲繼位,慈禧太后怎會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垂簾聽政之舉?更不可能有第三次垂簾聽政之舉。試想,如果其子同治帝於1873年親政後,不是很快病逝,而是生活到40歲、50歲、60歲,那時慈禧太后已分別是61歲、71歲、81歲的老人了,歷史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為慈禧太后提供第二次垂簾聽政的歷史機緣。

[1] 胡思敬:《國聞備乘》,章伯鋒、榮孟源主編:《近代稗海》,第1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第284頁。


推薦閱讀:

《清代皇帝傳略》之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4)
傅國涌:慈禧後悔殺記者
小故事:慈禧坐汽車
慈禧太后陪葬陵揭秘

TAG:原因 | 皇帝 | 晚清 | 兒子 | 慈禧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