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用香蕉皮催熟水果環保無毒害

最近一段時間,北京有商販用生石灰催熟生芒果的新聞成了焦點,儘管此後不斷有專家站出來表態說,生石灰催熟法已很少用了,而且只要吃前浸泡洗乾淨,對人體沒有危害等等,但是「水果催熟」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在市面上,熱帶水果大多是經過乙烯催熟後銷售的,而催熟的水果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我們在家中如何用最簡單最環保的辦法催熟水果?就讓美國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一一為大家解答。

  水果如何成熟

  尚未成熟的水果是「青澀」的,一般而言硬而不甜。青來源於其中的葉綠素,澀來自於其中的單寧,而硬主要是果膠的功能,不甜則是因為澱粉還沒有轉化成糖。等到應該成熟的時候,植物中就會產生乙烯。乙烯一起,水果中的各部分就像聽到進攻的號角,紛紛起身,開始了奪取成熟的戰鬥。

  當乙烯到來時,「蒂」中的細胞就活躍起來。尤其是果膠酶,分解了果膠之後,果實和母親的聯繫就變得格外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它們就離開了母親的懷抱。所以,如果牛頓真的是被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的靈感,那麼實在是應該感謝那一刻附於蘋果身上的乙烯們。

  遏制乙烯,保鮮的關鍵

  水果一旦成熟,即使被摘下了,內部的生化反應還是難以遏制。比如說,糖轉化成酒精、水果進一步變軟……我們的肉眼看到的,就是水果「爛掉」了。而且,這個過程發生起來非常迅猛。比如香蕉,只要幾天就夠了。

  既然知道了一切過程盡在乙烯的掌控,那麼我們就可以「擒賊專擒王」,控制住乙烯就好辦了。比如香蕉,在很生的時候收割下來,放置在乙烯產生最慢的溫度下(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這個溫度是13℃-14℃),就可以放置很長的時間而不爛掉。如果包裝的箱子或者箱內有能夠吸附乙烯的材料,就更有助於把乙烯的濃度控制得更低,大大延長保存時間。到了需要的地方或者時候,把昏睡的香蕉們用乙烯「喚醒」,就可以在幾天之內變熟。一般而言,熱帶和溫帶的水果對乙烯都很敏感,除了香蕉,通常還有芒果、獼猴桃、蘋果、梨、檸檬等採取這樣的方式。

  我們經常見到高檔的水果被紙或者泡沫包著。不過這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或者「高檔」。就像人體受到外界刺激會產生防禦反應,從而導致某些生理指標變化一樣,水果「受傷」了也會刺激乙烯的分泌。在運輸過程中,摩肩接踵的水果們難免磕磕碰碰,雖然只是小傷但也足以使得它們產生更多的乙烯,加速成熟和腐爛。

  那些經過保存運輸的「生」水果,在分銷之前需要進行「催熟」操作。乙烯是氣體,使用起來顯然不方便。現在一般用的是一種叫做「乙烯利」的東西。它本身跟乙烯是完全不同的化學試劑,最後會在植物體內轉化成乙烯。因為它是固體,工業產品以液態方式存在,使用的時候進行高度稀釋,所以使用很方便。低濃度的乙烯利安全無害,所以不用擔心它「催熟」的水果有害健康。

  如何將家裡的水果變軟

  一般來說,香蕉、蘋果、葡萄之類的水果如果是未成熟採摘的,在分銷之前都經過「催熟」才上市。但是芒果、柿子、獼猴桃,可能沒有經過催熟或者沒有完全熟透就擺上了貨架。

  如果買到的是這樣的水果,最簡單的當然是耐心地等到它們「慢慢變老」。如果想加速它們的成熟變軟,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因為蘋果和香蕉都能產生相當量的乙烯,所以把它們和要催熟的水果,不管是梨、柿子、芒果還是獼猴桃放在一起,用袋子裝起來,都能起到一定的「催熟作用」。考慮到香蕉比較容易壞,而乙烯主要由香蕉皮產生,也可以吃掉香蕉放香蕉皮就行了。

  另外,從理論上說,傷害水果會促進乙烯的釋放。在民間,有在柿子上插秸稈促進變軟的說法,而西方也有「一個爛蘋果破壞一整筐」的諺語。所以,在要催熟的水果上無關緊要的部位(比如蒂上)扎一些傷痕,或者直接在袋子里放敲壞的蘋果,或許也有助於加速它們的成熟變軟。

  「催熟水果」好不好

  把天然成熟的水果和未成熟採摘然後催熟的水果來相比,實在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天然成熟的水果再好,沒有的吃也枉然。而現代農業技術所帶來的這些「非自然」的產品,至少讓尋常百姓也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吃到這些水果。至於營養,且不從生物學上去比較,與沒有吃的相比,「不自然」的水果還是要有營養得多。

推薦閱讀:

嘗鮮「洋水果」 先算「營養賬」
初夏之菡的live--怎樣吃夠每天的蔬菜與水果
若有比戀愛更甜蜜的事,就是吃到熟透的桃子~
紅顏草莓是草莓和櫻桃雜交出來的嗎?為什麼會吃出櫻桃味?
如何優雅地吃芒果?

TAG:水果 | 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