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導讀

《西遊記》導讀

一、《西遊記》電視劇主題曲

二、作者簡介

吳承恩(約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吳承恩從小天資聰明,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多方面的才能。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可是事實恰恰相反,他在科舉場上極不得志,考了多少次竟連個舉人都沒考中,直到45歲才考上一個歲貢生。由於科場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貧困,他曾遭到勢利之行徒的笑罵。這種種遭遇使他加深了對封建官場、科場的腐敗以及社會上的炎涼世態的認識,心靈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種子。

吳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屢試不第,很可能與他不願作違心之論以討好上官有關。他厭惡腐敗的官場,不願違背本心,對黑暗的現實持否定態度。《西遊記》雖然是吳承恩晚年寫成的,但卻作了畢生的準備。小時候,吳承恩經常跟從父親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叢林,聽來許多優美神奇的神話故事。他從小就有好聽奇聞的習性,在讀私塾時,經常瞞著父親和老師,偷偷地閱讀「野言稗史」。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

吳承恩曾寫過一本志怪小說《禹鼎志》。他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他的志懌小說、神話小說,寫的雖是神仙鬼怪,其實著意的還是在於「人間」,為的是寄託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惡勢力,使讀者「悚然易慮」,並非無為而作,或搜奇獵異以資談笑。他創作《西遊記》,目的也是如此。在《西遊記》四十五回中,寫到孫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雲、打雷、下雨時,特別命令雷公鄧天君說:「老鄧仔細替我看那貪贓壞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幾個示眾!」孫悟空最恨的是「貪贓壞法之官」,這與吳承恩在許多詩文中所表現的特別仇視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西遊記》的神話世界裡,處處有人間的影子:神聖的天宮表面氣派不凡,至高無上的玉帝卻賢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間的王朝相彷彿;地府森嚴,官官相護,貪臟枉法,無辜的人有冤難伸,和地上的衙門並無兩樣;妖魔鬼懌殺人吃人,貪財好色,仗著魔力法術稱霸一方,無惡不作,簡直是人間惡霸、官僚的化身。《西遊記》還寫到了一些人間國度,那裡的統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的」,這同樣是明朝廷君臣禍國殃民罪行的寫照。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一切稱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動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一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蕩社會醜惡現象和醜惡勢力的強烈願望,也是《西遊記》民主性精華之所在。

二、主要內容及主題思想: 小說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萬苦到西天取真經的故事,歌頌了不怕困難,降妖除魔,英勇無胃的精神和正義壓邪的真理。

三、思想內容吳承恩《西遊記》以整整七回「大鬧天宮」的故事開始,突出了全書戰鬥性的主題,同時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孫悟空原系破石而生的美猴王,無父無母。他縱身一跳,在那水簾洞中、鐵板橋下發現了一個「洞天福地」,領著群猴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的自在生活。這就在社會關係上「絕對自由」。他隻身泛海,訪師求道,學得七十二般變化,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這才向龍宮強索得寶盔金箍捧,去冥府硬勾掉生死簿上名,終於也超越自然規律的局限,而「絕對自由」。這一美妙的遐想,不消說,體現著苦難深重的人民企圖擺脫封建壓迫,要求征服自然,掌握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西遊記》的主題思想早在前七回就已經奠定了。 而歷史上風起雲湧、此伏彼起的農民戰爭,則構成這一幻想情節的現實基礎。孫猴子打亂了「三界」的秩序,龍王、閻王上告天廷。玉帝「遣將擒拿」不成,又來「降旨招安」,進行欺騙,反被孫悟空識破詭計,一叛再叛,直「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定要玉帝讓出天宮,「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一方面是追求自由的「妖界」英雄在鬥爭中不斷成長,另一方面是等級森嚴的神權統治以鎮壓來維持秩序。這正是封建現實社會的基本矛盾在神話中的再現。孫悟空生氣勃勃的反抗鬥爭,在廠衛橫行、民不聊生的嘉靖朝代,無疑是黑暗中的一線光明,給了人們意味深長的啟示;同時也體現了作者憎恨秦漢以來的專制王朝,並把希望深深寄予「豪傑之士」的思想。但是,宗教勢力維護著封建統治,如來的掌心保全了玉帝的皇位,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最後仍以失敗告終。它寓言般地概括了封建社會人民鬥爭失敗的歷史悲劇,表現了「佛法無邊」和封建皇權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思想;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還不能突破封建正統思想的束縛。第八回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經的緣起。從十三回到全書結束,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怪,到西天成了「正果」。作品也轉入了另一個主題。唐僧取經本來是《取經詩話》和《西遊記》雜劇的本事。作者在小說中利用它來作為描寫克服八十一難的一條引線。在作品的實際描寫中,取經這個目的,遠不如達到這一目的而表現出的頑強鬥爭精神來得重要。 在取經路上,孫悟空和妖魔的鬥爭不只是為了保護唐僧,而且也是為民除害。這些妖魔一個個張牙舞爪,面目猙獰,它們不僅是害人的自然力量的化身,還象徵是封建社會的邪惡勢力,給下界百姓帶來無限禍害與災難。它們與神佛的關係十分微妙:神下凡可以為魔,魔升天仍能作神。如黃袍怪是「二十八宿」之一,金角、銀角大王是李老君的守爐二童,黃眉大王是彌勒佛的司磬童子,九頭獅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騎……它們的法寶又都是從神佛那兒來的。它們得以私自逃入人間,正說明神佛統治的腐朽和天界秩序的紊亂。有時,神佛也有意無意地驅遣妖魔下界,其目的固然為了考驗取經四眾的虔心,強調「正果」的來之不易;同時卻也常包含著不少自私的目的:或為報私仇、逞私慾,得血食,或者通過一縱一擒贏得下界人民的虔信。神佛之所以要幫助除妖,一來因為取經事業在根本上符合上天的利益,二來也是為了在悟空棒喝之際庇護各種家妖,免得這些侍從爪牙既喪失性命,又丟掉各種法寶。 值得注意的是,死在棒下的只是些沒有後台的野怪。而最有意思的是,孫悟空大戰牛魔王,即將得勝,各種神佛卻一反前例,不請自來,以唾手之勞將牛魔王收上天去,擴充自己的力量。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神佛對妖魔的需要。《西遊記》里的多數妖魔都和神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孫悟空的抗魔鬥爭,也可以看作是對神佛的間接鬥爭。就在這無數充滿鬥爭的幻想情節中,意味深長地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克服困難的樂觀精神,相當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現實。至於如何對待妖魔,取經人也各持不同態度:孫悟空要求針鋒相對、徹底剿滅;唐僧總想避開鋒芒、妥協苟安;豬八戒後顧之憂最多,事到臨頭才勉強背水一戰。作者既肯定他們目的的基本一致,卻也明白地揭示了彼此的尖銳矛盾。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具體描繪中,表現出鮮明的與惡勢力鬥爭的傾向,其鑒戒意味是很深的。作者還別出心裁地安排下九個人間國度,明顯地針對時事進行嘲諷。明世宗崇尚道教,方士擅權,「干撓政事,牽引群邪」(張翀《論時政疏》)。他們已成為無惡不作的特權階層,因而在《西遊記》中也就沒有好道士。例如寫烏雞國道士奪位,車遲國佞道滅佛,比丘國妖道惑亂,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現實。但作者也和明代一般士大夫一樣,僅僅把鋒芒直接指向道士,對皇帝,則旨在規勸;所以書中的那些昏君暴帝一經事實教訓,便都能翻然悔悟。這就十分清楚地暴露了作者的階級局限。孫悟空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大鬧天宮」突出他熱愛自由、勇於反抗的品格。「西天取經」表彰他見惡必除、除惡務盡的精神。孫悟空大鬧天宮失敗後,經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鎮壓,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作者在承認這種處境變化的前提下,從另一方面,即抗魔鬥爭中,歌頌了他的戰鬥精神。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變,就是鎮魔者孫悟空的主要特徵。紅孩兒捏緊拳頭,口吐「三昧真火」,燒得他九死一生;他依然抖擻精神,強行索戰。小雷音群神被擒,孫悟空卻孤軍深入,仍舊與惡魔相鬥。他又善於變化,以假為真,把妖精愚弄得不知所以。他經常變作蟭蟟蟲、小蠅子鑽到妖洞里去摸底,或者化為妖精的母親、丈夫去欺騙它們。他好幾次運用鑽腸入肚的方法反敗為勝。例如獅魔張口來吞,他立時順水推舟,在它肚子里「跌四平、踢飛腳」,「打鞦韆、豎晴蜓」,疼得獅魔滿地打滾,滿口求饒。等他決定鑽出來時,知道妖精乘機要咬,便機警地先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門牙。他跟妖精糾纏得越久,經驗也越豐富,鬥志也越昂揚。比起八戒、沙僧來,孫悟空是最得力的護法弟子。然而孫悟空的性格仍有其前後一致的地方。這除了抗魔的英勇頑強外,還表現在他對神佛的桀驁不馴上。參加取經,他先講條件,觀音菩薩才答應他「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取經途中,他經常驅遣山神土地、四海龍王、值日功曹前來效勞,稍有拂逆,那就要「伸過孤拐來,各打五棍見面,與老孫散散心」!僅僅為欺騙兩個小妖,他便要玉帝閉天,「若道半聲不肯,即上靈霄殿動起刀兵」!所以連玉帝也無可奈何地「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終於答應他「犯上」的要挾。對慈悲的觀音,孫悟空敢罵她「憊懶」,咒她「一世無夫」;對莊嚴的佛祖,他敢說是「妖精的外甥」。而他那種斬盡殺絕的鬥爭風格,更直接抵觸了佛教的戒律。這位「西天取經」的孫悟空還屢屢以「大鬧天宮」的歷史為榮,但最忌諱別人提起「弼馬溫」的舊名。因此可以認為,孫悟空前後的命運是互相矛盾的,然而在性格上卻自有一致之處。《西遊記》中的唐僧保留著歷史人物玄奘虔誠苦行的一面。他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真理,明知西行途中「渺渺茫茫,吉凶難定」,仍毅然束裝前進。女人國逼配,滅法國受阻,地靈縣齋僧……九九八十一難沒有挫敗他取經的信念,美色與富貴也不能動搖他西行的決心。惟其如此,那三個桀驁不馴的徒弟才能一意同行,沒有拆散這小小的取經隊伍。但是吳承恩筆下的唐僧,比歷來取經故事中的形象更有創造性的發展。在唐僧身上,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諷刺性地得到了統一。他一碰上妖魔,就嚇得滾下馬鞍,涕淚交流;離開徒弟,連一餐素飯也無法撈到,以致悟空時時稱他是「膿包」。遇到大小神佛,他一概頂禮膜拜,不問真假;朝見各國君王,他統統山呼萬歲,無論賢否。八戒在天竺國好心好意高聲唱喏,驚了王子;唐僧就板起面孔教訓:「"物有幾等物,人有幾等人』,如何不分個貴賤!」對那些口口聲聲要吃唐僧肉的妖魔,他也想慈悲相待。可是保護他的孫悟空,只要主動尋妖除怪,就被他罵作「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原來他自己害怕妖精,又怕別人去斗,去殺,會惹出禍來。為了阻撓孫悟空抗魔,他動輒閉起眼睛大念緊箍咒,結果使悟空受盡痛苦,自己也反而招來災殃。然而這位對「頑徒」很有辦法的高僧,在妖精面前卻總是毫無辦法。「玄英洞唐僧供狀」一回寫他在妖精威逼下,被諕得「戰兢兢的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饒命,饒命』」!他有問必答,毫不遲延,大泄悟空的底。為了討好妖精,他甚至當場罵悟空「不知好歹」。正是通過這種性格對比,作者大大肯定了孫悟空的戰鬥精神,批判了唐僧向惡勢力屈服的軟弱態度。這一思想高度,是以前任何取經故事所無法企及的。 豬八戒是全書最重要的陪襯人物,他的出現總是伴隨著引人發笑的東西。這一夯漢,保存著不少小私有者的特色。他的優缺點都在粗魯憨直的形態下暴露無遺。取經途中的重活、臟活都由他干。挑行李,背死屍,埋人頭,沒他不行。這一切,卻正是那位「秉性高傲」的哥哥不屑一顧的。對妖精,他從不求情,即使掛在牛皮袋裡等死,也照樣罵不絕口。這一點,又勝過唐僧。然而豬八戒身上的缺點還是十分明顯的。他好吃貪色、喜愛財禮,多次因此幾誤取經大事。甚至在路上,他還攢私房,央銀匠煎塊四錢六分重的銀子,塞在耳朵眼裡,到底被行者化成勾命鬼詐了出來。他能勞動,卻極懶惰,讓他巡山,他偷睡大覺;因此在許多場合,總是弄巧成拙。他有時也愛弄玄虛,耍耍鬼,扯扯謊;但那種豬八戒式的聰明,卻往往一下就露了相,給作品增添了不少滑稽場面。像「三藏不忘本,少聖試禪心」一回便是典型的例子:豬八戒女婿沒作成,反被「綳巴弔拷」在大樹上。正因孫悟空經常使他當眾出醜,所以他心懷不滿,幾次不顧大局,挑唆師父驅逐「潑猴子」。可是一遇到妖精逞威,唐僧被擒,自己對付不了時,他又只得請求悟空回來。這種種嚴重缺點不使他成為取經四眾中最不堅定的人。他可以在激烈的戰鬥里,假借出恭,逃避鬥爭;然而戰局將定的時候,他又怕孫悟空獨佔頭功,連忙趕來築上幾耙;一旦形勢險惡,鬧著分行李散夥的是他,要回高老莊找渾家的也是他。但因他生性憨直,作者在大力批判之後,仍讓他走完取經的路,成了「正果」。《西遊記》除了這幾個主要形象之外,還用大筆勾勒出一個井然有序的天上世界,一片莊嚴神聖的西天佛土和一批各具體態的神魔形象。像玉帝、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等,明顯地反映出現實社會統治者的某些特點:色厲內荏、暴虐詭譎,千方百計地鎮壓、欺騙反抗自己的人。對西天的諸佛菩薩,作者的基本態度是肯定的;但是並不妨礙他在卷末對佛教的一片讚頌聲中,特意安排下阿儺、迦葉「要人事」的場面,把神聖不可侵犯的佛祖寫成一個創業守成、傳子傳孫的老財主。在一個宗教題材的故事裡,居然諷刺教主,這又是作者相當大膽的嘗試。至於妖魔鬼怪雖只有幾筆漫畫,依然輪廓鮮明:青獅怪的愚蠢兇狠、大鵬怪的陰險狡猾、九頭蟲的殘忍粗暴都各具特色。這些形形色色的「大王」、「將軍」,或潛伏水府,或盤踞山洞,或幻化人形,大都稱霸一方,殘害生靈。紅孩兒把一批窮神剝削得「裩無襠,褲無口」,手下的小妖還要「常例錢」。通天河的金魚怪要吃一個童男一個童女,又須豬羊供醴,否則就給村民降禍生災。它們固然給取經事業增添許多障礙,同時也使人聯想到封建社會中土豪惡霸的種種罪惡。唐僧取經原是宣揚佛教功德的講經故事,雖在民間流傳與作家創作過程中逐步加入了很多進步內容。然而在《西遊記》里仍有不少讚頌佛祖功德無量,法力無邊,宣揚宿命論的思想內容。一難方除,幾乎總有個神佛下來講「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的道理。九九八十一難的定數,少了還得補。至於作者在明代三教並峙的現實影響下,為調和教派衝突而提出的「三教合一」的主張,只能起麻痹人民的作用。由於這種思想起了消極作用,藝術上也出現了財筆:在八十一難中已有強拼硬湊的情節。到西天日近之時,連孫悟空的性格也起了相應的變化:不僅信口談禪,甚至在鳳仙郡求雨之際,還大肆宣傳「人有善念,天必從之」的教條,對玉帝表現了反常的虔敬。四、藝術成就《西遊記》所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大都有現實生活作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作家與人民的某些美好願望。八十一難、七十二變、各種神魔的本領都充滿幻想色彩,他們使用的武器法寶都具有超自然的驚人威力:孫悟空的金箍捧凈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縮小了可以藏在耳內;「芭蕉扇」能滅火焰山上的火,縮小了能夠噙在口裡。而且「一生必有一克」,任何武器法寶都有厲害的對手:孫悟空的金箍棒可以一變千條、飛蛇走蟒一般打向敵人;可是青牛怪卻能用白森森的「金鋼琢」一古腦兒套去。「芭蕉扇」能將人搧出八萬四千里,孫悟空噙了「定風丹」,就能在漫天蓋地的陰風前面巍然不動。這些五花八門、奇光異彩的寶貝,顯然是人們為了征服自然或戰勝敵人才假想出來的。在這些美麗絢爛的幻想背後,既隱現著朦朧的現實目的;而為了證明這些神物的確鑿可信,又相應地神化了使用它們的人物和環境。花果山水簾洞里有孫猴子,枯松澗火雲洞里有紅孩兒,羅剎女住在風光秀麗的翠雲山芭蕉洞,老鼠精卻伏在黑氣氳氳的陷空山無底洞。這就使神話人物、神話環境和各種神奇的魔法都顯得和諧自然。從而構成了《西遊記》浪漫主義的基本藝術特徵。《西遊記》這一藝術特徵也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會化的個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賦予了某些動物的特性。孫悟空的樂觀大膽、敢於戰鬥的叛逆性格,與神的變幻不測、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諧地融為一體。豬八戒原是天蓬元帥,因酒醉調戲仙女獲譴,錯投豬胎;所以他的粗夯莽撞、好吃懶做具有豬的特色,他的貪圖美色又似有「前世」淵源。獅魔能一口吞下十萬天兵,象精能用鼻卷人,老鼠精刁鑽狡猾,牛魔王蠻橫好鬥……作者結合了原形動物的各種特點,把這些妖魔的兇惡本性寫得姿態不同,面目各異。而這些神話人物間的戰鬥也往往真幻參半,奇正相生。僅以「二調芭蕉扇」為例,孫悟空一調不成,就趁著牛魔王別寵新歡,羅剎女思夫心切的空隙,搖身變作牛魔王,將「芭蕉扇」輕易地騙到手中。而牛魔王卻又反對來鑽了孫悟空得扇後勝利沖昏頭腦、毫不警惕的空子,變作豬八戒,更為輕易地將扇子騙了回來。這種知己知彼的戰術完全有社會的心理依據;同時又在變化不測的「神通」中達到了勝利的目的。就這樣,作者把奇特的神話題材和生動的現實內容熔鑄在一起,使作品既充滿浪漫主義的奇思遐想,又具有細節的合理真實。《西遊記》集取經故事之大成,而且有不少加工創造:如大鬧天宮、偷吃人蔘果、車遲國鬥法、大戰紅孩兒、三調芭蕉扇、誤入小雷音等精彩章回,有些沿自傳統的取經故事,有些則是取經故事以外民間傳說,但經作者精妙的藝術加工,就使它們面目一新,精神迥異。「平話」中的「車遲國斗聖」之於小說中的「外道弄強欺正法」;雜劇中的「過火焰山」之於小說「三調芭蕉扇」都是明顯不過的例子。「觀音大士收善財童子」本來是一段民間佛教傳說,雜劇中的「鬼母皈依」和小說中的「大戰紅孩兒」都以它為創作基礎,然而小說則更見工力。雜劇把主要矛盾放在鬼母與神佛之間,而且與全劇缺乏前後照應;小說則把紅孩兒與取經人的衝突當作主線,又將紅孩兒改成牛魔王、羅剎女之子,如意真仙之侄,為後來借扇、取水之事安下伏筆。因而情節內容更豐富,結構也更謹嚴。雜劇中的紅孩兒沒有寫出個性,本領也不大;小說中的紅孩兒卻能說會道、兇惡急躁,以「三昧真火」慘敗大聖。這就在增加取經困難的同時,突出了孫悟空頑強不屈的性格。雜劇里也寫了唐僧以「仁者愛之本」的教條逼迫悟空背負紅孩兒,但沒有將矛盾展開;小說則照應了前面「屍魔三戲」的師徒衝突,進一步揭示了取經人的內部矛盾和孫悟空的內心衝突,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因而這段情節就更為生色。《西遊記》中,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峻的批判藝術地結合起來,使不少章回妙趣橫生,完滿地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鮮明愛憎。豬八戒的塑造最為典型。他那些明顯缺點:好吃懶作,貪財愛色,弄巧進讒,都受到輕重不同的嘲諷。同為說謊,一牽涉到取經的根本利害,作者的態度就由善意的嘲笑急轉為嚴峻的批判。所以就連他那過分的「老實」,也沒有被輕易放過:好幾回,他死在臨頭卻按捺不住那股天生的傻勁兒,一聲大笑,就泄了悟空的機密;結果耽誤了救師父,還自討苦吃。豬八戒「邪心」最多,如意算盤也最多,作者越是誇張地描寫他那種愚蠢的想法,他的事與願違也越發引人發笑。對唐僧的無能,作者只是譏笑;但當他無情地誦念緊箍咒時,作者卻通過行者的無辜受苦,八戒的幸災樂禍,妖精的逞威行暴,以及唐僧本人的自罹險難,毫不容情地進行尖銳的批判。孫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頌的中心人物,是詼諧、幽默和樂觀主義的化身;但對他「秉性高傲」的缺點,作者也不時安排一些局部的失敗,給予善意的嘲諷。例如「二借芭蕉扇」時,作者故意讓他沒學到縮小扇子的口訣,結果就出現這樣一副姿態:一個身長不滿三尺的漢子,竟趾高氣揚地扛著把一丈二尺的大扇。這種不成比例的形體對比,藝術地譏諷了孫猴子的自滿。但是對那些在生活中原本就是醜惡、畸形的東西,作者卻只有一片強烈的憎恨。龍婿九頭蟲身為惡賊,害人不淺,作者就為龍子龍父安排下斬盡殺絕的下場。楊老兒寬厚好善,並不能抵消強盜兒子人頭落地的厄運;銅台府地靈縣的一場官司,諷刺和揭發了刺史、禁子的貪婪凶暴;取經「要人事」則暴露了莊嚴法相後面隱藏著的醜惡世俗。類似這許多含意深刻的諷刺,使人很自然地在笑罵聲中聯想到當時社會的惡濁和腐敗。《西遊記》的語言有散文,有韻語,它汲取了民間說唱和方言口語的精華。敵我交鋒,經常用韻語各自表明身分;交手後,又以此渲染氣氛的熾烈和緊張。在人物對話中,官話的簡單明確和淮安方言的生動活潑相互融匯。如「不當人子」、「活達」、「了帳」、「斷根」、「囫圇吞」、「一骨辣」這些詞語,聯繫上下文,固然不難理解,而且別有風趣。作者寫人物往往寥寥幾筆便神采煥發,揭示出微妙的心理活動。如豬八戒吃人蔘果、獅陀國三妖設謀、孫悟空以金箍棒指揮風雲雷電的描寫,都十分明顯地表現出作者駕馭語言的才能。在結構上,《西遊記》以取經人物的活動為中心,逐次展開情節。「大鬧天宮」首先介紹了取經人物孫悟空,又埋伏下他後來取經的命運;「江流兒」的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經緣起;九九八十一難所包含的四十一個小故事也都通過僧徒、神佛、妖魔間的錯綜關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來;各個小故事都相對獨立,錯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沒有紅孩兒的被擒就沒有後來取水、調扇的戰鬥,沒有羅剎被棄、牛魔赴宴,就演不出孫悟空變化牛魔,騙取神扇的情節。此外如佛祖給觀音三個神箍而各有著落,老黿馱經落水也早有伏筆,女人國檢閱文牒,補書三徒姓名,再重述前歷國名:凡此種種,無論是某段故事之內,無論是各段故事之間,都經緯分明,表現出作者在結構結織上的匠心。 《西遊記》問世以後,流傳甚廣,影響不小。朱鼎臣刪節成《唐三藏西遊釋厄傳》、楊致和仿作《西遊記傳》;又有各種續書紛紛出現,互競文采。但是像《後西遊記》、《續西遊記》等終難追步吳氏,自創格局;惟《西遊補》一書尚有驚人之筆。此外,《西遊記》還引起人們對神怪題材的廣泛興趣,於是有借歷史事件寫神魔戰鬥的小說出現。如《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封神演義》等。它們雖也有可取之處,但大抵缺點乏先進思想作指導,人物形象也不算鮮明,沒有一部能與《西遊記》相比。

五、主要人物、事迹及評價: (1)孫悟空: (孫行者、齊天大聖,封為「斗戰聖佛」)⑴大鬧天宮;⑵三打白骨精;⑶三島求方;⑷大鬧五庄觀;⑸三借芭蕉扇;⑹大鬧黑風山;⑺高老莊降魔;⑻雲棧洞收八戒;⑼勸善施霖。評價:機智聰明,靈活好動,本領超群,嫉惡如仇,勇敢正義,是一個斬妖除魔的英雄,是人性、物性、神性結合的勇敢的化身。 (2)豬八戒:(豬悟能,封為「凈壇使者」)⑴大戰流沙河;⑵八戒承恩轉山林;⑶助力敗魔王;⑷義激美猴王;⑸高老莊收親;⑹八戒背媳婦。評價:貪吃好睡,懶惰自私,害怕困難,禪心不定,貪愛女色,憨厚忠心,功夫精深,傻得可愛。 (3)沙和尚: (沙僧,沙悟凈,封為「金身羅漢」)評價:忠厚老實,不辭勞苦,任勞任怨,忠心耿耿。 (4)唐僧:(封為旃檀功德佛)是虔誠佛教徒,信念堅定,威武不屈,忠厚誠實,慈悲如善,但懦弱無能,優柔寡斷,有時是非善惡不分,不吃一塹長一智。

六、檢測題:一.填空. 1.《西遊記》,長篇__小說,是__中成就最高、最受喜愛的小說,但這部作品並非全無依傍,它有著歷史真實的影子,即唐貞觀年間____的事件。有《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法師傳》,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___的故事、經民間文藝演出,成為以後小說的素材來源。現在《西遊記》是根據明代萬曆年間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遊記》中所寫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別是:__,__,__,__.作者是__,字__,號__,__代人。 3.全書__回,基本由兩個故事組成,第1至7回,寫孫悟空出世至__,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鬥爭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處境。第8至__回總寫唐僧師徒歷經__難,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蘊含著____的人生真諦。 4.全書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寫___的故事,是全書的精華部分,表現孫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寫___的來歷、魏徵斬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經的緣起;第13回--100回寫__. 5.「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華,遂有靈通之意。內遇仙胎,一日迸裂,……」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本書中你最喜歡的一個情節是:__。請寫出《西遊記》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回目的題目:第___回_______ 6.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是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又喚__,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祖壓在__.後皈依佛門,唐僧為他取名___。為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後被封為___。.豬八戒又叫___,原為管理天河水兵的___,獲罪下凡,誤投豬胎,曾占__為妖,後經菩薩點化,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___。沙僧也叫__,原為天宮中的__,被貶下界,在__為妖,後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____。白龍馬原是__之三太子小白龍,因違逆父命被囚鷹愁澗,後化作白馬馱負唐僧取經,被封為___。後在化龍池中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___上。 7.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節是:____ 8.《西遊記》中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到__、__等神通,又從龍宮索取__作為兵器,因大鬧天宮被___壓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後受___規勸皈依佛門,給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__。 9.在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機智靈活、疾惡如仇的是__;憨態可掬、好耍小聰明的是___,法名是__;忠誠老實、勤勤懇懇的是__。 10.《西遊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大鬧___、真假___、三借__。 二.列舉簡述1.唐僧分別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馬?分別給他們取了什麼名?觀音所賜的名分別是什麼? 2.列舉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經歷的磨難,舉四個即可。 3.列舉師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個即可。4.《西遊記》中的人物刻畫得各有特點,請各寫出一個以沙僧和豬八戒為核心展開的故事情節:_________、________。 5.唐僧師徒四人中,你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人物是誰?說說理由。 最喜歡: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不喜歡: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列舉兩個《西遊記》中你喜歡的情節,並說說理由。 情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情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能體現孫悟空反抗精神的情節是哪個? 8.列舉唐僧師徒西行路過的國名(四個即可)。 9.小說除塑造唐僧師徒四個形象外,還寫到許多神仙,請列舉幾個。 10.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 11.《西遊記》中孫悟空開始取經時意志並不是很堅定,他曾經幾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幾次?12.《西遊記》中白龍馬、豬八戒和沙僧在做唐僧之前分別都是做什麼的?13.《西遊記》中,成為唐僧師徒取經路上最大的障礙是哪一家族的刁難?這些刁難分別是什麼? 14.《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一共經歷了多少難?其中大徒弟孫悟空的筋斗雲一翻是多少里?他會多少般變化? 15.《西遊記》中,孫悟空原為東盛神州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他拜誰為師?他的武器是在哪兒得到的?這個武器原來是做什麼用的?經孫悟空變化,名字叫什麼? 16.《西遊記》中的唐僧是如來佛的第二個徒弟誰投胎轉世的?做了狀元誰的兒子?因父親遇難,自幼出家,法名是什麼? 17.《西遊記》中,師徒一行經過千難萬險,終於終得正果,請問: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分別被如來佛封為什麼稱號? 18.你能寫出幾句出自《西遊記》中的經典語句嗎? 19.寫出幾個《西遊記》中具有神妙奇幻的想像,緊張曲折的情節? 20.《西遊記》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後三次分別變為哪三位人物來哄騙唐僧,但都被孫悟空一一識破? 三.簡答題。 ⒈談談你對這部小說所反映的主題的理解。 ⒉結合相關情節,說說孫悟空的性格特點和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 ⒊結合具體情節說說唐僧的性格特點和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 ⒋分別簡述沙僧、豬八戒的性格特點。 ⒌簡述孫悟空學藝和名字的由來。 ⒍小說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7.你認為《西遊記》中哪一回寫得最為精彩,為什麼?
推薦閱讀:

豬八戒真實實力不比孫悟空弱,為什麼要隱藏實力?
張一山如果出演孫悟空,譬如將開拍的電影西遊記女兒國,會是什麼樣子?
西遊記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情人
86版西遊記里哪個妖怪最可憐?
《西遊記》中彌勒佛祖和如來佛祖比,誰更厲害?

TAG:西遊記 | 西遊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