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鍛煉語言組織能力?
語言組織最關鍵的是什麼呢?
兩個字來概括——邏輯!
舉個例子,你給上司彙報一想事情:
王總來電話說他5點鐘不能參加會議。李經理說他可以晚一點開會,把會放在明天開也可以,但是10:30以前不行,張科長說明天較晚時間才能從北京趕回來。會議室明天已經有人預定了,但星期四還沒有人預訂。會議時間定在星期四11點似乎比較合適。您看可行嗎?
想一想,你的上司聽你前面說的話的時候,是啥感受呢?
他都不知道你到底要說啥?
這就是典型的說話沒有邏輯,讓別人抓不住你的關鍵和要點。
假設我們換成如下的回報,大家感受下:
我們可以將今天的會議改到星期四11點後開嗎?因為這樣對王總和李經理都比較方便,而且張科長也可以參加,並且本周四剛好只有這一天會議室還沒有被預訂。
這樣一來,你的上司很快就能搞清楚你說的是什麼。
是不是邏輯一下就理通順了?
所以,我們該怎麼鍛煉語言組織能力呢?
第一,結論先行
先說你的觀點和結論,這樣別人可以很快把握關鍵和要點,大大提升溝通的效果和效率。
就像上文的例子,直接先拋出結論,把能否把會議改到星期四11點之後開。
第二,解釋因果
當你推出結論的時候,別人肯定會有疑問:
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呢?有什麼邏輯和依據?
這時候就需要進行解釋,把其中的邏輯關係來說明。
之所以得出結論A,是由於原因B。
第三,結構化思考
結構化思考的本質是分組和條理。
舉一個例子,見下圖:
這麼多東西,我們是記不住多少的?因為各種混亂、無序。
如果我們用結構化思維進行梳理和排序,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見下圖:
結構化思維的基本要素有三個:分組、層次和邏輯。
小結一下,有縱向答疑和橫向結構:
縱向答疑就是由從結論開始,下一層次回答上一層次的疑問,這樣不斷深化;
橫向結構呢,則符合MECE原則:我們進行分組的時候,不同組之間應當相互獨立而又完全窮盡。
我舉個例子。
我們身上的人力資源有哪些呢?(縱向疑問,接下來回答這個疑問)
我們可以分為自身和自身之外兩大因素。(「自身」和「自身之外」既不重疊,又非常全面)
自身有包括哪些因素呢?(繼續提問與回答)
自身的因素可以分為外在和內在(同樣是不重疊、不遺漏,全覆蓋)
然後在繼續提問,不斷深入、細化
……
最終見下圖:
所謂語言組織能力,其實是思考分析能力的外顯。
所以,最關鍵的其實在於思考分析能力的提升。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如果覺得不錯,別忘了點贊和關注!
推薦閱讀:
※輔音字母有哪些?
※中東存活指南|一句口頭禪走遍阿拉伯世界
※解析男孩和女孩的語言發展特點
※90天內學好一門語言
※關於鯨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