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答譚君夢賢質疑太極拳函

許禹生先生

編者:此文寫於八十六年前,源於1932年出版的《體育》第一卷第三期。

一、發勁專主一方。此一方何所指?指敵人身上之部位乎?指四正四隅之方向乎?

發勁專主一方,「主」字似應作「注」字解,意即「注重」或「注意」也,鄙意以次者為是。「一方」系指敵而言,欲向何方發之,即時應專心注意於某處,不可畏難猶疑,失卻機會,致勁不集中也。

二、發勁時全身松靜,倘敵人全身系死勁,(指示學拳者)又如何發勁乎?

《十三勢行功心解》云:「發勁須沉著松靜」,此太極拳之發人與他種拳不同處。他種拳當發勁擊人或跌人時,全身筋肉多緊張,始能有效,但易起反動,常致為敵所乘。太極善用勁者,松靜自然,不至有此流弊。至敵人倘系未學拳者,常鼓其全身死勁以抵抗,每致令人牽引不動。當此時際太極拳家頗覺窮於應付,此殆因太極拳家自負太高,每謂善擊懂勁行家,不屑抵抗蠻勁,故應付本門徒常綽有餘裕,及應付生手則頗費思存矣。所謂自相殘害則有餘,應付外人則不足。如此則何貴乎學拳,無怪令人菲薄輕視也。倘肯卑以自牧,以尋常招法應付之,便可了事。而太極拳家則云:「如此擊人,雖獲勝利,仍為不懂勁」,殊可笑也!佛云:對下乘人不必說上乘法。老氏云:下士聞道,大笑之。適以自取辱耳。拳經云:招熟然後懂勁,是未嘗廢招也。太極拳貴隨機應變,當其場合,能用招時,固不必矜矜於必用勁,而勁自寓招中,習者自不察耳。十三勢歌雲,「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於太極拳可悟過半矣。

三、截敵人之勁,使之不能發出,其方安在乎?彼不動我不動,彼一動我先動,是否截敵人之勁乎?

截勁,為太極拳之最下乘。孫子曰: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守者處於九地之下。又曰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發勁精妙者,焉能被人截住?拳經雲「彼微動己先動者」,乘機也。所謂後人發,先人至者是也。

四、借力打力,一粘即發,是否掤勁(他家拳是否用此法,敢問?)

借力打力,尚是他種拳術。太極拳直是運用敵人之力,還以制敵。一粘即發,須定得住,與掤勁無關。他家亦有用呆住敵勁,然後從而擊之者,與太極拳用意相同。

五、問練太極拳主靜,此「靜」字指腦部無思慮乎?抑練至功純火退全體心身安靜乎?更或練至氣沉丹田而不上浮為靜乎?

來示詢練太極拳者主靜之「靜」字,系指腦、身、氣三者何部而言一節,鄙意三者皆是也。主靜存誠是為「神靜」;神舒體泰是謂「體靜」;呼吸勻靜,氣貫丹田是謂「氣靜」。大學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安」,蓋言心有所存,氣有所寄,然後體靜神安,故三者有連環性。以吾國三教上精義而言,釋曰圓寂、寂滅;道曰清凈無為;儒曰無極而太極,是知三教所尚者均靜也。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丹書雲身心不動以後,復有無極真機,均言太極之妙本也,因知三教所尚者均靜之一字,周子所謂主靜是也。蓋人心靜定未感於物時,湛然天理,即太極之妙也。感於物,便於偏倚,即太極之變也。苟靜定之時,靜其所存,則天理常明,虛靈不昧,動時自有主宰矣。古人云:「未發之前心是性,已發之後性是心」是也。練拳時心如止水,神似明鏡,以柔靜為主,以剛動為用,感而後發,心思不亂,身體不搖,雖動仍猶夫柔靜時也。然非數年純功,並經驗有素,未易言此。

六、太極拳為內功,以先練架子(指十三勢)起手。架子盤熟,內部(指五臟六腑)自然放鬆,血氣自然順遂(不滯)精神清爽,智慧即生。如此是由易至難,得來不覺費工夫。此「不覺」二字,是否不知不覺中即得工夫乎?

習太極拳者,每以人稱此拳為內家拳,凡習此拳者不論程度如何,皆自命為已得內功。不知太極拳雖可以修養臟腑,然初學盤架子時,不過僅求關節靈動、筋肉發育而已。及架子盤熟後,再加以呼吸運動,始與肺部發生關係。及由推手研摩,以練習皮膚感覺,始漸與神經發生關係,然後陶冶性情,抑制情慾,由坐功以練精練神。俾動靜咸宜,內外交練,始入內功之境界。其修養則由外而內,其應用則由內而外。練習者須由淺及深,行遠自邇,非一蹴而就。故曰「得來不覺費工夫」,蓋承拳經之十三勢行功心解上一句 「勢勢揆心並用意」而來也。

七、著(招)與勁是否有形無形?著有形的,勁無形的;勁存手內,著形乎外。高手拳家,是否著勁同時使用?是否著勁一致使用?初學者先練著,工久再練勁。或者工到勁自生乎?

來書以有形無形區分「著」與 「形」,立論甚佳。夫 「著」又作「招」,著者法也,招者誘致之意。拳術當應用時,應付誘致敵人,然後從而制之也。拳術本有用勁之別,拳術家亦有講著不講勁者,或專尚勁而輕視著者。依敝人愚見,此二者理當並重,論程度則容有先後,論價值則初無軒輊也。就太極拳而言。其拳經云:著熟然後懂勁。以其應用價值言,善勁者固不必矜矜於著。然善著者勁固亦寓其中。常見用著者,勁偶不對,則尚有著為之防護。舍著而專用勁者,勁偶不對,則必致張皇失措,無可救藥,每為敵人所乘。試以軍事言之,招如戰術中之布陣築壘,防禦進攻之術,勁則個人之技能而已。善戰者指揮弱卒俾足勝強,不善戰者,雖有精兵,常因運用無術,措置無方,亦難免覆亡,則術為之也。高手拳家,均能著勁同時應用。昔從楊鏡湖先生時,先生每以出手相詰難。先生運勁固極佳矣,仍尚極重出手。後學之人較先生似覺稍遜,然莫不以懂勁自豪,何多見之不知量也。蓋著熟則內自含合宜之勁,當應用時,精神形式均足制人馴至用勁處處合宜,無往不利,信手而應,悉中肯綮時始可舍著專用勁矣。或問曰上知之士,亦頓悟用勁而不煩習著者乎?吾應之曰,容或有之。如佛教之禪宗純尚明悟,不事經卷,以求立地成佛者,然從古至今,究有幾人?吾生也後,只知由淺及深,下學上達,不敢作欺人之談,貽誤來者。以為習太極拳者,宜先練習功夫,俟著熟自然懂勁。然練習功夫,亦必須有所傳授,方合步驟,其盲修聾練者,恐亦未必有得也。

八、太極拳工夫,究竟主剛主柔?或化勁為柔發勁為剛乎?練工夫時,先柔後剛乎?抑或練至極柔而剛勁自生乎?

太極以柔為體剛為用,化勁亦有柔化剛之別,用則甚多主剛耳。練功夫時先柔後剛固甚對,惟應練至極柔軟後再行練習剛功,方無流弊。但剛勁另有練法,非練至極柔軟而剛勁自生也。


推薦閱讀:

充分發揮質疑的"糾錯"功能
白人種族暴力撕裂美國!特朗普不當表態遭各界質疑
拉登被24小時內海葬引質疑:拉登真的死了嗎
質疑陳光之死
桂林民間楊公風水學《對江西三僚楊公風水的質疑》

TAG:太極拳 | 質疑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