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名人】此人與曹植齊名,卻因得罪曹操而永不起用
【泰山名人】此人與曹植齊名,卻因得罪曹操而永不起用
漢建安年間,有七位文學家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所以優秀作者,世人稱他們為「建安七子」。而本文介紹的這位,就是七子中的大詩人劉楨。
劉楨,字公幹,東漢末年東平寧陽人,東漢名士。劉楨博學有才,警悟辯捷,以文學見貴。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在當時負有盛名。其詩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於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喻。
魏文帝曹丕在《典論·論文》中稱劉楨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七子「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於千里,以此相報。」他以詩歌見長,其五言詩頗負盛名,後人將他與曹植並稱「曹劉」,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相識曹植,投奔曹家
公元197年,因避兵亂,十一歲的劉楨隨母兄躲至許昌,在驛館中結識曹植。曹植被劉楨的飽學所折服,為進一步深層密交,將其領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賦,志同道合,關係日篤。後來他又結識孔融等其他五學子,他們常聚論學問,「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成年之後,劉楨希望際遇明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然而,漢末政治極為腐敗黑暗,社會危機深重,統治者鎮壓黃巾軍起義後,各地軍閥據地稱雄,中國陷入分裂、動亂之中。據有中國北方的曹操,政治較為開明,任人唯才,廣攬文學之士。這使得當時渴望中國統一、懷有濟世抱負的有志之士,如山陽王粲、北海徐幹、陳留阮瑀、汝南應瑒,以及劉楨等,紛紛從四面八方奔赴曹操,一時人才薈萃,形成以曹氏父子為首的文學集團,並由於他們的詩文大多描寫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抒發統一、治國的豪情壯志,慷慨多氣,悲涼豪壯,從而形成了「建安風骨」。劉楨是建安文學集團的重要成員,與曹氏關係密切。在詩文中,他把曹操比做起於豐沛、統一中國的漢高祖劉邦,把曹氏的知遇,比做禮賢下士的信陵君。他把統一中國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劉楨常與曹操、曹植吟詩作賦,對酒歡歌,深得曹氏父子喜愛,19歲時任丞相掾屬。他行文才思敏捷,於曹植齊名,後人將他與曹植並稱「曹劉」,鍾仲偉稱他「五言之冠冕」、「文章之聖」,確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曹丕、曹操和曹植)
惹怒曹丕,得罪曹操
建安十六年(211年)後,出任曹植庶子(官職名),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將,隨侍曹丕。
他與曹丕關係密切,而曹丕亦視為親故,詩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跡。曹丕曾特贈廓落帶,以示親寵,並由此而留下一篇妙文。
劉楨從小就飽受儒家「仁義禮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最恨不軌之為,最厭無信之人。一天晚上魏公子曹丕設宴招待眾士,酒酣耳熱,曹丕命甄氏出堂與大家見面。在座眾人皆 匍伏於地,不敢仰視,唯獨劉楨立而不跪,且滿面譏意,不屑一顧。後來得知,他因曹丕奪袁熙之妻甄氏,而且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貞才如此傲慢無禮。曹丕見狀勃然大怒,欲問劉楨死罪,由於眾人求情和曹操干預,才免於死,投入獄中,又被罰作苦力。
之後,他在京洛之西石料廠磨石料作苦力。魏王曹操到石料廠察看,眾官吏與苦力均匍匐在地勞作,不敢仰視。唯有劉楨未跪,照常勞作。曹操大怒走到劉楨面前,劉楨放下鎚子,正言道:「魏王雄才天下皆知,劉楨身為苦力,何敢蔑視尊王。但在魏王府數年,常聞魏王教誨,做事當竭儘力,事成則王自喜,事敗則王亦辱,楨現為苦力,專研石料,研石是對魏王的敬忠,所以楨不敢輟手中活。」魏王聽後,又問:「石若何? 」劉楨朗然答:石「出自荊山懸崖之巔,外有五色之章,內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瑩,雕之不增文,稟氣堅貞受之自然,顧其理,枉屈紆繞而不得申。」曹操知劉楨借石自喻,就赦免了他,但卻永不再起用。建安二十二年 (217年),劉楨染疾疫而亡,年僅31歲。劉楨雖然滿腹才華,有報國熱情,但為人太過正直,惹怒當時的曹操父子而永不起用,又因疾病英年早逝實在可惜。
(贈從弟 其二)
本期字謎:言來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動,日出萬里無雲,水到純凈透明。 (打一字)
上期謎底:白
解釋:「百」字將「一」撤下置之度外,就是「白」字,「明」與「白」字義相通。
推薦閱讀:
※名人:《沁園春.元旦》……
※蔣夢婕解約風波是怎麼回事?
※名人六柱集錦(五)
※人生哲理名人名言大全8:
※有哪些類似於電音鬼才艾蘭沃克的這樣精通樂器卻不會唱歌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