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終南山,為猥瑣中年去油膩! | 七天山居筆記

本 期 導 讀

在古代,終南山是士大夫「窮則獨善其身」的出世之地,到了今天仍然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還有住山隱修者的地方。」今年的國慶假期,當大家都在朋友圈每天刷著存在感的時候,作者則選擇了一次入終南,隱山居,手機失聯七天,狠狠的刷了一次不存在感,在終南山給自己的人生按一次暫停鍵。靜靜地看著時間從指縫中流逝,這七天的各種遇見,真的妙不可言,如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種種經歷雖言不達意,也希望做些文字記錄這「難以為外人道」的七天。

自古以來,每一個中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莊子或者一個陶淵明,每一個中國人心裡都有一個隱居夢,「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不同時期會從我們腦袋中被喚醒的一個圖景。

滾滾紅塵中,我們很多的夢想總是只停留在夢想,隱士也只活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某處,「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夢想與現實總是相差心無掛礙邁出的那一小步。

我與正安聚友會創始便一起成長的6年來,從油麻菜的終南訪道系列,到廣州承辦張至順道長的封山論壇,再到聆聽可一師分享終南的悟道,還有梁冬老師的「梁注莊子號外:尋找當今的遁世真人」,最後在山居近一年的槿川兄的幫助下,機緣巧合,在2017年的國慶假期我邁出了那一小步,得到「問道」總編張劍鋒的「終南草堂」接納,「入終南,隱山居」,圓了2013年見張至順道長後發的「五年內入終南」的願。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來到從未謀面的「終南草堂」,在槿川兄的建議「不設目標,隨遇而安」下,毫無目的與計劃的度過了這隨心生活的七日山居生活,希望按天為記錄次第的山居筆記可以給閱讀者一點點力量,邁出每一個人的那一小步,一一嘗試去接近夢想,變成一個個的現實。

總有一束光,把夢想照進現實,而這束光,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我的山居筆記:

第一天:初入山門

第二天:草堂論道

第三天:山居領悟

第四天:山中中秋

第五天:安駐當下

第六天:問道終南

第七天:七日收官

第八天:重返紅塵

第一天:初入山門

當下,月光如洗,我正盤腿坐好面對著落地玻璃窗外的山林,彷彿一層銀光灑在夜幕中的山林。當月光從雲後走出來,徐徐夜風刮過,樹影婆娑,天地渾然一片寂靜。只有偶爾飛來的小蟲或是一些山裡的飛蛾,給這片寧靜的天地帶來一點聲響,就著微弱的檯燈,我在終南草堂留下這些文字,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

想入終南的心愿由來已久,自2013年張至順道長的封山論壇在廣州舉辦,與道長几天的遇見和論壇里的聆聽,諸多與道長的因緣際會讓我對終南山充滿想像與期待,發心動願45歲前要上山修習一次。接著聽了梁冬的終南感悟專題,還有可一師的分享,油麻菜的紀錄片和文字,我就更堅定上山的心愿了。

心念一動,震動十方,結果今天就成行了。其實第一天上來還是忐忑的,因為這次是獨行而往,一早自己到機場坐飛機,輾轉小車到山腰就無法前行了,而且這裡開始信號全無,我只能杵著一支登山杖就清理好行李上山了。草堂什麼樣子不知道,在哪裡不知道,聯繫人也沒有見過面,未來幾天全部沒有安排,要做什麼、會發生什麼、見到什麼人全無計劃,對於一個中年人來說不啻是一次挑戰,歸零的挑戰。

邁著自己的腳步背起全部行李開始上山,進山時的忐忑隨著上山後崎嶇的路加上蒙蒙冷雨更顯得形單影隻,當廣州還是國慶炎熱穿著短袖T恤時,山裡已經穿上衝鋒衣溫度到5度了,此時心中各種想法冒出來,無法平靜,只好專註腳下的路,一步一步泥濘中前行。二十分鐘過去了,據稱要一個半小時山路,慢慢躁動的心情安靜些了。

突然發現地上有板栗殼,原來是山裡的果子成熟了,勾起了我的童心,遂用登山杖一個個挑開,終於發現幾個小果子,撿起來搽乾淨放嘴裡一咬,好清甜的生板栗,彷彿遲到小時候在鄉下的味道,我的心情忽然變好了很多,開心的撿著,雖然被扎流血,還是撿了快十個。好了,繼續上路,一路經過幾處板栗樹都撿到了,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撿,慢慢就經過了幾戶山居人家,到了一個寺廟,無路可走了,好不容易見到一個人出來,問了道路,繼續往上的土路,就來到一個恍如武俠小說中的柴門,上面赫然寫著「終南草堂」,到了。

正想推門走入,裡面有人喊出來,什麼人?我大聲回告自己是誰,約了誰,才放心走入門內。經過兩汪水池,來到一個木結構大平台,見到了傳說中的聯繫人——清安師兄,哦,網上視頻見過的那個終南習武人,呵呵,真人活人見到還是有點開心的。

安頓一下,就開始認識草堂來的幾位道友,感覺自己走進了紀錄片中那個草堂,他們帶我稍微走了一下,感受了草堂的全貌,非常樸素的傳統木結構房子,有集體居住大房間,也有齋堂,還有一個修行用的大廳,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非常質樸,讓我非常放鬆,大家話也不多,喝起了茶還有配上幾顆山核桃,還有一位小仙女彈起古箏還偶爾吹起蕭,讓大家感覺非常仙。

一天的趕路讓我也非常疲累,快到5點多時,開晚飯了,我才見到草堂堂主——張劍鋒,寒暄後,我們一起晚飯,說是晚飯,其實也就是一隻大饅頭、一碗小米粥、一碟土豆絲,真好,熱粥熱饃入肚,人開始過起山居的生活了,內心甚是滿足。

飯後,劍鋒安排我上到最高的四間草房其中一間入住,後來我才知道那裡是整個草堂最好的房子,我被當做是上賓安排了,我拿著行李沿著石頭路往上走5分鐘就到了茶寮,修行房就在此,風景可是太好了,有一個石頭平台,站在這裡望出去都是樹林和山谷。住下來,我的心和我的人開始和草堂找到一個頻率共處,這個時候是最舒服的。終於開始了我的終南山居生活。

當一切安好,停駐當下,回到寫筆記的開頭,月光如洗,好像打坐和聊天好久了,一看時間才19:45,呵呵,沒有了手機和手錶,原來一天好像真的長了不少,今天可以學習一下兒子9:00入睡了吧。想起家中的妻兒,通信缺失還是真讓她倆擔心了,雖然這次出行沒有和她倆多商量,就國慶放單飛了,感謝她倆還是給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不然就沒有這次獨立出行了。

這就是我的第一天山居筆記。「初入山門」,從城市到山林,從山下到草堂,從滾滾紅塵到終南隱修,我的忐忑、激動、困惑,最終以安靜、坦然、放鬆開始了山居。感謝生命中一切的遇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一天的悟:

當面對未知的境遇,我們常常會心生恐懼,若有機會時習之,其實可以從容面對。因為人生從來沒有什麼理所當然,只有不停的偶然。未知如何又何須恐慌?生且如此,死亦如此。

何謂生與死?也許只是我們自我的思考與認知,人生本無甚意義,所有都是自己賦予的;對死我們無甚了解,又何須猜測徒增煩惱?死是未知的,所以我們害怕,我們甚至忘了如何面對?

過去已過去,未來未到來,所有的關鍵就是當下,就是此刻;盡情投入人生中唯一的當下,那才是真實抓住了自己的人生。

第二天:草堂論道

一早起來,神清氣爽,天氣清冷,才剛剛國慶,山裡就需要穿上了薄羽絨加上戶外衝鋒衣才夠,今日是山居生活真正的開始。因為睡眠充足,人異常精神,雖然雨霧蒙蒙,還是打坐站樁功課後才溜達下去飯堂吃早飯。早飯是粥,伴著炒茄子下,非常舒暢。因為人少,早上到吃飯都沒有說過一句話,也沒有什麼雜音,周圍非常安靜,心情自然非常安靜,全身毛孔全開的感受著草堂的周遭,感受終南山的寂靜氛圍。

飯後到大平台見到大家,認識相互來草堂上終南的目的與機緣,就著一個熱點我給家人發了平安簡訊,這也就成為每天唯一和家人溝通的方式,報平安。接著,劍鋒來了,我們一起上去練功房、茶寮、大堂,三次詳聊,原來今天的遇見就是他,讓我好好的全面了解草堂的前世今生,還有自己心中諸多的疑問,著實做了「草堂論道」。

草堂源起劍鋒的問道,八年前的某時,他看了《空谷幽蘭》後起心動念要去終南山看一看,尋訪是否山裡就有如書中所說的那些隱士俠客,當初的懵懂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打開了終南山山林文化的大門。劍鋒也就一發不可收拾,基本現在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山裡,8年走了4000多公里,尋訪超過600名隱士,整出了《問道》系列圖書,還修建了「終南草堂」這個山居修行處。非常佩服他堅持的走這條路,他給自己的定位是:終南行者,問道總編,草堂締造者,山林文化倡導者。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全身心入山,把終南山裡的隱士俠客尋訪遍,把終南的文化脈絡續上,給中國文化中山林文化這一支構建並繼續書寫記錄下來,並傳播出去。

草堂的構建是三層結構,對應天、地、人三界。依山谷而建,有三個平台,第一層是人界,就是入口處,有水池和松樹迎接來者,有一個大平台讓大家停駐休憩,還可以瞭望對面的山谷,當然還有齋堂,解決飲食問題,人間煙火,故這一層稱為「人」;第二層是地界,正在擴建與整修,重修一個大堂,可納眾人共同修習,是大家聚集一起學習交流的地方,是草堂的核心層,也是中心,所以風水考慮極佳,聚氣聚神還有兩塊大石庇佑,故這一層稱為「地」;第三層是天界,是草堂的上層結構,是草堂開始的地方,只有四間禪房、一個石頭平台和一個茶寮,屬於整個草堂最高的位置,也最私密,視線最寬,故這一層稱為「天」。天地人三界,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為原則,體現道家核心思想。所有空間都是木結構榫卯接,頂是茅草,多年的沉澱每個屋頂都開出了花,非常美。抱著傳統的木建築建構可以讓構建空間與自然環境完美結合,所以從照片上看就是山裡渾然一體的建築,非常自然。

草堂作為問道的基地,這裡遇見不少修行人,也同時作為大家交流的場所存在著。這裡就像是終南隱修的橋樑,進來可先了解終南山居文化,再進一步可以直接尋訪問道,退一步就回到滾滾紅塵。這裡也開展了不少交流活動,讓感興趣的人了解到山林文化、隱修文化、修行文化;也曾經給住山的人一個過渡,支持了不少隱修人從此深入終南。今後,草堂還將繼續做好這個橋樑,成為山林文化的發源地與終南文化的集結地,希望開出更多不一樣的花朵。

到晚上,劍鋒更是話題頻出,我們幾個圍坐在架在一個小溪旁的高腳茶寮上,昏暗的燈光,旁邊樹影婆娑,潺潺流水在身下,我們暖暖得喝著鐵壺煮的茶,攀談甚歡。聊到了問道的故事,劍鋒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我們一起夜話終南。關於神仙、修行的故事一籮筐,看來,他近十年多次入山與尋訪,令他徹底愛上終南山,不斷收集和發掘其中的傳說和典故,還結交了各種修行人,我聽著這些有趣的故事和傳說,對終南山有個更深的了解。

關於「路野墓」、「黑熊徒弟」等故事讓我們倍感興奮,同時翻看旁邊的《子不語》時,感覺很多故事可能並不是傳說,千奇百怪的人間什麼奇人怪事都有可能發生。何不對世界更開放些接受,因為存在各種可能性。劍鋒明日要下山,後面的日子我可能會有新的遇見,每一天我都沒有具體計劃,隨遇而安,但只要用心感知,一定有所收穫,真好,山居的生活真美好。

第二天悟:

我的人生猶如一個音樂播放器,剛開始我還不懂如何開關,剛開始我還播放過各種的音樂類型,工作、生活、情感皆如是;不停的播放、快進、重複播放,有主動的播放也有被動的播放,而我非常幸運的是一直有家庭無私的支持有我自主播放,而且還換過不同的音樂類型,也是自主的選擇,知道選定自己喜愛的音樂和曲目,我就堅持播放下去。

當發現很多人即使不喜歡聽也繼續播放,或者一種音樂重複的播放下去時,我主動按下一個暫停鍵。因為今年我面對了父親的停止鍵和關機,所以我的人生需要這樣一次暫停,按下暫停鍵對我意味深遠,讓我可以放空去思考自己現在的生活軌道,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有有關父親、母親、妻子、兒子,一切的一切,也許想要杯子裝更多的水,最好的方式是倒空重新裝一次。暫停後的再出發也許是可以放下心中的顧慮與身體里的垃圾,讓一個全新的自己按下播放鍵時又充滿力量再出發。

第三天:山居領悟

上山第三天,早上又下起了雨,每一天都是煙雨蒙蒙,劍鋒7:30叫醒了我,洗漱完成,下去齋堂吃了一碗粥和半顆饅頭,山中清凈,吃什麼都好吃,好像身體都非常接受。回來盤腿打坐數息百次,坐到身體有種不屬於自己的感覺,頭20個年頭都是腦袋中裝的事情,一一浮現;20次後念頭都是過去與未來會如何,思前想後;再過50次後是自我發問,這麼辛苦幹什麼要修行?別人怎麼看自己?家人、朋友、某些人會如何談論我?再到80次後放空了,眼前好像有一道光,慢慢滑過去,已經沒有了什麼未來,沒有什麼過去,只安駐當下。最後數了105下。

劍鋒下午才下山,繼續我們昨天的論道:

關於理想,他的最高理想是入山尋訪各類高人,記錄留下山林文化,給中國人一個精神家園。他還希望推廣用古文來解釋或敘述當代科學,讓科學與人文來一次碰撞,因為中國的傳統是天人合一,所有文化都是聚合的,而不是西方的人文與科學分離的發展。

而中國古代傳統是二者合一的,例如道德經中也記載著星象、曆法等,二者不分離,認知是一體的。五四運動後,可能是蘇聯策劃的切斷中國傳統與現代關聯的一次文字運動,白話文的興起直接切斷中國傳統的思維與表達模式。

我補充了簡化漢字還切斷了與古代文化的關係,更加疏遠了中國傳統。現代漢語與外語的對接,影響我們這一代人都是西方科學主義思維為主,唯物主義為主的核心。若不能回歸古文來思考及解釋、描述與記錄,我們將被完全改寫民族底層代碼,與中華民族傳統隔離,這一點細思極恐。雖然留下了傳統的物質形態,但若思想不能延續,我們將失去中華文化的靈魂。

古文的精鍊、雋永,表達精準是可以學習和發揚光大的。由此我想到兒子的教育,中國的傳統須由語言文字開始,還能用文言文寫作。同時也確定了我對兒子的定位,他的底層代碼是中國文化,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是開放的中西結合。

關於入世,劍鋒認為大眾都太有意識去做一些看上去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我則認為大眾集體無意識的做著這件最後形成集體意識的共同軌跡與行為,這才是最令人恐慌的事情。我們都害怕與別人不同,但是又討厭和別人相同,我們的生命都是比對著周遭的人而形成的自我意識,而集體墮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人來世上走一遭,靈魂若無升級與凈化,豈不白走這一遭?隨之又陷入無盡的輪迴中,滾滾紅塵而不自知。

關於AI,劍鋒認為這是靈魂與肉體的關係,如軟體與硬體,或如伺服器與終端。再智能只能複製人體,絕不可複製靈魂。因為人的靈魂是一個跨軟體系統的計算平台,可以極速自由穿梭在各軟體系統中,估計底層代碼無法被破譯和複製。

劍鋒下午下山了,我依舊在禪房做功課修習,啟發思考。因為沒有幾個人,所以獨處時間很多,思考的時間就充分。山居三天,手機沒有信號,所以就慢慢疏離了,進而戒掉了每天刷手機的習慣,雖然偶爾想起拍個照片會舉起,但已經完完全全從山下的是身體的器官和延伸退化成它本來的用處,就是一件有用的物品和工具而已。

思考物慾在山上沒有什麼意義,要麼用不上,要麼多於重複,要麼太重不方便帶,因為大家都不會看你身上帶什麼,總之只有真正有用的極有限的物品才會放在身邊,連電視、廣播、雜誌、報紙四大媒體都是多餘的,這個時候,有一本書在旁,那就是有用的精神食糧,值得留下並慢慢品嘗。因為在此,連時鐘都顯得沒有用處,不需要為每一個時間做什麼事情而發愁與精細安排,不用講求高效率,順著來就舒服了,時空都由自己完全掌控的感覺真好。

我感受到一種真正的自由,由內而外的讓身體里每一個毛孔都放鬆,都自由,那才真正讓心自由起來,放飛起來。原來生活可以更加簡單,更加優越,更加自由,只要減少物品對我們的駕馭,減少計時器對我們生命的控制。

第三天悟:

山居從前只是心中的一個夢,當真正面對時,現實還是非常不同,能在草堂體驗山居已經非常優越了,比我預想中好很多,所以非常感謝劍鋒的接納和槿川的安排。讓我體驗了山中的生活,與我們原來的自以為是、習以為常的城市生活來個完全切換,雖然沒有完全山居獨居那種孤獨與空寂,但這個過渡非常合適。既脫離城市又不至於流浪山林,二者之間,猶如道家與世俗的關係,保持著一種距離感,離世但不脫世,盛世太平時退隱紅塵,亂世當前時挺身而出。

數天草堂生活讓我對山居有了一個大的概念,原來衣食住行全都不是理所當然,必須要努力要計劃安排才有,從前城市生活的種種平常態,來到山林就變成了生活的障礙。如水從哪裡來?個人衛生如何解決?吃的問題?如何洗澡?哪來的電?等等,所有這些種種的不便或者乾脆取消,反而讓我更接近生活的本質,自然的本原。

思考我們一直的生活,其實是在一種我們自認為的狀態中,它並不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狀態,而且人會一直發明創造出自己想像的生活狀態,那隻會讓人離自然越來越遠,解決一個城市生活的問題就會帶來三個其他的生活問題,我們就會被城市生活問題帶著走。若把自己放回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回到本原,與天地一起,與萬物相連,不再是孤獨的人類單獨存在,真正和身邊環境融為一體。所有的聯接都是一種遇見,一種緣分。

生命本來就是圓的,生生滅滅,塵歸塵,土歸土,從來沒有開始,也從來沒有結束,我們隨著天地運行而生滅,從而我們更能感知環境運勢的變化,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人也會變得敏感起來,對聲音對光線對氣味對動物對植物都會如此,起承轉合間有氣場的變化,頻率的變化,動靜中有著能量的轉變。天地萬物我們都能感知到成住壞空,還可以充分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去感知,這才是真正的人生體驗。

- 未完待續 -

推 薦 閱 讀

  • ① 油麻菜專欄 | 終南山——海南之約

  • ②油麻菜專欄 | 終南山——南山老道

  • ③ 油麻菜專欄 | 羊城飄雪,終南飛緒

  • ?

    【互 動】

    看完之後,是否和小編一樣按捺不已

    你心目中的修行聖地是哪裡?明年準備去哪裡?

    ?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旅遊】古代高人名士為何都愛隱居終南山
    詩佛王維在終南山的隱居日常,令人嚮往!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師傅是個壞脾氣——一個終南山著名道長弟子的2015年度修心總結

    TAG:筆記 | 中年 | 終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