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氣學源流答後台讀者問

看了大家的留言,那我在補充一下關於氣之源流。

從能夠看到的文獻記載中,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中醫講究精氣神三者,但卻看不到醫書里講精神氣神。同時,這中間又有一個時代差異。

在戰國以前,文獻記錄是沒有關於練氣、養氣的方法。

從戰國到明代,文獻記錄基本只記載、關注養氣,練氣方法。

從明代到今,文獻記錄基本都只關注具體技術。

如果把時代統一起來,就會發現這個就是精氣神之演變規律。

一、戰國以前

在戰國以前文獻中,是看不到練氣、養氣方法,那時的文獻主要講的是如何煉神。

戰國時期出現的《素問》,提到了形與神俱便是最好的明證。

那戰國以前的中醫,按照現代劃分他們不練氣,而煉神,用的是什麼方法?

這個方法主要記錄在《尚書》、《禮記》、《春秋》之中。

《尚書》中提到了十六字心法,即: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二、戰國到漢唐

到戰國時期,由於煉神之術太難,且官學流落民間,為了恢復官學,便將煉神之術進行細分,也就是現代所講鍊氣。

此時各家學說流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內經》中具有鍊氣痕迹、煉神痕迹。

鍊氣痕迹是「服天氣而通神明」,煉神痕迹是「四氣調神」。

但一到具體方法,似乎失傳了。

其實並沒有失傳,但並沒有保留在醫書里。

在《孟子 盡心》篇,講:「吾善養浩然之氣」(其原文就介紹了具體方法),若一個人養成了這種氣,病氣算啥?

《鬼谷子 本經陰符七術》講的就是如何修鍊精氣神,主要是煉神之術。舉個通俗例子,你看外科醫生很少有病氣,為何?因為精神力非常的凝聚。

又如《管子 心術》篇,《莊子 人間世》中都有很多神氣同修之術。(當時的諸子百家中都有記載)

到了南北朝時期,神氣雙煉之術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太難,這時就出現了具體可執行、可操作的方法。具體見《養性延命錄》。

所以從南北朝以後,因為具體方法流行,所以到了南北朝以後中醫才開始蓬勃發展。(《傷寒論》流行是在宋代以後)

三、隋唐到宋

具體方法流行以後,將鍊氣方法融合進入醫學之中,就不得不說到孫思邈。

如果我們仔細去翻看孫真人的書,就會發現裡面有很多鍊氣方法,不過這些鍊氣方法非常散亂且不成體系。

不過任何事都有好有壞,鍊氣融合進了醫學之中以後,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因素,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病氣。所以從孫真人之後,符咒才才出現在中醫明面上。

如果大家去翻孫真人以前的醫書,是看不到多少符咒治病記錄,基本從孫真人以後,醫書基本都有符咒記載,據說現在都做成了生意。

有次,我跟一個朋友請教畫符的事,他說符咒就是一種精神力,不過現在真懂精神力修持的人太少了。

因此,如果一個中醫,走的是戰國以前煉神術,病氣對他來說屬於可有可無的存在,現實中有些人又恰好冥冥之中符合煉神之術。

四、宋到明清

到了宋代、金元時期,也就是簡化版的戰國,這時候出現了才開始出現具體功法。

仔細去翻閱歷史就會發現,功夫的具體修持成為專門學問,就是從宋代開始。

我們現代所熟悉的道家功夫也好,佛門功法也好,都是從宋代開始的,以前大家都煉神來著,誰沒事去打坐,至少不會在明顯上出現。

宋代大儒朱熹的書中,就有專門的鍊氣法,配合正心誠意來做。而當時的文人們也有各自的鍊氣法,所以當時優秀中醫都是有鍊氣,同時配合煉神來完成,那時中醫都號稱儒醫。

也因此,那時的人都能正心誠意,也自然不會受到所謂病氣影響。

所以仔細追溯的話,就會發現現代所謂打坐、站樁、氣功、道家功夫等,都是宋代及以後的產物,至於宋代以前,都不帶打坐的,你能找到宋代以前打坐的書?

所以,金元時期醫家著作中,常常會介紹一些打坐方法,也就是受到當時時代影響。

五、明清到今

明朝中葉,道藏編輯,裡面收錄了各種典籍、功法、醫學著作,自從以後,練氣都是要配合動作來進行,而且重心是在身體上的折騰。比如太極拳、八段錦等。

素醫按:

古代修鍊有精氣神三道,戰國以前以煉神為主,戰國到明是以氣為主,明到今是以精為主。以精氣修持,容易受到病氣影響,而對於煉神這來說病氣可有可無。

推薦閱讀:

《讀者》好詞好句
李紫劍答《精武》讀者問(一)
《讀者》精言摘抄
為了繼續給讀者灌雞湯,某出版社的臟手伸向了自媒體
哪些外籍人士可以申辦(讀者點題)

TAG:中醫 | 讀者 | 後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