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父母是拿起棍子,還是放低膝蓋?

「孩子現在6歲半,9月即將讀一年級,我們上了幼小銜接班,在孩子做作業過程中,我們提醒他錯了,他堅持己見,無論如何都不改,回答說:反正我不。這只是一件事,繼而讓他做其他事,比如吃飯,他回答:我就不吃飯,反正我不餓。

在大人看來明明不對,或者換種說法,或許更好,但孩子不僅不聽,還學會頂嘴。我們偶爾採取了原始粗魯的打人方法,事後又覺得不妥,不知該如何改進教育方法。」

這個留言,挺有代表性的。

把6歲半換成12歲,把提醒作業錯了換成提醒寫作業,把孩子說我就不吃飯換成我就要玩兒遊戲,把我打了他換成大吵了一架,是不是我們每個家長的家常便飯?

這個現象,不能賴孩子,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手心手背正反看,父母這邊責任大。你說一個才6歲多的孩子,他這樣不是我們家長給養出來的?我們把他養成這樣,還打他,打他有啥用?

不想後悔打他,那我們就要解決這三個問題:姿態問題,規則問題和方法問題。這三個方面分別認識和對待。

姿態:視角變一變,蹲下來看孩子

在大人眼裡,1+2多簡單,不就等於3嘛。那是你們大人的視角,多少年的學習才能這樣風輕雲淡。但是,6歲多的孩子,沒準還要掰手指頭,即使不用掰手指頭,也要歪著腦袋想一想,換算成一個蘋果加兩個蘋果,到底是幾個蘋果呢?

這是6歲多孩子普遍的能力問題。類似的,寫字也是,英語單詞記背也是,奧數更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符合孩子學習和認知水平。

1+2=2,媽媽說你錯了,老師不是剛教過嗎,你自己再算算,到底等於多少?1+2=3。這時候媽媽的焦慮寫在臉上,潛意思里你又錯了,錯了還不聽話。

孩子當然不聽話了,媽媽的生氣都寫在臉上了,他不擰巴么?

媽媽怎麼辦?媽媽蹲下來,這個蹲下來,是你心態上蹲下來,認識上蹲下來,和孩子一樣高,就不焦慮了。你就會想,哦,一晚上孩子寫了一頁口算,還有十個生字,就和我寫了兩個工作報告差不多了,太厲害了。有點錯難免。先肯定孩子再說,心態就蹲下來了。

然後你再想,兩份工作總結報告,又要回顧計劃又要盤點結果,多繁多難呀。孩子也一樣,又要回想老師講的,又要由此及彼做新題,多難啊。這樣一想,認識就蹲下來了。這時候,如果媽媽平心靜氣的說,今天你的作業太棒了,這麼難,你還做的又快又好,又工整。不過好像有一個錯題,是你自己檢查,還是媽媽告訴你?

孩子自己檢查,那一切OK。孩子太累了,不想檢查,媽媽再說,有一道題,1+2等於幾?孩子說等於3。媽媽說,太厲害了,不過你剛才寫錯了,要不要改一下?

技巧一:蹲下來,理解孩子,放平心態,認識孩子的能力;

技巧二:先褒獎,先肯定,再指出不足。肯定和褒獎帶情緒,指出不足不帶情緒;

規則:定原則,讓孩子有責任

6歲多的孩子,他覺得自己是小大人,有發言權,他想有自己的自主權。

孩子不聽話,這個有一部分是孩子這個年齡段的正常心理活動,而這個階段,正是培養他規則意識的最佳時期。

當父母的,給孩子應有的自主權,讓孩子為自己負責任。

寫作業,你太棒了,不僅會寫,還會檢查。檢查出來,太棒了。檢查不錯來,需要父母替你檢查嗎?需要,OK,我們檢查。不需要?也OK,等老師批作業的時候,發現錯誤了,你自己負責。

「吃飯你說不餓,那好,我們先吃完,吃完收拾了。一會兒你餓,你自己熱剩飯菜,爺爺奶奶也不會心疼你給你另做,你也別想著這個不好吃出去吃。當然,孩子身體不舒服、飯菜不好吃,另說。」

一件事兩件事,積累起來,原則就有了,規則就有了。不和孩子硬碰硬,你不吃飯我就把你玩具扔了;也不和他講道理,你不吃飯你一會兒就餓了,這都沒用。就按原則辦。慢慢的,孩子他就知道,做一件事,有原則,他自己去取捨,去判斷得失。

技巧三:訂原則前,和孩子協商,尊重孩子的意願和能力;

技巧四:按原則辦事,父母言出必行,以身作則,爺爺奶奶也不能首先打破規則。

方法:改做法,讓孩子有參與

首先說打孩子這件事,古代近代,家長制的大環境,能打出來,先生拿厚厚的戒尺打學生,父母還說打的對打的好。現在社會大環境下,尊卑意識薄弱,打人行不通,不信孩子出去打個架,老師打一下孩子,我們父母讓不讓?既然你不讓,那你也別打。

如果特別生氣,控制不住,就摔門出去,散個步。讓另外一個家長管一回。

骨子裡硬的孩子,硬碰硬不是好招,硬的不如軟的,軟的不如和他商量的。

比如他不吃飯,做飯前就和他商量,今晚你想吃啥,換個口味怎麼樣?或者他在看動畫片正帶勁兒,你說看完這一集吃飯怎麼樣?

一般來說,商量的口吻,本質上就是尊重了孩子,你和他商量,他就有參與感,得到了尊重,比命令的口吻起作用。

再比如說孩子寫作業,他寫錯了,你別給他講題,讓他給你講一講,你裝小學生向他學,他不會的地方你以向他提問、請教的方式再給他講出來,他對錯誤的認識就要深的多。

技巧五: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做做主;

技巧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讓孩子怎麼做,你先這樣做。

總結:

第一步:調整心態,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取得孩子的信任。

第二步:開個家庭會議,統一教育方法,設定家庭規則。父母以身作則,堅持原則。

第三步:遇到問題,剋制情緒。具體情況,學習具體的處置方法。

孩子所有現在的表現,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都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孩子的成長,非一朝一夕,是系統工程,是馬拉松。

推薦您關注我們《科學家長觀》服務號,關於學習方法、親子溝通、父母素養,都有若干細分的話題。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您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請訂閱我們的賬號「科學家長觀」並寫下留言,我們的老師會專文回復您的問題。當然,您需要具體談談孩子的情況,參見《向老師提問為什麼沒收到有效回復 | 好問題和差問題的標準》一文。

推薦閱讀:

孩子3歲前跟誰睡,真的會影響他一生的性格嗎?
教育孩子也需要套路,你了解多少
給孩子心靈鬆綁
孩子5歲,與家長分房睡
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

TAG:孩子 | 父母 | 膝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