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愛我么?我不敢相信
文:許艷麗
來源:許艷麗(ID:xuyanli179936680)
在諮詢室里,裴裴問我:「許老師,你說他真的愛我么?」
我問:「你覺得呢?」
她說:「他應該是愛的我,但問題是我卻不敢相信。」
在情感諮詢中,我經常遇到來訪者對愛情有這種衝突的想法。
他們的伴侶可能包容、體貼、滿足了大部分的戀人需求,但他們卻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在短時間內對方可以忍受被質疑,但長此以往關係就會出現問題。
裴裴說,她其實也很怕對方有一天會受不了而離開她,但不知道該怎麼辦。
要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這需要處理關係中的「失落感」。
-01-
失落感與扭曲事實的幻想
什麼是失落感?我們從起源說起。
它源自於我們1-3歲的時候。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開始出現家庭意識,通常女孩會比男孩早一些。
之前孩子一直認為生命里只有自己或自己和母親,後來才發現家裡還有個父親。
緊接著小孩子就開始對不同性別的父母產生興趣。
比如女孩開始想接近父親,願意跟父親玩耍和親近,與此同時還想遠離母親,並表現出對母親的不感興趣。
但這個時候孩子的願望並不會進展的那麼順利。
比如媽媽會吃爸爸的醋,來阻礙孩子跟父親接近,再比如孩子會發現無論她多麼可愛,多麼想親近爸爸,但父親最想親近人還是媽媽等。
父母會在日常中共同做很多事情,這也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次要的位置。
例如父母每天一起睡覺,而將孩子放在另一個房間里單獨睡覺;
再比如父母一起去買傢具,然後將家庭布置成藍色,而孩子卻希望房間是綠色的。
父母在無形中會忽視掉孩子很多情緒,因此孩子就會無法剋制地出現失落感。
但如果只是失落感問題就簡單多了,更重要的是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發現:「小孩子們會改變並歪曲實際發生的事件。「
他們會改變事實,並用幻想來填補這些失落感。
而且這個幻想通常會是:認為父母是壞人、或是認為父母對自己不好。
(孩童能意識到父母之間的性交關係,表示開始漸漸放棄永久獨霸母親的念頭,這會讓孩童體驗到深度的失落。若無法忍受此失落感,孩童會產生被迫害的感覺。《俄狄浦斯情結新解-臨床實例》)
比如有位來訪者說她的母親在她幼年時總是打她,但母親卻說我只是在她不吃飯的時候嚇唬過她幾次,從未真的打過她。
這樣的錯誤記憶在心理諮詢里會屢見不鮮。
然而更嚴重的問題是,這種感受不僅存在於小時候,還會被帶到成人世界。
在成人世界中,他們會把父母對自己的「壞」想成是伴侶對自己的「壞」。
結果導致無論伴侶是不是真心疼愛自己,最終都是「我不相信他會對我好「。
-02-隨處可見的例子
(1)
有位來訪者告訴我,老公經常對她說:「少吃點玉米,吃多消化不好。」「今天按時吃藥了么?感冒還沒好,葯不能斷的。」
她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火冒三丈,暴跳如雷。
丈夫委屈地說:「你幹嘛生氣啊?我只是想關心你呀。」
但是她覺得:「這不是關心,你這是在控制我的行為。」
(2)
還有位來訪者說:「我老公總是很忙,經常加班,這讓我很苦惱。雖然他有時也會特意請假回來陪我,可我卻依然感覺不開心。 「
我問她:「為什麼呢?」
她說:「因為這不是他真心想回來的,肯定是因為怕我太嘮叨了,才迫於壓力回來陪我。」
我問她:「你老公也是這麼認為么?」
她說:「不是的,他認為是他自己想回來的,但是我不相信!「
(3)
還有,在電影《春嬌救志明》中,春嬌和志明去台灣旅行遇到地震。
志明不停地呼喚春嬌躲在桌下,還多次伸手去拉春嬌,但春嬌被嚇得癱軟在地,不肯過去。
然而事後春嬌卻責怪志明拋下自己不管,只顧自己逃生,這讓志明感到非常莫名其妙。
我們都看得出來志明並未丟下春嬌不管,是春嬌自己不肯過去。但春嬌卻對擺在眼前的事實視而不見。
有時候,我們更相信我們所想的,而不相信我們所見。
其實真相往往並不傷人,而傷害大多是來自想像。
當你相信你所想時,你就總能找到理由來證明它是對的,但這一定會嚴重地破壞你們的關係。
-03-怎麼改變這個問題呢?
改變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體察到幻想,分清什麼是幻想、什麼是現實,最終打破當局者迷的困境。
在《春嬌救志明》里,春嬌因為地震的事件而選擇分手,但志明很想跟春嬌複合。
然後志明就一次次地去跟春嬌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而且不會拋棄她的人。
在他反覆多次地證明之下,春嬌終於相信了他,然後重歸於好。
這是很多家庭治療用來這個問題的方法,即一個人不停地懷疑、懷疑、再懷疑,另一個人不停地證明、證明、再證明。
當然這個過程也可能發生在諮詢室里,來訪者不停地懷疑諮詢師對自己不夠包容、不夠有耐心,諮詢師用專業的方法多次反覆地告訴對方自己真實地想法,以此來破除來訪者內心的幻想世界。
幻想一旦破滅,問題就不復存在。
但這種方法比較被動,需要找到合適的伴侶和匹配的心理諮詢師,如果沒有找到就很可能會讓你不斷地經歷失落感。
第二種做法是自己主動去承擔失落感。
比如你一直想要個綠色的房間,但父母忽視了你的請求。
那麼現在開始就接受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忽視或不在意,然後轉化為:我現在長大了,我自己去實現我的需要;或我要跟我的伴侶一起去實現我當初的願望。
當失落感能夠被接納時,你就會感覺到體內生出力量,然後就能夠去更好地經營生活。
但是很多當初的感受已經被壓抑進入了潛意識,所以一時之間你可能不知道怎麼去承擔自己的失落感。
通過探索潛意識會重新連接起失落感。
探索潛意識的方法是:不斷地進行自由書寫或不斷地進行自由聯想等。這些方法可以去學習,也可以請專業的心理老師來幫助你。
-04-
怎樣去教育子女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經歷這個階段時,要怎麼幫助ta合適地度過呢?
首先要知道失落感是孩子必然要經歷的結果,也是健康的結果。
所以,不要無條件地去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
比如睡覺一起睡;ta想要什麼就給ta什麼等。
過度地滿足雖然避免了孩子體會到失落感,但在這樣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就會成為媽寶或爸寶,以後會很難適應社會正常的挫折和挑戰。
正確地做法是:接納孩子因失落感而轉化出來的對你的敵意,並允許ta釋放出來。
這可能讓你很不舒服,這種不舒服的感受是你要承擔的。
通過你對情緒的承擔,孩子也會學會如何承擔情緒。
同時你也可以真實地表達情緒。
如果感到難過就表達難過,感到驚訝就表達驚訝,但不要偽裝,也不要誇大。
但你依然可告訴ta你對ta的愛,只是你跟伴侶之間的愛是ta無法替代,但是在ta長大後ta也會找到疼愛ta的伴侶。
注意不要強迫ta接受你跟伴侶的情感,ta不一定能馬上理解,你們可以耐心地進行引導。
所有的感受都是有意義的,良好的轉化失落感,有益於我們一生的伴侶關係和人際關係。
一旦被轉化,生命就會變得更有力量。
*文中事例經來訪者同意並有所改編
作者簡介:許艷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從業10年,有超過2000小時的心理諮詢經驗,善於探索人性的真相;微信公眾號:許艷麗(ID:xuyanli179936680)。
推薦閱讀:
※說一件讓你相信愛情的事。太暖心了!
※相信你我都曾是真的,只是不能恆久
※只要你還相信
※怎麼能相信這是鋼筆畫呢
※文學,不相信年表!
TAG: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