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多數員工的青春,都是不值錢的

來源:王鎮雷(ID:zhenlei_pd)

作者:王鎮雷

分享三個碎碎念。

前兩天我把禮物說 CEO 溫城輝的一篇文章發給妻子看。

他18歲帶著2000元生活費來到廣州讀大學,24歲身價幾個億,6年時間完成十萬倍的增長。

誰不佩服這個25歲的創業者、投資人?

今天,妻子又轉了一篇他的文章給我,標題是《裁員,我們將步履不停》。

其中溫城輝提到了一個觀點:

很多創業者都以為,裁員對不起兄弟們,

所以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裁員。

這絕對是錯的。

沒有人會裁掉賺錢或有前景的部門,

你心疼他們被裁掉,

為什麼不心疼他們把青春浪費在沒前景的事情上?

這話怎麼樣?

我認為太對了——是對企業最好的,也是對資本最好的。

但對員工個人,我卻認為沒有他說的那麼好。

創業是冷冰冰的,弱肉強食,成王敗寇。

從純粹邏輯和博弈的角度來看,創業就是博取一個超高速增長的機會。那對企業和資本來說,當出現某些方面不如人意時,快刀斬亂麻顯然是最好的策略。

CEO 可以用「夢想」、「敢於冒險」、「賭博」等辭彙來描述手下的員工。

互聯網行業每個事情的窗口期只有半年到一年,

而職場文化卻要求公司為員工提供安穩進步的環境,

我又不是BAT,哪有這個能力?

這讓人無法反駁。

如果你選擇了互聯網而不是去考公務員,那你就要做好隨時被裁員的準備,做好被公司、被行業、被整個互聯網拋棄的準備。

但有多少人抱著這樣的準備進入互聯網?

或者工作五年後,依然能做好這樣的準備?

互聯網有個很可怕的特徵,就是發展太快、面太廣。

所以這不是一個適合沉澱的行業,尤其對於那些前線員工來說。

做前端的朋友告訴我,如果半年不寫代碼,可能對主流技術就跟不上了;

前兩天幫一個設計師朋友推薦工作,面試官以「只做導購,對複雜模塊化產品不夠了解」為由拒絕了他;

一大批做 PC 得心應手的設計師,在移動時代沒有及時上船,慢慢被拋下。

發展速度快意味著,一個行業的經驗很難形成壁壘。

在一些傳統行業,工作10年的人與工作3年的人相比,有無與倫比的競爭優勢。

但在互聯網,新湧入的年輕人往往比你更懂用戶體驗、科技潮流,而且他們還比你更能加班、能有創意。

比如未來年輕人從小就是玩 AR、VR 長大的,而我是王小霸王長大的。

他們才是「為時代而生」。

那就很尷尬了,因為很少有人保證自己30歲之後依然精力無限,保持學習。

所以在快速發展的行業,必須首先搶佔資源。

比如加入創業公司成為早期合伙人,或者成為高管,最終通過資源壟斷、信息不對稱形成門檻和壁壘。

而且,老闆也不會等著你成長。

工作第一年碌碌無為,大家會說你還年輕,有潛力。

但第二年依然沒什麼 Show Case,老闆可能就覺得你就這樣了,轉而把目光放到更年輕的人身上。

那麼,請千萬別放鬆警惕,在頭幾年拚命往前跑吧。

因為一旦落後,可能就再也爬不上去了。

有一個關於大公司、小公司戰略不同的說法:

小公司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做決定之前非常謹慎,好不容易看準一個方向之後就快速、拚命去做;

大公司當前存在資金、人才方面的優勢,所以會在10個可能的方向上安排10個團隊同時去跑,最後只要能跑通一條路,就成功了。

看起來非常合理,依然是對企業、對資本再合理不過的事。

那請問,大公司那九個失敗的團隊怎麼辦?

不好意思,沒有怎麼辦,因為你來這行就不是求安穩的,就是來冒險的。

大概,10%的成功率已經是太高了。

那90%的失敗率呢?你能承擔幾次?

最後

因此,這最終還是一個大浪淘沙的時代。

一個又一個創業明星、行業巔峰吸引一波又一波一波年輕人把青春投入進去。

但當潮水退去,你才能知道是誰在裸泳。

裁員也好、螺絲釘也好、棋子也好,一切的說法都是合理、自洽的,就像 1+1=2 一樣嚴密得無法辯駁。

好比繁榮的快遞、外賣和專車浪潮中,那些快遞員、送餐小哥和司機師傅的心酸無人顧及,價值也無人計算。

「又不是沒給錢,又不是沒有裁員賠償,本來就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機會最多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兇險的時代。

反正,大多數人的青春,都是不值錢的。

推薦閱讀:

EAP:幫助員工克服壓力的方式
員工心態素質培訓- 何邊
這是MUJI前員工的「值得買」和「打死也不要買」清單。還真敢說。
善用「90後」新員工

TAG:青春 | 員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