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詞典】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8)

讀音:yùn

簡體字:慍

繁體字:慍

異體字:怨 惌 慍

原文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篇》第1章

譯文

學有所成後,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會怨天尤人,不也是一名君子嗎?」

字解

形聲。從心,從昷(wēn),昷亦聲。「昷」意為「熱」、「暖」。「心」與「昷」聯合起來表示「心裡燥熱」。本義:心燥。不冷靜。引申義:含怒,生氣。

注釋

《說文》:「慍,怒也。」

《蒼頡篇》:「慍,恨。」

字義

1. 怒,怨恨。

 2. 怨天尤人。

精解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習聖賢之道的第一目標就是成為「君子」。《論語》中多處談到的「君子」,談到的與「小人」的區別,那是從不同的側面來說的。從上兩章來看,有可以學道的「夫子」,有並肩前來的「友朋」,學成「君子」又要做什麼用處呢?這是學完整部《論語》才能夠說清楚的事情。但是在本章,孔老夫子當頭棒喝,別人不了解你不要「慍」,這是君子遇到的最大的一個問題。慍,是形聲字,從心,從昷。昷的意思是熱和暖。心和昷聯合起來,表示心理燥熱。因此,慍所表現出來的怨恨和怒氣,是因為內心不平靜造成的。南懷瑾先生將「慍」理解為「怨天尤人」極為準確。君子學有所成了,就要為社會服務了,但是你不一定有那麼好的機會呀,所以很容易怨天尤人。孔子說,別人不知道你,不了解你,不懂得你,如果不怨天尤人,不也是君子嗎?作為君子,是耐得住寂寞和孤獨的,為什麼呢?因為他能「知」。從《學而篇》第一章「人不知而不慍」,到第16章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再到整部《論語》的最後一章「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都在這個「知」字上。「學」的目的就是為了「知」,接下來一章講君子修道之根本。


推薦閱讀:

君子之道:泰而不驕
我決定去過一種熱氣騰騰的人生!
床上無君子
君子之道述議之一(志道篇)
梁啟超:因勢變通而又堅守原則的真君子

TAG:論語 | 君子 | 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