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頸椎病你所不知道的
平時留意一下周圍不難發現,無論乘電梯、走路還是吃飯,都有不少人在低頭擺弄手機,有人稱之為手機「低頭族」。2015年3月CCTV2的一期《是真的嗎》節目中,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力學專家高雲峰博士所做的模擬實驗顯示,當人體低頭角度達60度時,頸椎所承受的壓力是垂直承重的4.5倍。也就是說,以頭部重量為8千克計算,當頭部低至60度時,頸椎所承受的重量為34.4千克,這相當於給頸椎掛上了兩個超級大西瓜。無疑,這些「低頭族」患上頸椎病的危險度是極高的。
怎樣才能避免頸椎病來「找麻煩」?我們有必要了解關於頸椎病的方方面面。為此,本刊記者就頸椎病相關問題對骨科方面的權威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趙勇進行了專訪。
記者:眾所周知,目前頸椎病已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請問頸椎病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趙勇:在認識頸椎病之前,讓我們先認識一下頸椎的結構。頸椎是脊椎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它位於頭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頸椎共由7塊頸椎骨組成,除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外,其他頸椎之間都夾著一個椎間盤,加上第七頸椎和第一胸椎之間的椎間盤,頸椎共有6個椎間盤。
按照臨床癥狀不同,頸椎病大體可分為6類,分別為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及混合型。
頸型頸椎病是由於緊繃的肌肉持續壓迫到肌肉的血管,導致血管內的血流變小變慢,肌肉組織得不到血液循環帶來的充分氧氣和養分,同時代謝產物乳酸不能及時離開組織,日積月累肌肉就會變得容易疲勞,缺乏彈性,僵硬疼痛。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的最有利時機。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骨質增生等原因刺激、壓迫神經根,引起頸部和上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的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其發病率在各型頸椎病中佔60%~70%,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類頸椎病。如果上肢無故開始發麻,就要當心患上神經根型頸椎病了。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由於椎動脈受刺激、壓迫,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椎動脈型頸椎病約佔頸椎病的10%~15%。該病癥狀較為複雜,其典型癥狀是發作時眩暈嚴重,易發生猝倒。
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多種原因對脊髓的直接壓迫,或者交感神經的刺激,導致脊髓血管痙攣等造成的脊髓變性壞死,並由此引發的以肢體功能障礙為特點的症候群。患者常常自覺脖子發硬,頭後仰時全身麻木,兩腿發軟,甚至摔倒。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病退行性改變,如骨刺等直接壓迫或間接反射刺激到頸椎旁的交感神經,使其興奮或抑制,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的肢體與感官癥狀。這類頸椎病發病率不高,但癥狀紛繁複雜、影響廣泛,涉及患者的頭部、上肢、上半身軀幹以及內臟和五官等多個部位,可能出現疼痛、感覺異常、血管運動、腺體分泌和營養障礙等,特別是臟腑和五官的功能障礙。
除神經根型、頸型頸椎病外,很多病例都是混合型,可以說是頸椎病的「拼盤」或「大雜燴」,其實質是前5種類型頸椎病的不同組合,不過以某一型的癥狀表現更為突出。
記者:原來看似不起眼的頸椎病竟潛藏著如此大的危害。那有沒有什麼簡便的方法可以自測一下是否患有頸椎病呢?
趙勇:我們可以做一個小測試,凡是具有以下癥狀之一者,即表明患有頸椎病。1.後頸部疼痛,用手向上牽引頭頸可減輕,而向下加壓則加重者,大多為頸型頸椎病;2.頸部疼痛的同時,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大多為神經根型頸椎病;3.閉眼時,向左右旋轉頭頸,引發偏頭痛或眩暈者,大多為椎動脈型頸椎病;4.頸部疼痛的同時伴有走路不穩,像踩棉花一樣,上肢或下肢肌力減弱者,大多為脊髓型頸椎病或是合併頸椎椎管狹窄症。
當然,為了安全和保險起見,明確診斷還需要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記者:感謝您分享這些實用的方法。根據您多年的臨床經驗判斷,哪些人最有可能成為頸椎病患者?
趙勇:從職業因素來考慮,處於坐位,尤其是長期伏案低頭的人群,頸椎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職業群體。比如財務會計、平面設計、IT、車輛駕駛、文字工作、教育工作、流水線作業等行業工作者。曾有報道指出,辦公室白領離頸椎病只有1厘米,這非常形象地說明了頸椎病的現狀。目前,40歲以下的白領人士佔到頸椎病發病人數的50%以上。另外,長期從事頭頸部朝向一個方向旋轉職業的人,如射擊運動員、交通警察、紡織工人等,也容易引起頸椎勞損,發生頸椎病。
從發病年齡來看,頸椎病患者中,1~20歲的患者佔12%,21~30歲的患者佔25%。中老年的發病率最高,至70歲後可達100%。
記者:頸椎病有這麼大的危害,看來還真不容小覷!我們該如何預防呢?
趙勇:對於伏案工作的上班族來講,為了頸椎健康,我們必須摒棄自毀式的「埋頭苦幹」,學會忙裡偷閒,每隔半小時左右抬頭遠視前方,深呼吸數次,做一下頭頸部的健康操。在這裡,我要重點提醒一下青少年學生。近年來,因為頸部不適到門診看病的中學生越來越多。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對於學生來講,坐姿尤其重要。除了坐姿外,日常的站姿、走姿也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頸椎健康。拿站姿來說,有益身體的站姿應該是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線,從側面看,耳、肩、髖、膝與踝處於一條垂線上,而腰背和頸則形成一條自然曲線。
坐、站、走之外,睡覺也大有講究。人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睡眠不當也會導致頸椎病。古人云「高枕無憂」,然而枕頭絕不是越高越好。枕頭過高會使頸椎過於前屈,增加脖子的負擔。但枕頭也不是越低越好,過低同樣會改變頸椎的生理狀態。最佳的枕頭高度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平直。仰卧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落空;側卧位枕高應與肩等高。理想的睡姿是側卧位,即胸部與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關節呈屈曲狀,也就是「卧如弓」,讓全身肌肉放鬆。而合適的床鋪應該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能符合人體各部的生物力學要求,有利於保持頸椎、腰椎的正常生理曲線,維持脊柱的平衡狀態。棕綳床、席夢思、火炕、木板床都具有各自的特點,頸椎病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研究表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10%來自病菌,10%來自遺傳基因,30%來自環境,50%來自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生活習慣往往會導致或加重頸椎病。如今,時刻低頭看手機的人愈來愈多,久而久之,他們頸部後方肌肉會被過度拉長,不堪重負,進而產生一系列頸部僵硬及疼痛,甚至導致各種頸椎病,如頸椎間盤突出、頸部肌筋膜炎、頸性頭痛等。這部分人罹患頸椎病的風險極高,在這裡提醒這部分人必須高度警惕。
傳統醫學主張「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趴在辦公桌上午休、夾著脖子打電話、背過沉的單肩包、穿過高的跟鞋等不良習慣同樣是頸椎健康的大敵,我們一定要摒棄。
推薦閱讀:
※關於頸椎病的體會——患病到好轉的長文連載
※肩頸不好?可以試試這6個動作
※【專業篇】論椎關節錯位在頸椎病診治中的臨床意義
※頸椎病人群要留意 頻繁出現這些癥狀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頸椎,胸椎,腰椎閱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