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宗薩欽哲仁波切 | 願我投生為憂心佛法存滅的人

|對於想要成為上師者的忠告|

他的名號叫法王

他是個十幾歲的孩子

他帶著勞力士錶

他來自錦鍛的傳承

他的父親人稱仁波切

他的母親是貴族的女兒

如同多波巴·謝拉·嘉晨(D?lplpa Sherab Gyeltshen)在他的一個祈請文中所說的:「願我投生為憂心佛法存滅的人。」要成為佛法老師,應該以這種態度發心。關心佛法的存滅,可以從對有情眾生的悲心以及對佛法的虔誠心看得出來。你應該徹底檢視你的發心。雖然外表看不出來,但我們經常為了提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作為中心,以及自己的傳承才來承事佛法。如果你對佛法缺乏極大的虔敬心,對有情眾生也不具足大悲心,那麼,容許你去教導佛法,就像把武器交給一個聰明的瘋子,對你自己和他人都具有毀滅性。

當你將一切眾生看成如同自己最親近的人,無異於生養你的母親、你年邁的祖父,你弱小的弟妹,這時,就證明了你具足了大悲心。當我們思念這些親人時會充滿情感;想要成為導師的人,對有情眾生也必須有這種既傷感又充滿情感的態度,而且不只是對可憐的流浪狗如此而已,對那些享受日光浴、追求古銅膚色,銀行里有億萬存款的人也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對

這種人具足悲心,因為他們事實上很窮困。他們希求快樂,希望結束痛苦,但他們缺乏正確的信息。因此,他們不去從事終結痛苦的事,反而適行其反;他們積聚痛苦之因,卻避開了所有的快樂之因。

下面是提供給想要成為導師者思考的一些準則

1、做為導師,不應該是要人信教的傳教工作。佛教里沒有增加信眾的傳統或訓令。

2、做為導師的職責,不在推銷自己或強化你的我執。你應該盡量提供信息,同時隱姓埋名。你可以嘗試不具名去傳授真理,做為我執的對治。

3、你必須隨時準備承認你不知道某些事。而且即使你知道,也最好說不知。

4、特別注意情感脆弱的弟子。他們在你面前會得到某種慰藉;此時要切記:他們並非因為你而得到慰藉;他們是因為你帶著三寶的帽冠,穿著空性的盔甲,住於上師傳承的堡壘,而且提供無上的佛法之故,才得到慰藉。就像演員在演戲;要記住,觀眾來看的是霍默·辛普森(Homer Simpson),不是來看你的。

5、鼓勵你的弟子去找其他的導師。你應該為他們得遇佛法、導師與教法而隨喜。你應該隨喜別人在替你做你應該做的事。有些導師對失去弟子有極大的不安全感,他們還規定:「如果你接受了這個教法,就不能去找其他的導師。」這明顯地是末法時期的惡兆,比女人生下六雙腳的小孩還糟。

如果你具足了完美上師的一切功德與能力,那就沒有問題。但是,即使在第六第七世紀的密續典籍上都說:末法時期已到,因此完美的上師不容易出現。如果那個時代就很糟,那麼幾百年後的今天,完美上師出現的機率會有多少?但是,在那些典籍中也說,在末法時期,如果你能遇見即使只有一、二項功德的人,尤其是如果他尊崇因果定律,對三寶具足信心,你就應該禮敬此人為佛。

我假設所有想要成為上師的諸位,都不見得已經證悟。雖然想像自己已經證悟會帶來某些利益,但這不代表你因此會積聚任何福德。事實上,如果你利用自己的狀態來占他人便宜,將會有最深的業債等著你。

轉世祖古的系統

「祖古」與「上師」現在幾乎成了同義詞,這是很大的錯誤。如果前面所述,上師不需要有任何學位,不需要有「祖古」的頭銜,不需要有尊貴的家族背景,也不需要與某位受尊敬的喇嘛有關。然而,這些關係還是經常出現,因為我們是人,所以常被這些附屬的飾品所迷惑。

上師必須身為模範,奉獻自己來承事佛法,而且具足利益有情眾生的大願。像西藏佛教資源中心(Tibetan Buddhist Resource Center ,TBRC)的金恩·史密斯(Gene Smith)就是很好的典範。雖然你可能不會把他想成一位上師,但他為佛法的付出極大。但是在西藏,像他這種人並不被尊崇。

反而,我們有祖古與仁波切,他們升了座,宣稱自己有高等的出生,而且還是偉大上師的化現,這種現象在喜瑪拉雅山區非常普遍。有些小孩宣稱他們記得自己的過去世,還認得出前世的侍者。人們對這些孩子認得出舊鞋子以及一些用具,有一種愚蠢的著迷。事實上,所有這些都無關緊要。這種系統在從前人們不會懷疑而且容易相信的年代,可能還能發生作用,但它不應該存在現今這個時代。它也許還能啟發某些人,可能偶爾能確認某些事情,但在許多狀況下,特別在當今,這種系統只會引起將來更大的問題。

在我的時代,有許多這種孩子的例子。現在回想,他們都在頂果欽哲仁波切、秋林仁波切(Chokling Rinpoche)以及大寶法王等這些威重如山的大德指導下,獲得非常善巧的處理與照顧。例如,目前的涅滇·秋林仁波切(Neten Chokling Rinpoche)年幼時就對一些人事有非常詳細的記憶,而且能說數種外國語言。如果現在的祖古能有他百分之一的能力,他會在臉書、微信和推特上爆紅,還會被送去宣傳之旅,他的父母與侍者會賣門票來讓大眾親睹這個小孩成長的個代,這些特異的事件都被低調地處理;主要是大家不去談它。有些最好的故事都是不被流傳的。但在些,我要破例說一個:

在一九七〇年代,一個陽光和煦的日子,貝瑪·旺嘉祖古前去造訪寧瑪堡(Nyima Dzong)。那是在法國西南部一個古老的聖殿騎士(Knights Templar)堡壘,它位於山巔,四周都是陡峭的石壁。一群人跟著祖古仁波切前往他們這座所謂的「不空成就佛山」,打算將巨大的祈願旗懸掛在一支大木柱上。

上山的途中,有一位同行者的一隻大狗跟著隊伍上來,雖然主人一直叫牠回去,甚至對牠丟石頭,牠還是不聽從,一路一直跟著過來。當隊伍帶著大木柱開始往上攀爬時,突然一陣霧氣從山腳下飄上來,把山下的景色都遮蔽了。

這隊人馬抵達山頂之後,大家就開始四下撿石頭,要把木柱固定起來。這時,天氣開始變化了,一個風暴即將來臨,開始下了少量的雨來;祖古仁波切撐著雨傘,一邊唸著某個祈請文,有幾個人圍繞在他身邊。暴風雨終於到來,雷電交加,就在距離他們三公尺外,現場一支測量隊用的金屬天線突然被雷擊斷。此時,還在撿石頭的那些人心想:「糟糕,我們可能要葬身此處了!」

克利斯欽(Christian)是其中一員。他後來回憶,就在此時他聽到像炸彈爆炸那麼大的聲響,而且感覺到電流通過他的身體,他手上的石頭都掉落在地上。驚嚇之餘,他的第一個念頭是以為自己在作夢。

他抬頭一看,見到祖古仁波切一個人還站在原處,手中還拿著雨傘。他腳下的地上,燒焦的草皮呈放射狀往四方發散。

克利斯欽聽到仁波切的第一句話是:「好過癮!」然後他轉向克利斯欽,說道:「可憐的人!我必須幫助這些可憐的人,快幫我把他們扶起來!」在仁波切的周遭,先前圍繞著他的人都被拋出相當的距離,但是幸好沒人嚴重受傷,除了大狗的主人,我的腳被灼傷,以及那隻狗,死於心臟病發作。

仁波切與克利斯欽抬著那位傷者,一行人下了山。克利斯欽詢問仁波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仁波切只是一直說:「上師的仁慈真奇妙!」後來,他告訴克利斯欽,在西藏有很多人被雷殛,他的父親康究仁波切(Kangyur Rinpoche)知道一個免被雷擊的儀軌,但是他還在西藏時,一直不傳給祖古仁波切,直到後來康究仁波切在大吉嶺定居下來,他才把這個儀軌傳給兒子。然而,大吉嶺不是一個經常打雷的地方,所以祖古仁波切認為這個儀軌其實在西藏才比較有用。

他們上山的那天,祖古仁波切一直強烈的感覺到康究仁波切,好似他就在身邊,當暴風雨快到的時候,他記起了那個儀軌,就開始修這個法。他後來說,他相信康究仁波切就是為了那天的遭遇,才把這個法傳給他。他說,當雷擊的電流通過全身時,他感受到不可思議的極喜。他又說,因為寧瑪堡一直是聖殿騎士的堡壘,因此當地的土地主也許不太高興這些佛教徒前來此處。

西藏人是否天選的?

西藏人是唯一上天選來教導金剛乘的嗎?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必須開始著手進行將傳承托府給非藏人的巨大責任直到今天為止,很少有西藏喇嘛能有這種信心。這種信心有缺乏,是數千年前歷史的重演。當佛教輸出到西藏時,印度人並不信任西藏人。如果上師給西藏弟子秘密教法,或給他任何權柄,印度人就會心生嫉妒。而許多修行者、學者或譯師到印度去學習教法之後中,從印度帶回殊勝的傳承到藏地或漢地時,也了異常艱辛的歷程;他們有的在中途死亡,有的必須做出犧牲,甚至也有一些王國因而破產。

我們必須知道心靈傳統極為珍貴。它是最無價的遺產。如果你要退休了,想把價值億萬的事業交付給下一代,你一定會交給真正知道怎麼經營這個事業的人。對心靈人士而言,佛法比價值億萬的事業更有價值。

同時,我們也必須讓法道的追隨者了解,任何人都可以持有傳承,並非只有單一族群或性別都會成功。對不丹人而言,也許聽到某一天有位上師名叫亞力·史塔基(ALex Starkey),或者他們必須向茱莉·雅德(Julie Alder)領受持明總集(Rigdzin Dupa)灌頂時,會感到很傷心,但上師的角色並不限於西藏人而已,任何具格而有知識的人都可以勝任。這必須被說出來,也做出來。

裙帶關係

有一回,我問大衛·麵條,他覺得《熾耀的壯麗》這本書如何時,他回答說:「噢!你說那本西藏裙帶關係史?!」他也也許在開玩笑,但那是真的。在藏傳佛教中,裙帶關係比比皆是。

在各個文化中,父母都為小孩安排婚姻,為了許配孩子給有錢人家的男孩或女孩而做做出交易;現在,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轉世祖古身上。寺院毫不羞恥地去找有錢勢家庭的小男孩,認證他們為轉世靈童,現培養他們長大賺錢並經營寺院。轉世靈童一升座,裙帶關係就立即開始作用,如果靈童自己不參與,他的親戚們也不會缺席。偏愛循私已經綁架了一般的佛教,而在金剛乘法道上更是如此;三昧耶也因此而破毀。喇嘛的姪兒、兄弟、姊妹、父母等,都有極大的發言權,他們掌握轉世靈童,因而也控制了寺院與傳承。

當然,真正具足虔敬心的弟子,連上師的愛犬也會示以虔敬,對上師的家人當然更會待之以禮,但這是在弟子分析並接受了上師之後的事情。如果某人是好的導師,你當然應該追隨他,但是你要注意:有些喇嘛對裙帶關係有弱點。你能忍受多少裙帶關係?所有這些,理應與引領到證悟的心靈法道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它可能會糾纏你。因此理想上,如同龍欽巴尊者所說,看起來遠離親友的喇嘛,應該就是好喇嘛。

話雖如此,有時候你應該像蜜蜂從花中采蜜一般:只接受法教,但遠離政治。

資產

太多的藏傳喇嘛把他們的佛法中心視為資產。有一次我在旅行,遇見幾位西方的佛弟子,他們上師的兄弟正好造訪該處。他們說,上師的兄弟在佛法中心清點物件,看看有什麼可以帶回家去的東西。佛法中心的財物,永遠不應該被視為資產,特別是金鑄的雕像與供杯供碗等。這些不是資產。資產是世俗之物,一旦有人供養了金或銀,它就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三寶。

行止

只對業力負責

世界上許多宗教都有階級組織架構,上層組織從各個地方代表的網路中收集報告。如果接到有不當行為的訊息,上層就有權力決定如何處置違犯者,例如在教士性侵兒童的例子一般。

有些寺院有自己的階級架構,他們有仁波切、住寺、堪布、喇嘛、阿闍黎,以及一般僧人。無論寺院中有何種系統存在,都是為了因應當地狀況所訂定的,因此它不是佛法。在教法中,我們打不到任何有關佛教徒的管理系統,更不用說如何設立教會或階級組織,或者用民主方式決定才對的指導原則。當然,僧團有行為規範及準則,特別是關於如何對待僧團中的長者,但是對於其中的政治、行政系統或寺院組織,完全沒有任何指示。

如果僧團中有人抱怨,我們並沒有處罰上師的佛教程序。完全沒有一種系統說:「禁止這位上師繼續教法。」金剛乘是完全個人化的,沒有哈里發(caliph),沒有沙里亞律法(sharia law)④,沒有黨魁決定誰該受懲罰,誰該受獎勵。如果有任何系統,那就是因果定律。一位上師,如果不是證悟者,他就會業力的影響,因此他的行止包含自己的懲罰或獎勵。

沒有系統並非是弱點。任何系統都可能腐敗,就像任何的人為之事都可能腐敗一般。當宗教在政治上具有支配性的權力時,就有可能欺壓他人。但是如果沒有系統,就沒有東西可以腐化,曾經有許多佛教徒試圖創造規矩與架構,但一般而言,這些企圖對個人修行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就像我們在西藏所看到的一樣。

不是一個職業

在專業的的範疇中,醫師、教授、心理治療師等,都有嚴格的行為規範,他們都有界線,通常也都立過誓言。規範與規定是強制性的,如果違犯了規矩,執照就會被吊銷。舉例說,心理治療師如果與病人發生性關係的話,被視為是很嚴重的違犯,因為它造成了權力的不平衡。

上師不是一種職業,特別在金剛乘更是如此。它沒有教師訓練結業證書,沒有你可以前往申請做為金剛上師的辦事處,沒有申請表格,也沒有規範手冊。

基督教及許多其他的宗教組織,都建立了內部規定與行為規範,用來避免性侵犯或其他行為。現在,佛教激進派也開始鼓吹喇嘛要有行為規範,避免發生非自願的關係。這是可以理解的,在上師與弟子之間,有太多濫用權勢的事件。行為規範確實可以讓人更有覺知,也更為慎重,但它不能防止這些問題的產生。人們總會找到某些方式去操弄行為規範,而且由於規範是人們所建立與管理的,因此總是會有偏好產生。有了偏見,評斷就會被左右。

雖然一般人都認為是在較具優勢的一方,例如醫師或導師,但情況不見得如此。人跟人之間有各種奇怪的遊戲,有時候,是病人使得醫師受害。只有自私存在,遊戲就會繼續。用來進行遊戲的工具,不限於迷你裙或六塊肌,有時,眼淚、紳士風度,以及其他各種東西都可以用來操弄情況。因此,心理治療量師的行為規範用來保護病人,同時也用來保護治療師。

但是上師——弟子的關係,比治療——病人的關係複雜很多,因此規範必須對每個人都合宜才行。一個重要的區別是,心理治療師是一種職業,但上師不是,而且永遠不應該是。它不是「謀生」之道。我們應該為佛法而活,而不應該利用佛法來謀生;這是所有可能發生的最墮落、最危險的事。

心理治療師不需要關心病人此生之後幸福與否。他們不需要考慮業報與轉世,更不用讓病人從輪迴中覺醒。因此,兩者的見地有所不同。同時,兩者的目標也不同:治療師想要培養達成的「健康」與「正常」,可能正好是上師想要根除的。

我並不是反對心理治療師,或反對靈氣療法或水晶療法,這些東西會有幫助。如果弟子頭痛,他就應該吃藥,但他必須了解這隻能暫時解除痛苦而已。相同的,在今天這個時代,心理治療很有助益。現代社會的一項痛苦,就是人們非常缺乏自信心,在某些狀況下會造成真正的障礙。極度缺乏自信心的人可能無法理解或欣賞金剛乘的凈化修行,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無可救藥。

達那麗絲(Daenerys)是我的弟子,因為從小被父親性侵,她對我有一種複雜的感受。她對她的父親既愛又恨,一方面渴望父愛,另一方面當然也痛恨他對她所做的事。而且她又因為喜歡受到父親的關注而厭惡自己。她視我為導師以及父親的形象,然後情緒就會開始失控。她相信我,也想要擁有我的注意力,但她會習慣地用一種扭曲的性能量來讓我注意她。這一類的精神感官症及其複雜性,是十八世紀的喇嘛不需要處理的問題。所幸,達那麗絲去看了心理醫師,幫她把這些感覺消除了,因此我們才能避免隱患,開始有比較直接的弟子與導師的關係。

西藏人必須了解社會在改變,人們有新的溝通方式。特別在西方,人們現在有更多審視的機會,這要歸功於資訊時代的來臨,每個人都成了監督者;因此,我們現在聽到比以前還多的教士性侵兒童或印度女性的掙扎等案例。印度長久以來就是一個恐怖的強暴環境,但因為許多婦女一直沒有發言權,所以直到最近她們的狀況才開始被揭露出來。若是這種審視聚焦到西藏寺院,有人因而被發現西藏人有相同或更大比例的性侵的話,也不會令人驚訝。在大多數的亞洲機構或組織中,由於精密的否認與隱匿的系統,你可以確定很多事情都因為大家保持緘默而被掩蓋住了。

你不曾聽見中國政治局的門內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在美國白宮裡所發生的任何事情,經常即刻就上了晚間新聞。

但這種秘密性已經在改變,它可能是一件好事。但這並不表示一夜之間大家的行為就突然規矩起來。決心要做某件事的人,總是會找到聰明的辦法去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藏傳喇嘛虐待或性侵男孩或女孩的諸多例證,可能還會存在。

透明度

以物質做為供養,或提供自己的時間或精力來表達謝意或感恩,是人之常情。雖然布施、出離或降服都是弟子非常重要的修持,但接受供養的上師必須極度謹慎。

佛教的基礎之一「八聖道」,就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與正定。正業的意思是以不傷害他人的方式謀生,同時,不論直接或間接的,也不欺騙他人。在律藏中,佛陀詳盡地解釋了什麼會構成欺騙。舉例說,排隊等待食物分配的比丘,不應該把青菜藏在米飯下面,讓配菜的人以為他還沒拿到青菜。

許多過往的大修行人,都祈願他們不要變得有名望、有權勢或有影響力的法座持有者,因為這些身份會牽涉到一些危險。其中最危險的,就是收受許多優惠與禮物,例如最佳的座位、最先拿食物等。想要成為上師的人,由於這種身份而產生誤判或得到好處的話,是比殺生、偷竊或邪淫還糟。如同前述,有個藏語叫Kor⑤,巴楚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說,它是摧毀喇嘛與仁波切的一大主因。雖然殺生與偷竊都是明顯的惡行,但是因為供養是法道上的善行,因此Kor被視為是一種既狡滑又微細的欺騙。要我們放棄殺生或吸煙比較容易,因為殺生或吸煙不是必要的,但要節食比較困難,因為我們多少都吃一點東西。相同的,要喇嘛完全摒除一切優惠很困難,高階喇嘛每天得到某種好處的機會相當高。

未來的導師們需要特別謹慎。當導師覺得他為了寺院或佛法而需要某些特定的東西時,濫用特權就很難避免。這些看起來都是為了佛法的需要,卻經常是他的貪心與濫用的偽裝。最糟的狀況下,由於施主虔敬捐獻,指定用在建造佛學院或寺院建築的供養金,被拿去興建喇嘛姪女在德里小拉薩(Majnu Ka Tila)的餐館,或去投資一塊在加德滿都的地皮,以致於喇嘛的姪女可以去昌迪加爾(Chandigarh)上私立學校。最後這個姪女長大了,對佛法完全沒興趣,終日找尋有錢的丈夫,想要做生意發財。

某種具透明度的系統可能行得通,也可能行不通。現代文化在商務上提倡透明化,而且西方的罪惡感也提倡開誠布公,但這不是亞洲的領導人所習慣的,在寺院中更非如此。亞洲的方式是隱匿、模糊化、要面子。亞洲人甚至會為了芝麻小事而逃避或說謊,甚至連他們看足球上癮也要隱藏。

但是,說謊有它的利益,它不一定是全然欺騙。而且,透明充雖然是好事,卻不見得能帶來保證。終究,透明度還是世俗的作法。但沒有任何一種世俗方法是完美的,它可能帶來不和諧。有時候過分追究一件小事,可能會造成所有其他事情的損失。

從前有個父親,他的孩子幾近白痴。有一次父親在睡覺,一隻小蒼蠅飛到他頭上停了下來。兒子想:這隻蒼蠅在干擾父親休息,於是拿了一把斧頭去打蒼蠅,結果把父親砍死了。類似這種的過猶不及的事,是有可能發生的。

在究竟的層次上,透明度不適用於金剛上師身上。如果有些喇嘛提倡可信度,他們只是為了取悅一般聽眾而這麼說說而已。在密乘中,上師並不對弟子負責,他只對自己的業力負責。透明度不是密乘的責任。

接受供養

我們應該把一盧布(rupee)的供養,視為慷慨布施的範例。心想:「這有多麼殊勝!」而且鼓勵、讚歎這個行為,並迴向其福德。然後第二天,如果你有勇氣接受一百美元,你要心想:「嗯!這並不真正足夠。」這會幫助弟子見到佛法,而不是見到數字。

有些佛法的導師,特別是來自西方的,當他們與弟子在餐廳吃過飯後,遲遲不肯拿出荷包來;這種一副弟子應該幫他付錢的態度,實在不太能令人接受。即使最後大家均分賬單,他們也等到最後才付,所以可以分擔得最少。這種行為顯示出應該啟發他人的,自己卻缺乏尊嚴。如果你教導的是商業或數學,那就沒那麼重要,但你在教導的是心靈修持,那麼,由於付錢吃飯牽涉到慈悲、布施與福德,因此你對自己的行為應該非常謹慎。

錯誤的維生之道的癥狀

吉美·林巴列出了錯誤的維生方式。如果你有這些癥狀的話,那麼可能你不應該做為上師:

1、雖然你可能不會直接開口要東西,但是在可能會資助你的人面前,你向他暗示你的需要;同時,你還隱藏自己的財產與金錢,讓人不知道你有多富裕。

2、你在大眾面前稱讚過去的施主,希望未來的施主可以布施得更多。

3、你給某人少量的供養,心裡算計著他會給恰當的回報。

4、你在大眾面前巨細彌遺的陳述你做了多少聞、思、修與苦行,你捨棄了多少東西,拯救過多少性命,從事過多少善事,修持過多少薈供,資助過多少寺院與佛像的興建等,做為積聚更多供養的手段。

5、你對一位可能的施主大加讚揚,為了是要他給你供養。

6、你在大眾面前表現出完美的平和溫祥、德性高超、禪定力強,雖然你實際上與這些功德相差甚遠。

7、你裝作非常誠實,為的是累積供養與名聲。

8、你假裝已平息世間八法,然後你又裝作驚世駭俗,讓人以為你毫不虛假,直話直說,用此做為積聚財富的方法。

9、你告訴某位施主,其他的施主供養了多少,讓他不得不供養一樣多,或者更多。

10、你假裝謙遜,宣稱不值得大家供養,做為積聚財富的方式。

這些都是輪迴的毒藥、輪迴的染污,以及造成輪迴的原因。希望獲得解脫的人,必須用盡辦法,也要遠離這些錯誤的維生之道。

了解你的聽眾

在你坐上法座之前,你對當地的生活方式、文化、法律、規定與心理狀態,都必須先有充分的了解才行。

許多今天的老喇嘛,他們成長在一個可以接受女孩子十三歲就懷孕的國度里,在他們家鄉,人們十二歲就結婚了。但是,雖然這些事情在家鄉可以被接受,當他們到了西方國家時,就必須知道不可以對十八歲以下的人提出性方面的要求。

特定文化中的弟子會傾向什麼反應,你也必須有所準備。我曾看過有些弟子,雖然喇嘛並沒有刺激他們,他們卻對喇嘛在發脾氣;而且,當他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會誇大其詞而且變得非常戲劇化,編造出一些故事。而這些說法通常會被接受,因為一般人比較容易同情那些看起來是受害者的人。

如何教導

修行佛法的唯一目標,是要解脫自己,以及解脫一切有情眾生;目標絕對不應該是成為佛法導師。但在今天,在需要弘揚佛法的前提下,有關佛教導師訓練的議題此起彼落。然而,有幾件事必須要提醒大家注意:

如果你要種一片證悟之樹的樹木,你首先要有土地才行。要讓土地肥沃,你就必須有紀律與精進才行。善巧的上師必須找到方法去鼓勵並啟發弟子,依其各自的根器去持守紀律。

即使上師學富五車,他還是應該讓弟子了解學習無止境。尊貴的頂果欽哲仁波切就不停地研讀經書。雖然他已經是飽學之士,但還是顯現出想要得到更多教法的渴望,甚至常常謙遜地問問題。他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

上師必須德行清凈,但他也應該散發出輕鬆開放的特質,絕對不要造成弟子們的自卑情結。

上師的任務是讓弟子不要墮入陷阱。如果弟子墮入空性的見地,善巧的上師應該囑咐弟子修持內觀,或甚至幼稚園程序的教法。同樣的,如果上師注意到弟子對儀軌的所有細節變得愈來愈挑剔,就應該鼓吹見地的修持。

如果上師遇見真正想要修行,而且具有真誠出離心的弟子時,上師就不需要使用太多複雜的文字、辭彙或語言。如同西藏人所說,上師應該「像鴨子把牛奶分出來」一般(西藏人相信,如果你將牛奶與水混合,鴨子只會喝掉牛奶而留下水)。換句話說,上師應該開門見山,直接說到重點。

教法時,應該讓現場的氣氛具有啟發性,譬如準備優美的供養物,或甚至一個法座,但你不應該吹毛求疵,否則弟子與上師都會為了這些配套用品而浪費太多時間。

教法時,你應該經常引用過往上師說過的話。有許多現代的導師顯現出一副真諦是他們發明出來的態度,這種行為必須停止。這種驕慢會產生更多的驕慢,而且製造出一大堆對智慧源頭完全不尊敬也不感恩的人。有驕慢之處,就找不到謙遜;沒有謙遜之處,就沒有證悟的機會。

分析弟子

你在同意成為某人的上師之前,應該先分析你的弟子,就像他們分析你一般。

即使弟子似乎是帶著極大的熱誠與豐盛的供養前來,你也應該去分析他們,甚至在這種狀況下,你還應該特別去分析他們。當然,理想上你可以用遍知來分析,但是由於大部分想要成為上師的的人都不具足遍知,因此你必須花點時間,對弟子有些基本的了解,這是唯一的辦法。如果你不能花時間,至少要像面試一般地詢問重點。即使在民俗工作上,准員工也需要跟老闆坐下來面試,做個背景調查。因此,要令一切有情眾生證悟這麼重要而特別的工作,更應該有面試與背景調查才對。

你可以像父母對小孩一般,看看弟子是否對善念與善行有興趣。舉例說,父母親為了訓練小孩布施,可能先給他們一些東西,讓他們布施給乞丐。這種方法可以造成影響,而且在他們的心中留下印象。上師先加以觀察,然後再創造一些因緣讓弟子藉由供燈、禪定、受戒或尊重他人等,來增加善業:特別是密乘修行者的話,教導他們珍惜本尊,以及珍惜空性的廣大見地。

豐富性與多樣性

上師最好能夠給予多樣性的教法,不要總是強調同樣而唯一的主題。如果多樣性不好的話,佛陀就會重複教導同樣的主題;但他以無數的方式,教導了無數的主題。現今,許多弟子一開始就想要大圓滿或大手印的教法,上師也知道這是市場所在,所以即使他對大圓滿或大手印了解不夠,也欠缺體悟,他還是只教導大圓滿或大手印,而完全不開示其他的主題。如此一來,其他基礎的教法就因為需求愈來愈少而逐漸被忽略,終究完全消失。有多少人能夠不具備出離心與慈悲心的基礎,而了解高深的大圓滿的教法?所以,不論你用什麼方法看,我們終究會失去佛法的豐盛性與其無盡的財富。

上師必須善巧地逐步引導弟子,在教法上由淺入深。在密續經典上一再強調,從一開始就應該給予弟子所有的基礎教法,從聲聞乘到大乘教法,再到事部(Kriya Yoga)、行部(Charya Yoga)以至阿努瑜伽。如果你過早分享深奧又直接的教法,那麼不僅違犯了傳統的規矩,還可能讓弟子生起恐懼與迷惑,甚至有可能因而放棄佛法。你犯的這個錯,可能造成弟子產生錯誤的想法與見地,在未來非常難以去除。

即使弟子對佛法有所了解,也只是局部性的;對於最高深的教法只有局部的理解非常危險。局部理解究竟真諦,會造成一切善法或善行的饑荒或絕滅。弟子們會懸吊在最高教法的局部見地上,瞧不起類似供花或繞佛等的所有善行。基本上,你會令他們乾涸。他們會低估因緣果的力量,因而墮入惡趣。由於這個原因,佛陀曾告誡大迦葉尊者:執著於空性,比起執著於如山一般大的我執更為嚴重。

佛教已經逐漸成為正念、快樂與非暴力的同義詞,這是另一個危險。許多人以為這就是佛法的全部。一談到正念,他們馬上想到安坐於座墊上,盤腿坐直。這種想法會摧毀佛教。如果我們只去強調方法,其他的東西就會開始腐壞。像不好的蘋果一般;腐壞一個,整批都會腐壞。龍欽巴尊者在十二世紀就看到這種危險。他說,如果這種退墮產生,就像把牛奶倒入未曾窯燒過的陶土罐一般,罐子會化掉,牛奶也壞了。

因此,教法的豐盛性與多樣性很重要。否則,如果正念運動(Mindfulness Movement)在美國流行不起來,他們就會把嬰兒與洗澡水一起倒掉⑥,完全不認為佛法有任何價值。這會是極大的損失。

六度

如果導師用心在下列的事項,佛法的教導就包含了六度:

1、以慈悲心自在地傳播佛法,是最上乘的布施。

2、沒有傷害他人的意圖,不具有門戶的偏見,也不因為想要引人注意或改變他人的信仰而

教導佛法,是圓滿的持戒。

3、不對智識駑鈍的弟子感到厭煩,不由於時間的條件或狀況感到疲憊,是圓滿的安忍。

4、教導空性、慈悲等主題時充滿歡喜心,是圓滿的精進。

5、在開示中不散亂,不被錯誤的動機或不恰當的主題分心,就是禪定。

6、了知一切開示與聆聽的行為都如同夢幻、如同海市蜃樓,就是智慧。

菩薩的四大功德

想要成為導師的人,應該具足佛陀教導菩薩的「不可或缺的四大功德」:

1、布施:不斷地布施,不論是物質的禮物,還是空間、時間、護衛或資訊皆可。導師的基本特質應該就是布施。

2、善語:避免使用傷害性的言語。不要因為新進弟子——舉例說:不吃素——而斥責他們。同時,也要避免任何批判心。

3、準確的指導:應該根據弟子的需要去提供適切的指導,並且依弟子的根器、背景與文化而做調整。細心地逐步帶領,不要在見面三十分鐘後,就叫弟子做前行或三年閉關,而把他們嚇走。

4、適切的行為:若是你的行為無法遵循佛陀見、修、行的教法,那麼你就完全失去重點。如果你縱容弟子的所想與所欲,那麼你只是在娛樂他們而已,而不是在提供通往證悟之道。因此,行止要依教法,修持要依所教。

調伏自心

在教法的時候,可能會有情緒或心理上的期待與恐懼生起,這不只在弟子身上發生,你自己也可能如此。心靈導師與弟子之間,幾乎一定會發展出情感上的關係,特別是當導師很會教導、鼓勵或糾正弟子時。一般而言,人們自然會尊敬導師,而那種尊敬會轉成其他溫馨的感覺。但是許多心靈導師並未準備好自己要超過只是提供資訊的角色。還無法調伏自心的導師,面對著牽涉許多情感的師生關係時,可能就無法承擔起這種責任。他們可能會為了很小的成就而過度興奮,成就是非常令人麻醉而著迷的。在任何情況下,特別是導師們,絕對不能想要重溫自己的成就。

假設「最佳」狀況

不同的文化對於聖人有不同的期望,但一般而言,大都與簡單清欲的生活有關。西方的神父與聖人以及東方相似的角色,通常都被形容為戒行清凈者,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但是,釋迦牟尼佛以其化身(nirmanakaya)示現,是為了他的平民信眾。對摩揭陀國的鄉下人來說,如果真理來自一位純凈出家人的口中,而不是來自一個油滑商人的嘴裡,他們就可以接受:也因為如此,佛陀不戴鑽戒,不穿黃金做的拖鞋,這種外貌是他的法乘。只有密續的持明上師,才會以報身示現,配帶耳環,擁抱佛母,過的完全不是簡單清欲的生活。

當上師這個觀念移植到西方時,有些東西在翻譯過程中失去了。因為長久習慣於聖人就是應該服務社會的僕人,一如警察或護士,上師被認為也應當如是。但是金剛上師並非社會僕人,上師也不應該被誤認為印度學者或教士,後者的工作是執行宗教儀式、占卜星象、婚姻顧問等事宜。一位印度教學者也許會想要有更好的下一世,但他無法消除我執,創造出此生即能證悟的條件。

如果你看看許多藏傳喇嘛的生活方式,他們都離清戒的生活很遠。難怪金剛乘常常引來異樣的目光,而且不只現在,從一開始就如此。金剛乘的上師當然也會受到檢視。更有甚者,比起以前,似乎現在有更多的騙子。但是,即使佛陀在世時,也有宗教騙子。許多喇嘛生活奢華,住華宅,開洋車,進出昂貴的餐廳。他們有男女關係,甚至同時跟很多女人在一起。在佛教徒的眼光中,大部分的這些人可以被視為是淫亂的。

即使金剛乘接受某種程度的放蕩與放縱,這些還是很難令人接受。但沒有人知道菩薩住於何處,他們很可能就在娼妓之中,也可能化現為縱慾的喇嘛;相反的,魔鬼也可能化身為一如迦葉尊者的清凈比丘。

但是做為普遍性的規矩,縱慾不是好的模範,對一般人也沒有幫助。

方法及程序

做為上師,你應該以正確的態度與發心,謙遜地坐在法座上,並如此思維:「我要讓眾生具有佛法之眼,我要點亮智慧之燈,我要延長佛法的壽命。」如果你教導佛經,你應該思維自己就是釋迦牟尼佛。如果你教導密乘,你應該思維自己就是金剛總持。如果你教導大圓滿,你應該思維自己就是普賢王如來或佛母。如果你教導空性,要觀想自己為般若波羅密多。這些是佛陀在《白蓮經》(White Lotus Sutra)中的指示。

偉大的上師教法時,都先對自己的上師做冗長的祈請。我們可以學習這種態度。他們祈禱的是希望教授成功,意即至少教法可以在聽聞的人心中種下習性的種子,可以令聽聞者生起慈悲心與菩提心,可以讓聽聞者獲得正確的訊息,因而啟發他們,讓他們付諸修行。

對上師與傳承的冗長祈請文之後,上師會召喚任何想要聽聞佛陀聖法的眾生前來。「任何眾生」不必然指的是人類。任何天人、鬼魅、阿修羅或任何其他眾生,只要是對慈悲、緣起、智慧有興趣的,都歡迎前來仔細聆聽。

接著,導師提醒聽聞者與說法者;教授瑟聽聞佛法的發心,應該是要利益一切眾生。

這些步驟都非常重要,而且重要的是要記住:佛陀的教法是用來令眾生證悟的,而非用來教育的。

現代的導師應該經常講述諸佛菩薩以及過往上師的生平故事,但也不要花上大半的教法時間,講述一些奉承諂媚的故事。

如果你在咖啡館、公園或公共汽車上給予重要的教法時,這些程序就可以略去。有些教法在輕鬆的氣氛下比較適合。但不論你在何處,總是可以保留某種傳統。假設你在某個客廳或寺院中,你可以坐得稍微比弟子高一點,放置一尊佛像,布置一些簡單的供養,創造出恰當的氣氛。在教授開始之前,依據弟子或傳承的不同,你可以加上某些步驟,例如念誦祈請文、讚頌佛陀、生起慈悲心,或者向佛陀或你的法座頂禮。這些都是人為的,但由於我們都非常依賴因緣,這些作法可以替導師與弟子帶來莊重的氣氛。

教法快結束時,你應該將闡述佛法的福德迴向,而且以深刻的感恩之心如此思維:「這都是來自我的上師與傳承的加持」,「我所有教導的內容,都是佛陀所開示過的」。要感恩有許多人前來聽聞,視他們為你的道伴,視他們是增長這個殊勝事業的助力。如此,你感恩僧團與法友。如果你所教導的是無止盡的密續,要讚頌空行母與護法的加持。最後,要感恩你的父母,讓你擁有這個身體。

本文摘自《上師也喝酒?》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著

姚仁喜/譯


推薦閱讀:

益西彭措堪布:貪慾增上沉入輪迴佛法就會隱沒
善付囑丨智敏上師:我們不需要擔心佛法會消滅
釋迦牟尼佛沒有佛的指點怎麼成佛了?
真正的慈悲不是行善,而是接受自己的陰影
第一專輯:佛祖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