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戒法師《溈山警策文》講記——第16講

《溈山警策文》講記——第16講

凈戒法師 講授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師利菩薩!

頂禮西天東土歷代祖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的眾生得到究竟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請大家發起殊勝菩提心。

在菩提心的攝持之下,今天我們學習禪宗五宗之中的溈仰宗的祖師,溈山大圓禪師作的《溈山警策文》。禪宗是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的微妙法門。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我們今天能夠值遇這樣的圓頓法門,也是往昔

在菩提心的攝持之下,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由達摩大師從西天傳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禪宗頓門法。此次學習禪宗頓法,我們選擇禪宗中五家之一的溈仰宗:溈山靈祐大師的警策文作為學習內容。

溈山大師的《警策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解釋文題,第二部分解釋正文。現在我們學習第二個部分。

第二個部分又分為兩段:第一段是長行,第二段是重頌,或者說偈頌。

我們現在學習的是第一長行。長行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宣說教誡,第二部分開示法要。

現在我們學習的是第一個部分宣說教誡。宣說教誡共分為八個部分。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七部分。

上面講到,我們出家不學習三學就會招致種種過患。這樣的修行人,不管出家也好,在家也好,只要是學習佛法,沒有學習三學,沒有真修實證,那麼在臨終的時候就會產生極大的痛苦和怖畏。所以第七是臨終憂苦,臨命終時,千愁萬苦。心中無比的憂愁,無比的後悔,無比的恐懼,身體風刀瓦解,內心惶恐不安。講解這個的目的還是激勵我們千萬不要落到這般可憐的地步。

文中這樣說:「一朝卧疾在床,眾苦縈纏逼迫,曉夕思忖,心裡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從茲始知悔過,臨渴掘井奚為。自恨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臨行揮霍,怕怖慞惶。縠穿雀飛,識心隨業,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待。人天三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論劫數。」

大師可謂慈悲切切,給我們說了諄諄的教言。說這樣的修行人就是虛擲光陰,空過歲月。「一朝」就是有一天,等到有一天,突然大病來臨,所謂的老病死,老了病了,病了就接近死了,接連不斷的就過來了。當病的時候卧在病床上,此時身體三苦、八苦、無量一切苦,像千江匯海一般都同時交相的紛然沓至,在身上就會顯現眾多的痛苦

「眾苦縈纏」,「纏」,繞,「縈纏」就是纏繞、纏縛的意思。就像被絲線纏住,繞住一樣。痛苦就像絲和線一樣地纏繞著我們的身體,以及痛苦像冤家、像猛獸一樣的逼惱、逼迫我們,步步緊逼,所謂咄咄逼人。

此時躺在床上,孤孤單單,凄凄涼涼。「曉」就是白天,「夕」就是晚上。白天也好,晚上也好,由於身心上有極大的痛苦,所以無法入眠,只有內心去思維忖度,「忖」就是忖度、衡量、思維的意思。衡量什麼?思維什麼?哦!從出家了,遇到了善知識,難得的人身得到了,難生的中土生到了,難遇的善知識遇到了。難以聽聞的教法,自己沒有聽;難以遇到的毗奈耶,遇到了卻沒有去受持;難得的禪定,善知識引導,卻沒有去修,以及福德智慧,都沒有去做。

「荏苒光陰,饕餮因循」。回顧過去,這些歷歷在目。「心裡恛惶」,「恛惶」就是惶恐不安,驚慌不定。心裏面一想起來,哦!如是因,如是果。作為一個出家人,作為一個修行人,徒耗信施,沒有修行,欠下的累累債業將如何還呢?犯下的滔天大罪如何面對?只有三途惡趣乃至做牛做馬來轉。所以,心裡一想,惶恐不安,坐立不安,如坐針氈。

再往前看,就是這一生已經窮途末路了,日暮窮途,前面沒路了,今生的路已經走完了,已經到了七十、八十,死亡就在面前。再往前看,舉目茫然,不知道路在何方。這裡「茫茫」,就是自己解脫的路看不到,往生西方的路看不到,甚至人間天堂的路都看不到。縱橫交錯的都是險道惡途,所以兩眼茫茫一片。這就像一個人日暮窮途,漂泊到了一個地方,荒野曠野,不知往前、往後、往左、往右,但又不得不走,叫「前路茫茫」!不知路在何方,也不知道到底到哪裡去,叫「未知何往」,何去何從,不知道。為什麼呢?最初我們出家是為了什麼呢?了生死!如來和祖師把道路指得清清楚楚,該往哪裡走我們沒走,我們就迷失在今生今世的名聞利養上,到現在臨死的時候,把握不住了。或者就像把一個船開到了大江、大河、大海裡面,你平時就沒有一個導師,舵手,此時風高浪急,波浪濤天,昏天暗日的,所以你就不辨方向,不知道到哪裡去。

「從茲」,從這一刻,從此時此刻才知道悔過,悔是追悔了,追悔自己種種過錯,種種過愆,過咎。但是這個時候想念佛,這個時候想誦經,這個時候想持咒,這個時候想積福修慧,悔之何及呢?就像已經渴得要死了,馬上就要瀕臨著生命危險,說我拿個鐵撬挖井,來不及了。「奚為」, 「奚」是疑問詞,就是渴得要死的時候再來挖井,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呢?這叫「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又有什麼用處呢?

此時心中無比的悔恨,所以說「自恨」,「恨」就是遺憾,追悔,後悔的意思,就非常非常的遺憾,非常非常的後悔。「蚤」,這個「蚤」就通我們現在早晚的早,就是自己非常的遺憾,非常的後悔,沒有提前修行,「預修」,提前準備修行。

「預」就是提前預備。所謂未雨綢繆,還沒有下雨就要鋪房頂;還沒有下雨就要準備雨傘;還沒有渴就要打井;還沒有餓就要準備飯,準備糧食,準備路糧。我們平時沒有遠見,平時不思維無常,總是我不死!我不死!我不死……因循度日。

今天在座間,就和一個法師談到,他說他認識的一個法師,道心不錯,修持也不錯,弘法利生的心也很切。在過年的時候,我認識的這個道友就給這個法師拜年問候,說:您老人家一定要保重法體,長久住世,轉妙法輪。這個法師很有把握地說:沒問題!我不會死。為什麼呢?我有大願。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我很感慨。感慨什麼呢?我自然就想到了我的師父和我的師公是怎麼教誨我的。

確實,我們過去的諸佛也好,菩薩也好,祖師也好,願是很大很長久,但是時時會想到死。我們「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但是念念以死為期,一息不來,即屬後世。所以,念念都在往前走,念念都想到可能隨時會結束。

聽了這個法師的公案,一方面很隨喜,很讚歎,為了佛法,為了眾生,這個法師有這樣的大願。但另一方面(也許我很愚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認為他沒有懂無常。所以我自然就感念我的善知識,我也同時想起來弘一大師,他的開示中就是這樣說的,我們只要是沒死,決定往前走,發大願,修大行。但隨時要想到這可能就是最後的一刻,隨時就可能畫上一個句號。所以在死的時候決定是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的。隨時做隨時又在放,這叫提得起又放得下的。否則,慈照宗主說的:臨終的三疑四關,就是有些人認為我發了大願,修廟也好,建塔也好,弘法也好,利生也好,有大願,那麼到臨終的時候願力未了,還是往生不了。

所以就很感慨,感慨在哪裡呢?感慨在我們無數次地說過,無數次地聽過,無數次地講過,無數次地接觸過無常的教授,但是能夠真實理解的、能夠運用在修行上、指導修行的人,可能即便是法師也不一定做得到。這就難怪乎在家居士,雖然很多在說無常,但是看他的行為和心態,所謂的口口西方,念念娑婆。這可能是我給在家居士編的一些,口頭上我們時時刻刻要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念念都是耽著他的娑婆世界的家庭、身體、妻子、丈夫、兒女、事業等。

這是一個旁述。我們還是講《警策文》。

自己就無比地遺憾,無比地追悔。為什麼我們沒有早一點、沒有提前一點,好好地修行,把自己的路糧、盤纏準備好呢?以至於到「年晚」,到了現在風燭殘年,老態龍鍾,風中殘燭一般的時候,就招來了諸多的過患。

所謂「及至年高臘長,空腹高心,不肯親附良朋,惟知倨傲。未諳法律,戢斂全無,或大語高聲,出言無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羅門聚會無殊;椀缽作聲,食畢先起;去就乖角,僧體全無。起坐忪諸,動他心念,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

就是這樣的,就會有這種過失,這叫「年晚多諸過咎」。「咎」就是過患的意思,過錯的意思。到年晚的時候滿身的毛病,滿身的習氣,一肚子的煩惱,滿身的業障。真的,尤其漢傳佛教,出家人和居士罵人,不能說惡語,那說什麼呢?看起來不是惡語,惡語的替代品,什麼呢?業障鬼!一看你就是個業障相。確實,經常造業的,在相學上也講,所謂相由心變。確實是,「年晚多諸過咎」。

「臨行」,就是臨命終時,這就像一個人要出遠門了,親友餞別,馬上已經送到渡口了,送到飛機場了,送到車站了。車汽笛已經在鳴響:嘟嘟嘟……在響。「臨行揮霍」,「揮」就是這樣正擺,「霍」,說是反抄,總而言之就是揮手,動手。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揮手之間,擺手之前,再見了,「臨行揮霍」。

「怕怖慞惶」,這相當於所有的親友都離開了,自己一個人要走遠路,面對著漫漫的長路,舉目無親,那麼這條路上充滿了怖畏,充滿了恐懼,獅子、老虎、毒蛇、猛獸、夜叉、羅剎、餓鬼、惡人、強盜,以及風風雨雨,風霜雨雪,等等這些。那當然是「怕怖」,又害怕,又恐怖,又驚慌,又失措,所謂惶惶不可終日。

「縠穿雀飛」,意思是用一個瓶子把鳥養在裡面,用一個絲製的,布制的,網狀的東西封住口,跟現在的網兜差不多,有些和手提袋差不多,這樣就不會把鳥憋死、捂死。現在這個縠穿了,雀就飛了。這是個比喻。這個瓶子比喻什麼呢?我們的五蘊身心,現在破了就是命根斷了,氣斷了。「雀」是什麼呢?我們的心識就飛了。下面的意義就是「識心隨業」,這個像鳥雀一般的心往哪裡飛呢?不是你自由自在地就飛,飛到佛國了,飛到八地菩薩境界,飛到清靜剎土,而是隨業遷轉。

「如人負債」,這個心識是隨業去遷轉,往哪裡走呢?打個比方,就像一個人欠了很多的債務,此時他要走、想離開這個地方,沒這麼容易,所有的債主都來索債。在索債的時候,「強者先牽」,「牽」就是把他拉走,你給我還債去:沒錢,你給我出苦力,幹活,當奴隸。實在不行了,你沒錢、沒什麼力量,我把你牽過去殺了,解我的恨。「強者」就是欠別人欠得多,一個是大債主,再一個就是勢力強的,誰的勢力強誰先把他拉走,誰先收拾他。叫「強者先牽」。這是一個比喻。

我們臨終的時候,心識離開身體死亡,往哪裡走呢?「心緒多端,重處偏墜」。「心緒」,「緒」是神,或者麻的頭緒,我們說頭緒。我們這個心就像一個絲和麻交織交纏在一塊兒,叫「心緒多端」,你看把一堆亂麻揉在一塊兒,那就會有很多個頭緒,叫「心緒多端」,「端」就是頭緒。

「心緒多端」,在這裡就講人在死亡的時候,心平時有很多很多的念頭,就像一堆亂麻,這堆亂麻交織在一塊兒,就有很多個頭緒,但是這麼多頭緒我們怎麼理得清楚呢?

「重處偏墜」,也就是說你平時有貪心、嗔心、痴心、傲慢心、嫉妒心、殺心、盜心、淫心、妄心以及妄語心、粗語心、綺語心,種種的這些噁心妄念,也就是我們學法相的,隨煩惱和根本煩惱。再擴展開來就有八萬四千個塵勞煩惱,這可以說「心緒多端」,頭緒太多了。再一個,我們反觀自照自己一天的念頭,從早到晚,有多少個妄想?有多少個妄念呢?所以我們這個心,那可以說真正地叫一堆亂麻吶。所謂的妄想紛飛,妄念紛馳,這就是一堆亂麻。世間的詞人也說:斬不斷理還亂!就是說我們的心緒很紛亂。

「重處偏墜」,意思是平時你串習的哪個念頭多,你就墮落在哪個地方,叫「重處」,也就是說你平時造的是善業多嗎?惡業多嗎?有漏業多嗎?無漏業多嗎?哪個多就往哪個地方去。「墜」就是倒的意思。這裡打個比方,就像一堵牆,這堵牆它最終會倒,有可能倒向東邊,有可能倒向西邊,但是最終倒向哪邊那就看看它的傾斜度,如果它一直往西邊傾斜,那麼最終倒的時候就會倒在西邊。除非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有外在的強力推,能夠推到東邊。

我們人是墮落惡趣嗎?還是上天堂?還是往生極樂世界?就看平時自己的念頭。為什麼說念佛達到一心不亂,他就可以往生?這就是平時念佛念念遠離娑婆世界,念念求生西方凈土。這個念頭,以前我們是一門心思地倒在娑婆世界,輪迴的活計上,所以白天想的是這樣,做的是這樣,晚上做夢還是殺盜淫妄等這些事情。死的時候還是這些事情。所以一個人說能不能解脫,能不能升天,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就看平時自己的心。自己平時的行為就能夠決定夢中自己的行為狀況;自己夢中的狀況就能決定自己中陰的狀況,中陰的狀況就決定自己來世的前途,是這樣的。所以這叫「重處偏墜」。

後面就講「無常殺鬼」。「無常」就像鬼一樣的沒有情面,它不管男女老少,它不管尊卑貴賤的,這個無常的殺鬼周遍於整個輪迴世界,上到非想非非想的天人,以及大梵天王,帝釋天王,四天王天,乃至國王、皇帝、宰官、婆羅門、達官貴人,以及乞丐、農民等,統統通殺,叫通殺,一個不留,叫「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就指從我們來到人世間的這一刻,無常的殺鬼就迎面而來,它沒有一刻地說我停下來歇一歇,不會的!

「命不可延,時不可待」。就是我們的壽命是不可以延長的。有些(人)說我放生啊,我點燈啊,我念長壽咒啊,可不可以延長?沒辦法延長的。有些說那做了這些善事不就沒有用處了嗎?我們說的延長,也只是說像很多經論中說,除掉了橫死,意外的死亡,像《藥師經》中講到的橫死,通過念這些咒語可以遣除。再加上我們死亡有幾種死的方式,一種就是福報盡了死亡;一種就是命盡了死亡了。福報還沒盡,但是壽命盡了,這種人;一種福報盡了就死亡了,他的命根本來還沒盡。所以我們做佛事,要什麼就是增上福,要什麼就除掉這種種的橫死。

橫死就是意外死亡。如果我們好好修行就有可能轉過去了,這叫躲過一劫,世間算命的說躲過一劫。但是我們的壽命在前世基本上是有一個定,哪怕你活個一百歲,一百二十歲,最終會死掉的。我們在修無常的時候說,壽命無增有減,沒辦法增。

《中觀四百論》中說:「現見是為死,非是為存活。」我們來到這個世間,你無論吃也好,玩也好,我們想著我都是要活下來,其實你是為了死。因為你再怎麼做,你都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而沒有說我們越活越年輕,現在我是30歲,明天呢?到明年呢?十年之後我成了20歲,再10年我成10歲了,再10年我成一歲了,再活一年我進母胎了。會不會這樣呢?不會的!步步走向死亡。所以我們再怎麼努力,有些人認為跟死神作戰,作什麼戰呢?全部都是為了死。

世間人的說法:我為了生存,我為了生活,我為了活下來。佛教的佛菩薩用智慧眼看,全部都是往死路上走。是不是呢?結果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無論是怎麼樣去折騰,古今中外,最後就是一個事實擺在眼前,在世間你無論怎麼樣想延長壽命,最終卻是死掉了。這叫「命不可延」。「時不可待」,時光不會等待我們。所以我們學習生命無常,就是時時刻刻地鞭策我們,警醒我們,讓我們不要浪費光陰,不要浪費生命。

這就像我,雖然也很懈怠,但是由於不敢忘記善知識的教誨,所以每天看書啊,講法啊,時間安排的也比較緊。有時講法的時候,一天最多講七堂課。有些出家的師父、在家的居士就很關心、很慈悲我說:師父吶!法師吶!要保重法體,要多睡、多吃吶,不要這麼拚命吶,這樣會累死的。哪樣不死呢?睡多了就不死嗎?好多人都是睡著就死了,是不是啊?觀察壽命無常之後,我們就理解了「時不可待」,時間不會等待我們的。就像我們站在河流邊,我們妄想:河流啊,我對你有說不完的情,道不完的意,你就停下吧!等一等我。它會不會等你呢?理都不理你,它就會走了。

死了之後到哪裡呢?「人天三有,應未免之」。或者在人間,或者天堂。這是舉了三善趣中的兩趣,三有就是總的三界。為什麼叫做有呢?有因就會有果。所以,我們現在造了貪嗔痴、殺盜淫的罪業,那麼當來在六道輪迴中感受果報的身體,就會或者在天堂,或者在人間,或者在地獄,或者轉成阿修羅,或者轉成餓鬼,或者轉成旁生。因果不虛,因果不枉,叫做「三有」;有因就有果,叫做「三有」。

在三界六道中輪迴這是無法避免的,無法逃脫的。祖師說的意思就是壽命無法延長,時間不會等待,死了之後就是在六道輪迴,你逃不掉的,「應未免之」,就是逃不掉的。

這樣在輪迴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非論劫數」。「論」就是言說的意思,用劫數都沒辦法說的,叫做無始,也就是說太漫長了。這就是《楞嚴經》裡面說的生死死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感受這樣的身體。

我們現在有些人稍微有一點人間的痛苦,就感覺苦得不得了,比如說生病的時候,或者事業倒閉破產的時候,或者說遇到困難,或者說在監獄服刑的時候,那可以說是度日如年,感覺時間太漫長了,一直受著煎熬。但是,這只不過是轉頭之間、彈指之間、轉瞬之間。如果我們沒有了生脫死,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沒有大徹大悟,在漫長的輪迴中,地獄、餓鬼、旁生等這些身體我們都會無數次地感受的。可以說受生是無窮無盡的。

祖師大德們說:我們怎麼對這個輪迴生厭離呢?就是看十二緣起。看!現在我們是有老、有病、有死,那死的前面是生,生的前面是什麼呢?是有,有的前面是取,取的前面是愛,愛的前面是受,受的前面是觸,乃至六入,乃至名色,一直推到無明。這樣就無始無終,無始無終,所以我們就在這個輪迴中受生是無窮無盡的,知道吧?正因為是這樣的,所以佛在經中說:我們在這個漫長的生死之中,受生是無窮無盡。別說是其他地獄的這種身體,餓鬼的身體,旁生的身體,即使是轉成小螞蟻的身體,如果它的身體沒有腐爛,堆積在一塊兒,比須彌山還高。

在無始的生死流轉的過程中,我們為了殺害仇人,進行格鬥戰爭,流的鮮血如果沒有干,收集在一塊兒,比四大海的海水還多。可見生命是多少次吶!我去年到廈門的時候,有一次我站在海岸邊,看大海,觀大海。就想起來經中所說的很多的海:煩惱海、業海、生死海、苦海。像聖天菩薩也說:「於此大苦海,畢竟無邊際。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那個時候我就設身處地地想:給我一個救生圈,把我放在大海中央。我想即使不沉下去,不淹死,我心都會碎了,都會綳不住。因為一望無際,那簡直沒有希望。

我的和尚,他寫了一本書叫《前世今生錄》,現在的版本有很多,初版後面有一張他坐在海邊的照片。,後來他說:坐在海邊,看著這個大海,就想起了生死大海,感覺非常的恐懼。聖天菩薩,聖提婆菩薩說茫茫無際的生死大海,愚痴的、愚蠢的凡夫眾生,不知道了生脫死,不知道追求解脫的人沉溺在其中,為什麼不生怖畏呢?有一千個,一萬個,一億個說不完的理由,都是可以讓我們要厭離生死,追求解脫。但是凡夫眾生,就是受了這麼多的苦,受了這麼多的罪,他就根本不想求解脫。「云何不生畏?」對於生死輪迴為什麼就不害怕呢?

我們再看,往後轉,有沒有無明呢?自己很清楚!我們對於生命,對於人無我的空性,對於四諦十六行相,對於唯識,對於大空性,對於佛性都是茫然不知。這就叫無知,這就叫做無明吶。

我前年看了一個節目,叫《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好像有一個德國的女孩,給她頒了這個獎。她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在盲人的眼裡面,這個世界是黑暗的,內心是黑暗的。所以盲人是非常非常痛苦的,她最大的願望,最強的心愿就是能夠看到光明,能夠看到這個世界。

我們凡夫眾生,雖然有個肉眼,但沒有智慧眼,對於生命,連離自己最近的生命,五蘊身心,我們懵懂無知,又何況說紛繁複雜的世界、宇宙呢?這就叫做無明。有了無明,我們就會行,就是造作了。造作,我們就有了識,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就有業種,這個識就是阿賴耶識。為什麼阿賴耶識是由業形成的呢?就是有了業就有了熏習,這叫「現行熏種子」,種子就成了種種習氣阿賴耶。知道吧?這樣我們後面的生生死死都會有的。

有些人說,佛教講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有後世讓我看一看。信佛法一方面需要智慧,另一方面需要善根的。很多東西是佛法裡面講到的,我們看到了,我們依然不相信。

比如說佛法講到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苦,這些是我們可以看得到的。看到了,人家說的準不準確?正不正確呢?正確就是真理,就是客觀的事實。那你為什麼不接受呢?那如果你說你接受,接受了,佛講苦的目的何在呢?讓我們厭離這個世間,但我們依然還會像蒼蠅愛臭水一樣,對於世界的五欲六塵依然有強烈的貪戀。這就是口是心非,其實是不信。

佛經中講到的無常,無論是粗無常也好,剎那無常也好,這些講的是清清楚楚的。還有佛經中講到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報又有幾種,一種是現報,一種是生報,一種是後報。現報就是今生造惡今生受報;生報就是今生造業,第二世受報;後報就是今生造業,前世造業,百千萬生之後才受業的,也就是說第三世之後,這叫後報。

即使是現報我們也看到很多。今天中午有一個女居士就講到她認識的一個女老闆、女強人,就是淫慾做的很多、很重。所以即生就招致了很重的惡報,得了婦科病,一次又一次地做手術。那應當是要改正啊!但是,還是過一段時間又換一個男人。這個是對自己非常不利的。自己都吃了苦頭還認識不到。

所以,當時在心中就想起了我們那邊的一句比較難聽的話:狗改不了吃屎。為什麼改不了呢?不是罵她,習氣太重了。在《地藏經》裡面講,我們對惡的東西不要串習,串習就變成習慣了。一個行為、一個思想,包括一句話,重複幾次就變成一種習慣了。所以,搞思想工作的人,他就知道人的一個規律就是這樣,所以就多次說、多角度地說,最後不知不覺的對方就接受了你的這個觀點。

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我身邊的一個師父,他的口頭禪經常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就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還有我小學的時候遇到一個同學是個結巴,大家都感覺這個結巴挺好笑的,有些小孩子就學,沒過幾天他就成結巴了。這就是最簡單的例子,大家也是認可的,這就是串習。,真正的結子、先天的結子,人家慢慢地還練好了,慢慢地還改正過來。這後天的結子,結一輩子。所以,我認識的人裡面有結巴,有的時候想開玩笑學學他們,但是想到萬一學成結巴了,現在講話就不太流利,到時候講法的時候,念一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都九龍迴轉嗎?還是一波三折,那才叫麻煩吶!

總而言之,這一段文溈山大師就給我們講:作為一個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或者世間的善人也好,我們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就是斷惡行善。按佛弟子來講就是要出離生死。

佛道中又有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

下士道就是學習了佛法,相信了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三寶是無欺真實不虛的。這些都信!真的信!但是他的理想和願望:我也不想成羅漢,我也不想成佛、成菩薩,我就想升天轉人。

以前我有一個道友,(真的,人的這個念頭很可怕,)天天依止大善知識聽法的一個道友,他在我們那邊複印室發心,天天印法寶,人還挺聰明的。他後來發了幾年心,發心的時候勤勤懇懇。後來他說他下一輩子要當皇帝。所以後來我們都叫他皇帝。他不是開玩笑,他就真正地想當皇帝。這個真的叫匪夷所思,實在無法想像的。學了出世間的大乘佛法,還是出家人,可心中就是當皇帝。和佛陀的親弟弟難陀尊者剛剛出家差不多,佛曾經帶他到天堂上逛了一趟,那些國色天香的天女們,還有富麗堂皇的天宮,就在他的腦海中刻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所以白天晚上一直盤旋在自己的腦海中,天天就想著升天,想天女。這叫下士道。

有些居士,有些修行人,信心很好的,也很付出的,誦經、持咒、念佛、修福報,很用心的。但是他的願望就是來世到人間天堂上去。這叫做下士道。

中士道就是他看到了不僅僅三惡趣是苦,整個輪迴都是苦。所以我即使生在天上,天福享盡,吧嘰一下又掉下來了,還是免不了三惡趣的苦。印光大師說的三世冤:前一世辛辛苦苦持戒修定,清燈古佛,耐著難耐的寂寞,但心中念念想著榮華富貴中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以及天堂的美女,心中想的是這樣;第二輩子就是國王,王宮宰相或者天堂,第二輩子很冤枉;第三輩子,福享盡了就掉下去了,三世冤。

聲聞人和獨覺人就看到整個輪迴,即使到天堂上也還是會掉下來的。所以,他就想有沒有超出三界輪迴呢?一得永得,得到了再不下台了。這就相當(國家首腦,能不能登上去我再不下來?人們一般都是想,你看秦始皇和歷代的帝王都是這樣的,但是,即使這個位置還在,小命沒了,有些命還在,讓別人推倒了,拉下來了,不可能長久的,所以沒有不落的太陽。這樣的話就在三界輪迴中沒有一個可靠,他就想找一個上去再不下來的。

其實人們在根子裡面、心底深處的想法是一樣的,你們這些年輕的女士們就想青春永駐,容顏不改,一直就是這樣。然後這些愛財的男人們就想錢財永遠就是我的,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們永遠不分離。然後愛權的人就是大權奪了,永遠想握住,有些人到死的時候都握住權柄不放,但是握不住的。這就像我們抓干沙子,讓你抓一大把,你越想捏緊的時候,很多就從手縫裡面溜走了,是不是這樣?或者我們抓水,不用勁還好一點吶,不執著還好一點,放鬆一點還好一點,越抓得緊,可能是越跑得快。是這樣的。

聲聞人他也想有個一得永得,一勞永逸的。他就觀三界輪迴都是苦,哦!斷掉了輪迴煩惱有一個涅槃。那個涅槃,因為再沒有煩惱了就不會造業,不會造業就不會感受苦果。所以說:「何時有蘊執,爾時有我執,由我執造業,從業復受生。」反過來的話,要想不受生,就得沒有業,要沒有業,就沒有煩惱,所以斷掉我執之後得到涅槃。看到這一點,他就興奮得不得了。佛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讓他放棄五欲六塵,妻子兒女,他就放棄了;讓他持戒,他就乖乖地持戒;讓他坐禪,他就坐禪;讓他修慧、修定,他修了,證得了。證得之後他就歡喜得不得了。所以你看聲聞人,這些羅漢們一證果之後,就開始在大庭廣眾,在佛面前都宣布、公布:我「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什麼意思呢?我以後再沒麻煩了,再不生再不死了,這樣就住在涅槃的彼岸上了。這叫做中士道。但是他的想法也只是自己解脫了,不管別人了。

而大士道是什麼呢?上士道就是菩薩行人,他看到自己有痛苦,眾生也有痛苦,再看這些眾生都是做過自己的父母,或者再看深一點,這些眾生都是有佛性的。所以,他就生起了大慈悲心。如果我自己一個人解脫,這相當於自己和父母親人都關閉在監獄裡面,自己有一個機會逃出來了。然後就自己揚長而去,找了一個小地方過小日子,挺滋潤的,不管父母,不管親人,這是不孝之人,沒有良心的人。所以在菩薩看起來,這個羅漢是有很多過失的。凡夫人當然是處處受呵責,處處受呵斥的,過失太多了。講輪迴過患,就是講凡夫的過患。

今天中午我們開玩笑時,一個師父就說:我們學學這些佛法,用佛法觀照現在佛教界的時候就有很多情形。我們就說到了這個豬狗等,他們也有貪著淫慾的心理。

我說到,在佛學院有一個小哈巴狗,被人拋棄了,又瘦又臟,基本就是一個皮包骨頭了,病病歪歪,但是有一次我看到它懷孕了,成了孕婦。當時我看到那個情形的時候生起很大的悲心:你自己都自顧不暇,你都吃不飽,這麼可憐,你還要養孩子呢?你自己光棍漢,你自己肚子都混不圓,混不飽,你還找老婆啊?養老婆啊?你也不掂量掂量?但是又一想,它有煩惱的,它控制不了。不是它想要就想,不是它想不要就不要。它主要是管不住自己,所以才會有這種行為,才會有這種結果。

說到這兒的時候,我們三個人就感覺我們挺優越,那(狗)多低級吶!突然迴光返照了一下,天人看我們也好不到哪兒;再看一看,天人,你也別驕傲,阿羅漢看你也跟下面的差不多;菩薩看阿羅漢,你雖然是個聖者,但是只不過過個小康生活而已,沒有什麼大的出息;菩薩也不能太驕傲,佛看十地菩薩還在無明大夢中,唯有佛陀是一個醒者。

像我們屈老夫子所說的「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睡我獨醒」。好像他成佛了。這個話只配佛說。佛是二障斷盡了,所以最清白了。佛是從無明大夢中覺醒了,所以佛才是覺者。

發大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邊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發大心,發大願,修大行,求大果,這是大士道。不管你是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都要以無常作為鞭策。

溈山大師這篇《警策文》可以說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管你是學教的、持戒的、念佛的、坐禪的、學密的,那是一概通用的。世間說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這篇教言是放在所有佛弟子:在家、出家眾都是一個無比殊勝的警策文和引導文,指南針。

好!今天講到這裡。

推薦閱讀:

居士的社會生活----聖嚴法師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十一卷——第十五卷
生西法師入行輪講義149課
上妙下祥法師《二〇〇七年為寶林寺尼眾開示》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24)

TAG:法師 |